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时训练(答案)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训练14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分值:63分)
1.(2023·成都高一上期末)据历史学家研究,18世纪末,清朝1/10以上的谷物,1/4以上的生棉,超过9/10的生丝,以及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为了在市场上贩卖而生产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
B.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废除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2023·德州高一上期末)明朝万历年间,浙江嘉兴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千百为群,即坊主人亦畏之”。这反映出当地(  )
A.手工工场出现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社会矛盾激化
D.雄厚的商人群体逐渐形成
3.(2023·杭州高一下期末)湖州双林镇在明初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随着缫丝业的发展,在明末成为拥有一万六千多人的大镇。该镇的人口主要是外来的商贾、小手工艺者等。这反映了明代(  )
A.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B.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政府推行工商皆本
4.(2024·湖南天壹名校联盟高一联考)王守仁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两人都(  )
A.提倡格物致知 B.批判虚假说教
C.注重知行合一 D.反叛程朱理学
5.(2023·新乡高一上期末)《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徽州歙县)寻至正德末嘉靖初,则稍异矣。出贾既多,土田不重……东家已富,西家自贫……迨至嘉靖末隆庆间,则尤异矣。末富居多,本富尽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该记载强调当地(  )
A.商品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
B.资本主义萌芽造成社会震荡
C.地方自治已经走到穷途末路
D.商业发展遭遇专制统治阻挠
6.(2023·青岛莱西高一上期中)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君臣同治的基础是“为天下”和“为万民”,而“非为君也”,君臣皆应以“天下万民为事”;还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这表明明清进步思想家(  )
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B.认为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C.继承并发展儒家民本思想
D.试图宣扬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7.(2023·泸州高一下期末)明清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阴险残忍,虚伪奸诈,刘备仁德爱民、尊贤礼士,关羽勇武过人,义重如山;《杨家将》讲述了精忠报国,满门忠烈的动人事迹。这反映明清小说(  )
A.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 B.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C.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8.(2023·南京高一上期末)清代中后期,京剧在宫廷中日渐兴盛。除了以帝王将相为主角等宏大叙事的历史剧以外,还出现了许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剧目,如《一捧雪》《蓟州堂》等。这表明(  )
A.清王朝统治危机的逐渐加剧
B.经济发展世俗文化影响广泛
C.艺术受外来文化重大挑战
D.京剧成为社会主流艺术形式
9.小林同学在进行“中医与人类健康”的课题研究中,已搜集到《黄帝内经》《千金方》《唐本草》等书籍。他还应查阅的书籍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10.(2023·孝义高一上期末)观察下列曲线图的形式,对明清科技水平“落后”,解释正确的是(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11.(2023·浙江衢温“5+1”联盟高一上期中)(明朝中期)“谈参者,吴人也,家故起农。参生有心算,居湖乡,田多洼芜,乡之民逃农而渔,田之弃弗辟者以万计。参薄其直收之,佣饥者,给之粟,凿其最洼者池焉,周为高塍(田埂),可备坊泄,辟而耕之,岁之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畜鱼……鸟凫昆虫之属悉罗取,法而售之,亦以千计。……谈参实谭晓,常熟湖南人。”据此不能反映(  )
A.农业出现多种经营 B.农业出现雇佣劳动
C.农民兼营相关副业 D.小农经济占据优势
12.(2023·新课标卷,28)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13.(2024·贵州“三新”联盟高一上月考)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这些思想(  )
A.缘于当时社会的剧烈动荡
B.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
C.代表资产阶级的理想诉求
D.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14.(2023·青岛莱西高一上期中)“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民间故事,至宋话本基本成熟定型,明清迎来繁荣时代。据下表可推知,中国古代“小说”(  )
早期说法 出处
饰小说以干(追求)县令(美好的名声),其于大达亦远矣 《庄子》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汉书》
A.起源于先秦时期 B.题材渐趋多元化
C.得到官方的推崇 D.具有世俗化气息
15.(2023·吉安高一下期末)清乾隆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擅长用新的技法画马(如图)。他注重马的解剖和结构,以短细的笔触来刻画马匹皮毛的质感,观察细微,落笔准确,效果逼真。画面背景则依然使用传统的墨加淡彩的树木坡石。这体现出(  )
A.中西绘画风格的交流与融合
B.近代自然科学对艺术的改造
C.皇帝意志塑造新的艺术风格
