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1.1952 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毛泽东题词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大会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确立为新中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同年,中央防疫委员会成立,后更名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这阶段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以卫生工作为抓手开展。这些举措( )
A.推动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始 B.体现了中国农村医疗事业的成就
C.强化了中国全民的卫生意识 D.促进了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2.下图被人们称为“万能的原动机”,它在19世纪得到广泛应用。下列人物中以它为动力最早开拓新领域的是
A.史蒂芬孙
B.富尔顿
C.阿克莱特
D.卡尔·本茨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这主要得益于( )
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现代“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D.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4.14世纪时,黑死病传到欧洲并肆虐欧洲全境。多数欧洲人认为,这场瘟疫是上帝对人类原罪的惩罚。为了获得上帝的原谅,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辗转于城镇之间,用鞭子狠狠地相互抽打,以求洗清自己的罪责,这就是鞭笞运动。这说明,当时( )
A.基督教会权威逐渐加强 B.传统人文主义潜滋暗长
C.瘟疫横行导致道德败坏 D.神学守旧思想占据主流
5.《本草纲目》代表了16世纪我国医药学的成就,也是世界医药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全书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科学
A.注重实验科学 B.重视理论概括 C.重视经验总结 D.尊重自然规律
6.下面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
时间 具体措施
1941年11月 《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
1942年4月 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
1942年5月 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
1944年7月 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卫生展览会,历时八天,参观者万余人
A.陕甘宁边区疫病泛滥 B.探索建设近代医疗卫生体系
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
7.英国将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纳入各级政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全免费的国家保健服务制度;美国的医疗服务体制是以民间私营医疗与保险为主、政府辅以对特殊群体的社会医疗保险与补助;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通常独立于州和联邦政府,是非营利性机构。这体现了欧美国家( )
A.卫生服务体系各具特色 B.重视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C.政府治理职能不断强化 D.公民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8.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的62.8岁增长到2019年的72.6岁,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A.把防疫工作视为重中之重 B.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C.乡村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 D.对食品药品的严格监管
9.1941年11月,《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1942年4月,陕甘宁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1942年5月通过的《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相应报告和防治制度。这反映出当时的陕甘宁边区( )
A.医疗卫生体系已经完备 B.民众生命健康日益受到关注
C.公共卫生意识持续强化 D.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加快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以期满足我国居民日趋多元的医疗保障需求。下列制度不属于这一时期建立的是:( )
A.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B.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D.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11.曹操兵败赤壁,而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关于曹操兵败赤壁的众多原因中,有一种即认为是曹军发生大疫,导致兵败赤壁。由此可知
A.疫病影响政治军事 B.曹操行为遭到天谴
C.曹操兵败在于疫情 D.疫病一说纯属猜测
12.下图是1952年爱国防疫卫生运动蓬勃开展中广泛张贴的宣传海报,图中信息可以用来说明( )
A.农村成为医疗防疫动员的重点 B.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C.抗美援朝客观上推动我国卫生事业进步 D.新中国逐步建立起医疗卫生防疫的体系
13.在《千金方》中,孙思邈认为好的医生应“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如有求医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孙思邈的这些思想( )
A.发扬了佛家众生平等观念 B.奠定了古代医德建设的基础
C.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 D.折射出当时民间疾苦的深重
14.魏晋时期的医政制度沿袭两汉,医政事务由太医令、太医博士、尚药监等机构主持。南朝刘宋时,太医署所辖的医学教育机构开始教授生徒。隋唐时期,《甲乙经》《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等是重要的医学教材。这些做法( )
A.利于传统医学知识的传承 B.加速了传统医药学的体系化建设
C.深受主流思想文化的熏陶 D.促使士人开始关注医学理论构建
15.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这表明分类检疫( )
A.彻底阻断了疫病传播 B.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
C.奠定了西方医疗体系 D.反映了国家干预形成
16.明清之际波兰传教士卜弥格第一次将中医中药介绍到了西方,作为第一位向西方系统传播中医中药知识的欧洲人,他有可能接触的医药学知识有( )
A.中医基础理论著作《黄帝内经》 B.第一部私人撰写的药典《唐本草》
C.东晋吴有性记载的《肘后备急方》 D.“药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一次流感,爆发于一战后期,从1918年3月延续至1920年3月。一战时出现的流感使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深受其害。在巴黎,平均每周有1200人丧生;在英格兰地区,每周死亡人数超出4000人;在美国,近50万人死亡;在德国,40万人死于该病,30%的军人丧失战斗力。大量的人员损耗使交战双方均产生了厌战情绪,士气低落。特别是德军,许多士兵逃离战场甚至发动起义,革命运动遍及全国,帝制崩溃。第二波流感消失后,协约国恢复攻势,德国放弃抵抗,于1918年11月签署了投降书,一战结束。大批适龄劳动力病死引发劳动力短缺,制约经济发展。大流感对于人为收入的增长具有“巨大而强劲”的推动作用。大流感改变了人们的公共卫生观念,促使许多国家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部门。
