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专题01 选择题汇编——中国古代史--2024年北京市中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解析版)

专题01 选择题汇编——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1.(2024·北京市燕山区·二模)下图是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于1996年发现,距今约2.4-2.5万年,是古人类生活、狩猎的地方,有丰富的用火遗迹、打制石器、动物化石等。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在国际大都市中心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存。下列文化遗址和王府井古人类遗址同一个考古时期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元谋人 ③蓝田人 ④半坡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24·北京市西城区·二模)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人( )
A.掌握了人工栽培水稻技术 B.已经学会使用火
C.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 D.会制作各类工具
3.(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以下考古发现与北京人相关的是( )
A.周口店灰烬遗迹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骨耜 D.四羊方尊
4.(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下考古发现说明河姆渡人(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A.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B.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C.以猎取动物采集果实为生 D.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5.(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20世纪70年代,中国某遗址出土了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等文物。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6.(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下图为陶寺龙盘,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村,距今约4000年。盘内中心用朱红彩绘出一条蟠龙,龙嘴中衔着一根禾苗。该文物( )
A.为研究山顶洞人生活提供了新证据 B.象征了该时期统治者的军事指挥权
C.为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生产提供证据 D.能够有力地佐证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7.(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建筑群由下沉式中心院落和四周廊房组成,整体“回”字形,合围区域面积约6000平方米。外围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车马器、兵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等,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物质文化相同。该遗址( )
A.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新证据 B.有助于研究原始农耕生活
C.为研究早期国家提供新资料 D.可佐证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8.(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尚书》《史记》中对商代历史记录不到五千字,语焉不详。王国维利用零散的甲骨,考订商代先公先王,认定《史记》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准确,并大体揭示出殷商的制度变迁。这说明( )
A.史书记载的内容都真实可信 B.甲骨文是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C.考古研究可以佐证文献记载 D.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9.(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以下实物史料可作为夏、商、西周时期文明发展证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西周青铜器宜侯夨(cè)簋,内壁有可辨认的铭文,主要记述了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其土田、山川以为封土,赏赐其平民、奴隶以为授民等内容。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11.(2024·北京市海淀区·二模)周王朝在打击殷商残余势力后,着手建立各区域统治据点,“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王室子弟占绝大多数。周统治者实施以上政治措施的目的是( )
A.开创王位世袭制度 B.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C.确立地方郡县制度 D.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2.(20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而有封建子弟之制……”材料中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3.(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政治主张。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 )
主要学派 政治主张
儒家 以德治国,“仁政”“礼治”
墨家 “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道家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A.极力倡导恢复旧制 B.空谈仁义道德
C.希望解决社会问题 D.主张以民为本
14.(2024·北京市燕山区·二模)下面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为秦朝治国的主导思想的是( )
A.孔子“为政以德。”“爱人为仁,克己复礼为仁”
B.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C.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D.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15.(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下表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这一学派是( )
国家治理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个人修养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6.(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战国时期的商鞅铜方量,其侧壁刻有:“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爱积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的铭文,此量可用于研究商鞅变法内容中的( )
A.确立县制 B.废除井田制 C.奖励军功 D.统一度量衡
17.(2024·北京市海淀区·二模)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时期的历史地图,发生在该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武王伐纣 B.商鞅变法 C.大泽乡起义 D.楚汉之争
18.(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旧制度、旧贵族势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转型。其中,成效最大的是( )
A.齐国管仲改革 B.魏国李悝变法
C.楚国吴起变法 D.秦国商鞅变法
19.(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该人物是( )
生于卫国,成于秦国 说服孝公,舌战群臣 立木赏金,取信于民 两度变法,富国强兵 触怒贵族,以身殉法
A.商鞅 B.韩非 C.北魏孝文帝 D.王安石
20.(2024·北京市西城区·二模)有学者认为:商鞅虽死,但新法在秦长期行用并取得显著成效。秦国亦因而得以长期保持强盛的国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该观点说明了商鞅变法( )
A.实施的背景 B.失败的原因 C.内容的全面 D.深远的影响
21.(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都江堰在修建过程中,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 )
A.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 B.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C.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22.(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下图是小明同学的部分历史笔记。请你帮他补全笔记中横线部分的内容(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政治:各国变法 经济:___________ 思想:百家争鸣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各诸侯国展开争霸战争
C.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D.政治秩序重新确立
秦汉时期
23.(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下表是中国古代某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公元前247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19年 公元前215年 公元前214年 公元前210年
即王位 灭六国,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 开灵渠 派蒙恬北击匈奴 筑长城 崩,葬于骊山
A.秦始皇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C.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D.该帝王在位26年
24.(2024·北京市燕山区·二模)下面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近代以前的四次变局的时间轴,中央集权与大一统成了漫长两千余年最显著的政治特征是( )
A.殷周之变 B.周秦之变 C.晚清大变局 D.五四运动
25.(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史记》记载: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一法度衡石丈尺”。1986年,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出土的铜权(见图),上刻有铭文“皇帝并兼天下诸侯……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这表明( )
①秦始皇对度量衡制度进行统一 ②秦始皇以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
③西汉初年诸侯国势力强大 ④考古发现可证实文献记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下图是出土于山东省的陶量,外壁印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诏书“……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这件文物可印证秦始皇( )
A.统一圆形方孔钱 B.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C.统一度量衡制度 D.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27.(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对于古代高明的政治家来说,这项工程从来不是“限制文明空间的环”。他们通过这项工程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上述材料评价的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江南贡院
28.(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汉书》记录了西汉初年统治者推出的举措。这些记载可用于了解( )
①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②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③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9.(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某学者认为,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是指汉武帝( )
A.北击匈奴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 D.实施“推恩令”
30.(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下图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汉武帝为解决该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A.北击匈奴 B.实施“推恩令”
C.盐铁专卖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1.(20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这一作法( )
A.全面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B.废除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
C.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D.有利于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32.(2024·北京市海淀区·二模)下侧示意图梳理了汉代史事,其中①处应填写( )
A.汉高祖建立汉朝 B.汉文帝休养生息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汉光武帝实现中兴
33.(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一位同学研学考察中搜集到以下两则考古资料。它们可以用来说明( )
里耶秦简 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官方档案 汉代“扬州刺史”封泥 封泥是用来封绒文书的实物遗存
A.简牍和封泥是研究秦汉历史的图像史料 B.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只使用竹简和泥丸
C.秦汉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D.简牍和封泥用于民间书信往来
34.(2024·北京市西城区·二模)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经这条道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丝织品、漆器、铁器等,铸铁和凿井技术也在这时西传。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石榴等,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也传入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示意图
