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同步测试(含解析)2024-2025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测试)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单选题
1.如果把“丝绸之路”“文成公主入藏”“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主题,适合作为主题名称的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C.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D.王朝重视对外交往
2.“色目人”的定义历史上有不同说法。宋人《南部新书》:“大中(唐宣宗年号)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二三人姓氏稀辟者,谓之色目人。”《元典章》记载:山东宣慰司询问中书省“未审何等为色目人”,中书省回复“除汉儿、高丽、蛮子人外,俱系色目人”。后又有济宁路询问“女真人张不花是否是色目人”,中书省答复“合与汉儿一体刺字”。对上述内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是佐证元朝施政随意的第一手史料
B.不同史料导致了历史真相趋向多元多样
C.历史事实应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
D.同一历史概念在不同时期内涵可能不同
3.对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 B.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
C.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 D.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
4.《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此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
5.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幕。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6.魏晋时期是我国文化大发展、思想大活跃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书法艺术成熟,名家辈出。其代表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尊其为“书圣”的是(  )
A.卫夫人 B.王献之 C.王羲之 D.顾恺之
7.下图为西安何家村出土的窖藏文物银饼,刻有錾文“游安县开元十九年(731年)庸调银拾两专知官令彭崇嗣典梁海匠王定”。据此可知(  )
A.唐朝实行租庸调制 B.唐德宗实行两税法
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交子成为主要货币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的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其中“唐宗”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杯酒释兵权 D.开创“贞观之治”局面
9.“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对“安史之乱”的描绘。造成这一动乱的原因有(  )
①唐玄宗朝政腐败 ②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③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④农民起义的打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惟才是举”等选人制度的实施,世家大族的争能斗胜,在这一背景下,魏晋书法承汉之余绪,又极富创造活力,成为书法史上的里程碑。其中还有一重要的依托条件是(  )
A.毛笔 B.印刷 C.竹简 D.纸张
11.《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2.《新唐书》载:“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这种状况的主要影响在于(  )
A.威胁了中央集权售 B.分割了相权
C.使选官制度完善 D.抵御了西方入侵
13.下表所示为历史学家张国刚先生对9世纪初叶的唐代藩镇的分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唐代的藩镇割据(  )
类型 地区 概述
独立型藩镇 河朔地区 多为安史余孽盘踞,割据性强
防遏型藩镇 中原地区 归顺朝,廷听从调遣,对河朔跋扈藩镇有制约作用
防御型藩镇 西北边地 所设之军镇乃抵御外辱之需
财源型藩镇 江淮流域 承担着给国家输送粮食、财赋的职能
A.具有区域性与制约性统一的特点
B.彻底解决了西北的边患问题
C.造成了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4.834年, 唐文宗下诏:“其岭南、 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观察节度使常加存闻,除舶脚、外市、进奉外,任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很多城市在城内划出蕃客的居留区一蕃坊, 因可以“列肆而市”,成为了热闹的商业区。由此可知,唐朝时期(  )
A.朝廷重视发展对外贸易 B.蕃商严重侵犯我国的经济主权
C.外贸发展瓦解坊市制度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15.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 (  )
①无为之治,天下息兵 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③仁义为本,慎用刑法 ④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
16.《吐鲁番出土文书》被评为首届向全国推荐的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其中整理的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约163件,有涉及借贷、契约、买卖等方面,文书内容全面丰富、规整清晰。可见隋唐五代时期(  )
A.经济史的史料全面完善 B.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
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D.商业贸易的主体多元化
二、材料分析题
17.公益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系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三: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一一从罗斯福到里棍》
材料四: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
(3)据材料三、四指出,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的资料
宗教 唐大秦景教(基督教)流行中国碑,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科举 按规定外国人应参加宾贡科考试,大食人李彦升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
婚姻 《唐律·户婚》从法律上承认了成年男女有自主择偶的权利;李唐皇室的公主和宗室女多有再嫁者,二嫁、三嫁不在少数:民间女性也有择偶权和离婚权。
政治 贞观年间、唐太宗大规模地任用蕃将,并以蕃将为其武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武则天称帝后,入朝蕃将群体成为武周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 长安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唐朝妇女常常身披仿自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结合材料和所学唐朝知识,为该研究性学习拟定一个合理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测试)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单选题
1.如果把“丝绸之路”“文成公主入藏”“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主题,适合作为主题名称的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C.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D.王朝重视对外交往
答案:A
解析:“丝绸之路”“文成公主入藏”“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体现的是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频繁对外交流以及唐朝的盛世,综合起来,体现的是唐朝繁荣与开放的社会,A正确;
国家的强盛、统一和材料中的“丝绸之路”等对外交流无关,排除B;
唐朝是大一统国家,C不符合史实,排除;
