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双十中学2024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注意:试卷由选择题(满分72分)和非选择题(满分28分)组成,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半坡氏族 河姆渡氏族
相同 过上定居生活;饲养猪 、狗;普遍采用磨制石器
不同 建筑为半地穴式;种粟;烧制彩陶 建筑为干栏式;种水稻;学会挖井
据表1可知,原始农耕时期
A.经济形态都以畜牧为主 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不同地域文明各具特色 D.早期国家形态初步形成
2.传说在虞舜之时,禹作司空、契作司徒、弃作后稷、夔作乐官、龙作纳言。他们既在部落联盟中各司其职,又是各自氏族的首领,如禹、契、弃分别来自夏、商、周族。这反映了
A.夏商周三代政权曾经短暂并存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部族因素与官职结构混融不分 D.宗法制度渐趋成形
3.
据图1可知,分封制
A.利用宗族纽带与族群笼络 B.确保了周朝统治长治久安
C.兼顾政府威权与行政效能 D.推动了中国疆域开始形成
4. 表2
名称 时期(据载) 所歌颂内容
《云门》 黄帝 黄帝创制万物、团聚万民之圣德
《咸池》 尧 帝尧之仁德
《大韶》 舜 帝舜之贤德
《大夏》 夏代 大禹治水之功绩
《大濩》 商代 商汤灭夏桀、救护万民之功德
《大武》 周代 武王伐纣灭商之伟业
表2为西周王室子弟所须掌握的“六代舞”。由此可知,西周统治者
A.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B.以礼乐教化彰显正统
C.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D.借助神权以巩固王权
5.据《左传》载,皂、舆、隶、僚、仆、台、圉、牧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八种职业。但晋惠公给其子取名“圉”,其女取名“妾”,这是因为卜者预言他们会成为奴隶。这反映了当时社会
A.等级差别明显 B.阶层流动加快
C.矛盾极为尖锐 D.奴隶地位上升
6.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边界建立关塞,“然禁防疏阔,多不遗兵设防”;战国时期,险要地区往往成为争夺的对象,各国除设关驻守外,还建设了亭、障等军事工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礼制渐趋瓦解 B.兵役制度改革
C.军事人力增加 D.社会经济发展
7.据史料统计,战国时好年成的谷物产量四倍于平均年景,而差年成则几乎只有平均年景的二成;最勤快的庶人能增加二成的产量,而最懒的则会减少二成。这反映了当时
A.铁器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B.农业发展程度仍然比较低下
C.土地私有激发了农民积极性 D.技术进步未能促进农业发展
8.图2、3为20世纪出土的先秦布币的两种形制。空首布因“首空可以纳柄”而得名;平首布又名实首布,脱胎于空首布,重量变轻,体形变薄为片状。据此推断
图2 空首布 图3平首布
A.布币的名称由来与其制作材料有关 B.国家分裂动荡导致币形混乱
C.布币演进折射出中国政局趋于统一 D.布币承载中华农耕文明基因
9.据《岳麓秦简》,若里人要求获得爵赏的回乡军人出钱宴请,则要求宴请者、应允要求者都要受到严惩。此举意在
A.改革法律制度 B.消除血缘关系的潜在威胁
C.强化基层治理 D.提升军功阶层的政治地位
10.秦代,官营生产的铁农具除供应官府所需和借予平民使用外,也向民间售卖。前二者属官农具范畴,需刻上所在官署的标记;后者直接卖予平民,不需刻上标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官营手工业缺乏统一标准 B.盐铁官营政策开始推行
C.政府对小农生产予以扶持 D.私营手工生产尚未兴起
11.秦、西汉时期的祭祖排在社祭(祭祀土地神)与鬼神亡祭之后,已非最主要的祭祀活动。这反映了秦和西汉时期
A.政治统治的世俗化趋势 B.破除了宗法等级观念束缚
C.祭祀活动的仪式化倾向 D.重视社会秩序的重新建构
12.秦律和汉律并不只是刑律,还包括了大量的行政规章,农业管理有田律,市场管理有关市律,货币及财务有金布律,畜牧有厩苑律等等,兵刑钱谷、考课铨选无所不及。这反映了秦汉时期
A.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B.法家思想全面渗透社会生活
C.刑法与礼制相结合 D.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法规
13.汉初沿用了秦代按军阶大小向个人分配耕地和住宅的做法,并拓宽田宅划拨的范围,公卒、士伍以及庶人等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田地和一处住宅。这一做法
A.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B.有利于稳固小农经济
