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读下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一项是( )
A.民族大交融 B.从分裂到统一
C.分封制盛行 D.经济重心南移
2.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 )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他( )
A.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
C.创立科举制度以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
D.为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创立了殿试制度
4.安史之乱是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治世局面是指(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二十窟初唐“西方净土变”中舞伎图,图中两个舞伎戴宝石冠,穿石榴裙,挥舞长巾相对而作胡旋舞。它可用于说明唐朝( )
A.政治稳定清明 B.文化包容开放 C.妇女地位低下 D.经济繁荣昌盛
6.如图,“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山田枯旱湖田涝,惟此丰凶岁岁均。”这些诗句描绘的灌溉工具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秧马
7.唐朝政府中,中央和地方都有外国人担任各类官职。据统计,总数不下3000人,有一些还身居高位。这说明唐朝( )
A.开放包容 B.经济繁荣 C.文化昌盛 D.政治腐败
8.“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体现了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重文轻武 D.外戚干政
9.宋真宗时,辽国军队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辽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1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著名抗金将领是( )
A.寇准 B.文天祥 C.岳飞 D.戚继光
11.北宋时,政府宣布取消对夜市的禁令,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的限制,东京城内十字大街有所谓的“鬼市”,娱乐场所营业通宵不绝。这反映出宋代( )
A.城市布局更新 B.城市商业繁荣
C.科技文化先进 D.中外贸易发达
12.南宋后期,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下列发明与材料有关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3.“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这叙述了八股取士的( )
A.原因 B.形式 C.目的 D.危害
14.“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位平定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鉴真 D.郑成功
15.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该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下列著作中,体现这一特点的农业科学巨著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16.明朝末年,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纷纷举行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______的队伍发展迅速( )
A.皇太极 B.黄巢 C.李自成 D.崇祯
17.在厦门鼓浪屿,有一座高大雄伟的郑成功雕像。郑成功之所以备受人们敬仰,是由于( )
A.抗击倭寇 B.收复台湾 C.抗击沙俄 D.收复新疆
18.乾隆时期,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见下图),描绘了当时苏州的市井风情。该画可以佐证清朝前期( )
《盛世滋生图》(局部)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C.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D.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19.“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衰败历程来揭示中国近代前夜危机和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作品是( )
A.《窦娥冤》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20.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各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古典小说创作高峰出现在( )
A.西汉
B.两宋时期
C.隋朝
D.明清时期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
2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示之以礼”……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在形式上保留当地原有统治机构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摘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元祖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并给银符,往使琉球。
——摘自《元史 琉球传》
材料三: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设二县,曰天兴、万年。其子郑经改东都曰东宁省,(次年)设置……隶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
——摘自《清一统台湾志》
材料四: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
——人民出版社《民族大团结》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原则和政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朝和清朝前期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几例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
22.中外交流对促进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事迹
时间 唐太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
人物 玄奘 鉴真
事件 A 鉴真东汉
国家 天竺 B
共同贡献 C
材料二: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米,宽9.15米,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同时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清朝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1)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处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船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
(3)材料三中,清朝为了“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了哪一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严重后果。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23.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进步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宋以前的城市功能主要是作为行政中心,在宋时的城市由于坊市制度的打破,并且“交子”也逐步推广,商业大都市不断增加……宋代城市也逐渐演变为政治、经济并重的城市。……瓦舍的出现更是佐证了宋代市民丰富多样的生活,瓦舍是一个民间艺术演出场所,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娱乐的归处,在宋以前,这样的娱乐活动在普通老百姓面前是显得如此的奢侈。
——摘自田利兰《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同时,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活动异常活跃,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等,而中国的瓷器、茶叶等也流行于亚、欧、非三洲。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经济与社会生活》
(1)材料一中,“大运河”是哪一朝开通的?“大运河”的中心是哪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商贸兴盛的影响。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24.封建王朝或盛或衰,与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有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次,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意为掌握之中)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诏设科取士……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以“四书”、“五经”为题,不许有自己的见解。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中的“长策”具体指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元璋统治时期选官制度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朱元璋变革选官制度的目的。
