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学者研究,古希腊文明并非四大文明之一,原因在于其并非原创文明,而是吸收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而形成的次生文明;比如古希腊文字来源于亚洲腓尼基字母,青铜器来自两河文明,巨石建筑技术及风格来自古埃及。但古希腊文明却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这表明( )
A. 古希腊文明多元一体 B. 交流互鉴助推文明发展
C. 西方文明起源于东方 D. 文明形成不具有独立性
2. 古罗马帝国时期,土葬的成本要远低于火葬。帝国初期流行土葬;公元1世纪后期,火葬达到鼎盛;从3世纪开始土葬又重新成为罗马帝国中主要流行的葬式。这种葬俗的变化( )
A. 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B. 体现了入土为安的观念
C. 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 D. 是罗马帝国扩张的结果
3. 《一千零一夜》这部文学名著汇集了古代波斯、埃及、印度、希腊、罗马等地区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但阿拉伯人民经过吸收、改造和再创作,使它们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社会的生活,特别是有比较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这说明阿拉伯文化( )
A. 成为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 B. 有领先的地位与融合的精神
C. 融合东西形成独特的文化 D. 深受外来宗教和文化的影响
4. 非洲埃及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被视为法老死后灵魂的归宿,同时也是永恒和权力的象征;美洲玛雅金字塔大部分是用来进行宗教仪式与神灵沟通,或者作为天文台用于观测日食、月食等现象。这一不同( )
A. 表明金字塔功能具有多样性 B. 体现了文明发展的差异性
C. 根源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D. 印证了玛雅文明更为优秀
5. 1348—1349年黑死病爆发,导致欧洲人口大量死亡。为了逃避瘟疫,很多下层民众背井离乡,离开了他们曾经的土地、城市、乡镇,从原有的生产关系束缚中脱离出来,变成了“自由人”。幸存的劳工阶层工资飞涨,雇工只要工作120—150天就可以满足全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这说明黑死病客观上( )
A. 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B. 促进了欧洲人口的流动
C. 给欧洲社会带来严重灾难 D. 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6.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这旨在说明全球航路的开辟( )
A.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秩序 B.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7. 15世纪,德国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最早印制的是拉丁文版的《圣经》,印刷效果堪称精美,却没有因为这项技术赚到钱;1521年后的印刷商们却通过印刷德文、英文、法文版的《圣经》开辟了全新的市场,获得大量财富。这一变化源于( )
A. 活字印刷术进步 B. 宗教改革的推动 C. 民族国家的形成 D. 文化教育的发展
8. 1602—165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将300万件左右的中国瓷器运到欧洲,荷兰人凭借超凡的商业组织能力,把订制中国瓷器变成一种市场行为,他们把欧洲的市场信息迅速反馈中国,联结生产者和客户,让产品更加符合欧洲人的需求,真正打开了欧洲市场。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 中国瓷器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荷兰完全垄断了东西方海上航路的运输
C. 荷兰的商业资本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
D. 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9. 俄国“农民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农民交给农奴主的贡赋(即赎金)愈小,各地农民摆脱农奴主的影响和压迫的程度愈大;而据统计实际上农奴主所得到的赎金超过市价59%之多。这反映出俄国“农民改革”( )
A. 消除了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B. 对资本主义发展作用有限
C. 稳定了俄国国内社会秩序 D. 改变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
10. 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总统不但任期长,还拥有任命总理、提起全民公决、解散议会等专属权力。但自宪法颁布的第三年起,没有一个总统敢于解散议会;相反,多名总统迫于众议院和舆论压力而辞职。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封建政治残余犹存 B. 共和体制得到巩固 C. 资产阶级力量增长 D. 参众两院彼此掣肘
11. 马克思在《路易 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写道:如果无产阶级革命没有与农民形成一种合唱,那么“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恩格斯也指出:“为了夺取政权,这个政权党应当首先从城市走向农村,应当成为农村中的一股力量。”这表明( )
A. 全世界无产者要联合起来 B. 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必须要有农民参与
C. 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主力军 D. 工农结合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12. 下表是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1844—1894年)。
年份 类别(单位:100万英镑)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1844 51.0 5.2 3.5 51.4
1854 89.4 6.6 11.6 85.3
1864 165.3 10.4 25.3 142.7
1874 173.4 23.7 47.1 205.3
1884 169.0 24.6 59.6 196.6
1894 156.4 30.6 75.3 173.5
据此可知( )
A.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 英国实力相对有所下降
C. 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D. 英国对外贸易顺差
13. 1902年康有为从印度游学归国,著有《印度游记》,该著作描绘了印度被英国殖民的社会状况,提到“印度亡于守旧不变,不修其政”“各省自立,形成割据”。1924年英国作家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旅》,描写了由于英国殖民入侵造成印度社会的撕裂和沉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后者史料价值更高 B. 相互矛盾的史料不可采用
C. 两者均为一手史料 D. 立场和态度影响历史解释
14. 政治不稳定是拉丁美洲地方病。在19世纪初独立之后的一百年间,该地区共发生了155次制度变革,平均每年1.53次。此外,还发生了不少于55次重大的制度变革,多于每两年一次。由此可知拉美( )
A. 面临艰巨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B. 考迪罗主义阻碍社会发展
C. 未能完全摆脱欧美国家的控制 D. 保留了大量殖民主义残留
15. 在一战时期,美国建立了完善大西洋护航体系,适应战争的需要,努力提升海运能力,发展海外贸易,促进经济繁荣。到一战结束时,美国已拥有与英国海军实力相当的两洋舰队。这表明当时美国( )
A. 确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为参与构建战后秩序奠基
C. 积极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 D. 建设一体化国民动员体系
16. 在俄国十月革命到国内战争期间,旅俄的冯自战、王永福、李奥书、刘玉臣、马玉屯、张继山、张朝贺、任辅臣等中国工人逐渐参与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中,为保卫苏维埃政权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华工的行为( )
A. 彰显了国际主义精神 B. 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旨在推翻沙皇的统治 D. 得到资产阶级政府支持
17. 第一次缅甸战役中,远征军伤亡总数达6.1万人。以杜聿明指挥的第五军为例,战斗动员人数为4.2万人,伤亡总数达2.2万人,超过总兵力半数以上……而中国军队攻击线路约70000余公里,克复缅北50个城镇,击毙敌官兵27699人,伤敌官兵42760人,俘敌395人。这说明中国入缅作战( )
A. 牵制了日本陆军主要兵力 B. 增强了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心
C. 推动当地民族的独立运动 D. 推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8. 美国外交家乔治 凯南指出:“苏维埃俄国现存制度同我们的传统体制是永远对立的,两者之间不可能存在中间道路或妥协,除非美苏之间用一条经济封锁线隔开”,“美国必须预备从事长期斗争,美国与苏联的目标和哲学无法调和。”其意在( )