“开元盛世”和重视对外交流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代特征,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2.“色目人”的定义历史上有不同说法。宋人《南部新书》:“大中(唐宣宗年号)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二三人姓氏稀辟者,谓之色目人。”《元典章》记载:山东宣慰司询问中书省“未审何等为色目人”,中书省回复“除汉儿、高丽、蛮子人外,俱系色目人”。后又有济宁路询问“女真人张不花是否是色目人”,中书省答复“合与汉儿一体刺字”。对上述内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是佐证元朝施政随意的第一手史料
B.不同史料导致了历史真相趋向多元多样
C.历史事实应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
D.同一历史概念在不同时期内涵可能不同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岁取二三人姓氏稀辟者,谓之色目人”、“除汉儿、高丽、蛮子人外,俱系色目人”可知,唐朝人认为“色目人”是姓氏不常见的人,元朝认为“色目人”是除汉人、高丽人、蛮子的人,这说明“色目人”这一历史概念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不同,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色目人”概念在不同时期内涵不同,与元朝施政无关,A项错误;
历史真相并不是多元多样的,B项错误;
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不会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和元朝的民族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岁取二三人姓氏稀辟者,谓之色目人”、“除汉儿、高丽、蛮子人外,俱系色目人”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对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 B.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
C.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 D.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通过分割宰相权力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选项D正确;
三省六部之下,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统辖六部。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答题关键在于对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通过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
4.《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此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
答案:B
解析:从“《旧唐书》”“藩臣”可看出,材料反映了唐代在地方上设藩镇,置节度使,带来藩镇割据的问题,故选B;
材料无法体现安史之乱,排除A;
材料反映的是藩镇割据,没有涉及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信息的解读,“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反映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不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5.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幕。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答案:D
6.魏晋时期是我国文化大发展、思想大活跃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书法艺术成熟,名家辈出。其代表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尊其为“书圣”的是(  )
A.卫夫人 B.王献之 C.王羲之 D.顾恺之
答案:C
解析: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本人被称为书圣,C项正确;
A、B、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三国两晋时期的文学艺术,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查基础知识,侧重于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7.下图为西安何家村出土的窖藏文物银饼,刻有錾文“游安县开元十九年(731年)庸调银拾两专知官令彭崇嗣典梁海匠王定”。据此可知(  )
A.唐朝实行租庸调制 B.唐德宗实行两税法
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交子成为主要货币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西安”即唐朝都城长安,“开元十九年(731年)”正是唐朝中期,“庸调银”表明当时实行租庸调制,故A项正确;
780年唐德宗实行两税法,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
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
交子是北宋发行的纸币,也没有成为主要货币,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的租庸调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 庸调 ”。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的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其中“唐宗”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杯酒释兵权 D.开创“贞观之治”局面
答案:D
9.“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对“安史之乱”的描绘。造成这一动乱的原因有(  )
①唐玄宗朝政腐败 ②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③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④农民起义的打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势力增大,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唐朝由盛转衰,①②正确;
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农民起义的打击与题意无关,③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解答本题需理解掌握安史之乱的时间、原因及影响等知识,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0.“惟才是举”等选人制度的实施,世家大族的争能斗胜,在这一背景下,魏晋书法承汉之余绪,又极富创造活力,成为书法史上的里程碑。其中还有一重要的依托条件是(  )
A.毛笔 B.印刷 C.竹简 D.纸张
答案:D
11.《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B
解析:本题根据材料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可知考查了隋唐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可知,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故A项正确,排除;
三省属于中央行政机制,而非监察机制,B项错误,故符合题意;
三省长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牵制互相监督,减少行政决策失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D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通过三省六部制的运作过程主要考查了其特征,认识,属于逆向思维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即可。
12.《新唐书》载:“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这种状况的主要影响在于(  )
A.威胁了中央集权售 B.分割了相权
C.使选官制度完善 D.抵御了西方入侵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唐朝的节度使制度下,地方将领实力强大、拥兵自重.这导致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出现,故A项正确.
B.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权力的扩大,而不是分割了相权.
C.材料没有涉及到选官制度,主要讲的是地方权力的扩大.
D.西方入侵应该是在近代.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唐朝节度使制度本身是开国建制时期一种有力很好的行政管理模式,在立国初期有效治理了边疆安抚分裂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但到唐朝中后期,尤其是安史之乱之后,节度使作为封疆大吏逐渐演变为地方军阀,在经济、政治上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而国家此时备受战乱之苦有点外强中干,权力的边缘化凸显,这为国家分裂、地方割据留下了隐患.