——摘编自陈景彪《“西班牙大流感”的真相与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西班牙大流感”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班牙大流感”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曾设想提供政府医疗保险,但终因耗资巨大且牵涉太多资本势力而放弃。二战后,杜鲁门提倡的国家强制性医疗保障因有“社会主义公费医疗”之嫌而作罢。20世纪6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美国医疗体制排斥弱势群体的现象突出,覆盖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最终确立,但随着“滞胀”现象的到来,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降低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此后的里根、克林顿、奥巴马医改在这二者之间摇摆,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摘编自高芳英《美国医疗体制改革历程探析》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尽快解除人民群众贫病交加的痛苦,党和政府建立起了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1952年底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大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覆盖了全体国民。中国用世界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医疗卫生问题。2003年制定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不但加强了政府的责任,而且国家补贴与个人缴费相衔接、扩大资金统筹范围等内容也凸显了它的公共服务性质。到2008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各自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两国医疗体制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的看法。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医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形成。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方法寻找病因,使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治疗,通过阴阳调和使病人恢复健康。《黄帝内经》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国时期,华佗以“麻醉散”和外科手术闻名天下。唐代孙思邈创立辩证治疗法。明清时期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著成《本草纲目》。文艺复兴以后,西医冲破教会的束缚,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通过嗅诊、听诊、叩诊、触诊、视诊等方法对病人进行诊断。16世纪维萨里建立了人体解剖学,17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18世纪莫干尼创立病理解剖学,19世纪微尔啸建立细胞病理学。
--摘编自魏嘉琪《从中西医比较看中医的文化特质》
材料二 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废止中医案。有人提出“废止中医案”的理由是:中医理论皆属荒唐怪诞;中医脉法出于纬候之学,自欺欺人;中医无能预防疫疬;中医病原学说阻遏科学化。
--奚霞《民国时期中医废立之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医差异。
(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力挺中医”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中曾记载,从15~16世纪,就整个新大陆来说,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霍乱在1830年出现于俄罗斯,很快横扫了欧洲,接着出现在魁北克、蒙特利尔和纽约,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传染病。为防止全球性的瘟疫蔓延,医学界展开科研探索,C18世纪末,英国医学家爱德华.詹纳开始推荐牛痘接种法,到19世纪早期超过10万英国人实施了接种。牛痘接种法后来传入中国。20世纪后,伴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增强,以传染病控制等国际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局建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2019年年底,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发布信息,中国国家卫健委汇编诊疗和防控方案,分享给全球18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参照使用。中国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0加快推进疫苗研发和药物临床试验,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援助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抗美援朝期间,国家通过召开会议、宣传及组建机构等形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有利于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开始”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国家的卫生运动,并非单纯强调农村,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英国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利用蒸汽动力交通工具的火车英国史蒂芬孙是在1814年,而汽船是美国富尔顿在1804年发明的,故排除A,选B;阿克莱特发明的是水力纺纱机,卡尔·本茨的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D错误。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类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因素是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不断恢复和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A项正确;1992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错误,排除B项;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现代福利国家,改革开放后中国医疗保障有所进步,时间错误,排除C项;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实施健康中国计划,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面对黑死病肆虐,多数欧洲人相信基督教的解决方法,希望通过相互鞭笞洗清原罪,说明当时神学守旧思想依然占据主流,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上帝而非基督教会的权威,排除A项;传统人文主义潜滋暗长与“为了获得上帝的原谅”“用鞭子狠狠地相互抽打”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瘟疫横行导致人们道德败坏,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材料“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 反映《本草纲目》重视对中国古代医学实践的总结,故C符合题意;注重实验科学和重视理论概括是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是中国古代科学不具备的特点,故A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尊重自然规律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B
