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历史方向)
命题:高二历史集备组
审题:商二历史集备组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
A.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D.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2.在汉代,朝鲜半岛官方曾邀请中国医生前去讲学,也有半岛人主动到中国学习中医,朝鲜半岛传统医学著作《东医宝鉴》就是在中国医学典籍《素问》《伤寒论》等的基础上编撰形成的;8世纪时,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这反映了( )
A.科举制度影响的深远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互鉴的密切
C.东亚文化具有同源性 D.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
3.西晋武帝时期,晋廷规定贵族官僚可按照官品高低确定荫占亲族为佃客的数量;东晋更是实行更加优惠的给客制度,即一品、二品荫佃客40户,三品35户,四品30……以此类推。这些做法( )
A.承认了私人依附人口的做法 B.消除了威胁皇权的潜在因素
C.有利于政府官员素质的提高 D.实现了官僚阶层的均衡发展
4.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 )
A.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B.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
C.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 D.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
5.《大唐开元礼·序例(下)》中规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关于墓田、坟高、明器等规定中均不见涉及庶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制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规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这一变化表明了( )
A.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 B.礼治秩序趋向平民化
C.唐宋政府较重视丧葬仪式 D.古代丧葬制度的完善
6.1370年,明政府设立惠民药局,在各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同时,明政府还下令设养济院,收养鰥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之人。明政府的这些举措旨在( )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加强基层社会管理
C.维持社会秩序稳定 D.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7.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按照《周礼》记载的“左祖右社”的礼制,在兴国寺的遗址上辟建为社稷坛。明清两朝皇帝或遣官在这里举行过1300余次祭祀活动。1914年,北洋政府将社稷坛辟为公园向社会开放,初称“中央公园”。后为纪念孙中山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这说明近代中国( )
A.政治革命推动市政建设完善 B.城市建设彰显时代进步
C.公民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D.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8.“万里茶道”是17—19世纪,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至俄国莫斯科等城市,俄国人称其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和文化价值。这说明( )
A.中国闭关锁国发生转变 B.中俄联系密切交流广泛
C.中外陆路贸易得到发展 D.中西海路交流逐渐衰落
9.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0.从隋唐到元明清,大运河线路的改变反映了( )
隋唐大运河 元明清京杭大运河
A.西部地区的影响力增强 B.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C.黄河水患得到有效遏制 D.统治者巩固海防的需要
11.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
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
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
1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图书发行采用政府间的记账贸易方式,对西欧、北美和日本则一直采用贸易方式,而对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采用以免费赠送为主的非贸易方式。中国此举有利于( )
A.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C.突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 D.扩大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13.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分离
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
C.人类很早就学会了收藏食物
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14.两河流域古文明沿两河由南往北单线溯流而上,阶梯性发展:埃及古文明沿尼罗河由南往北顺流而下,也是阶梯性发展;爱琴海古文明也是由其南端的海中岛国,即克里特文明,越海向北发展为伯罗奔尼撒岛上的迈锡尼文明,再往北影响了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由此可知,这些古文明( )
A.扩展方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B.发展模式受社会性质的制约
C.具备了农业文明扩展的条件 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15.下表为某学者在研究古代历史的过程中搜集整理的史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史料1 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
史料2 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促进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
史料3 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B.战乱频繁导致人口流动
C.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D.世界人口结构发生改变
16.古巴比伦时期,一份果园买卖契约中提到:“宁舒布尔乌辛(人名)买下整个果园,称出银子作为它的全部价钱。木杵被传递了,交易完成。……(在将来)宁舒布尔乌辛不得提出争议。他们以沙马什神、马尔杜克神和国王苏穆的名义起誓。(证人略)”。这表明,当时两河流域( )
A.社会成员经济地位平等 B.土地转让流于形式
C.国王干预商业契约制定 D.个人权利获得保障
17.中世纪时,黑死病横行欧洲,当时的医生为了杜绝感染,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头顶戴着黑帽,戴上可过滤空气、状如鸟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护着,手着白手套,持一木棍,用来掀开病患的被单或衣物或指挥病人如何疗病,后人称之为“鸟嘴医生”。“鸟嘴医生”的出现,说明了当时( )
A.将防疫与巫术连在一起 B.逐渐重视公共卫生防治
C.掌握了初步的防疫知识 D.已经建立疫病救治机构
18.下图为18世纪初至1860年前后英国的原棉进口量数据图,出现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B.全球联系的逐步建立
C.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流
19.14-17世纪,但丁用意大利方言写成了《神曲》,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格兰最后一部用拉丁语出版的主要著作……拉丁语在欧洲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上述现象( )
