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板块综合训练二 中国近现代史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答案)

板块综合训练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济宁二模)下表为1873—1910年中国手工制品、半制品与机器制品、半制品占比变化表(单位:万海关两)。由此可知,晚清时期(  )
年份 手工半制品 机器半制品 手工制成品 机器制成品
数值 占比(%) 数值 占比(%) 数值 占比(%) 数值 占比(%)
1873 2 597.5 38.4 - - 4 049.0 59.9 118.1 1.7
1893 3 312.3 33.6 11.7 0.1 6 228.1 63.3 291.6 3.0
1903 3 686.9 23.6 3 151.0 20.2 7 052.2 45.2 1 714.8 11
1910 4 988.9 21.8 4 531.9 19.8 10 777.6 47.1 2 589.7 11.3
A.新旧生产力在竞争中并存共生
B.新生产方式的成长举步维艰
C.手工较机器工业更有市场优势
D.机器工业的先进性逐步彰显
2.(2024·河北统考二模)谭嗣同曾言:“欲强国,必储人才;欲植人才,必开幼学;欲端幼学,必禀母仪;欲正母仪,必由女教”,“妇学实乃天下存亡之大原也”。由此可见,谭嗣同(  )
A.借由孔教的名义提出革新要求
B.意图推进社会习俗的更新
C.将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旨在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3.(2024·永州三模)1897年10月,梁启超发表《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一文,指出:“日本为二千年一王主治之国,其君权之重,过于我邦,而今日民义之伸,不让英、德,然则民政不必待数千年前之起点明矣。盖地球之运,将入太平,固非泰西之所得专,亦非震旦之所得避。”这一主张意在(  )
A.强调中国建立共和政体的必然性
B.说明现代民主宪政具有普适性
C.说明尊重张扬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D.阐述帝制与君主立宪的差异性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现金贵银贱的现象,1913-1915年,伦敦银价下降了14%,造成白银购买力的大幅度下降,也就使中国货币对外汇贬值。加上战时海运运费骤增,这就使进口货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十分高昂。由此可知,一战客观上(  )
A.推动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C.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D.直接开启了法币改革的序幕
5.(2024·山东高三模拟)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下图)。其主张(  )
一、宜练陆军;二、宜亟练海军;三、宜亟造铁路;四、宜分设枪炮厂;五、宜广开学堂;六、宜速讲商务;七、宜讲求工政(即发展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八、宜多派游历人员;九、宜预备巡幸之所。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
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
D.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6.(2023·临汾二模)以下是不同的人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姓名 身份 认识
傅斯年 运动的领导者 从五月四日以后,中国就算有了“社会”……这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罗家伦 运动的领导者 五四精神一是学生牺牲的精神;二是社会裁制的精神;三是民族自决的精神
约翰·杜威 运动的旁观者 我们正目睹一个民族/国家的诞生,而出生总是艰难的
周策纵 运动的研究者 五四运动在社会政治方面上的另一个结果是,商人和城市工人的组织和活动得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四”事件教育中国人民,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
A.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B.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7.(2024·湖南长沙一模)1939年1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的英译本序言中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这一表述(  )
A.是基于二战全面爆发的背景
B.有利于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C.反映英美支持中国抗战
D.推动持久抗战局面形成
8.(2024·南京三模)1931年2月,共青团中央局通过了《团在苏区中的任务决议》,决定开展“共青团员的礼拜六”活动,每星期抽出一天,组织团员、少先队员无偿地帮助红军家属种田,为红军运军粮、挖战壕、送枪械,并创作了歌曲《共产青年团礼拜六》。该活动体现了(  )
A.国民党“围剿”政策的失败
B.根据地生产力大幅提高
C.患难与共的长征革命精神
D.通过劳动推动人的解放
9.(2024·山东一模)万隆会议之前,中国政府在对相关与会国的政治态度做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如下方针:团结“和平中立国家”、争取“接近和平中立国家”、影响“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孤立并分化“反对和平中立国家”。此举意在(  )
A.促成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B.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C.清除西方殖民势力残余
D.遏制世界战争潜在力量
10.(2024·温州高三二模)近代某一时期,中国部分地区的民族企业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同时,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这一时期是(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2024·广东湛江调研)下表所示为1957年年初国内权威媒体发布的部分消息。消息中的举措(  )
消息内容 出处
今后在电影事业管理局加强方针政策领导的原则下,将由各制片厂和创作人员负起艺术创作的责任,以克服过去对艺术创作的过多干涉,使电影创作人员尽量发挥创作的积极性 《电影局采纳各方面意见,决定改进电影部门工作》,1957年1月,新华社文章
法国电影界代表团全体人员,今天晚上在北京出席了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举行的欢迎会……(会上)放映了1956年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长片和短片一等奖的法国彩色影片 中法电影工作者欢聚北京,两国儿童演员将合演一部彩色影片,1957年4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文章
A.推动了中国电影业的国际化
B.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C.与国家文艺方针的要求一致
D.导致我国文艺事业遭遇挫折
12.(2024·江苏苏州三模)1964年50多个少数民族中的44个民族尚未离开传统聚居区。20世纪90年代,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东部城市。到2000年,有28个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范围显著扩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13.(2024·山东济南三模)下图是某学者对改革开放初期历史的一段回忆。这折射出当时(  )
我至今记得。其一,1978年5月1日,一些久遭封闭的中外文学名著获准在全国发行,石家庄市各书店门前早早排起了长队,我和一位同学几乎将衣服挤破,才买到几本《古文观止》《悲惨世界》《围城》;其二,1983年3月,石家庄市图书馆办理新借阅证,数千市民蜂拥而至
A.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B.国民心理的新突破
C.经济体制的新变革
D.社会阶层的新成长
14.(2024·山东泰安三模)调查显示,我国2010届本科生毕业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而2019届本科生月收入最高的行业则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前我国(  )
