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学家认为当时已经产生了私有制。以下最能作为其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
A.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B.挖掘出来的黑陶胎壁薄如蛋壳
C.古城分布着规模较大的祭坛和神庙 D.各个墓葬之间随葬品差别不大
2.下表反映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农民负担不断加重 B.土地兼并愈发严重
C.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3.下表为190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制
1903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1910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
1920 36.4 0.9 2.8 8.2 12. 3 31.2 8. 3
A.农产品出口数量大幅增长 B.出口商品的结构日益优化
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D.近代企业的发展历经曲折
4.毛泽东诗词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宏伟史诗,反映时代呼声,描绘历史风云,纪录伟大实践。下列诗词对应的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准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5.下表是1952年、1957年、1965年内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大致比重的变化,由此可知( )
时间 1952 1957 1965
比重 30% 32.1% 35%
A.国家工业布局有所改善 B.内地工业产值增长缓慢
C.国家产业结构有所调整 D.三线建设目标已经完成
6.在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改中,分别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使之成为国家指导思想。在2018年宪法修改中,又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些修改反映出( )
A.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B.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
C.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7.下表为古代世界不同地区文明的重要成果。这反映出古代文明( )
地区 成果
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君主专制制度、楔形文字、法典、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制
尼罗河流域 较完善的官僚系统、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神话故事
印度河、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佛教、史诗、数字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城邦、民主政治、寡头政治、希腊神话、哲学、神庙
A.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B.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C.兼具多样性与统一性 D.局部交流且相互影响
8.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既不起源于伯爵的城堡,也不起源于大教区管辖的中心。从地理位置上讲,它们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出现在封建关系最薄弱、封建统治鞭长莫及或权力真空的地带。据此可知,中世纪时期的城市( )
A.政治文化是其主要的功能 B.推动了封建王权的强化
C.有助于新经济因素的产生 D.源于欧洲封建庄园经济
9.《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指出,在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看来,道德观念、善与恶的意义,均产生于与人类经验有关的愉快或痛苦的感觉,所以人们可以像牛顿发现自然世界的规律一样发现人类心灵的规律,从而开拓一条……对人类社会进行改造的途径。作者强调对人类社会改造的途径是( )
A.人性 B.理性 C.科学 D.宗教
10.农业革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为工业贡献劳动力、粮食原料和资金。工业革命后,一方加速了圈地运动,促进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的建立和集中;另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变革。这表明( )
A.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相互作用 B.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革命的发生
C.工业革命引起了大批农民失业 D.农业是工业革命的主要资金来源
11.近代以来,英国的经济政策和理论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每次经济政策的变革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但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一主线是( )
A.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建立 B.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关系的变化
C.产业资本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兴起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下政策的调整
12.有学者将近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概括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其中甲、乙、丙分别是指( )
地区 类型 该学者的主要判断理由
甲 “起落型” “成果丰硕,但无力摆脱‘前门驱虎,后门入狼’的厄运,大起大落”
乙 “徘徊型” “不能超越原有的社会形态而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长期徘徊不前”
丙 “螺旋形” “19世纪中叶、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各有杰出‘代表作’,一浪高过一浪”
A.亚洲、拉美、非洲 B.非洲、亚洲、拉美
C.拉美、非洲、亚洲 D.拉美、亚洲、非洲
13.下面漫画是某位同学绘制的漫画,你认为造成图中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想要称霸世界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
C.英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D.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4.1921年4月,列宁明确指出,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我们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这说明苏俄正在( )
A.力推余粮收集制 B.实施农业集体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推行新经济政策
15.1946年,瑞典议会通过退休金法案,规定年满67岁及以上的公民均可按月领取退休金。1955年,瑞典开始实施医疗保险,凡有正式收入的成年人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即可免费就医;高等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失业者可获得救济金。这反映了二战后瑞典( )
A.建立起“福利国家” 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C.兴起“经营者革命” D.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
16.下图是1990—2017年四个主要经济体占全球GDP的比例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 )
A.新兴经济体冲击原有经济秩序 B.多极化格局已最终确立
C.广大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经济 D.各国经济实力趋于平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题25分,18题15分,19题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565年,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在太平洋建立循环贸易体系。西班牙人乌尔达内塔开辟马尼拉帆船航线,自菲律宾甲米地港启航,利用东南季风,向北航至北纬38°~40°,再利用西风向东航行,至北美洲阿卡普尔科港,然后大帆船驶向秘鲁卡亚俄港口,实现美洲与亚洲直航,史称“太平洋丝绸之路”。中国船把丝绸、瓷器、工艺品运到马尼拉,西班牙船把中国货转运到阿卡普尔科,然后西班牙大帆船再把美洲白银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的商品,如此循环。
——摘编自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太平洋丝绸之路》
材料二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丝绸之路”出现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9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国际贸易对世界的影响。(8分)
18.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的不同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以上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8世纪后期欧美国家的历史文献
材料三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前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什么政治文献?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的两个国家各自政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政体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的制度框架”包括哪些政治制度?(4分)
(3)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古今中外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给我们那些启示?(3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40年代以来世界重大历史事件(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940年代以来世界的发展变化”,从上述时间轴中任选三个历史事件,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选择的历史事件,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B A A C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D. D A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题25分,18题15分,19题12分)
17.(25分)
(1)背景: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建立全球联系;世界市场拓展;太平洋贸易体系形成;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中国手工业发达。(每点2分,任答四点共8分)
(2)变化:主要贸易路线由陆上转变到海上;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北欧);贸易范围由地区变为世界(或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初步形成);贸易商品种类更丰富;世界贸易发展(变化)更为迅速。(每点3分,任答三点共9分)
(3)影响: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速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有利于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拓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丰富了饮食结构;中断了美洲社会发展进程;加快了美洲社会经济的转型。(每点2分,任答四点共8分)
18.(15分)
(1)政治文献: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每点1分,共2分)
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每点1分,共2分)
影响:政治:有利于政治民主化;经济: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每点2分,共4分)
(2)基本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分)
(3)启示:要尊重政治制度多样性;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制是人类发展趋势;制度和道路的选择要适合本国国情;制度建设不断发展完善,与时俱进。(1点2分,2点3分,共3分)
19.(12分)
示例:
事件:印度独立、新中国成立、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1分)
观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最终走向瓦解(2分)
阐述: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沉重打击了老牌殖民国家势力,民族民主运动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广泛开展,战后的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也在原则上承认了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力。1940年代,印度脱离英国独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两国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50年代以来,埃及从英国殖民者手中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有力维护了埃及的国家独立与主权完整。在整个20世纪下半叶,亚非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摆脱了殖民统治,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独立后的新兴民族国家成为了国际舞台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公正平等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8分)
总之,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曾经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成为了国际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曾经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走向瓦解。(1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