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丘逢甲写作这首诗《春愁》紧密相关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帝为悼念右图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一起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而写。这位民族英雄所参加的战争( )
A.有左宗棠、丁汝昌等人牺牲 B.黄海海战全歼北洋舰队主力
C.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避战求和 D.签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辽东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廊坊之战
4.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 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由此可知,一些有识之士预见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
A.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6.1895年5月,台湾人民群情激愤,“一律准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台湾人民群情激愤”是因为(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7.“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是台湾人民因为哪个条约的签订而集会示威(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8.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呼吁商人确立“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同西方开展“商战”。这表明晚清绅商( )
A.主张兴办新式学校 B.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C.救亡图存意识增强 D.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9.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这场战败( )
A.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导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南湖革命纪念馆瞻仰时,曾在三幅图片前久久凝视,其中一幅就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时局图》(列强瓜分,鹰犬环伺)。当时出现《时局图》中时局的国内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时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时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马关条约》的签订后
11.1895年以后,列强称中国为“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上议程。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
A.三国干涉“还辽” B.黄海大战的爆发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12.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面对的问题已不再是过去所说的强或弱,而是更加冷酷的存或亡了……”这主要基于( )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沦为了列强统治的工具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D.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
13.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分水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材料二: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舷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现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材料三:庆应义塾大学教授藤原洋认为,由于日本避免了和欧美进行全面性武力冲突,能够从欧美进口科学技术,比当时的中国要先进。日本把科技发展的成果,用于增强军事力,所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中国。
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宫川俊彦认为,中国是把甲午战争当成对外关系领域的一件事情来处理,没能全力以赴地应对。日本则是用举国之力来应对中国。
——摘编自蒋丰《日本人是这样看待甲午中日战争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他是谁?他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5)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学生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14.甲午中日战争是一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个悲壮的故事,让我们穿越战争硝烟,回望甲午风云。
【甲午风云 一页沉重历史】
材料一 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1)日本有些人认为:“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的因素引起的。”结合材料一,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黄海海战 一个悲壮故事】
材料二
(2)概括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悲壮故事及其体现的精神。
【马关议和 四万万人恸哭】
材料三 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在华设工厂,开放四口岸。南京耻未雪,马关新仇添。
(3)请分析“在华设工厂,开放四口岸”的危害。
【瓜分狂潮 亡国灭种危机】
材料四
(4)《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绘。指出该图反映的内容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94年9月,日本舰队在黄海袭击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四艘日舰包围致远舰。邓世昌沉着应战,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弹药也将用尽。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日舰慌忙躲避,同时放炮,击沉致远舰。邓世昌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C项正确;丰岛海战揭开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序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平壤战役中左宝贵牺牲,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丁汝昌以身殉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可知,黄海海战中,致远、经舰、定远、镇远等舰官兵英勇抗敌,不畏牺牲,B项正确;黄海海战是抗击日本侵略的海战,与英军无关,排除A项;公车上书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林则徐与虎门销烟以及鸦片战争中反抗英国侵略有关,②③④都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因此选C。
5.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可以看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内容,排除A项;题目没有涉及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排除B项;题目没有涉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故选:D。
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签订。根据材料“1895年5月,台湾人民群情激愤”“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所以出现了台湾人民发起反割台斗争,愿与日本决一死战的情形,故C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故排除A项;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故排除B项;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故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由材料“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可知,这反映的是台湾被日本割占的史实,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的台湾,所以材料中的集会示威是因《马关条约》而起的。故选B。
8.答案:C
解析:据“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确立‘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同西方开展‘商战’”可知,材料表明晚清绅商救亡图存意识增强,选项C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和所学可知,“中国战败”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刺激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南京条约》的签订使香港岛割给英国,后来导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排除B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是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了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权利、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时局图》是列强在华抢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生动表现。根据题意,D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是1842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是185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甲午中日战争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A符合题意;黄海大战的爆发是在1894年,B排除;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C排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D排除。故选择A。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战争的影响。A项正确。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B项错误。中国沦为列强统治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C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但不是“更加冷酷的存或亡”。D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没有改变。
13.答案:(1)社会状况: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2)人物:邓世昌。民族精神:勇敢反对外来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
(3)原因:中国军事力量和作战技术相对落后;中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不能团结一致;寄希望于国际社会,未能全力以赴;仅依靠政府力量,未发动广大民众参与。
(4)影响: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科学技术武装头脑,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努力奋斗,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
解析:(1)社会状况:根据材料一信息“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2)人物:根据设问信息“甲午中日战争”“致远舰管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民族精神:邓世昌的壮举体现了为民族、国家利益勇敢反对外来侵略、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3)原因:根据材料信息“由于日本避免了和欧美进行全面性武力冲突,能够从欧美进口科学技术,比当时的中国要先进”,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军事力量和作战技术相对落后;根据“中国是把甲午战争当成对外关系领域的一件事情来处理,没能全力以赴地应对。日本则是用举国之力来对应中国”,可得出:寄希望于国际社会,未能全力以赴;仅依靠政府力量,未发动广大民众参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不能团结一致,这也是战败的原因之一。
(4)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使命: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只要符合新的历史时期,中学生的历史使命即可。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科学技术武装头脑,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努力奋斗,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
14.答案:(1)不正确。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发动的。
(2)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向敌舰,最终壮烈殉国。体现了为民族、国家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3)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增开四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4)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八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