A.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B.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C.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D.基础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15.(2024·天津十二区县二模)21世纪初,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本着构建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海陆交相呼应的新蓝图,开辟了沿线各国政策沟通、道路畅通、贸易联通、民心相通的新途径,并开启了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等新合作模式。这些举措旨在(  )
A.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B.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构建新型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D.贯彻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非选择题
16.(2024·浙江七彩联盟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管理,一直有非常严格的制度。服役于官营手工业的劳动者,许多是民间工匠注籍匠户后世代以无偿劳役形式艰苦劳作。由于官营手工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内部技术分工十分细密。有学者认为,“各种规模庞大的官营手工业,虽然都是政府的官设机构,但却都具备了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条件,并具备了工场手工业的基本性能”。论者还指出,官营手工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中“指挥工作”的“是由政府派遣的官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近代大工业机器是一条龙配套的体系,军用工业不可能长久地孤立发展,势必会带动其他的相关产业。制造舰船枪炮需要机器,制造机器需要钢铁,冶炼钢铁需要煤铁矿,煤铁矿开采后需要运输。制造业、钢铁业、采矿业、运输业、动力业互成流程,诸环节缺一不可。李鸿章等便发现:“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制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于是,除军用工业外,民用工业的兴办提上日程,民间也开始涉足机器工业。这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由此发生。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写出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此类“民用工业”企业的主要创办形式,并从经济的角度,简析近代“民用工业的兴办”所起的作用。
17.(2024·北京昌平区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
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党在这个时期曾经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始终表现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沉着应对,埋头苦干,奇迹般地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开创出新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简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二大制定的奋斗目标。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达到政治上成熟的。(要求:从武装斗争、革命道路、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等4个角度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8.(2024·山东临沂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自王军、杜莹、张子涵《我国工业
空间格局演化的脉络特征与启示》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阐释。
19.(2024·烟台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代下的竞赛热潮”
1950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全国广大工人阶级都应积极动员起来,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劳动竞赛;1951年2月,中央农业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丰产运动”的号召。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创新纪录运动、丰产竞赛运动等
20世纪60年代前期,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新,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新一轮“比学赶帮超”群众性竞赛活动,主要目标由提高劳动生产率到提高技术水平,技术革新和技术竞赛运动掀起新高潮。同时,进一步在工业部门中开展以支援农业、增产日用品等为核心的增产节约运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动竞赛不断改革创新。竞赛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竞赛内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赛奖励注重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2000年,中华总工会提出把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摘编自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
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不同时代的“竞赛热潮”进行简要阐释。板块综合训练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济宁二模)下表为1873—1910年中国手工制品、半制品与机器制品、半制品占比变化表(单位:万海关两)。由此可知,晚清时期(  )
年份 手工半制品 机器半制品 手工制成品 机器制成品
数值 占比(%) 数值 占比(%) 数值 占比(%) 数值 占比(%)
1873 2 597.5 38.4 - - 4 049.0 59.9 118.1 1.7
1893 3 312.3 33.6 11.7 0.1 6 228.1 63.3 291.6 3.0
1903 3 686.9 23.6 3 151.0 20.2 7 052.2 45.2 1 714.8 11
1910 4 988.9 21.8 4 531.9 19.8 10 777.6 47.1 2 589.7 11.3
A.新旧生产力在竞争中并存共生
B.新生产方式的成长举步维艰
C.手工较机器工业更有市场优势
D.机器工业的先进性逐步彰显
A [据表可知,1873年至1910年,在制成品中,手工半制品、手工制成品所占的比例下降,但仍旧保持较高比例,机器半制品、机器制成品比重上升,但没有占据主要比例,综合数据可知,新旧生产力在竞争中并存共生,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机器半制品和机器制成品比重有了很大程度上升,不能体现新生产方式的成长举步维艰,排除B项;机制品价格低廉,更有市场优势,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机器制品与手工制品在技术、质量方面的比较,体现不出机器工业的先进性逐步彰显,排除D项。]
2.(2024·河北统考二模)谭嗣同曾言:“欲强国,必储人才;欲植人才,必开幼学;欲端幼学,必禀母仪;欲正母仪,必由女教”,“妇学实乃天下存亡之大原也”。由此可见,谭嗣同(  )
A.借由孔教的名义提出革新要求
B.意图推进社会习俗的更新
C.将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旨在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C [根据材料“欲强国……必由女教”“妇学实乃天下存亡之大原”可知,谭嗣同提倡女性教育,把女性教育提升到强国的高度,将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C项正确;材料强调女性解放对于救亡图存的重要性,并没有强调孔教,排除A项;谭嗣同提倡女性解放,主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而推进社会习俗的更新、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B、D两项。]
3.(2024·永州三模)1897年10月,梁启超发表《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一文,指出:“日本为二千年一王主治之国,其君权之重,过于我邦,而今日民义之伸,不让英、德,然则民政不必待数千年前之起点明矣。盖地球之运,将入太平,固非泰西之所得专,亦非震旦之所得避。”这一主张意在(  )
A.强调中国建立共和政体的必然性