A.完善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B.瓦解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C.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D.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20.1635年,查理一世宣布皇家邮政可以开放为公众服务,国会议员和贵族享有免费寄信的特权。当时主要用马车运送邮件,邮件辗转运输,邮费昂贵。1839年进行邮政改革,英国国内信件基本邮资费统一为每半盎司1便士。英国邮政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英国国内经济联系的加强
C.英国政府改革弊政的需要 D.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变革
21.文艺复兴时期,大学图书馆、贵族图书馆、私人图书馆、教会图书馆等新型图书馆悄然诞生。图书的生产从抄写转为印刷,功能由重收藏转变为重利用:古代经典和世俗作品增多,藏书丰富并允许公众借阅。这( )
A.体现出欧洲实现了教育普及 B.打破了教会的专制统治
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提高了普通民众的地位
22.下图中阴影所示国家最有可能是( )
A.实行民法系的国家 B.普通法系的国家
C.反法西斯同盟国家 D.世界银行成员国
23.1805年,英国受审判的罪犯为4605人,1846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0349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城市居民。城市酗酒者人数也在增加,因为在他们看来喝啤酒是逃避悲惨生活的最好方法。这表明英国( )
A.工业革命导致工人生活悲惨 B.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C.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突出 D.犯罪案与城市化率成正比
24.有学者将部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特色归纳为下表,据此推断,表中①②③分别是( )
国家 特色
① 坚持“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建立起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② 淘汰了绝对君主制,开创了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三大要素的新政体。
③ “主权在民”取代了“主权在君”,通过对平等的执着追求,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
A.英、日、德 B.意、俄、英 C.美、德、法 D.美、英、法
25.下面是某学生关于独立战争后美国和拉丁美洲文化特征的知识条目整理,其中正确的知识条目有( )
条目1:“英利坚人”开始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 条目2:美国种族融合现象明显,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条目3: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是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 条目4:拉丁美洲欧洲移民活动区域内的主体文化是英国文化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26.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27.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规定: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文官统一管理;对部分官职实行竞争性考试;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活动等。这些规定( )
A.降低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B.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C.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现象 D.确立了政党可以公开参加政治行动
28.据统计,1959年,美国黄金储备为195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为194亿美元,两者大体相当;而到1967年年底,美国黄金储备下降到121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增加到331亿美元,约为黄金储备的3倍。这一情况的发展( )
A.造成美国经济新主地位的衰落 B.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C.严重制约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导致了国际货币体系陷入混乱
29.1965年,美国颁布新移民法每年专门留出2.9万个移民名额给来自国外的高级专门人才。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这些新移民法的颁行( )
A.不利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 B.使外来移民获取了平等的机会
C.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D.有利于英国高新科技保持优势
30.下表为20世纪40—90年代取得政治独立国家的数量统计表。据该表可知( )
时间(20世纪) 40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独立国家(个) 15 9 44 23 7 5
A.亚非拉三洲的反帝斗争走向了联合 B.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走向衰落
C.打破了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泰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奇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12月,实业家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准备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计划在湖南招募。1920年1月,纱厂在湖南《大公报》等处刊登招工简章。与长沙同工种工人相比,该厂提供的待遇更为优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报名,最后64人成行。
招工简章引起湖南知识分子高度关注。他们在报上质问,为什么从上海跑到长沙来招募女工?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后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日夜轮班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健康?以上海的物价,每月8元工资怎么够用?他们还认为,女工入厂要家长署名加铺保,三年契约,统统等于漠视自由人权。
对上述质疑,穆藕初刊文表示,厚生纱厂给湖南女工的工资中规中矩,对其工作环境已尽最大努力加以改善。他批评湖南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当下中国工人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知识分子以“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
穆藕初的回应引发了沪湘知识分子新一轮批评。他们借助“劳动主义”“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说,批评资本家群体是“掠夺者”“剥削者”,并警告他们,如果固守“资本掠夺”,“那小的就是同盟罢工和息业,厉害一点就是俄国的榜样来了”。
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饮食,虽不如居家之适然,视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矣”。
——改编自李国芳《一九二○年初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争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16分)
33.[文明涵化与文化自信](10分)
冯天瑜先生在《中国文化生成史》中指出,多极世界各具特色的文明彼此交流沟通,其间既有冲突激荡,又有吸纳融会,达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涵化”结果。今日所谓“西方文明”是多元复合物,东亚文明的持续发展也是诸文明“对话”的产物。
请以“文明涵化”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福州三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历史方向)
