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23分。
1.2019-2023年在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的岩背地点,发现有墓葬、水稻遗存等重要遗迹,另有多处柱洞组(干栏式房屋建筑遗迹)构成的建筑遗址。墓地呈现分区、分级规划,其中高等级墓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包括玉琮、玉钺等玉石礼器。以上考古发现()
①证实岭南稻作农业的发展 ②说明定居的聚落生活出现
③体现贫富差距和等级差异 ④已建立了统一集权的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阅读以下《商、周形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商朝的统治区域比周朝范围大 B. 周天子可以直接任命地方长官
C. 异姓诸侯主要分布在王畿附近 D. 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3.汉武帝针对部分诸侯王国辖地仍然较广的现实,用主父偃之策,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即将王国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结果是“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上述做法()
A. 实现了开疆拓土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确立了思想统一 D. 有利于民族交融
4.制度建设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材料中描述的制度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①“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
②“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分为两省,而尚书守成,颁之有司。”
③“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④“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 结论
A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B 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 理学注重强化伦理道德秩序
C 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本民族文字 各民族实现了文字的统一
D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军机大臣有效限制了皇权
A. A B. B C. C D. D
6.以下为《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一书的部分目录。其中①②处应补充的内容是()
…… 第二章 分与合 ☆分合大势之一 从万国到七国/六国灭四海一/由楚河汉界建起的西汉帝国/盛世难再/① ☆分合大势之二 大唐帝国的形成/分裂和分裂的继续/疆域空前的元帝国/退缩中的明朝/②/内乱外患国土沦丧 ……
A. 汉唐典章与统一 称臣纳贡与天下一统
B. 大分裂的十六国和南北朝 汉唐典章与统一
C. 称臣纳贡与天下一统 统一疆域的最终形成
D. 大分裂的十六国和南北朝 统一疆域的最终形成
7.据《广东军务记》记载:“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十一日,乡民仍鸣锣传递,富者捐资,贫者出力,备乃器械,持乃糗粮,响应风从,不谋而合者遥遥百有余里,聚至百有余乡……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清政府支持民众抗击英军的斗争 B.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具有自发性
C. 抗英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D.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下列中国近代的思想观点,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②“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③“盖天下皆是天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A. ①③④②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
9.1937年9月26日,邹韬奋在上海《抵抗》刊物上发表《全国团结的重要表现》一文,文中说:“中国共产党共赴国难的宣言和蒋委员长对于这个宣言所发表的重要谈话,是全国团结御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是国难愈益严重以来的数年间,全国忧心外患的人们不避艰险以企求的重要主张之一……无疑地是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所热烈欢迎的。”该文发表的背景是()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 国民党反共高潮出现 D.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的胜利
10.1949年1月,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我们已经完全有把握地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在此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将实施的举措是()
A. 主动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 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 筹划三大战役,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D. 发起渡江战役,占领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11.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外交和科技成就的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成功试爆了原子弹、氢弹
③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高速铁路里程跃居世界第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中提到:“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 农村政策的调整最早开始于80年代的深圳 B. 生产队包产到户改变了土地集体公有制性质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 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是建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13.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对下图中各区域文明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A. ①处制定了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 B. ②处国家的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C. ③处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 D. ④处诞生了著名的楔形文字
14.中世纪西欧国家的国王会为封建主颁布特许状,在法律层面上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利和城市内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其人身安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并免除城市居民的封建赋税,明确城市享有一定的政治管理权,独立的司法审判权。特许状的颁布使()
A. 城市市民的法律权利得到保障 B. 教会不再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
C. 城市获得自治成为独立的王国 D. 西欧的封建王权统治走向没落
15.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欧洲发现大量金矿造成金银贬值 B.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商品收重税
C. 新航路开辟后金银大量流入欧洲 D. 资本主义发展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16.“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上述观点出自()
A. 彼特拉克 B. 马丁·路德 C. 牛顿 D. 孟德斯鸠
17.1862年美国政府规定:“凡是美国公民,只要交十美元手续费,就可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土地,连续耕种五年后,这块土地就成为他的私有财产。”同年,美国政府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上述两则文献的颁布()
A. 沉重打击了欧洲的殖民势力 B. 加速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C. 有力地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 D. 彻底解决了美国的种族问题
18.“工人区”对面,住着高等的或中等的资产阶级……挤满了工人的“恶劣的街区”,是周期性光顾城市的一切流行病的发源地。工业革命时期的住房短缺问题、贫民窟问题、卫生设施极差等问题凸显。材料表明当时的欧洲()
A.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 医疗卫生发展缓慢 C. 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 资本主义即将消亡
19.1804年1月1日由海地革命领袖让-雅克·德萨林郑重宣告:“我们恢复了我们原有的尊严,维护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宣誓:永远不把我们的权利委弃给任何强国。”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 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 掀起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C. 引发了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浪潮 D. 导致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
20.“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面对以上困境苏俄决定()
A. 废除农奴制 B.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1.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标志着(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 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
22.“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上述材料表明美国()
A. 发表“杜鲁门主义”演说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发动朝鲜战争
23.以下表中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A.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 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C. 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D. 社会福利保持社会稳定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4.江南
材料 在较早的古代文献中,“江南”一词,如同“中原”“塞北”“岭南”“西域”等地理名词一样,仅用来表现特定的地理方位,并非有明确范围的地域区划。那么,中国人为何如此偏爱江南,甚至延续千年至今不衰?事实上,江南的崛起源于它最重要的地理特征——多水,即江、河、湖、海,它们在中国古代不同的历史阶段中,依次把江南的四个城市分别推向历史的巅峰,也推动了整个江南地区的发展。以下是根据相关文章整理而成的江南四大时代的表格。
名称 时间(年) 核心 成因 诗句或俗语
长江时代 317-589 ①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金陵百万户,六代帝王都
运河时代 605-907 扬州 ② 烟花三月下扬州