B.说明现代民主宪政具有普适性
C.说明尊重张扬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D.阐述帝制与君主立宪的差异性
B [根据材料可得出梁启超以日本的现实事例为依据,反驳从中西差异方面来否定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观点,认为中国不可避免地也要实行民主政治,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说明现代民主宪政具有普适性,B项正确;梁启超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未涉及个人权利,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阐述帝制与君主立宪的差异性,排除D项。]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现金贵银贱的现象,1913-1915年,伦敦银价下降了14%,造成白银购买力的大幅度下降,也就使中国货币对外汇贬值。加上战时海运运费骤增,这就使进口货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十分高昂。由此可知,一战客观上(  )
A.推动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C.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D.直接开启了法币改革的序幕
C [根据题干信息,进口商品昂贵的价格削弱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中国货币对外汇贬值也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这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故C项正确。]
5.(2024·山东高三模拟)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下图)。其主张(  )
一、宜练陆军;二、宜亟练海军;三、宜亟造铁路;四、宜分设枪炮厂;五、宜广开学堂;六、宜速讲商务;七、宜讲求工政(即发展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八、宜多派游历人员;九、宜预备巡幸之所。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
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
D.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A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时空是甲午战败后的中国。根据材料“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及所学可知,这些措施依然是奉行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没有跳出学习“器物”的范畴,体现了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A项正确;维新派主张政治改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民族资产阶级创办工厂的做法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这有利于推动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临汾二模)以下是不同的人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姓名 身份 认识
傅斯年 运动的领导者 从五月四日以后,中国就算有了“社会”……这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罗家伦 运动的领导者 五四精神一是学生牺牲的精神;二是社会裁制的精神;三是民族自决的精神
约翰·杜威 运动的旁观者 我们正目睹一个民族/国家的诞生,而出生总是艰难的
周策纵 运动的研究者 五四运动在社会政治方面上的另一个结果是,商人和城市工人的组织和活动得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四”事件教育中国人民,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
A.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B.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A [据表格信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旁观者、研究者分别从五四运动对思想(精神)的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影响、社会政治和阶级力量的影响三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可知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斗争的对象和目标等内容,无法说明其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排除B项;材料中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旁观者和研究者都没有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认识五四运动,排除C项;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排除D项。]
7.(2024·湖南长沙一模)1939年1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的英译本序言中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这一表述(  )
A.是基于二战全面爆发的背景
B.有利于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C.反映英美支持中国抗战
D.推动持久抗战局面形成
B [据材料“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这种观点有助于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在1938年5月发表的,而二战的全面爆发是在1939年9月,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中国在抗战初期国人对抗战胜利缺乏信心的情况下发表的,主要是为了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这一时期英美等国还是奉行绥靖政策的,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从九一八事变以来截至1939年已经抗战八年,持久抗战局面已经形成,排除D项。]
8.(2024·南京三模)1931年2月,共青团中央局通过了《团在苏区中的任务决议》,决定开展“共青团员的礼拜六”活动,每星期抽出一天,组织团员、少先队员无偿地帮助红军家属种田,为红军运军粮、挖战壕、送枪械,并创作了歌曲《共产青年团礼拜六》。该活动体现了(  )
A.国民党“围剿”政策的失败
B.根据地生产力大幅提高
C.患难与共的长征革命精神
D.通过劳动推动人的解放
D [根据材料可知,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定期组织共青团员开展服务于革命军事建设的义务活动,这为保障革命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通过劳动推动人的解放,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党“围剿”根据地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根据地生产力大幅提高的信息,排除B项;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长征,与题干时间及主旨不符,排除C项。]
9.(2024·山东一模)万隆会议之前,中国政府在对相关与会国的政治态度做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如下方针:团结“和平中立国家”、争取“接近和平中立国家”、影响“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孤立并分化“反对和平中立国家”。此举意在(  )
A.促成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B.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C.清除西方殖民势力残余
D.遏制世界战争潜在力量