答案和解析
1.A 结合所学知识,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题干中诸家的那些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主流思想”、“对私产的保护”、“社会阶级矛盾”等信息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BCD项。故选:A。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富民思想,解答本题需掌握春秋战国的阶段特征。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富民思想,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
2.D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周边的朝鲜和日本深受中华医学、经典著作及教育制度等文明成果的影响,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地区的辐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教育制度而不是选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仅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B项中“交流互鉴”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文化具有民族性、多元性特点,C项中“同源性”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
3.A 据材料“晋廷规定贵族官僚可按照官品高低确定荫占亲族为佃客的数量”可知,当时政府承认私人依附人口现象,故A正确。B.项中“消除了”一词不够准确,故不选B。CD.这一做法对于官僚队伍的素质和官僚阶层均衡发展的实现并没有直接联系,只能看出是政府对于官员依附人口的具体规定,故不选CD。
4.A 略
5.B 唐代法令与礼典中并没有庶民享有墓田之规定,墓田只有六品之上官家才能享受,即是说庶民百姓无权以墓田祭祀自己的祖先与亲人,礼制是贵族化的。到了南宋时期,制定庶民墓田法令,在全宋推行。宋代庶民享有墓田的法令是得到司法的支持与保护的。这样一来,礼治秩序趋向了平民化与生活化,B项正确。法律允许庶民有墓田,并不代表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政府是否重视丧葬祭祀,排除C项;材料说明丧葬习俗由贵族扩展到平民,不能说明这一制度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6.C “惠民药局”、“收养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之人”等都说明当时明朝政府是在实行社会保障,对于社会弱势人群的保障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C项正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表现,不是目的,排除A项;实行社会保障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而不仅仅是加强基层管理和促进社会公平,排除B、D项。故选:C。
7.B 据题干“1420年……辟建为社稷坛”,“1914年,北洋政府将社稷坛辟为公园向社会开放”,“纪念孙中山……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可知,随着时代变迁,曾经的皇家祭坛被改造为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体现了城市建设服务于市民生活,说明城市建设彰显时代进步,故选B项。A题干虽提到“孙中山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但只是为了说明中山公园的功用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并非强调革命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因而无法体现政治革命推动市政建设完善,排除A项。C.公民政治地位体现在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而题干所述仅体现公园设施对公民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影响到公民的政治地位,排除C项。D.据题干“公园向社会开放”可知,题干所述体现的是民众可在公园中进行休闲娱乐活动这一“现象”,而非“理念”,且题干中并未提及与“健康生活理念”有关的任何内容,排除D项。
8.C 从材料反映的“万里茶道”的开通和所涉及的区域来看,说明在17—19世纪,中外陆路贸易得到了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反映的只是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故排除B项;D材料没有涉及,故排除。
9.B 该项中枢权力体系日益完备是指三省六部制运作,选官用人制度,监察谏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故不选A,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行政制度设置上越来越细,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管理控制加强,故B正确。CD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经济联系不大,故不选CD。故选B。
10.B 通过材料图片分析可知,隋唐大运河通过洛阳地区,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元朝大运河经过今天的山东地区,从北京直通到杭州,不经过洛阳。运河属漕运,主要功能是运输粮食,路线的变化说明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步南移,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动,B项正确。元朝加强了对于西部边疆的治理但通过图片无法明确西部影响力的增强,且结合史实可知,东部影响力逐步增强,排除A项;元朝时期黄河水患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有效治理,但大运河改道的主要原因仍是要解决南北之间的沟通往来,排除C项;元朝海防主要与沿海倭患有关,大运河的改道反而与海防相反,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1.B 本题考查了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学生需要结合中共边区建设的相关史实进行解答。结合材料信息:“陕甘宁政府的扫盲促进了党组织的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选择B项。陕甘宁边区政权具有统一战线的性质,排除A项;该举措不涉及到改变封建生产关系,排除C项,该举措有利于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排除D项。
12.C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初期,我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图书发行采取记账贸易方式,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方式,对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采用免费赠送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在图书发行方面具有灵活务实的做法,这有助于突破帝国主义对华的孤立政策,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壮大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A.本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
B.题干无法体现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故排除B。
C.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学会了收藏食物的时间信息,故排除C。
D.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可知,由于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才具备了定居生活的条件,故D正确。
14.A
A.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文明间的发展受到了各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影响,A项正确。
B.社会性质指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方式及管理性质,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性质,排除B项。