钱塘江时代 1127—1276 ③ 南宋的定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太湖时代 1368—1840 苏州 ④ 衣被天下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在①③处填写城市(现名)的名称,在②④处填写相关的原因。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长江时代”江南地区迅速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运河时代”“钱塘江时代”“太湖时代”中任选一个时代,说明其阶段特征。
25.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趋势
材料 某学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小李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绘制了以下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趋势示意图。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趋势示意图
(1)从1840年到1901年,小李同学用一个向下的箭头表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其意图是说明那时的中国正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此期间,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探索,请任选一位这一阶段的历史人物(可参照示例)说明其救国的实践及其影响。
示例: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面对外国的鸦片走私,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在鸦片战争中率领广州军民英勇抵抗,同时还收集和翻译外国书籍,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成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小李同学用“虚线”表示1901年到1921年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理由是这二十年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停滞的。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结合以下图片反映的相关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合影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3)小王同学认为小李同学所绘制《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趋势图》中的时间节点选择不太准确,不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全貌。那么,结合所学,请你绘制一幅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图,标注重要时间节点并加以解释。
26.交流·合作·共赢
材料一 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联在一起。《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长期用作欧洲医学的标准教科书。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摘编自《文化交流与传播》
(1)依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材料二 咖啡的传播简表
起源于非洲的埃塞比亚 15-16世纪,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进军欧洲,咖啡也随之传播,后得到教皇克雷芒八世的推崇,咖啡从此在欧洲得到推广 1652年第一家咖啡馆在英国诞生,开启了咖啡饮用的风潮。 1730年英国人把咖啡树移植到牙买加、古巴和中美洲,西班牙人把咖啡树移植到哥伦比亚 18-19世纪印度咖啡源源不断地销往欧洲,后来荷兰和法国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先后种植咖啡,并逐渐向拉美赤道附近地区发展
6-8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禁止喝酒,于是咖啡迅速成为阿拉伯人生活中的必备品 1607年,咖啡被引入北美。 1690年荷兰成为第一个咖啡栽种和出口的国家,主要栽种地位于锡兰和爪哇 1773年波士顿爆发“茶叶事件”,当地人由喝茶转向喝咖啡,咖啡成为北美普遍的饮料
(2)依据材料二,指出咖啡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时代与社会的相关主题。
材料三
序号 重大事件
①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
②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③ 1999年二十国集团成立
④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⑤ 2001年美国9·11事件
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⑦ 2009年首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⑧ 2011年叙利亚内战发生
⑨ 2013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
⑩ 2014年中国设立丝路基金
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3)从材料三中选三个事件,结合所学,运用所选史事从“当今世界时代潮流”这一角度进行阐释。
(要求:总结和归纳合理;说明和论证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正确。)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B
6.D
7.B
8.D
9.B
10.D
11.A
12.C
13.C
14.A
15.C
16.D
17.C
18.A
19.A
20.C
21.B
22.B
23.B
24.(1)城市:①南京③杭州原因:②大运河的开凿④工商业的发展
(2) 背景:政治上:多个王朝定都江南地区,提升江南政治地位。经济上:政治环境稳定且统治者支持、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优渥的地理环境,共同促进了此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北人南迁,推动儒家文化在江南地区的传播,促进儒家文化与江南文化进步的融合,再加上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丰富了江南地区文化。
(3)阶段特征举例:运河时代: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扬州成为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疆域拓展,政治创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但安史之乱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削弱,最终演变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钱塘江时代:南宋定都杭州,使杭州的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同时也带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杭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这一时期,南宋偏安江南,尽管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但内部统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学术文化成就突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互相交融趋势。元朝1276年占领临安,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太湖时代:明清时期,苏州成为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以纺织业为主的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文化上也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一时期,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但由于受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25.(1)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康有为联合梁启超等人发起了著名的戊戌变法,旨在通过改革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来挽救国家的命运。尽管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不同意。论证:这一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尽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并未立即发生根本性变化,但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无疑为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道路。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的兴起和发展。这一时期的经济变革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其发展趋势是积极的,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的出版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3)
26.(1)特点:融合性。例子:《天方夜谭》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
影响力广泛。例子:《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对西欧文学作品有影响;伊本·西那的《医典》长期用作欧洲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在多个领域有突出成就。例子:代数学方面有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天文学方面有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医学方面有伊本·西那的《医典》。
对其他地区文化发展有推动作用。例子:数字符号传入欧洲并被广泛使用。
(2)主题:古代文明的冲突与交融;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近代殖民扩张与文明交流;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发展;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的丰富。
(3)选取③、⑦、⑨三个事件。
阐释:当今世界时代潮流呈现出多极化、全球化以及合作共赢的特点。事件③:二十国集团的成立(事件③)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趋势,体现了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事件⑦:首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事件⑦)凸显了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推动着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为世界格局的多元化增添动力。事件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更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强调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倡导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这一理念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引领着世界向着更加和平、稳定、繁荣的方向前进。这三个事件充分展现了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时代潮流特征,也说明了各国只有顺应潮流,加强合作与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和推动世界的进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