B [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中国政府在对待参与万隆会议的国家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态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敌对力量,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B项正确;促进亚非会议的成功并不是中国能决定的,排除A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当时的中国国力尚弱,并不能遏制世界战争潜在的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4·温州高三二模)近代某一时期,中国部分地区的民族企业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同时,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这一时期是(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时期,沦陷区即中国东部地区民族企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大后方即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却获得较大发展,民族工业布局有所改变,C项正确;辛亥革命时期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并未“获得较大的发展”,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民族工业布局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整个民族工业都处于萎缩、萧条状态,排除D项。]
11.(2024·广东湛江调研)下表所示为1957年年初国内权威媒体发布的部分消息。消息中的举措(  )
消息内容 出处
今后在电影事业管理局加强方针政策领导的原则下,将由各制片厂和创作人员负起艺术创作的责任,以克服过去对艺术创作的过多干涉,使电影创作人员尽量发挥创作的积极性 《电影局采纳各方面意见,决定改进电影部门工作》,1957年1月,新华社文章
法国电影界代表团全体人员,今天晚上在北京出席了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举行的欢迎会……(会上)放映了1956年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长片和短片一等奖的法国彩色影片 中法电影工作者欢聚北京,两国儿童演员将合演一部彩色影片,1957年4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文章
A.推动了中国电影业的国际化
B.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C.与国家文艺方针的要求一致
D.导致我国文艺事业遭遇挫折
C [据材料“克服过去对艺术创作的过多干涉”“法国电影界代表团全体人员,今天晚上在北京出席了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举行的欢迎会”,可知当时我国逐步放开对影视艺术行业的过度干预,尊重不同意识形态的影视作品,体现了艺术领域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故选C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依然采取敌视政策,导致中国电影业难以实现国际化,排除A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底已经结束,排除B项;“双百”方针有利于调动社会各行业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我国文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排除D项。]
12.(2024·江苏苏州三模)1964年50多个少数民族中的44个民族尚未离开传统聚居区。20世纪90年代,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东部城市。到2000年,有28个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范围显著扩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B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规模的变大,使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的范围有所扩大,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关,排除C项;三线建设指的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
13.(2024·山东济南三模)下图是某学者对改革开放初期历史的一段回忆。这折射出当时(  )
我至今记得。其一,1978年5月1日,一些久遭封闭的中外文学名著获准在全国发行,石家庄市各书店门前早早排起了长队,我和一位同学几乎将衣服挤破,才买到几本《古文观止》《悲惨世界》《围城》;其二,1983年3月,石家庄市图书馆办理新借阅证,数千市民蜂拥而至
A.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B.国民心理的新突破
C.经济体制的新变革
D.社会阶层的新成长
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初期对文化领域的管制放松,一批书籍得以上市,反映了在社会生活层面,文化生活更为丰富,社会更具活力,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国民的心理演变,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不涉及经济体制的变革,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阶层的变化,排除D项。]
14.(2024·山东泰安三模)调查显示,我国2010届本科生毕业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而2019届本科生月收入最高的行业则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前我国(  )
A.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B.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C.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D.基础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B [据材料可知,本科生月收入最高的行业从金融、银行等产业转变为信息技术服务业,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与产业转型无关,排除A项;从金融、银行等行业向信息技术产业转变不代表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传统行业也存在创新,排除C项;高新技术产业不是基础产业,排除D项。]
15.(2024·天津十二区县二模)21世纪初,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本着构建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海陆交相呼应的新蓝图,开辟了沿线各国政策沟通、道路畅通、贸易联通、民心相通的新途径,并开启了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等新合作模式。这些举措旨在(  )
A.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B.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构建新型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D.贯彻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据材料可知,21世纪初,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等新合作模式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6.(2024·浙江七彩联盟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管理,一直有非常严格的制度。服役于官营手工业的劳动者,许多是民间工匠注籍匠户后世代以无偿劳役形式艰苦劳作。由于官营手工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内部技术分工十分细密。有学者认为,“各种规模庞大的官营手工业,虽然都是政府的官设机构,但却都具备了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条件,并具备了工场手工业的基本性能”。论者还指出,官营手工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中“指挥工作”的“是由政府派遣的官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近代大工业机器是一条龙配套的体系,军用工业不可能长久地孤立发展,势必会带动其他的相关产业。制造舰船枪炮需要机器,制造机器需要钢铁,冶炼钢铁需要煤铁矿,煤铁矿开采后需要运输。制造业、钢铁业、采矿业、运输业、动力业互成流程,诸环节缺一不可。李鸿章等便发现:“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制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于是,除军用工业外,民用工业的兴办提上日程,民间也开始涉足机器工业。这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由此发生。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写出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此类“民用工业”企业的主要创办形式,并从经济的角度,简析近代“民用工业的兴办”所起的作用。