A.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 展示美国的政治影响力
C. 扩张美国国家利益 D. 开展全面遏制苏联策略
19. 20世纪70年代,苏联向芬兰出口了777.4万吨石油,向联邦德国出口了622.3万吨石油,向瑞典出口了481.8万吨石油。与此同时英国提供两个年产能力150万吨甲醇工厂,法国公司则苏联提供冷轧硅钢片设备,奥地利公司在白俄罗斯建设冶金工厂。这表明( )
A. 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削减苏联国际影响
C. 经济依存超越了政治诉求 D. 缓和美苏冷战形势
20. 2014年,中美两国在北京宣布新的减排承诺。2016年,中美率先完成《巴黎协定》的批准程序,引领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然而2017年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这一变化( )
A. 反映美国主导合作进程 B. 有损美国政府的公信力
C. 表明全球化进程破裂 D. 体现新霸权主义的蔓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 对于环地中海和欧洲文明来讲,征服是其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征服始终以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为枢纽,在帝国的统治秩序之内建立文化融合的平台;任何与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相悖逆的势力都在彻底扫除之列。正因为如此,征服往往伴随着蛮横的暴力和惊人的杀戮,但是由于征服者的力量,它亦能将自己的文化带到遥远的异域他乡,推动那种我们今天称为“全球化”的进程。亚历山大在地中海东部和近东地区征服开创了“希腊化”世界;然后是罗马军团造成的“拉丁化”世界已经扩展到环地中海、英伦和莱茵河以南的欧洲;再然后是教皇国以及大半个欧洲;由16世纪开始,这个欧洲更将文明的力量投射到美洲、亚洲乃至全世界。
——摘编自林岗《征服与绥靖——文明扩展的观察与比较》
材料二 20世纪经历两次大战后,欧洲忽然离开了原来的经验轨道,征服的美学光芒消失殆尽。大概是看到了征服游戏的惨烈了吧。这场短短六年的战争使全球最发达、最文明进步的欧洲沦落为一片废墟。好战与征服一旦背上沉重损失的包袱,也就不可避免转化成灾难和毁灭的代名词。历史真是和欧洲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原来征服者称雄之地,凯旋文化氛围最浓厚之地,在“和解”的废墟上,忽然出现了一个真正和解的欧洲,欧洲在和自己的过去告别中成长。
——摘编自林岗《征服与绥靖——文明扩展的观察与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列举两个通过武力征服促进文明扩展的案例(要求古代史和近代史各一个),并分析近代以前武力征服对文明扩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以来世界史相关史实,从文明扩展的角度阐述你对武力征服的认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
——摘编自[德]卡尔·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做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
——摘编自李宏图等《世界历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都不止一次地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吸收人类知识的精华,再加上自己的解释与发挥,创造出来的。至于为什么是马克思与恩格斯而不是别人,那就要了解他们的革命生平。为此就需要搞清楚背景,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时制度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工人阶级进行的斗争,即早期工人运动(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如果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是最富革命性、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就不可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也不可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思想,工人阶级是物质力量。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正的狂飙时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观是指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表述,是对某个历史阶段内涵、特征或主题的宏观概括。20世纪的世界历史有两个鲜明的时代主题。上半叶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下半叶则呈现出有利于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趋势。进入21世纪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越来越多,引起了时代主题的变化,世界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及时提出了“合作共赢”的新时代观。
——胡德坤《20世纪以来时代主题的演进与习近平的新时代观》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时代观”自拟论题,并结合20世纪以来现代史的重大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 B
2. A
3. C
4. B
5. D
6. C
7. B
8. C
9. B
10. B
11. D
12. B
13. D
14. A
15. B
16. A
17. D
18. C
19. C
20. B
21. (1)案例:亚历山大帝国的东征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发展;拿破仑帝国的对欧洲的征服促进了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立法思想的传播。影响:客观上促进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推动新文明产生;激活古老文明,使其获得新生。
(2)认识:武力征服会造成对文明的发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武力征服对文明的破破坏也会促使人们进行反思,从而促进文明的融合和和解;武力征服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拓展和交融。
22. (1)因素: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生产技术的革新;随着贸易的扩大和殖民地的开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海内外市场的扩大。
(2)影响:积极: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教育科学的发展,为后来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改变了社会结构,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消极: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激化阶级矛盾;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3)条件:工业革命开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19世纪中期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经历;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
23. 论题:20世纪上半叶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
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连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一战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也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推动了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进程。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4年,战争最后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告终。二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和心灵创伤,但彰显了人类正义,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此,20世纪上半叶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主要围绕着“战争与革命”展开,战争与革命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和基本特征。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