C.材料强调地理环境造就各个文明发展不同,不是强调具备了农业文明扩展的条件,排除C项。
D.材料强调地理环境造就的文化的多元性,并未体现其一体性的特征,排除D项。
15.C
A.表格信息只呈现了人口迁移与融合,没有说明迁移后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开发,故不选A。
B.题干没有涉及人口流动的原因,故不选B。
C.表格信息体现了民族迁徙带来的影响,中外民族的迁徙推动了新的区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推动了文化的认同,故C正确。
D.世界人口结构的变化应体现在年龄、性别等方面,表格中没有说明迁移人员的此类特征,故不选D。
16.D
据题干“果园买卖契约”、“不得提出争议”可知,题干表明当时两河流域注重契约的效力,一旦达成契约便不得提出争议,这有利于减少纠纷,保障个人权利,故选D项。古巴比伦实行奴隶制,社会成员经济地位不平等,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当时人们通过契约买卖果园,转让真实有效,“流于形式”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题干表明当时两河流域在交易中重视契约,“国王干预商业契约制定”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
17.C
C.根据题干情境可知,中世纪时的“乌嘴医生”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防止被病毒感染,说明当时已掌握了初步的防疫知识,故C项正确。
A.“鸟嘴医生”采用了比较科学的手段,没有与巫术联系在一起,排除A项。
BD.题干所述情形不属于公共卫生防治和救治机构建立的范畴,排除B、D项。
18.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千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初至1860年前后(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后英国的原棉进口量大幅度增加,这一状况主要源于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建立,B项正确;英国封建制度濒于解体的时间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C项;原棉进口主要涉及商品贸易关系,跟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据题干所述欧洲各地知识分子开始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和学术交流,这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与普及,这些变化有助于增强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项正确。
A.人文主义的内涵主要涉及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和理性等,语言的变迁是其影响下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完善人文主义本身,排除A项。B.题干描述的现象核心在于语言的民族化趋势,不足以概括封建精神支柱瓦解的过程,排除B项。C.题干强调的是语言使用的转变,而非直接复兴古典文化的行动,排除C项。
20.D 根据题干可知,1839年进行邮政改革,邮费基本统一且价格便宜,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变革,使得邮件传递效率变高和成本降低,故D项正确。
A.英国邮政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变革,与平等观念无关,排除A项。
B.英国邮政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变革,“英国国内经济联系的加强”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项。C英国邮政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变革,与英国政府改革弊政的需要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21.C 从材料信息看,文艺复兴时期新型图书馆出现,图书馆功能变化,实用性、开放性增强,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此时并未打破教会的专制统治,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文化阅读的问题,并不代表普通民众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22.B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中的阴影国家主要都是英国的殖民地或者英国占领国的地区,包括今天的美国地区,英美实行普通法系,所以阴影所示的国家是普通法系的国家,B项正确;阴影所示的国家实行的都是普通法系,而非民法系,排除A项;阴影所示的国家没有全部涵盖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世界银行成员国,排除CD项。故选B项。
23.C 依据题干可知,进入19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居民犯罪人数上升,而且城市居民喝啤酒以逃避悲惨生活的人数也在增加,由此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城市化进程中贫富差距拉大、城市犯罪上升等社会问题突出,故C项正确。
A.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仅凭城市犯罪人数上升并不能反映出工业革命导致整个工人阶级生活悲惨,排除A项。
B.题干的主旨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突出,并没有反映英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B项。
D.题干没有犯罪率与城市化率的对比,无从得出两者一定成正比,排除D项。
24.D 根据材料“坚持‘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建立起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及所学可知,叙述的是美国联邦共和制的特点,如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保留了地方政府自治的权力,①项是美国;“淘汰了绝对君主制,开创了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三大要素的新政体。”叙述的是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②项是英国;“‘主权在民’取代了‘主权在君’,通过对平等的执着追求,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叙述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影响,③项是法国。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5.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利坚人”开始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条目1错误;拉丁美洲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条目2错误;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是在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条目3正确;拉丁美洲移民活动区域的主体文化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因此条目4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6.C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虽然欧洲民主运动得到较大发展,但是保守势力仍很强大,所以当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时遭到舆论的责难。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国内劳动力紧缺,大量的妇女承担起主要的生产任务,为了方便生产,妇女服装开始简便化,裤装和短裙流行。由此可知,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故C项正确。由题目中的信息“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行”可知随着妇女社会角色的变化,妇女的装束也随之变化,但不能说明其政治地位的提高,故排除A、D两项;自古以来,妇女一直是劳动者,故排除B项。