答案 (1)特点: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劳动者来自民间注籍匠户且世代无偿劳作;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技术分工细;具备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条件和基本性能;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由政府派遣的官吏管理。(答出其中4点)
标志:手工工场(或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2)形式: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作用:对军用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有益于民生日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7.(2024·北京昌平区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
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党在这个时期曾经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始终表现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沉着应对,埋头苦干,奇迹般地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开创出新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简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二大制定的奋斗目标。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达到政治上成熟的。(要求:从武装斗争、革命道路、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等4个角度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奋斗目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武装斗争: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坚持开展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革命就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大大增强。
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统一战线:为了建立和加强与农民的联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支持。局部抗战开始后,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正确路线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下,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总之,从1927年到1937年的这十年,党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辟了革命的新道路,壮大了革命力量,探索了政权建设,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确立了正确路线的领导,这些都表明党在政治上达到了成熟。
18.(2024·山东临沂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自王军、杜莹、张子涵《我国工业
空间格局演化的脉络特征与启示》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阐释。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布局演变的表现或特征、主要原因及影响以及对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布局演变的认识即可。
答案 (示例)演变:近代我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东北的少数大城市,工业布局严重失衡,带有鲜明的半殖民地化色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布局由东至西逐渐转移,工业分布从东部扩展到广大中西部地区,布局趋向合理均衡。
阐释: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放较早,最早开始了近代的工业化,出现了一批工业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战略,“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来一批基础工业设施,迅速涌现出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20世纪60年代前期受国际形势影响,我国开展“三线”建设,由此工业化扩展到广大中西部地区。工业布局的优化,促进了经济均衡发展,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
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布局演变的过程,与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布局的演变是党和政府重视工业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表现。
19.(2024·烟台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代下的竞赛热潮”
1950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全国广大工人阶级都应积极动员起来,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劳动竞赛;1951年2月,中央农业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丰产运动”的号召。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创新纪录运动、丰产竞赛运动等
20世纪60年代前期,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新,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新一轮“比学赶帮超”群众性竞赛活动,主要目标由提高劳动生产率到提高技术水平,技术革新和技术竞赛运动掀起新高潮。同时,进一步在工业部门中开展以支援农业、增产日用品等为核心的增产节约运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动竞赛不断改革创新。竞赛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竞赛内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赛奖励注重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2000年,中华总工会提出把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摘编自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
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不同时代的“竞赛热潮”进行简要阐释。
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当家作主;经济百废待兴;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这一时期工人、农民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运动,将经济生产与政治需求相结合,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20世纪60年代前期,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展;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八字方针”提出;美、苏战争威胁,国际环境恶化。这一时期的劳动竞赛以“比学帮赶超”为主题,重视技术革新和技术竞赛,有利于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推动科技领域突破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这一时期竞赛重视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多元激励,更注重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板块综合训练二 中国近现代史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