C.确立了个体土地私有制 D.旨在削夺贵族的特权
14.据《史记》载,张骞在首次抵达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时,发现王宫中有少量中国丝绸的存在。这一记载可以
A.推翻张骞凿空西域的论断 B.说明中华文明已辐射西域诸国
C.推断出丝绸之路由来已久 D.论证先秦中原与南亚联系密切
15.传统数学经典《九章算术》中将方田、粟米、均输、商功(测量体积,计算工程用工)、勾股等作了分类,并列举了246个数学问题求解。这反映出《九章算术》
A.注重运用演绎方式叙述问题 B.体现了士人阶层的价值追求
C.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形成了完整的数学理论体系
16.西汉时期,水利灌溉主要依赖官府统一兴修的水利工程。到了东汉,民间兴修的陂塘、井灌等水利设施遍布南北各地。这一变化源于
A.田庄经济的发展 B.政府组织能力提高
C.南方地区的开发 D.个体农耕普遍存在
17.徐庶初从刘备,及其母为曹操所获,只好去刘就曹。东汉末年王朗战败浮海之际,对追随于他的虞翻说:“卿有老母,可以还矣。”东晋周虓因“老母见获”而投降前秦,但不肯就任尚书郎。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儒家孝悌观念影响深远 B.战乱时期忠孝难以两全
C.君王利用孝道稳固统治 D.君臣伦理观念日益弱化
18.魏晋以来,民间多以谷物、布帛易物。北魏孝文帝“铸太和五铢,诏京师及诸州镇皆同行之”,结果仅得以流通于京师一带。明帝时,“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币制混乱激化社会矛盾 B.分裂战乱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C.各区域间经济联系断绝 D.租税制度影响金属货币流通
19.南朝时期,朝廷多派宗室王公出任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并以“典签”佐之。“典签”的职责是典领文书,多用寒人担任。时人云“诸州唯闻有典签,不闻有刺史”。“典签”制度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开创了地方监察新模式
C.改变了地方割据局面 D.增强了门阀士族的实力
20.北朝时期,西魏在制度方面采取复古之法,如按照《周礼》官名更改官制,模仿《尚书》文体发布文告。此举旨在
A.主动汉化推动民族交融 B.借助儒学影响标榜正统
C.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经济 D.构建文化认同巩固统治
21. 表3 隋代墓葬出土的碓和仓模型
关中地区 关东地区(函谷关以东)
隋初期 方形碓、方形仓 长方形碓、圆形仓
隋中期 长方形碓、方形仓 长方形碓、圆形仓
隋后期 长方形碓、方形仓、圆形仓 长方形碓、圆形仓
(注:碓:捣米设施;仓:贮粮设施。)
据表3推断,隋朝时
A.关东地区农业设施相对先进 B.北方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C.农业生产方式区域差异明显 D.关中地区技术较为开放
22.陈寅恪在《金明馆丛稿二编》中指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游牧文明重建了中原的经济基础 B.胡汉民族融合促成了大唐气象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定型 D.外来文化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23.唐代在国库管理上曾设内外两库。外库收受各地正常赋入,由度支掌调配使用,太库掌出纳,比部复核监督;内库为皇帝私库,预算报中书审批,出纳由尚书审计。这反映出唐代
A.官僚机构重床叠架 B.政府收入稳定充裕
C.内朝外朝界限分明 D.财政管理明确规范
24.唐代实行羁縻制度,对内降的游牧部落设置都督府和州县,以其部落之人为都督、刺史、县令。由此可见唐代
A.中央集权相对衰落 B.藩镇问题由此产生
C.游牧民族地位低下 D.民族政策因地制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8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于1959年,以其命名的二里头文化,约当公元前1750~前1520年,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在二里头都邑中,宫城内的两组大型宫室建筑群呈中轴线布局,位于中心区的井字形大道是迄今所知东亚大陆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官营作坊区出土了以复合范技术铸造的青铜礼器群。学界普遍认为,二里头文化在中国早期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许宏《二里头遗址“突出普遍价值”举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提纲。