27.B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3年(美国)。依据材料“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文官统一管理;对部分官职实行竞争性考试;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活动等”,可以看出美国通过法律文件的形式,制定文官的统一管理、竞争考试以及禁止参加党派活动等措施,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持续,B项正确;文官制度有利于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文官制度的相关规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能得出其对社会阶层固化的影响,排除C项;文官制度具有政治中立的特点,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8.B 根据材料“到1967年年底,美国黄金储备下降到121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增加到331亿美元,约为黄金储备的3倍”,可知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外债务不断增加,黄金储备也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了美元的币值稳定,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B项正确。
造成国经济新主地位的衰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
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之下,全球经济处于“半球化”的状态中,排除C项;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世界金融体系逐渐走向了制度化和体系化,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9.D 根据材料“……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新移民法向投资和技术倾斜,这种做法有利于美国高新科技获得资本和技术支持,有利于保持优势,D项正确;移民有利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排除A项;“使外来移民获取了平等的机会”不符合“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新移民法有利于高科技保持优势,并没有强调新移民法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0.D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9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20世纪40—90年代取得政治独立国家的数量统计表”可知,二战后,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提高,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不断瓦解。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没有体现联合,排除A项;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走向高涨,而非衰落,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没有说明国家政治经济秩序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31.(1)秦始皇刻石呈现了结束分裂、统一国家、法制严明、勤政为民的帝王形象;而奥古斯都功德碑则展现了恢复自由、维护和平、关心民众福利、尊重传统并得到元老院和公民支持的仁慈君主形象。
(2)共性原因:巩固政权合法性;强化统治权威;文化认同与宣传。 史料价值:两者均为实物史料,直接反映了各自帝国的政治、文化及统治者的治理思想,对研究古代帝国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2)本题是背景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与罗马帝国初期。共性原因;据材料一“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和材料二“奥古斯都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可得出两国统治者都选择通过石刻这一形式来记载和传播自己的功绩,这反映出巩固政权合法性的需求,通过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强化新建立的帝国政权的正当性。据材料一“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秦灭六王’‘平一宇内’”和材料二“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可得出两国在建立帝国过程中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通过石刻铭文的形式强调新政权带来的和平与稳定,以此强化统治权威,据材料一“实行了‘器械一量,书文字’等政策”、“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和材料二“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将罗马人民的所限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可得出两国在统一后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推动文化与宗教的统一,促进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恢复,石刻内容反映了对这些政策成果的宣传,旨在增进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史料价值:它们均为实物史料,一手史料,直接反映了各自帝国的政治、文化及统治者的治理思想,对研究古代帝国制度具有重要价值。从秦始皇刻石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政治制度、文化政策以及秦始皇的统治思想;从奥古斯都功德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以及奥古斯都的统治思想。
32.评析:知识分子批评女工工时太长,有害身体健康。批评女工工资过低、侵犯女工自由人权,批评资本家是剥削者和主张劳工神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国际上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影响到中国知识分子重新选择救亡图存的道路。因此,知识分子的批评建立在维护工人阶级合法权益基础上是值得肯定的,体现了社会进步。纱厂批评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差距和工人素质低,认为工人待遇比其他阶层要好。20世纪初,受到一战的影响和政府的支持以及提倡国货运动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地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企业的入侵。因此纱厂主的主张建立中西资本主义发展差距和劳动者素质基础上,纱厂主主张发展实业来数国。综上分析,知识分子的批评和纱厂主的主张都有一定合理性,而且资本主义经济也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当时湖南女工却置身事外,妇女届代表认为女工比起其他劳动者的待遇较好,因此,知识分子不能忽视工人的现实情况。同时,纱厂主对女工的剥削是确实存在的。那么,维护工人的眼前和长远利益和资本家的合法权益,则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保障制度,既限制资本家的过渡剥削,又要切实有效地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33.[参考答案]论题:世界文明在“涵化”中发展论述:世界文明是多姿多彩的,在交流碰撞中不断发展。中华文明吸收了不少外来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如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完成本土化,宋明时期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影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传统科技的继续发展。以基督教文明为;核心的西方文明,吸收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近代文明的到来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美国作为典型的移民社会,在消灭印第安人,阻碍印第安文化发展的同时,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综上,世界文明是多元的,只有在广泛接触、交流碰撞中才成促进世界文明的整体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