13.下表所示为历史学家张国刚先生对9世纪初叶的唐代藩镇的分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唐代的藩镇割据(  )
类型 地区 概述
独立型藩镇 河朔地区 多为安史余孽盘踞,割据性强
防遏型藩镇 中原地区 归顺朝,廷听从调遣,对河朔跋扈藩镇有制约作用
防御型藩镇 西北边地 所设之军镇乃抵御外辱之需
财源型藩镇 江淮流域 承担着给国家输送粮食、财赋的职能
A.具有区域性与制约性统一的特点
B.彻底解决了西北的边患问题
C.造成了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有的藩镇割据一方,体现了较强的区域性,而有的藩镇则制约跋扈藩镇、抵御外敌入侵、为国家提供赋税,有利于巩固巩固国家统一,这说明唐朝的藩镇割据具有区域性与制约性统一的特点,A正确;
B错误,材料中防御型藩镇有利于抵御边患,但是并没有彻底解决边患;
C错误,材料中独立性藩镇属于割据一方的,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但是防遏型藩镇、防御型藩镇、财源型藩镇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D错误,材料中藩镇割据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且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的藩镇割据,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学生需要结合材料明确藩镇的类型,认识其对唐朝社会发展的作用。
14.834年, 唐文宗下诏:“其岭南、 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观察节度使常加存闻,除舶脚、外市、进奉外,任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很多城市在城内划出蕃客的居留区一蕃坊, 因可以“列肆而市”,成为了热闹的商业区。由此可知,唐朝时期(  )
A.朝廷重视发展对外贸易 B.蕃商严重侵犯我国的经济主权
C.外贸发展瓦解坊市制度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A
解析:对往来蕃客商人,唐文宗要求地方政府“任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许多城市专门为其划出居留区(蕃坊),使其“列肆而市”并成为热闹的商业区等,反映出唐朝时期朝廷重视发展对外贸易,A项正确;
蕃商严重侵犯我国的经济主权与政府对蕃商来唐贸易持鼓励、优惠政策不符,排除B项;
直到宋代,国内“坊市”制度才被瓦解,排除C项;
唐朝政府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任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很多城市在城内划出蕃客的居留区一蕃坊, 因可以“列肆而市” ”进行分析即可。
15.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 (  )
①无为之治,天下息兵 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③仁义为本,慎用刑法 ④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
答案:C
解析:“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无为之治,天下息兵”这是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表现,故①不正确;“选贤任能,虚怀纳谏”是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故④不正确;“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仁义为本,慎用刑法”这是在社会民生方面的表现,②、③是正确的,故答案选择C项。
点评:关于“贞观之治”,除了掌握唐太宗的经济措施外,还要注意其政治措施、对外政策、民族政策。
16.《吐鲁番出土文书》被评为首届向全国推荐的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其中整理的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约163件,有涉及借贷、契约、买卖等方面,文书内容全面丰富、规整清晰。可见隋唐五代时期(  )
A.经济史的史料全面完善 B.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
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D.商业贸易的主体多元化
答案:B
解析:材料“有涉及借贷、契约、买卖等方面,文书内容全面丰富、规整清晰”体现的是隋唐五代时期通过商业契约来约束商业的发展,使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B项正确;
A项错在“全面完善”,排除;
材料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无关,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商业贸易主体的多元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契约,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中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涉及的契约文书表明经济活动日趋规范化。
二、材料分析题
17.公益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系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三: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一一从罗斯福到里棍》
材料四: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
(3)据材料三、四指出,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
答案:(1) 特点: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兼有墨、道、宗教、宗法思想等;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公益慈善主体并存;募捐方式相对单一;公益范围较为狭窄;缺乏法律规范。
(2)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影响: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
(3)差异: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者完全来自政府;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
原因: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归纳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分析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旨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这一做法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第(3)问分析材料三、四,前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在资金的来源上,前苏联来自政府;美国则由政府和私人共同承担。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前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的资料
宗教 唐大秦景教(基督教)流行中国碑,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科举 按规定外国人应参加宾贡科考试,大食人李彦升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
婚姻 《唐律·户婚》从法律上承认了成年男女有自主择偶的权利;李唐皇室的公主和宗室女多有再嫁者,二嫁、三嫁不在少数:民间女性也有择偶权和离婚权。
政治 贞观年间、唐太宗大规模地任用蕃将,并以蕃将为其武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武则天称帝后,入朝蕃将群体成为武周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 长安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唐朝妇女常常身披仿自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结合材料和所学唐朝知识,为该研究性学习拟定一个合理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答案:论题:开放包容的唐朝社会。
论述: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实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使唐朝社会和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征。唐代社会风气开放,长安城是国际化大都市,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外国宗教如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外国人和少数民族武将也能入朝为官、得到重用;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较少,女性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权;唐代的艺术作品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常带有异域风情,如《霓裳羽衣舞曲》等。异域服饰、食物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些共同构成了唐朝开放多元、辉煌灿烂的时代风貌。
综上所述,唐朝社会和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依据材料“唐大秦景教(基督教)流行中国碑”“大食人李彦升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唐律·户婚》从法律上承认了成年男女有自主择偶”“武则天称帝后,入朝蕃将群体成为武周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安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唐朝妇女常常身披仿自印度的披肩”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论题是开放包容的唐朝社会。然后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从原因、表现等方面进行论述。原因:依据材料“宗教、科举、婚姻、政治、社会”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实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使唐朝社会和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征。表现: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社会风气开放,长安城是国际化大都市,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外国宗教如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外国人和少数民族武将也能入朝为官、得到重用;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较少,女性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权;唐代的艺术作品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常带有异域风情,如《霓裳羽衣舞曲》等。异域服饰、食物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些共同构成了唐朝开放多元、辉煌灿烂的时代风貌。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得出结论是唐朝社会和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民族交融,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民族交融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同步测试(含解析)2024-2025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