①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②促进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我国大一统局面形成 ④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5.(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某学者指出,丝绸之路的形成,其意义的重要不在于丝绸的转运,而在于有了这条通达的道路之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可以随着时代的演进而络绎往返。该言论旨在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
A.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B.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C.沟通了南北方的经济 D.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
三国至隋唐时期
36.(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对下图所示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影响的战役是( )
A.桂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7.(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孝文帝用文治移风易俗
C.北方人口迁往江南 D.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8.(20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有学者说“鲜卑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前秦的减赋禁奢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隋文帝编订户籍
39.(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南北朝时期,来自龙城(今辽宁朝阳)的北燕皇室之后——冯氏家族来到岭南地区,这是今天广东冯姓家族的开始。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
A.人口迁徙 B.北魏迁都洛阳
C.大运河的开通 D.经济重心南移
40.(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张骞通西域 B.北民南迁 C.科举制创立 D.大运河开通
41.(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某同学围绕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展开研究,以下可以用到的资料有( )
①地图: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
②漫画:祖逖渡长江北伐
③史书:《晋书·食货志》和南朝《宋书》
④实物:南朝青瓷莲花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20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文献阅读是中学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生阅读文献《魏晋南北朝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时对当时水稻撒播的时间有所疑惑,她用以查证的书籍是(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43.(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有学者认为,隋朝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几年,但是在几个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并给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
①开凿灵渠 ②开通大运河 ③创立科举制 ④实行行省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4.(2024·北京市海淀区·二模)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历史现实。以下反映我国古代科举选官制度的是(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惟爱君家棣华榜,登科记上并龙头。 D.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45.(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隋朝和唐前期重建了大一统的统治,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关系密切。下列制度与此相关的有( )
①分封制 ②科举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6.(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这一时期,以“贞观之治”为代表,突出表现为“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和“爱之如一”的民族思想,展现出光辉灿烂的盛世气象。这一时期是指(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7.(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48.(20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公元7世纪日本诗人创作了“听到天河中有划船的声音,今晚牛郎和织女相会”的句子,这是日本关于七夕节日最早的诗文。以下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遣唐使来华 C.玄奘西行 D.市舶司的设立
49.(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下面为章怀太子(武则天之子)墓壁画《客使图》及其说明。这幅壁画
( )
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穿着初唐时期朝服的官员。后面三位分别是来自东罗马、新罗国和我国东北抹羯族的使者
①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②反映了当时中外交流和民族交往
③再现了唐朝繁盛的海外贸易场景 ④见证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0.(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 )
A.民族关系和睦 B.唐朝经济繁荣
C.科技成就突出 D.中外友好往来
51.(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下侧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唐代中外交流主题的学习笔记,其中还可以补充的史事有( )
·日本派使节到中国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
A.设置安西都护府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下西洋
52.(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唐朝时期的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繁荣的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政策
53.(2024·北京市燕山区·二模)下侧是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文稿中“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文稿可作为印证的历史事件是(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鉴真东渡
辽宋夏金元时期
54.(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下侧措施反映出北宋统治者( )
·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知州三年一换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A.重视官员选拔考核 B.防范地方的权力过大
C.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D.改善与并立政权关系
55.(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改革与改革家”主题故事会,讲述了管仲改革、孝文帝改革的故事,在这次活动中还可以讲述的故事有( )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明治维新 ④戊戌变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6.(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观察下面古代钱币文物,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
①古代钱币上文字都使用了篆书 ②古代社会只流通金属货币
③圆形方孔的钱币形制历史悠久 ④西夏钱币见证了民族交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7.(2024·北京市燕山区·二模)下图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快递业务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下面文物能够证明的是( )
A.秦朝虎符 B.西夏符牌 C.元急递铺令牌 D.明锦衣卫令牌
58.(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历史上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A.设置澎湖巡检司 B.发起雅克萨之战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设置驻藏大臣
59.(20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以下为某学生复习的内容,该生复习的主题为( )
A.商业贸易的繁荣 B.宋代的经济发展
C.手工业发展迅速 D.农业技术的进步
60.(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南宋时期,全国粮食产销中心在江浙一带,民间流传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明清时期江浙农村改种棉花,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粮食需从湖广一带输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遂演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变化表明( )
A.苏湖地区经济的衰落 B.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
C.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D.宋代棉花种植在北方得以推广
61.(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北宋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南宋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内容共同说明了宋朝( )
A.商业的繁荣 B.技术的进步 C.制度的完善 D.文学的发展
62.(2024·北京市海淀区·二模)史书《楮币谱》记载,北宋时期“蜀民以钱重难以传输,始制楮(纸)为券”。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交子诞生的原因 B.活字印刷技术的应用
C.四川驿站的管理 D.商帮与长途贩运兴起
63.(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下图为宋代印刷广告的铜板,其不仅标明铺号“济南刘家功夫针铺”,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还特别说明“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如果要批发购买,还可以优惠。材料体现出宋代( )
A.商业活动空前发达 B.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C.官僚机构不断膨胀 D.边疆地区获得开发
64.(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以下引文能够反映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历史现象的是( )
①“伐无道,诛暴秦” ②“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5.(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下列发明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B.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C.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D.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66.(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其著作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旨在说明( )
A.儒学思想传播 B.三大发明的特点
C.造纸术的影响 D.三大发明的贡献
明清时期
67.(20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以下示意图体现了某朝代的国家管理方式。其中①②处分别应为( )
① 政治 废丞相,设三司
经济 引进外来作物
文教 八股取士
外交 ②
A.①西汉 ②甘英出使大秦 B.①元朝 ②与14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
C.①明朝 ②郑和下西洋 D.①清朝 ②闭关锁国政策
68.(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郑和下西洋引进了美洲高产作物 B.作物推广不利于农业耕作技术革新
C.外来作物丰富了古代的经济生活 D.外来作物完全取代了本土作物种植
69.(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科技的力量”专题展览,展览第一部分有四个主题,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古代科技。下表中①②处符合展览设计的内容应是( )
主题 展品
观象授时 商日食甲骨、战国错金干支仪、南宋天文图碑拓片
大哉言数 新朝始建国元年卡尺、清朝嵌银乌木算筹
① 新石器时代碳化稻谷、北魏《齐民要术》、清《耕织图册》
悬壶济世 东汉针灸画像石拓片、②、清同仁堂药模子
A.①瓷名天下②《大明历》 B.①桑蚕纺织②《九章算术》
C.①金属冶铸②《水经注》 D.①春种秋收②《本草纲目》
70.(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某同学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分类归纳,其中①处应为( )
第一类:《兰亭集序》 《送子天王图》 京剧 第二类:灵渠 隋朝大运河 北京城 第三类:造纸术 ① 《天工开物》
A.《史记》 B.《洛神赋图》 C.《本草纲目》 D.《红楼梦》
71.(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材料共同体现出( )
A.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传统医学成就突出 D.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72.(2024·北京市海淀区·二模)某历史小组开展项目式学习,设计“中国历史上的大科学家”系列盲盒,首先需要将科学家与其成就对应。以下选项对应准确的是( )
A.祖冲之——造纸术 B.蔡伦——圆周率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徐光启——《齐民要术》
73.(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下面为小明同学搜集的纪念币和撰写的说明词,其中正确的有( )
