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1895年,中国有三个名人各自做出人生最为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学习西方、维新图强 B.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
C.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中国投资设厂,外国对华资本输出的门户洞开,随即列强掀起了在华设厂办矿的高潮。针对这一危机,张謇呼吁( )
A.“闭关锁国” B.“公车上书” C.“扶清灭洋” D.“实业救国”
3.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做广告时,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如“无敌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等。这种现象增多说明了( )
A.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C.实业救国深入人心 D.西方列强侵略不断加深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主要原因是( )
A.实业救国的呼声 B.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5.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商会章程》《铁路简明章程》《矿务章程》《公司注册章程》等企业法规。1906年颁行的章程中规定,办理1000万元以上实业者赏给男爵,办理2000万元以上实业者赏给子爵。据此可知( )
A.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掠夺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倡导国货运动
C.民族工业受到国内外力量的压迫 D.清政府鼓励民族资本家兴办实业
6.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C.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加大对华侵略 D.国民党官僚资本出现后急剧扩张
7.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为:“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由此可以推断出( )
A.洋务运动期间,以民用企业辅助军事工业 B.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D.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8.民国后,脚踏车(即自行车)开始在上海流行,因其“飘然来去似凌虚”,颇受当时男女青年欢迎。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娱乐方式的多样 B.妇女地位的提高 C.近代教育的发展 D.生活方式的变化
9.20世纪初,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悄然发生变化。以下情景可能出现在1906年上海的有( )
①男子纷纷剪去辫子 ②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
③《申报》刊登《狂人日记》 ④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1927年,某学者描述,上海街道:“时时到街上去默察静望一下,见那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里跳(向前冲)。”材料反映出上海( )
A.社会习俗新旧糅杂 B.传统习俗仍居主流
C.交通状况混乱无序 D.社会已经全盘西化
11.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公共交通的车厢内“男女杂坐不以为嫌”,车厢甚至成为男女青年追求恋爱自由的地方。这反映了( )
A.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B.社会习俗新旧并存
C.社会生活全盘西化 D.歧视女性现象消失
12.《申报》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鞠躬,即携手而归无槟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材料反映的是( )
A.新式教育的出现 B.文学艺术的繁荣
C.社会矛盾的尖锐 D.社会生活的变化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西餐、西式蛋糕、洋酒等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近代改良服装受人青睐。
——摘自八年级上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请说出19世纪60年代的“这场自强运动”是什么?用所学史实分析其“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
(2)根据材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在阶段③中呈现快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一中风的确吹进来了还给中国的面貌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材料三 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仪礼》
1921年《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一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取得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他一切政治活动的权利”;“男女同工同酬”等等。
——刘斌《中国近代妇女伦理思想演变与建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2)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民国初年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康有为、孙中山、张謇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仁人志士,他们的选择虽然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亡。他们进行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C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维新图强,排除A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排除BD项。故选C项。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D项正确;清末状元张謇等发出实业救国呼声不在一战期间,排除A项;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洋务运动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D
解析:材料中清政府颁布的各项章程以及对实业发展的奖励性政策反映出清政府对民间设厂已经放宽条件,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奖励实业。故选D。
6.答案:B
解析: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这可以用来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题干中的时间是1912年到1919年,与洋务运动不符,排除A;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B说法错误,排除: 国民党官僚资本出现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材料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B。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二十年”是指1931年。据“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可知,这体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洋务运动开展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一战期间是指1914—1918年。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8.答案:D
9.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男子纷纷剪去辫子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1905年科举考试被废除,清政府开始开办新式学堂,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可能出现在1906年的上海;《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可能出现在1906年的上海。②④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0.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轿子与汽车”“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上海存在中西生活方式杂糅的现象,故A项这正确。BCD三项均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故选:A。
11.答案:A
解析:据题干“男女杂坐不以为嫌”“车厢甚至成为男女青年追求恋爱自由的地方。”可知,近代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思想观念发生变化,A项正确;社会习俗新旧并存属于近代社会变迁内容,但是与题干强调“男女杂坐不以为嫌”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婚恋观念的变化,而不是社会生活全盘西化,排除C项;歧视女性现象消失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D
解析:A.题干中未涉及新式教育的内容,排除。B.题干没有涉及文学艺术的相关信息,排除。C.题干中未能推出社会矛盾尖锐的问题,排除。D.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正确。
故选:D。
13.答案:(1)洋务运动;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仿制西式武器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开平煤矿是近代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汉阳铁厂是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等等。这些工业或企业都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在创办和运营的过程中,积累了生产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我国工业的基础。
(2)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我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
(3)出现了新式的交通工具;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解析:(1)运动: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史实: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仿制西式武器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开平煤矿是近代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汉阳铁厂是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湖北织布局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厂。这些工业或企业都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在创办和运营的过程中,积累了生产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我国工业的基础。
(2)原因:根据材料可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12年到1919年中呈现快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近代工业;1914年到1918年的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因此,我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
(3)变化:根据材料“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归纳为出现了新式的交通工具;根据材料“西餐、西式蛋糕、洋酒等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可以归纳为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根据材料“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近代改良服装受人青睐”可以归纳为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14.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变化:发式、服饰、风俗礼节等方面日益文明简约。
(3)政治上:民国的建立,推行了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八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