【详解】表格中的防疫措施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发展完善,这体现了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陕甘宁边区对疫病的预防,并未提及疫情,排除A项;近代卫生体系包含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仅由陕甘宁边区的疫病预防工作无法反映这一体系的成熟,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么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欧美国家。根据材料可知,在卫生服务体系方面,英国以国家为主,美国以民间私营医疗与保险为主,澳大利亚则以非营利性机构为主,这体现了欧美国家的卫生服务体系各有特色,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卫生意识的加强,排除B项;材料介绍的是卫生服务体系,没有体现政府的治理职能是否强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公民健康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建康状况的改善,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主要得益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B项正确;“把防疫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乡村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药品的严格监管”均属于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的表现,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报告和防治制度”和“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卫生展览会”及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重视对传染病预防的宣传工作,反映了关注民众的生命健康,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对传染病预防的宣传工作,没有体现医疗卫生体系,也不能得知医疗卫生体系完善,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边区政府在传染病预防上的宣传,并非公共卫生意识的宣传,排除C项;材料中的防疫委员会并非医疗卫生机构,不能体现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职能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是在20世纪6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不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建立的,D项符合题意;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都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起来的,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1.A
【详解】据“曹操兵败赤壁,而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有一种即认为是曹军发生大疫”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疫情影响了当时的军事和政治格局,因此A项正确;天谴是一种封建迷信的说法,排除B项;曹操兵败赤壁的原因有很多,疫病只是其中一种,排除C项;材料说明疫病是致使曹操兵败赤壁的原因之一,疫病一说不是猜测,排除D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中宣传海报文字“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人人都来参加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可知抗美援朝客观上推动我国卫生事业进步,C项正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农村进行防疫动员,但无法得出农村是重点,排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这一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能够得出新中国在进行爱国卫生运动,但不足以说明逐步建立起卫生防疫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孙思邈总结的医道思想中,有儒家的“恻隐仁爱之心”,有道家的“无欲无求”,还有佛家的“大慈大悲”,强调做医生不能考虑病人的贫富贵贱,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C项正确;孙思邈的医学观点不仅有佛家思想,也蕴含着儒家和道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孙思邈的思想奠定了古代医德建设的基础,排除B项;孙思邈的思想无法看出当时民间疾苦,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依据材料“医政制度沿袭两汉……”,“医学教育机构开始教授生徒”,“《甲乙经》《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等是重要的医学教材”,可以看出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体系化建设,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主流思想的熏陶,排除C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根据“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可知14世纪已出现分类检疫,体现了人类检疫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意识的增强,B项正确;彻底错误,排除A项;检疫不能奠定西方医疗体系,排除C项;没有体现国家力量的干预,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波兰传教士卜弥格第一次将中医中药介绍到了西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找出明清之际就已经存在的医药学著作,结合所学知识,《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A项正确;据所学,《唐本草》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国家政府颁布的药典,排除B项;东晋时期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排除C项;孙思邈被称为“药王”,排除D项。故选A项。
17.(1)特点:范围广,影响北美和欧洲大陆;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流感,破坏严重;影响具有多重性。
(2)影响:各国深受其害,加速了一战的结束;影响了人类的经济活动;对人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影响深远,近代医疗卫生兴起。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时期(世界)。据材料“协约国和同盟国”“美国”等都有流感的传播,可以得出范围广,影响北美和欧洲大陆;根据材料大量的流感致死人数、对一战进程的影响、导致劳动力短缺而制约经济、改变了人们的卫生观念等等信息,可以得出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流感,破坏严重;影响具有多重性。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时期(世界)。据材料“第二波流感消失后,协约国恢复政势,德国放弃抵抗,于1918年11月签署了投降书,一战结束。”等可以得出各国深受其害,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据材料“大批适龄劳动力病死引发劳动力短缺,制约经济发展。”等可以得出影响了人类的经济活动;据材料“大流感改变了人们的公共卫生观念,促使许多国家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部门。”可以得出对人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影响深远,近代医疗卫生兴起。
18.(1)美国:耗资巨大;覆盖面小;进程曲折。
中国:党和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医疗制度具有多样性;保障覆盖面广;成效显著;体现了公共服务性;不断创新;等。
(2)美国:给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私人资本的阻挠;意识形态的影响;政治体制带来了政策的不稳定性。
中国: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详解】(1)美国:据材料“……但终因耗资巨大且牵涉太多资本势力而放弃”可知,耗资巨大;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美国医疗体制排斥弱势群体的现象突出,覆盖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最终确立……”可知,覆盖面小;据材料“……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降低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此后的里根、克林顿、奥巴马医改在这二者之间摇摆,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可知,进程曲折。