①成吉思汗,蒙古族的杰出领袖,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 ②郑和,伟大的航海家,曾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③戚继光,民族英雄,在东南沿海地区领导抗倭斗争 ④郑成功,民族英雄,1662年,从葡萄牙手中收复台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4.(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史实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在台湾建制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郑成功后代割据台湾。清政府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A.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C.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75.(2024·北京市西城区·二模)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唐朝前期政治开明,民族关系和睦 B.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C.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D.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新疆的有效管辖
76.(2024·北京市海淀区·二模)某同学绘制“我国历史上对新疆地区的治理”时间轴(下图),其中①处应填写( )
A.市舶司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伊犁将军
77.(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唐朝 元朝 清康熙时期 清雍正时期 清乾隆时期
文成公主入藏 ①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设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北庭都护府
C.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D.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78.(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如表呈现了清朝对某一地区管辖的措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册封制度 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确立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
行政管辖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设立噶厦(地方政府),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颁布法律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A.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 B.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统治
C.治理西藏方式多样 D.抵御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79.(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下侧示意图体现了( )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80.(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下面为《统一与分裂》一书的部分目录。其中④处应补充的内容是
( )
第二章 分与合 ☆分合大势之一 从万国到七国/①/由楚河汉界建起的西汉帝国/盛世难再/② ☆分合大势之二 隋唐帝国的形成/分裂和分裂的继续/③/退缩中的明朝/④
A.六国灭四海一 B.大分裂的十六国和南北朝
C.疆域空前的元帝国 D.统一疆域的最终形成
81.(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以下两幅漫画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明清时期( )
漫画一:跨时空的“对话” 漫画二:“留声”传达
A.内阁与丞相的较量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地方权力的扩大 D.监察职能的增强
82.(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下图是历史教材的目录(部分)。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83.(2024·北京市燕山区·二模)1710年4月8日,康熙认为明代所编《字汇》疏舛,《正字通》芜杂,均不足依据,故应“删繁补漏,辨疑订讹”,博采众家之长,下令开始编纂新的字书,即《康熙字典》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国家之力编纂的官修字典。编纂《康熙字典》的意义是( )
①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发展。 ②统一文字,促进大一统的形成。
③有利于汉字的延续与发展。 ④促进文化认同及民族交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4.(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以下是某一专题知识示意图,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行书书法形成 B.瓦子出现 C.小说开始流行 D.京剧诞生专题01 选择题汇编——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1.(2024·北京市燕山区·二模)下图是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于1996年发现,距今约2.4-2.5万年,是古人类生活、狩猎的地方,有丰富的用火遗迹、打制石器、动物化石等。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在国际大都市中心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存。下列文化遗址和王府井古人类遗址同一个考古时期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元谋人 ③蓝田人 ④半坡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详解】据材料“距今约2.4-2.5万年,是古人类生活、狩猎的地方,有丰富的用火遗迹、打制石器、动物化石等”可知,此文化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而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①符合题意;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②符合题意;蓝田人的生活年代大约距今70万年至115万年之间,属于旧石器时代,③符合题意;半坡人距今时间五六千年,属于新石器时代,④不符题意。选择A项。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024·北京市西城区·二模)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人( )
A.掌握了人工栽培水稻技术 B.已经学会使用火
C.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 D.会制作各类工具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可知,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北京人尚未“掌握了人工栽培水稻技术”,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未掌握天文历法知识,且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等,也与天文历法知识无关,排除C项;北京人会制作简单的打制石器,但题干并未对北京人的工具制作情况进行叙述,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以下考古发现与北京人相关的是( )
A.周口店灰烬遗迹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骨耜 D.四羊方尊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A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的生活用具,排除B项;骨耜是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用具,排除C项;四羊方尊是商朝的青铜器,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下考古发现说明河姆渡人(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A.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B.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C.以猎取动物采集果实为生 D.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说明河姆渡人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活动,A项正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狗和水牛等家畜的骨头,说明河姆渡人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排除B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说明河姆渡人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不是以狩猎和采集果实为生,排除C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栏式房屋,说明河姆渡人居住在干栏式房屋,而不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20世纪70年代,中国某遗址出土了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等文物。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等文物”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遗址是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居住在干栏式房屋中,会制作陶器,种植水稻,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主要位于云南省元谋县,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遗址之一,以采集和狩猎为主,不种植农作物,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以采集和狩猎为主,不种植农作物,排除B项;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是距今约6000年前的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种植的是粟,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下图为陶寺龙盘,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村,距今约4000年。盘内中心用朱红彩绘出一条蟠龙,龙嘴中衔着一根禾苗。该文物( )
A.为研究山顶洞人生活提供了新证据 B.象征了该时期统治者的军事指挥权
C.为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生产提供证据 D.能够有力地佐证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盘内中心用朱红彩绘出一条蟠龙,龙嘴中衔着一根禾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寺遗址中出土的蟠龙嘴中衔着一根禾苗,说明当时已经开始农业生产,为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生产提供证据,C项正确;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地区,排除A项;材料中禾苗反映出农业生产,无法象征统治者的军事指挥权,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当时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方式,并不能够有力地佐证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建筑群由下沉式中心院落和四周廊房组成,整体“回”字形,合围区域面积约6000平方米。外围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车马器、兵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等,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物质文化相同。该遗址( )
A.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新证据 B.有助于研究原始农耕生活
C.为研究早期国家提供新资料 D.可佐证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外围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车马器、兵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等,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物质文化相同。”可知,该遗址可用于研究商朝的历史,为研究早期国家提供新资料,C项正确;人类的起源与国家无关,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墓葬与农业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商朝的历史,与尧舜禹禅让的传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尚书》《史记》中对商代历史记录不到五千字,语焉不详。王国维利用零散的甲骨,考订商代先公先王,认定《史记》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准确,并大体揭示出殷商的制度变迁。这说明( )
A.史书记载的内容都真实可信 B.甲骨文是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C.考古研究可以佐证文献记载 D.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答案】C
【详解】据材料可知,《尚书》《史记》等文献对商代记载不详,王国维利用考古发现的甲骨文证实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体现了考古研究可以佐证文献记载,C项正确;“都真实可信”太过绝对,排除A项;甲骨文是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是在秦朝,与商代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以下实物史料可作为夏、商、西周时期文明发展证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是夏朝时期的实物;②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其遗址中发掘出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③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早期的青铜器;④商鞅铜方升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在统一度量衡方面的见证。因此叙述正确的①②③,A项正确;叙述错误的是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西周青铜器宜侯夨(cè)簋,内壁有可辨认的铭文,主要记述了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其土田、山川以为封土,赏赐其平民、奴隶以为授民等内容。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答案】B
【详解】据题干“西周青铜器宜侯夨(cè)簋,内壁有可辨认的铭文,主要记述了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其土田、山川以为封土,赏赐其平民、奴隶以为授民等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B项正确;禅让制是远古时代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始创于秦朝,属于地方制度,排除C项;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确立,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4·北京市海淀区·二模)周王朝在打击殷商残余势力后,着手建立各区域统治据点,“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王室子弟占绝大多数。周统治者实施以上政治措施的目的是( )
