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758年和1800年,英国分别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开设了用英语讲授的英国法课程(在此之
前,只讲授罗马法);大革命胜利后,法国各大法典都在大学中开课讲授;德国也出现了海德堡
大学民法教授蒂鲍特这样的法学家。这种大学法学院教育
A.促进了欧洲法学近代化形成
B.适应了市民阶级的法权要求
C.奠定了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础
D.产生了系统发达的注释法派
14.1861年俄国沙皇签署法令,先后使2000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但获得土地需要“赎买”,
农民自由择业、迁居也受到限制;1872年日本明治维新,宜布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
新兴地主和富农的土地私有权…但保留了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据此推
断,俄日改革
A.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艰难性
B.反映了领导力量的相同性
C.内容不同导致性质差异性
D.改革直接原因具有一致性
15.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各国国有化企业数目迅速增加,拥有绝对优势,并实施中央银行国有化,国
家信贷机构以政府为后盾,发挥着维持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作用;国家制定和执行社会经济
发展计划,协调地区发展平衡,对经济部门结构进行调整,制定和执行社会收人和保障政策
等。这一变化体现了
A.国家垄断社会管理和调节体系
B.发达国家政治影响力得到强化
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
D.欧洲经济霸主地位发生了动摇
16.2024年,美国和欧盟先后出现对中国新能源车的新抵制言论和计划,对中国的新能源车挥动
“关税大棒”。美国总统拜登称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应对中国新能源车。美国抵制和打
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根本目的是
A打破国际贸易的壁垒
B.促进世界绿色经济的发展
C.维护美国的经济霸权
D.打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易·系锌》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
而退,各得其所。”《大戴礼记·五帝德》记载孔子说:黄帝“设五星”,创造了度、量、衡、亩和数
此时,“市不预贾”。考古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定数量的海贝、骨贝和石贝。上古三
代,夏的商业制度缺乏史料,而《国语·晋语》描述商周时期商业时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
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周朝国都建设是“面朝后市”。同时,周朝
市场管理设有司市(总负责人、最高管理者)、质人(验证书契)、座人(征收商税)、胥师(分区负
责人、管辨别货物真伪)、贾市(管理物价)、司暴(负责禁止斗嚣)、司稽(负责捕捉盗贼)等。
春秋时期,是古代商业的自由发展时期,周人“巧伪趋利,贵利贱义,高富下贫,喜为商
贾”,列国统治者允许商业自由发展,出现了子贡、范蠡等杰出代表,子贡、范蠡对后世商人影
历史试题第4页(共8页)2024年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三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6
7
8
91011
12131415
16
答案
A
B
BB
A D AAA BAAAC
1.A【解析】根据题千长江流域的高庙遗址的白陶上的“飞龙、飞凤图案”及西辽河流域出现“见首不见尾”的玉龙等信
息可知,当时中国的大江南北出现了“一元”信仰,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的基本特征,排除B
项;题干没有社会分化的相关信息,排徐C项;题干没有“商品交易”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2.B【解析】根据题干“自吴楚诛后,稍夺诸侯权,左官附益阿党之法设”可知,附益之法的设置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之
后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剥夺诸侯国权力而采取的措施,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强化中央集权而不
是强化思想控制,排除A项:题干强调地方治理措施,没有体现其残酷性,排除C项;治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题干无
法体现,排除D项。
3.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土地兼并严重,门阀士族拥有大量土地,需要大批劳动力,于是
他们经营的田庄招徕并隐瞒了大量南迁农户,因而史籍记载中东晋及南朝的户口数增加甚少,这是封建大土地所有
制发展所致,故B项正确;题千强调的是户口增加甚少而不是基层治理,也没有体现“效率不足”,排除A项;东晋、南
朝时社会相对安定,而且,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空前浩劫”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沉重
的就役,更没有涉及人民流亡,排除D项。
4,D【解析】从题干中“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升格为国家仪式”可知,唐
朝时期的“三教并存”现象已经打破,儒学的地位得到提升,D项正确;题干中表明的是儒学地位在唐宋不断提高,而
不是其思想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正君心”虽是理学最初的目的,但统治者刻意淡化,排除B项;材料只能反映出
主流思想的导向变化,与思想专制无关,C项错误。
5.B【解析】依据题千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初修长城、设九边军镇及军屯等措施有效地阻止了北方蒙古族的南下
侵扰,为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B项正确;因俗而治是指保持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宗
教信仰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修长城、设军镇及军屯防御少数民族的侵扰是自古就有的措
施,不是创新,C项错误;长城及军镇在一定程度上阻隔民族之间的交往,不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D项错误。
6.B【解析】依据题千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近代外交的发展,清政府开始确定了国旗和国歌,国旗、国歌方便于
国际外交场合开展外交活动,是主动与国际外交接轨的表现,B项正确;《巩金瓯》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美好祈望,无
法体现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排除A项;黄色及龙都是清帝的象征,以黄龙旗作为国旗有“朕即国家”的意思,不是思想
民主化的体现,C项错误;《巩金瓯》的歌词内容描绘的是清朝统治者江山永固的政治奢望,没有体现近代化的内涵,
D项错误。
7.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以上海为代表的国内各行业的工厂面临资金不足的因境,很多工厂玫组和歇业,反映
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和掠夺使我国经济遭到破坏,
市场、原料以及技术、资金的限制使民族工业发展举步艰难,A项正确;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鼓励发展民族工业,排除B项;外国资本完全掌控中国金融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日本发动全面
侵华战争的时间是1937年,排除D项。
8.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41年9月9日…”可知,抗战处于相持阶段,结合所学可知,当时颁布《国民体育法》和
边区的体育运动都与提高军队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力有关,D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的标志是甲午中日
战争,排除A项;此阶段,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不是对峙,B项错误;“政府对体育教育的重
视”,是原因之一,但题干强调的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
9.A【解析】根据材料“刘如堂保存的在1954年当选为五支刘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证”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在基层得以实施和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选A项;乡村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题千仅仅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体现,不能以偏概全,排除B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排除C项;题干内容与生产关系的调整无关,排除D项。
历史参考答案一1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年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三-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