中国:据材料“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尽快解除人民群众贫病交加的痛苦,党和政府建立起了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可知,党和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据材料“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大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覆盖了全体国民”可知,保障覆盖面广;据材料“2003年制定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不但加强了政府的责任,而且国家补贴与个人缴费相衔接、扩大资金统筹范围等内容也凸显了它的公共服务性质”可知,成效显著;据材料“2003年制定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不但加强了政府的责任,而且国家补贴与个人缴费相衔接、扩大资金统筹范围等内容也凸显了它的公共服务性质”可知,体现了公共服务性;不断创新等。
(2)美国:据材料“但随着‘滞胀’现象的到来,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降低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并结合所学可知,给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美国医疗体制排斥弱势群体的现象突出,覆盖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最终确立……”并结合所学可知,私人资本的阻挠;意识形态的影响;据材料“……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降低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此后的里根、克林顿、奥巴马医改在这二者之间摇摆,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可知,政治体制带来了政策的不稳定性。
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等角度回答。
19.(1)差异:哲学观念:中医受阴阳五行、道家等思想影响(或注重“天人合一”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西医受理性精神影响。治疗方式: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判断病因,辩证治疗;西医借助仪器对病人检测、数据分析。药物来源:中医以植物药为主;西医以工业制药为主。认识途径:中医重整理总结;西医注重实证和分析。
(2)示例: 力挺中医
中医历史悠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黄帝内经》总结先秦、秦汉时期大量医家经验。《伤寒杂病论》主张辩证施治,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针灸治疗简便经济,疗效显著,受到国内外人民的欢迎。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诊治方法,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废止中医案”的举动是荒谬的。
【详解】(1)根据材料“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方法寻找病因”、“唐代孙思邈创立辩证治疗法”、“西医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诊断”可以得出治疗方式方面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判断病因,辩证治疗,而西医是借助仪器对病人检测、数据分析;根据材料“通过阴阳调和使病人恢复健康”、“文艺复兴以后,西医冲破教会的束缚”可知在哲学观念方面,中医受到了阴阳五行、道家等思想影响(或注重“天人合一”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西医受到理性精神影响;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维萨里建立了人体解剖学”、“哈维发现血液循环”、“莫干尼创立病理解剖学”、“微尔啸建立细胞病理学”可以得出认识途径方面中医重视整理总结,而西医注重实证和分析;根据材料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可知药物来源方面中医以植物药为主,结合常识反向推知西医以工业制药为主。
(2)可以根据材料中有人提出的废止中医的几条理由为切入点一一进行反驳和阐述。针对材料中有人认为的“中医理论皆属荒唐怪诞”“中医脉法出于纬候之学,自欺欺人”,可以从中医历史悠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黄帝内经》总结先秦、秦汉时期大量医家经验,《伤寒杂病论》主张辩证施治,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等方面进行反驳和阐述;针对材料中有人认为的“中医无能预防疫疬”可以用针灸治疗简便经济,疗效显著,受到国内外人民的欢迎来进行反驳和阐述;针对材料中有人认为的“中医病原学说阻遏科学化”,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诊治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都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总结,由此可见,“废止中医案”的举动是荒谬的。
20.示例:
论题:全球化下公共卫生的挑战与大国担当
论证:航路开辟后,大类走向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物种交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随后带去的病菌使印第安人口大量减少,给美洲带来灾难。世界性瘟疫开始传播,全球卫生安全及医疗问题逐渐凸显。
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交流更加频繁,疾病传播范围扩大。19世纪出现的霍乱很快发展成一场全球性的传染病,疾病对世界的破环性影响增大。
针对威胁全球的疾病,医学界展开科研活动。19世纪,疫苗接种从欧洲开始并传入亚洲。20世纪,国际性卫生机构建立。共同应对全球性疾病的防疫和治疗。21世纪,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展现了大国力量、大国精神、大国担当。
综上所述,世界联系加强的同时,却有利于疾病的传播。世界加强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协力应对疾病和各种挑战,才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若学生从其他角度进行阐述,言之成理、史实准确,均可酌情给分)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并从上表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然后,拟定一个论题,论题必须明确;再次,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
“论题”:依据材料信息“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霍乱在1830年出现于俄罗斯,很快横扫了欧洲,接着出现在魁北克、蒙特利尔和纽约,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传染病”、“18世纪末,英国医学家爱德华.詹纳开始推荐牛痘接种法,到19世纪早期超过10万英国人实施了接种。牛痘接种法后来传入中国”、“20世纪后,伴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增强,以传染病控制等国际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可以提取出一条信息“全球化下公共卫生面临巨大挑战”;依据材料信息“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局建立;……,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援助。”可以提取出第二条信息“公共卫生的应对体现出大国担当”。根据上述两条信息,可拟定“全球化下公共卫生的挑战与大国担当”这一论题。
“论述”:依据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18世纪末19世纪初,疫苗接种从欧洲开始并传入亚洲;20世纪,国际卫生机构建立;21世纪,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角度分析论证。
示例:论题:全球化下公共卫生的挑战与大国担当。
论证:新航路开辟后,人类走向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物种交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随后带去的病菌使印第安人口大量减少,给美洲带来灾难。世界性瘟疫开始传播,全球卫生安全及医疗问题逐渐凸显。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交流更加频繁,疾病传播范围扩大。19世纪出现的霍乱很快发展成一场全球性的传染病,疾病对世界的破环性影响增大。针对威胁全球的疾病,医学界展开科研活动。19世纪,疫苗接种从欧洲开始并传入亚洲。20世纪,国际性卫生机构建立。共同应对全球性疾病的防疫和治疗。21世纪,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展现了大国力量、大国精神、大国担当。综上所述,世界联系加强的同时,却有利于疾病的传播。世界加强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协力应对疾病和各种挑战,才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