A.开创王位世袭制度 B.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C.确立地方郡县制度 D.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案】B
【详解】从“‘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王室子弟占绝大多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周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周天子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必须定期朝见周天子并服从周王调兵。分封制的实行,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禹死后,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排除A项;西周时期,地方上实行的是分封制,而不是郡县制,郡县制是在秦朝统一后才在全国推行的,排除C项;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秦朝,并不是西周,排除D项。故选B项。
12.(20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而有封建子弟之制……”材料中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也就是分封制,形成了天子是君主,诸侯是臣民的等级制度,B项正确;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制度,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政治主张。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 )
主要学派 政治主张
儒家 以德治国,“仁政”“礼治”
墨家 “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道家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A.极力倡导恢复旧制 B.空谈仁义道德
C.希望解决社会问题 D.主张以民为本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以德治国”、“非攻”、“无为而治”、“以法治国”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都是希望解决社会问题,C项正确;极力倡导恢复旧制,不符合法家,排除A项;空谈仁义道德,不符合墨家、道家、法家,排除B项;主张以民为本,不符合法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4.(2024·北京市燕山区·二模)下面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为秦朝治国的主导思想的是( )
A.孔子“为政以德。”“爱人为仁,克己复礼为仁”
B.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C.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D.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以法家思想治国,韩非是法家思想的代表,其“以法治国”的思想适应了建立大一统封建国家的需要,C项正确;孔子德政思想并未受到秦国的重用,排除A项;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秦国并未受到重用,排除B项;墨子“兼爱”思想,并未适应建立大一统国家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C项。
15.(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下表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这一学派是( )
国家治理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个人修养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为政以德……” 和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中,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A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B项;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排除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A项。
16.(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战国时期的商鞅铜方量,其侧壁刻有:“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爱积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的铭文,此量可用于研究商鞅变法内容中的( )
A.确立县制 B.废除井田制 C.奖励军功 D.统一度量衡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的铭文”可知,这些文字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商鞅变法的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D项正确;确立县制属于商鞅变法政治制度的措施,排除A项;废除井田制属于商鞅变法土地制度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奖励军功属于商鞅变法中选官制度的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17.(2024·北京市海淀区·二模)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时期的历史地图,发生在该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武王伐纣 B.商鞅变法 C.大泽乡起义 D.楚汉之争
【答案】B
【详解】根据地图上的“赵、魏、韩”字样,结合所学知识,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可知地图反映的是中国的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B项正确;商朝末年武王伐纣,排除A项;大泽乡起义发生于秦朝末年,排除C项;秦朝灭亡后楚汉之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8.(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旧制度、旧贵族势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转型。其中,成效最大的是( )
A.齐国管仲改革 B.魏国李悝变法
C.楚国吴起变法 D.秦国商鞅变法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中关键词“成效最大”切入,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各国的变法运动都给各诸侯国带来了一定的进步,但只有秦国自此之后,灭六国统一中原,D项正确;齐国管仲改革促进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但不符合“成效最大”,排除A项;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成效都不如商鞅变法大,排除BC项。故选D项。
19.(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该人物是( )
生于卫国,成于秦国 说服孝公,舌战群臣 立木赏金,取信于民 两度变法,富国强兵 触怒贵族,以身殉法
A.商鞅 B.韩非 C.北魏孝文帝 D.王安石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生于卫国,……以身殉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人物是商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A项正确;韩非是韩国人,并未主持过变法,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融合,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变法运动,与题干“秦国”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0.(2024·北京市西城区·二模)有学者认为:商鞅虽死,但新法在秦长期行用并取得显著成效。秦国亦因而得以长期保持强盛的国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该观点说明了商鞅变法( )
A.实施的背景 B.失败的原因 C.内容的全面 D.深远的影响
【答案】D
【详解】据材料“商鞅虽死,但新法在秦长期行用并取得显著成效。秦国亦因而得以长期保持强盛的国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和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被车裂;但变法措施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这说明了变法的深远影响,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变法前的状况,没有体现实施的背景,比如说各国相继变法、发动兼并战争等,排除A项;商鞅变法成功,并未失败,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无法说明内容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
21.(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都江堰在修建过程中,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 )
A.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 B.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C.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都江堰在修建过程中,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的修建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始于唐朝的安史之乱,排除A项;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都江堰修筑在四川成都平原,并无法加强南北地区的联系,排除B项;清朝时期设置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都江堰的修筑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2.(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下图是小明同学的部分历史笔记。请你帮他补全笔记中横线部分的内容(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政治:各国变法 经济:___________ 思想:百家争鸣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各诸侯国展开争霸战争
C.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D.政治秩序重新确立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此时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推广,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各国进行变法,学术思想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A项正确;各诸侯国展开争霸战争是春秋时期,排除B项;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属于军事方面,与经济无关,排除C项;政治思想秩序重新确立属于政治方面,不属于经济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
秦汉时期
23.(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下表是中国古代某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公元前247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19年 公元前215年 公元前214年 公元前210年
即王位 灭六国,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 开灵渠 派蒙恬北击匈奴 筑长城 崩,葬于骊山
A.秦始皇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C.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D.该帝王在位26年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统一后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年谱使用公元纪年法,排除B项;该人物是秦始皇,与汉武帝无关,排除C项;秦始皇是公元前247年即位,公元前210年驾崩,共在位37年,排除D项。 故选A项。
24.(2024·北京市燕山区·二模)下面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近代以前的四次变局的时间轴,中央集权与大一统成了漫长两千余年最显著的政治特征是( )
A.殷周之变 B.周秦之变 C.晚清大变局 D.五四运动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周朝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时代,此后中央集权和大一统成为历史潮流,B项正确;殷周之变,周公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实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以新的国家政体取代了方国联盟体制,到秦时期被废除,与题干“中央集权与大一统成了漫长两千余年最显著的政治特征”不符,排除A项;1840年晚晴大变局是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5.(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史记》记载: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一法度衡石丈尺”。1986年,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出土的铜权(见图),上刻有铭文“皇帝并兼天下诸侯……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这表明( )
①秦始皇对度量衡制度进行统一 ②秦始皇以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
③西汉初年诸侯国势力强大 ④考古发现可证实文献记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一法度衡石丈尺’”、“皇帝并兼天下诸侯……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①秦始皇对度量衡制度进行统一;根据题干信息“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出土的铜权(见图),上刻有铭文‘皇帝并兼天下诸侯……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④考古发现可证实文献记载,选项中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题干信息体现 不出②秦始皇以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③西汉初年诸侯国势力强大与题干信息“秦始皇”不符,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6.(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下图是出土于山东省的陶量,外壁印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诏书“……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这件文物可印证秦始皇( )