(3)材料三中朱元璋在中央“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4)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到隋朝的统一的历史进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段历史实现了从分裂到统一,B项正确;民族大交融,与材料反映的从分裂到统一的主题无关,排除A项;分封制在西周创立,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与材料反映的从分裂到统一的主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B
【详解】据题干“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是隋朝大运河。“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描写的是隋朝大运河。B符合题意;“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反映的是唐朝的民族交融,排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的是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排除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的是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排除D。故选B。
3.【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可知,唐太宗知道作为一个君主,必须体恤百姓,这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在,A项正确;从“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知,唐太宗认为残酷的剥削百姓是在自取灭亡,所以B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创立科举制度的是隋炀帝,创立殿试制度的是武则天,均不是唐太宗,并且这两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也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4.【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D项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的盛世,排除A项;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的成就,排除B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取得的成就,排除C项。故选D。
【归纳总结】唐朝及以前的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5.【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图中两个舞伎戴宝石冠,穿石榴裙,挥舞长巾相对而作胡旋舞”可知,舞伎着装具有外域风情,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反映了唐朝文化的文化包容开放,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文化生活,无法体现政治稳定清明,唐朝妇女的地位与经济繁荣昌盛,排除AC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山田枯旱湖田涝,惟此丰凶岁岁均”分析可知,这是灌溉工具,而且不需要人力,结合所学可知,筒车是利用水力进行灌的工具,C项正确;耧车是播种工具,排除A项;翻车是需要人力操作的灌溉工具,与材料中“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不符,排除B项;秧马是宋代发明的拔秧和插秧工具,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央和地方都有外国人担任各类官职”可知,外国人担任各类官职,这体现出唐朝的高度自信和高度开放,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治,不能体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排除BC二项;材料体现的政治清明,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和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未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因此,北宋的政治特点是重文轻武,C项正确;藩镇割据是五代十国的政治特点,排除A项;题意中未体现宦官专权,排除B项;外戚干政也未体现在题意之中,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宋真宗时,辽国军队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A项正确;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排除B项;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排除C项;蒙古族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便向金求和,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C项正确;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人物,排除A项;文天祥是抗元名臣,排除B项;戚继光抗击日本寇倭,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政府宣布取消对夜市的禁令,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的限制,东京城内十字大街有所谓的‘鬼市’,娱乐场所营业通宵不绝。”可知,反映了宋朝政策促进了商贸的迅速发展,城市商业繁荣,B项正确;材料阐述的是商业活动,不是城市布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宋朝的科技,排除C项;中外贸易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南宋后期,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结合所学可知,与突火枪有关发明是火药,D项正确;造纸术、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排除AB项;指南针用于辨别方向,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可知,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危害比秦朝的“焚书坑儒”还要严重,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危害,D项正确;题目中的描述并未直接指出八股取士为何会产生,即没有阐述其原因,排除A项;八股取士的形式主要是文章结构固定、内容空洞等,排除B项;八股取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选拔官员,服务统治,但这种目的在题目描述中并未明确提及,而是被其带来的危害所掩盖,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诗句明确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抗外敌的决心。特别是“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一句,直接点明了对抗的对象是“倭奴”,即日本侵略者。戚继光是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率领的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B项正确;岳飞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他主要对抗的是金国的侵略,与题目中的“倭奴”即日本侵略者不符,排除A项;鉴真是一位唐代高僧,他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与抗击倭寇无关,排除C项;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他的主要功绩与抗击日本倭寇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该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徐光启的著作《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A项正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药物学巨著,排除B项;《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学著作,排除C项;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手工业的综合性科技著作,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李自成的队伍逐渐成为农民起义的主力,攻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C项正确;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排除A项;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首领,排除B项;崇祯是明末皇帝,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后自杀,排除D项。故选C项。
17.【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郑成功之所以备受人们敬仰。”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B项正确;戚继光抗击倭寇,排除A项;康熙帝时期清军抗击沙俄侵略,排除C项;清末左宗棠收复新疆,排除D项。故选B项。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可知,清代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完整地描绘了18世纪古城苏州的市井风情,反映了苏州商品经济的发展,C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始于唐朝中期,排除A;清朝中期以后,财政危机不断加剧、土地兼并十分严重,且这在画中也无法体现,排除B、D。故选C。
19.【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我国古代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的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了解每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曹雪芹的《红楼梦》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故此题选择答案D。