D.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16.(2023·辽阳高一上期中)(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长江三角洲一带,随着经济作物的种植、加工和贸易,以及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出现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处在交通要道或大中城市周围,许多是由村庄、集市发展而来的,市镇居民少则几百户,多则达千户。新兴市镇的专业性很强,松江地区市镇的特色是棉纺织业,城镇居民“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朱泾镇、枫泾镇“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踹房、商贾悉从之”,很多农家皆以丝绸、棉业为主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模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市镇中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市镇处在大中城市和农村墟集之间,促进了城乡的交流和繁荣,吸收了大量农村人口。大大小小的城市、市镇和集市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市场,四通八达的商路又将这些市场联系起来,结成网络,遍及全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征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兴起的影响。(6分)
答案精析
1.C [据材料可知,18世纪末,中国一部分农产品是为了贩卖而生产,反映出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紧密关联,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C项;从材料看出中国一部分农产品是为了贩卖而生产,其实是农业发展的体现,排除A项;“彻底废除”说法错误,排除B项;D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
2.A [据材料可知,明朝万历年间,浙江嘉兴石门镇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雇佣劳动进行生产的现象,即手工工场出现,故选A项;材料没有私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比较,得不出“主导”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雇工与坊主人间的矛盾,排除C项;商帮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A [据题干内容可知,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较大的工商业市镇,故选A项;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雇佣关系,排除B项;自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C项;在明朝时期,政府一直倡导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提出“工商皆本”,排除D项。]
4.D [据材料可知,王守仁和李贽都强调内心的道德感,这与程朱理学的通过外在的方法以求理相悖,故选D项;发明本心以求理,不符合格物致知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方法论特征,排除A项;李贽和王守仁并未对虚假教育进行直接批判,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求理的方法是发明本心,而非知行合一,排除C项。]
5.A [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贫富差距扩大,更多的人从事商业贸易而不事农业生产,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剧贫富分化,故选A项;材料涉及的是贫富分化,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地方自治,排除B、C项;材料反映明朝商业发展加快,排除D项。]
6.C
7.A [据材料可知,明清小说承载一定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传播“仁德”“义”“忠”等道德和伦理观,教化百姓,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故选A项;明清小说经过艺术加工,有虚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的“仁德”“义”“忠”等思想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小说的繁荣,排除D项。]
8.B [据材料可知,随着清朝商品经济发展,京剧的世俗化色彩浓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剧目在宫廷中日渐兴盛,故选B项;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京剧是本土文化,不是外来艺术,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9.B
10.B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速度和水平逐渐被西方超过,明清之后,中国科技近代化举步维艰,但仍有所发展,故选B项;图1、图3没有看到近代中国科技的进步,这不符合史实,排除A、C项;明清之前,中国科技不断发展,并没有出现起伏大的波浪式前进局面,排除D项。]
11.D 12.C
13.A [据材料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这缘于当时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故选A项;这些思想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排除B项;这些思想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排除C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是这些思想出现的原因之一,D项因果倒置,排除。]
14.D [据材料可知,《庄子》认为“小说”修饰浅薄的言辞以求得高高的美名,对于达到通晓大道的境界来说距离也就很远了;《汉书》认为小说家学派,应当出于收集民间传说的小官,是由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人所制造的,反映出具有世俗化气息,故选D项;材料未说起具体的起源时间,排除A项;小说“题材多元化”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得到官方的推崇”,排除C项。]
15.A
16.(1)特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交通便利,处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居民数量较多;专业性强;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一些市镇政治地位提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辐射范围广;商业活动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8分,答出四点即可)
原因: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农业与手工业分工的细化;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的改善;商人群体的推动;长途贸易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助推了乡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时训练(答案)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