A.统一圆形方孔钱 B.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C.统一度量衡制度 D.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答案】C
【详解】据题干“秦始皇二十六年”“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等可知诏铭颁发于秦统一之后,认为度量衡的不统一不利于国家统一,所以该诏铭旨在统一度量衡,C项正确;统一圆形方孔钱属于货币,排除A项;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与度量衡无关,排除C项;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7.(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对于古代高明的政治家来说,这项工程从来不是“限制文明空间的环”。他们通过这项工程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上述材料评价的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江南贡院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古代高明的政治家通过这项工程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时期派蒙恬负责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袭扰,明朝时期,曾重修长城,长城的修建确保了北部边塞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和安宁。因而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程是长城,B项正确;都江堰市修建于岷江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具有防洪灌溉的功能,排除A项;秦始皇陵兵马俑属于秦始皇个人的陵墓工厂无法,无法将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排除C项;江南贡院属于属于科举考试的场所,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而非沟通中原政权和游牧民族关系的工程,排除D项。故选B项。
28.(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汉书》记录了西汉初年统治者推出的举措。这些记载可用于了解( )
①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②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③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与民休息”的休养生息政策,统治者勤俭爱民,尤其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国家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史称“文景之治”,A项正确;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排除B项;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排除C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排除D项。故选A项。
29.(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某学者认为,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是指汉武帝( )
A.北击匈奴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 D.实施“推恩令”
【答案】B
【详解】据题干“某学者认为,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思想采取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是指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B项正确;北击匈奴是汉武帝巩固政权军事上的措施,排除A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经济上的措施,排除C项;实施“推恩令”是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30.(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下图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汉武帝为解决该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A.北击匈奴 B.实施“推恩令”
C.盐铁专卖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答案】B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B项正确;北击匈奴是汉武帝军事上的措施与题意中削弱诸侯的权利不符,排除A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大一统经济上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汉武帝加强思想大一统的思想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1.(20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这一作法( )
A.全面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B.废除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
C.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D.有利于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和所学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中央设置司隶校尉,在地方设置刺史制度,此举有利于加强对百官和皇族的监督,巩固国家统治,D项正确;司隶校尉和刺史的主要职能都是监察,与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监察措施,而不是解决王国问题,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确立为统治思想,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2.(2024·北京市海淀区·二模)下侧示意图梳理了汉代史事,其中①处应填写( )
A.汉高祖建立汉朝 B.汉文帝休养生息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汉光武帝实现中兴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统一铸币权;北击匈奴”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C项正确;“汉高祖建立汉朝”、“汉文帝休养生息”、“汉光武帝实现中兴”,均与题干示意图中的“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等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33.(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一位同学研学考察中搜集到以下两则考古资料。它们可以用来说明( )
里耶秦简 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官方档案 汉代“扬州刺史”封泥 封泥是用来封绒文书的实物遗存
A.简牍和封泥是研究秦汉历史的图像史料 B.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只使用竹简和泥丸
C.秦汉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D.简牍和封泥用于民间书信往来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官方档案封泥”可知,秦朝时期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根据材料“汉代‘扬州刺史’封泥”可知,汉代在地方上实行刺史制度,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秦汉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C项正确;简牍和封泥是实物史料,不是图像史料,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秦汉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没有体现书写材料的使用情况,无法得出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只使用竹简和泥丸的结论,排除B项;根据材料“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官方档案封泥”可知,简牍和封泥用于官方档案,而不是民间书信往来,排除D项。故选C项。
34.(2024·北京市西城区·二模)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经这条道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丝织品、漆器、铁器等,铸铁和凿井技术也在这时西传。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石榴等,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也传入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示意图
①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②促进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我国大一统局面形成 ④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丝绸之路的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中外交往的通道,与大一统局面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丝绸之路主要通往西域诸国,并不会加强我国南北地区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35.(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某学者指出,丝绸之路的形成,其意义的重要不在于丝绸的转运,而在于有了这条通达的道路之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可以随着时代的演进而络绎往返。该言论旨在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
A.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B.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C.沟通了南北方的经济 D.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有了这条通达的道路之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可以随着时代的演进而络绎往返”可知,该学者认为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明。张骞通西域后,逐渐开辟了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D项正确;“加强了对官吏监督”、“社会秩序的安定”与题干中的“有了这条通达的道路之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可以随着时代的演进而络绎往返”不符,排除AB项;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方的经济,排除C项。故选D项。
三国至隋唐时期
36.(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对下图所示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影响的战役是( )
A.桂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D项正确;桂陵之战、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排除AB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37.(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孝文帝用文治移风易俗
C.北方人口迁往江南 D.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可知,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用文治移风易俗,因此改革后举行祭典由按照北土旧俗到按照华夏礼制,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B项正确;北魏属于南北朝时期,不属于三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强调北魏汉化,与人口南迁无关,排除C项;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属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而材料强调的是北魏汉化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38.(20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有学者说“鲜卑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前秦的减赋禁奢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隋文帝编订户籍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鲜卑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积极推进移风易俗的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A项正确;前秦是氐族人建立的,而不是鲜卑族,排除B项;江南地区的开发是由于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与鲜卑族统一北方无关,排除C项;隋文帝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建立统一的隋王朝,与鲜卑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9.(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南北朝时期,来自龙城(今辽宁朝阳)的北燕皇室之后——冯氏家族来到岭南地区,这是今天广东冯姓家族的开始。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
A.人口迁徙 B.北魏迁都洛阳
C.大运河的开通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南北朝时期,来自龙城(今辽宁朝阳)的北燕皇室之后——冯氏家族来到岭南地区,这是今天广东冯姓家族的开始”结合所学可知,北燕皇室之后冯氏家族迁到岭南地区,定居繁衍成为今天广东冯姓家族的开始,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人口迁徙,A项正确;北魏迁都洛阳,洛阳仍在北方,与岭南地区不符,排除B项;隋朝开通大运河,而不是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故选A项。
40.(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张骞通西域 B.北民南迁 C.科举制创立 D.大运河开通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工具,促进南方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张骞通西域是西汉汉武帝时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与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开发无关,排除A项;科举制创立是隋朝时期,属于选拔官员的制度,与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开发无关,排除C项;大运河的开通是隋朝时期,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但是不属于东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41.(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某同学围绕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展开研究,以下可以用到的资料有( )