20.【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两宋、隋唐主要文学成就分别是赋、词和诗;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创作出现高峰,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名著。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古典小说的高峰不符合,故选D。
21.【答案】(1)“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开明的民族政策。
(2)元朝:澎湖巡检司;清朝:台湾府。
(3)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乾隆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等。
【详解】(1)管理原则:根据材料一中“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 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示之以礼’”,可以得出,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原则是“华夷无别”“华夷同重”。政策:根据材料一中“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在形式上保留当地原有统治机构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是开明的民族政策。
(2)行政机构:根据材料二中“元祖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并给银符,往使琉球”,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根据材料三中“(次年)设置……隶属福建省”,并结合所学可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史实:根据材料三中“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有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乾隆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等。
22.【答案】(1)A玄奘西游;B日本,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现象:南宋时期时期造船技术发达、商业繁荣。
(3)对外政策:闭关锁国;影响: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详解】(1)A:根据材料“玄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根据其口述而著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沿途的地理,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B:根据“鉴真东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高僧鉴真历经艰辛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书法,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C: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天竺和鉴真东渡日本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现象:根据材料“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可知,南宋时期时期造船技术发达;根据材料“ 海船出土时,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可归纳出海外贸易发达,商业繁荣。
(3)政策:根据材料“清朝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了“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后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23.【答案】(1)隋朝。洛阳。
(2)原因:宋代经济制度的改变,打破了坊市格局,开设了早市和夜市,提高了市场的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人口南迁,城市人口和数量增加,城市职能的转变,由政治军事职能向经济文化职能发展,经济建设开始成为城市的核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交子”的逐步推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市民阶层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场所兴起,“瓦子”等场所盛行,也促进了经济发展。
(3)特点:商业发达,商品贸易繁荣;形成了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工商业市镇兴起;长途贸易兴盛,地域性的商帮崛起。影响: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等;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详解】(1)朝代:根据材料一“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全长2700多千米”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原因:根据材料二“宋以前的城市功能主要是作为行政中心,在宋时的城市由于坊市制度的打破,并且‘交子’也逐步推广,商业大都市不断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宋代经济制度的改变,打破了坊市格局,开设了早市和夜市,提高了市场的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交子”的逐步推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宋代城市也逐渐演变为政治、经济并重的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南迁,城市人口和数量增加,城市职能的转变,由政治军事职能向经济文化职能发展,经济建设开始成为城市的核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瓦舍的出现更是佐证了宋代市民丰富多样的生活,瓦舍是一个民间艺术演出场所,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娱乐的归处,在宋以前,这样的娱乐活动在普通老百姓面前是显得如此的奢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是随着市民阶层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场所兴起,“瓦子”等场所盛行,也促进了经济发展。
(3)特点:根据材料“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可知,其特点是:商业发达,商品贸易繁荣;形成了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工商业市镇兴起;根据材料“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活动异常活跃,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可知,其特点是长途贸易兴盛,地域性的商帮崛起。
影响:根据材料“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可知,其影响是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根据材料“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等,而中国的瓷器、茶叶等也流行于亚、欧、非三洲”可知,其影响是中国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等;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24.【答案】(1)科举制度;隋朝。
(2)弊端: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禁锢思想,只有死读“四书五经”。八股取士阻碍了社会进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
(3)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4)军机处;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详解】(1)制度:由材料一题干中“新科进士”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一中的“长策”具体指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诞生。
(2)弊端:根据材料二“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诏设科取士……规定以八股文取士,行文必须根据古人的思想来阐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统治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内容上,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答卷文体形式上,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被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八股取士阻碍了社会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变革选官制度的目的是加强思想方面的控制,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
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变革选官制度的目的是加强思想方面的控制,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
(3)指的是:根据“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可知,材料三中朱元璋在中央“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是指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为加强君权,朱元璋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或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4)机构:根据“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可知,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雍正时期设立的军机处。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宿迁地区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