二里头遗址在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中的价值
①遗址中出土的青铜礼器群,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的礼乐文化。
②
③
④
⑤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洪纤巨细、绵亘不断,这与档案工作的建立与发展密切关联。商周时期,文告、策命、法典等文书档案记录于兽骨或青铜器上。其中铸刻在青铜器上的称为金文档案,主要用于保存宗族及宗庙的重要历史及其它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同一时期还有简册档案。西周时,许多重要档案均“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登于天府”,被视为“宝物”,以求得神灵和祖先的庇佑。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缣帛和石刻档案。
--摘编自潘晓红《中国古代档案发展历史剖析》
材料二 秦朝律法规定:凡吏民对法令条文的查询及法官的解释,都要收集起来,并写在竹简上,入柜封印。据《史记》载,刘邦至秦都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书》亦载:“兴汉,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随着“蔡侯纸”问世,档案进一步发展。东汉以后,统治者制定了不少有关档案工作的律令。如宋律规定:地方各类档案要按期逐级上送;中央六部的档案,在部保存二年之后应送架阁库,再过八年应移交金耀门文书库收贮。《大明律》则规定:“凡弃毁制书及各衙门印信者斩。若弃毁官文书者,杖一百。”在中国,历代档案典籍异常丰富,除史官修史可以随意参阅库内档案外,其他官员学士“罕有窥其美富者”。
--摘编自樊如霞《我国古代档案工作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档案发展的思想文化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朝以来古代档案工作发展的趋势。(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古代档案工作的历史影响。(8分)
厦门双十中学2024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C A B B D B D C C D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C C A A B A D A B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8分。
25.(8分)
遗址中存在宫室建筑群、官营作坊区、祭祀遗存区、墓葬集中分布区、井字形大道,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的城市布局与功能分区;遗址中的宫室建筑群呈中轴线布局,存在贵族墓葬群和制陶、制骨、铸铜等官营作坊,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遗址中的宫室建筑群呈中轴线布局,存在贵族墓葬群和制陶、制骨、铸铜等官营作坊,可为研究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以及证明二里头都邑作为国家权力中心提供证据;遗址中存在制陶作坊、制骨作坊、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器作坊,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的产业分工与生产进步;二里头遗址所在的洛阳偃师地处中原,二里头文化约当公元前1750-前1520,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可为探索夏商文化提供考古依据;二里头文化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可用于研究中原核心文化的辐射力及华夏国家由多元向一体的发展进程。(8分)
26.(20分)
(1)条件:汉字成熟及书体演进;档案载体的演进;重视文化传承的历史传统;王权和神权思想的影响。(6分)
(2)趋势:统治者对档案收集和管理更加重视;档案的数量、种类、规模逐步扩大(逐渐以纸质档案为主要形式);档案的制度化管理加强,相关法规更为细密严苛;档案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不断强化。(6分)
(3)简评:积累了丰富的档案工作经验,对当时国策的制定和政权的稳固,对文化学术的发展,以及中华文明的传承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维护王权为中心,档案使用具有严密的封闭性,无法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工作的发展。(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