①地图: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
②漫画:祖逖渡长江北伐
③史书:《晋书·食货志》和南朝《宋书》
④实物:南朝青瓷莲花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①正确;《晋书·食货志》和南朝《宋书》等记载了东晋和南朝的情况,它们都位于南方,③正确;南朝青瓷莲花尊体现了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④正确。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祖逖北伐与江南开发关系不大,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42.(20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文献阅读是中学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生阅读文献《魏晋南北朝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时对当时水稻撒播的时间有所疑惑,她用以查证的书籍是(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答案】B
【详解】据题干“文献阅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生阅读文献《魏晋南北朝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时对当时水稻撒播的时间有所疑惑”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B项正确;《伤寒杂病论》是医书,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资治通鉴》是史书,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天工开物》是明朝时期的手工业和农业技术书籍,排除D项。故选B项。
43.(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有学者认为,隋朝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几年,但是在几个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并给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
①开凿灵渠 ②开通大运河 ③创立科举制 ④实行行省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 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②正确;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③正确。因此,②③正确,C项正确;开凿灵渠在秦朝,①错误;元朝实行行省制,④错误。因此,①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44.(2024·北京市海淀区·二模)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历史现实。以下反映我国古代科举选官制度的是(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惟爱君家棣华榜,登科记上并龙头。 D.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科举选官制度”,惟爱君家棣华榜,登科记上并龙头描述了科举考试金榜题名的期望,C项正确;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描述的是长安城的布局,排除A项;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描述的是唐朝安史之乱,排除B项;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描述的是唐末黄巢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
45.(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隋朝和唐前期重建了大一统的统治,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关系密切。下列制度与此相关的有( )
①分封制 ②科举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隋朝和唐前期”结合所学可知可知,②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创立的选官制度,唐朝时期得到完善,故②正确;③三省六部制是隋朝时期创立的中央官制,唐朝时期得到完善,故③正确,B项正确;①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与隋唐无关,故①错误;④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创立的制度,与隋唐无关,故④错误,排除有①④的选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
46.(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这一时期,以“贞观之治”为代表,突出表现为“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和“爱之如一”的民族思想,展现出光辉灿烂的盛世气象。这一时期是指(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详解】据题干“这一时期,以‘贞观之治’为代表,突出表现为‘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和‘爱之如一’的民族思想,展现出光辉灿烂的盛世气象。”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B项正确;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宋元时期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7.(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是描写唐太宗的,故A符合题意;“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描写的是武则天,故B不合题意;“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描写的是唐玄宗,故C不合题意;“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描写的是赵匡胤,故D不合题意。故选A项。
48.(20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公元7世纪日本诗人创作了“听到天河中有划船的声音,今晚牛郎和织女相会”的句子,这是日本关于七夕节日最早的诗文。以下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遣唐使来华 C.玄奘西行 D.市舶司的设立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7世纪日本诗人创作了‘听到天河中有划船的声音,今晚牛郎和织女相会’的句子,这是日本关于七夕节日最早的诗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时期,大量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包括节日文化和诗歌等,B项正确;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在公元前356年,与7世纪不符,排除A项;玄奘西行的地点是天竺,与日本无关,排除C项;市舶司的设立是宋朝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49.(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下面为章怀太子(武则天之子)墓壁画《客使图》及其说明。这幅壁画
( )
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穿着初唐时期朝服的官员。后面三位分别是来自东罗马、新罗国和我国东北抹羯族的使者
①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②反映了当时中外交流和民族交往
③再现了唐朝繁盛的海外贸易场景 ④见证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穿着初唐时期朝服的官员。后面三位分别是来自东罗马、新罗国和我国东北抹羯族的使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和民族交融的场景,作为实物史料和壁画,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中的东罗马和新罗国等体现了对外交往,但是无法体现海外贸易的场景,③再现了唐朝繁盛的海外贸易场景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无法见证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局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或④的选项,排除BCD项。故选A项。
50.(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 )
A.民族关系和睦 B.唐朝经济繁荣
C.科技成就突出 D.中外友好往来
【答案】D
【详解】据材料“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可知,唐朝墓葬中出土了“大食(阿拉伯)人俑、东罗马金币、黑人(非洲)俑”,这说明唐朝时期中外往来频繁,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外交往,而不是国内民族关系和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唐朝墓葬中出土了“大食(阿拉伯)人俑、东罗马金币、黑人(非洲)俑”,未涉及经济发展内容,比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墓葬中出土了“大食(阿拉伯)人俑、东罗马金币、黑人(非洲)俑”,没有涉及唐朝的科技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51.(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下侧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唐代中外交流主题的学习笔记,其中还可以补充的史事有( )
·日本派使节到中国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
A.设置安西都护府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下西洋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C项正确;设置安西都护府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民族交流,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排除D项。故选C项。
52.(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唐朝时期的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繁荣的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政策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社会生活方面展现了唐朝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人们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B项正确;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都与题干反映的唐朝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不符,排除AD项;题干材料与繁荣的海外贸易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
53.(2024·北京市燕山区·二模)下侧是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文稿中“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文稿可作为印证的历史事件是(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鉴真东渡
【答案】C
【详解】据材料可知,下侧是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文稿中“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文稿可作为印证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C项正确;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而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排除A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统治的天宝年间,排除B项;材料强调“《祭侄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而鉴真东渡是指唐天宝元年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辽宋夏金元时期
54.(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下侧措施反映出北宋统治者( )
·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知州三年一换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A.重视官员选拔考核 B.防范地方的权力过大
C.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D.改善与并立政权关系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知州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在地方设置转运使”等,都是北宋在地方上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目的是防止地方的权力过大,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与官员选拔考核无关,排除A项;设置转运使的目的是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与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无关,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北宋对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有提及与并立政权,如辽和西夏的的关系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55.(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改革与改革家”主题故事会,讲述了管仲改革、孝文帝改革的故事,在这次活动中还可以讲述的故事有( )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明治维新 ④戊戌变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据题干“中国古代改革与改革家”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属于中国古代改革;③明治维新是日本的改革;④戊戌变法属于中国近代的改革,①②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56.(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观察下面古代钱币文物,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
①古代钱币上文字都使用了篆书 ②古代社会只流通金属货币
③圆形方孔的钱币形制历史悠久 ④西夏钱币见证了民族交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据题干“秦半两钱”“西汉五铢钱”“‘九叠篆’皇宋通宝钱”“西夏‘元德重宝’楷书大钱”和所学知识可知,只有“秦半两钱”和“‘九叠篆’皇宋通宝钱”为篆书,①古代钱币上文字都使用了篆书不正确;北宋四川地区已经出现了纸币,②古代社会只流通金属货币不正确;秦朝时期已经出现了圆形方孔的钱币形制,③圆形方孔的钱币形制历史悠久正确;“西夏‘元德重宝’楷书大钱”上面的字是用楷书书写的,体现了民族交融,④西夏钱币见证了民族交融正确,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57.(2024·北京市燕山区·二模)下图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快递业务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下面文物能够证明的是( )
A.秦朝虎符 B.西夏符牌 C.元急递铺令牌 D.明锦衣卫令牌
【答案】C
【详解】据材料“下图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快递业务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并结合所学可知,元代统一中原后,蒙元军队不断对外侵伐,势力范围急剧扩张,蒙元帝国所控制的土地远超前代。面对着空前广袤的国土,蒙元统治者深知交通通讯的重要性,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驿传制度; 元世祖在位期间,急递铺的制度已经十分完善,比如每十里或者十五里就有一处急递铺,最多也不会超过二十里,因此其传递效率之高也是前朝所无法比拟的;在当时,具体执行传递的人称之为“铺兵”,他们自接到文件后,就带上急递铺令牌,马不停蹄地奔向目的地,C项正确;秦朝虎符是掌管军队的凭证,排除A项;西夏符牌是西夏国所颁发的一种金属牌,用以证明持牌者的身份和所负使命,排除B项;明锦衣卫令牌上通常刻有文字,这些文字通常与锦衣卫的职责和权力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8.(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历史上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A.设置澎湖巡检司 B.发起雅克萨之战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设置驻藏大臣
【答案】A
【详解】据题干“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历史上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脉络”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地区是台湾,元朝时期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康熙帝时期设台湾府,1885年设立台湾省,A项正确;雅克萨之战是清朝康熙发起的打击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的自卫战争,排除B项;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发生在蒙古地区,排除C项;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排除D项。故选A项。
59.(20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以下为某学生复习的内容,该生复习的主题为( )
A.商业贸易的繁荣 B.宋代的经济发展
C.手工业发展迅速 D.农业技术的进步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秧马”“交子”“清明上河图”可知,材料体现了宋代的农业、商业等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的秧马属于农业生产工具,排除A项;交子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秧马属于农业,排除C项;材料中交子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而不单纯是农业,排除D项。故选B项。
60.(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南宋时期,全国粮食产销中心在江浙一带,民间流传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明清时期江浙农村改种棉花,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粮食需从湖广一带输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遂演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变化表明( )
A.苏湖地区经济的衰落 B.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
C.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D.宋代棉花种植在北方得以推广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南宋时期,全国粮食产销中心在江浙一带”“明清时期江浙农村改种棉花,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粮食需从湖广一带输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番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由此可知,民谚的变化反映了清中期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B项正确;明清时期江浙一带改种棉花,经济没有衰落,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已经完成,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朝时期江浙多种棉花,无法看出宋代棉花种植在北方推广,排除D项。故选B项。
61.(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北宋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南宋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内容共同说明了宋朝( )
A.商业的繁荣 B.技术的进步 C.制度的完善 D.文学的发展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屋宇雄壮,门面广阔……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可知,这说明,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街道两旁和居民区都有商业活动,说明宋朝商业繁荣,A项正确;宋朝技术进步的表现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等,排除B项;宋朝制度的完善表现在科举制、二府三司制,排除C项;宋朝文学的发展表现在宋词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
62.(2024·北京市海淀区·二模)史书《楮币谱》记载,北宋时期“蜀民以钱重难以传输,始制楮(纸)为券”。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交子诞生的原因 B.活字印刷技术的应用
C.四川驿站的管理 D.商帮与长途贩运兴起
【答案】A
【详解】根据“蜀民以钱重难以传输,始制楮(纸)为券”可得出材料强调交子诞生的原因是四川地区铁钱过重不利于交易,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印刷术,排除B项;材料强调钱币,而不是驿站,排除C项;商帮在明清时期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
63.(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下图为宋代印刷广告的铜板,其不仅标明铺号“济南刘家功夫针铺”,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还特别说明“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如果要批发购买,还可以优惠。材料体现出宋代( )
A.商业活动空前发达 B.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C.官僚机构不断膨胀 D.边疆地区获得开发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朝时,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商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题干现象说明了宋代商业活动空前发达,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宋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未提及文化生活,排除B项;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发展科举制,导致官僚机构不断膨胀,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突出宋朝商业发达,未反映边疆地区开发,排除D项。故选A项。
64.(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以下引文能够反映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历史现象的是( )
①“伐无道,诛暴秦” ②“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 反映的正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主要粮仓,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是国家财政收入也仰仗南方,③④正确;“伐无道,诛暴秦” 反映的是秦末农民起义反抗秦朝暴政,①排除;“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反映的是此前南方贫瘠落后,地广人稀,②排除。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65.(2024·北京市大兴区·二模)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下列发明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B.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C.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D.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学术上作出贡献的是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助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是火药;在“航行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的是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A项正确;在学术上作出贡献的是活字印刷术,不是火药和指南针,排除BD项;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是火药,不是指南针,排除C项。故选A项。
66.(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其著作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旨在说明( )
A.儒学思想传播 B.三大发明的特点
C.造纸术的影响 D.三大发明的贡献
【答案】D
【详解】“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人类的文明也由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着重阐释了印刷术、火药和磁石发明的重大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变革。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因此材料旨在说明三大发明的贡献,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的影响,没有提及儒家思想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强调了“人类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体现的是影响,而非特点,排除B项;材料中重点强调了印刷术、火药和磁石的影响,而不是造纸术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明清时期
67.(20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以下示意图体现了某朝代的国家管理方式。其中①②处分别应为( )
① 政治 废丞相,设三司
经济 引进外来作物
文教 八股取士
外交 ②
A.①西汉 ②甘英出使大秦 B.①元朝 ②与14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
C.①明朝 ②郑和下西洋 D.①清朝 ②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后,强化中央集权,在中央,废丞相,裁撤中书省,设三司,互不统属,设立八股取士制度,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1405-1433年,在明成祖的支持下,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因此①是明朝,②为郑和下西洋,C项正确;东汉时期, 甘英出使大秦,排除A项;元朝时期,与14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排除B项;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68.(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郑和下西洋引进了美洲高产作物 B.作物推广不利于农业耕作技术革新
C.外来作物丰富了古代的经济生活 D.外来作物完全取代了本土作物种植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域物产传入中原,越南占城稻在中国东南地区推广,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引入和大面积推广,体现了未来作物丰富了古代的经济生活,C项正确;材料仅呈现了不同的物种引入中国,无法体现郑和下西洋引进美洲高产作物,排除A项;作物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排除B项;外来作物完全取代本土作物种植过于绝对,材料体现引进这些新品种和推广,但是无法体现完全取代本土作物,排除D项。故选C项。
69.(2024·北京市东城区·二模)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科技的力量”专题展览,展览第一部分有四个主题,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古代科技。下表中①②处符合展览设计的内容应是( )
主题 展品
观象授时 商日食甲骨、战国错金干支仪、南宋天文图碑拓片
大哉言数 新朝始建国元年卡尺、清朝嵌银乌木算筹
① 新石器时代碳化稻谷、北魏《齐民要术》、清《耕织图册》
悬壶济世 东汉针灸画像石拓片、②、清同仁堂药模子
A.①瓷名天下②《大明历》 B.①桑蚕纺织②《九章算术》
C.①金属冶铸②《水经注》 D.①春种秋收②《本草纲目》
【答案】D
【详解】依据表格“①处的新石器时代碳化稻谷、北魏《齐民要术》、清《耕织图册》”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中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稻谷,《齐民要术》,清《耕织图册》反应与农业有关,因此①反应的设计的内容应是春种秋收,悬壶济世主题反应的是悬壶济世是颂誉医者救人的一个词语,《本草纲目》作者是明代李时珍,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符合“悬壶济世”,D项正确;瓷名天下反映制瓷业发展,《大明历》是一部历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九章算术》是数学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金属冶铸属于手工业发展范畴,《水经注》属于地理学著作,排除C项。故选D项。
70.(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某同学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分类归纳,其中①处应为( )
第一类:《兰亭集序》 《送子天王图》 京剧 第二类:灵渠 隋朝大运河 北京城 第三类:造纸术 ① 《天工开物》
A.《史记》 B.《洛神赋图》 C.《本草纲目》 D.《红楼梦》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三类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的医学著作,符合题意,C项正确;《史记》属于史学名著,排除A项;《洛神赋图》属于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排除B项;《红楼梦》属于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
71.(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材料共同体现出( )
A.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传统医学成就突出 D.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因此材料体现了传统医学成就突出,C项正确;农业技术与《伤寒杂病论》无关,排除A项;手工技艺体现在《天工开物》等,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文学艺术与《伤寒杂病论》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2.(2024·北京市海淀区·二模)某历史小组开展项目式学习,设计“中国历史上的大科学家”系列盲盒,首先需要将科学家与其成就对应。以下选项对应准确的是( )
A.祖冲之——造纸术 B.蔡伦——圆周率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徐光启——《齐民要术》
【答案】C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C项正确;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枝、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排除A项;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排除B项;徐光启的著作为《农政全书》,排除D项。故选C项。
73.(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下面为小明同学搜集的纪念币和撰写的说明词,其中正确的有( )
①成吉思汗,蒙古族的杰出领袖,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 ②郑和,伟大的航海家,曾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③戚继光,民族英雄,在东南沿海地区领导抗倭斗争 ④郑成功,民族英雄,1662年,从葡萄牙手中收复台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郑和,伟大的航海家,曾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③戚继光,民族英雄,在东南沿海地区领导抗倭斗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叙述正确的是②③,B项正确;①忽必烈,蒙古族的杰出领袖,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④郑成功,民族英雄,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叙述错误的是①④,排除ACD项。故选B项。
74.(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史实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在台湾建制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郑成功后代割据台湾。清政府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A.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C.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和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后,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都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A项正确;台湾位于我国东南部,材料与加强西北地区管辖无关,排除B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与闭关锁国政策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清朝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75.(2024·北京市西城区·二模)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唐朝前期政治开明,民族关系和睦 B.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C.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D.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新疆的有效管辖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涉及的内容,反映出西汉、唐朝、元朝、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说明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D项正确;唐朝前期政治开明,民族关系和睦只能反映一部分材料内容,排除A项;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与材料中的新疆地区无关,排除B项;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与新疆地区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6.(2024·北京市海淀区·二模)某同学绘制“我国历史上对新疆地区的治理”时间轴(下图),其中①处应填写( )
A.市舶司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伊犁将军
【答案】D
【详解】根据年代尺“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和所学可知,这些都是各个朝代在西域(新疆)设置的管理机构,1762年清政府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D项正确;市舶司是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排除A项;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管理西藏的机构,排除B项;澎湖巡检司是元朝设置管理台湾的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
77.(2024·北京市昌平区·二模)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唐朝 元朝 清康熙时期 清雍正时期 清乾隆时期
文成公主入藏 ①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设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北庭都护府
C.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D.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答案】D
【详解】据题干“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清康熙时期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清雍正时期设驻藏大臣、清乾隆时期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可知,加强各朝管辖的地区是西藏地区,结合所学可知,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置的地方官署名,以宣政院为例,下辖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以管理藏区,D项正确;西域都护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设置西域都护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北庭都护府,是中国唐朝设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单位,因此,设置北庭都护府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唐玄宗时,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因此,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8.(2024·北京市丰台区·二模)如表呈现了清朝对某一地区管辖的措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册封制度 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确立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
行政管辖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设立噶厦(地方政府),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颁布法律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A.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 B.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统治
C.治理西藏方式多样 D.抵御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驻藏大臣、噶厦、《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通过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确立了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体现了清朝对西藏地区宗教领袖的认可与尊重,是清朝对西藏地区的一种政治管理方式。清朝设置了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并设立噶厦(地方政府),由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共同管理政教事务,直接体现了清朝对西藏地区行政管理的加强。清朝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了西藏地方的行政体制和法规,进一步加强了清朝对西藏地区的法治管理。清朝对西藏的治理采取了册封、行政管辖、颁布法律等多种方式,这体现了治理方式的多样性,C项正确;表格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措施,并未提及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排除A项;虽然清朝的这些措施确实加强了其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但表格内容不足以证明清朝实现了对全国的完全统治,排除B项;表格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清朝对西藏的内部治理措施,与抵御西方殖民侵略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79.(202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下侧示意图体现了( )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设置伊犁将军、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设置驻藏大臣、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项正确;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排除B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80.(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下面为《统一与分裂》一书的部分目录。其中④处应补充的内容是
( )
第二章 分与合 ☆分合大势之一 从万国到七国/①/由楚河汉界建起的西汉帝国/盛世难再/② ☆分合大势之二 隋唐帝国的形成/分裂和分裂的继续/③/退缩中的明朝/④
A.六国灭四海一 B.大分裂的十六国和南北朝
C.疆域空前的元帝国 D.统一疆域的最终形成
【答案】D
【详解】根据④前面的信息“退缩中的明朝”可知,清朝是继明朝之后的朝代,清朝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最终形成期,奠定了近代中国的基本版图,D项正确;六国灭四海一是指秦朝的建立,符合①,排除A项;大分裂的十六国和南北朝,是指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期,符合②,排除B项;疆域空前的元帝国,符合③,排除C项。故选D项。
81.(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以下两幅漫画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明清时期( )
漫画一:跨时空的“对话” 漫画二:“留声”传达
A.内阁与丞相的较量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地方权力的扩大 D.监察职能的增强
【答案】B
【详解】漫画一丞相被逐出历史舞台,体现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漫画二体现了军机处的设立,丞相制度的废除和军机处的设立体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B项正确;丞相废除后内阁才设立,两者并未较量,排除A项;地方权力扩大与内阁、军机处等无关,排除C项;军机处和内阁并未有监察职能,排除D项。故选B项。
82.(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下图是历史教材的目录(部分)。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对外关系”“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大加强了皇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等进行有效的管辖,因此题干信息体现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项正确;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排除A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特征,排除B项;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83.(2024·北京市燕山区·二模)1710年4月8日,康熙认为明代所编《字汇》疏舛,《正字通》芜杂,均不足依据,故应“删繁补漏,辨疑订讹”,博采众家之长,下令开始编纂新的字书,即《康熙字典》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国家之力编纂的官修字典。编纂《康熙字典》的意义是( )
①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发展。 ②统一文字,促进大一统的形成。
③有利于汉字的延续与发展。 ④促进文化认同及民族交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详解】据材料可知,康熙时期,编纂了《康熙字典》,属于官修字典,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①正确;秦始皇统一了文字,促进大一统的形成,清朝时,中国文字各种字体已经齐备,且《康熙字典》不具有统一文字的作用,②错误;《康熙字典》对之前的《字汇》进行删繁就简,且有增加,有助于汉字的发展,③正确;《康熙字典》同行全国,有助于各族人民加强对汉字的了解,促进民族交融,④正确。①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②说法错误,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
84.(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以下是某一专题知识示意图,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行书书法形成 B.瓦子出现 C.小说开始流行 D.京剧诞生
【答案】D
【详解】知识示意图展示的是古代戏曲成就,因此,清代的应该是京剧。依据所学可知,1790 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为乾隆帝祝寿献艺。徽调吸收其他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称为“京戏”或“京剧”,D项正确;书法、瓦子和小说与前面戏曲主题不符合,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专题01 选择题汇编——中国古代史--2024年北京市中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