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马克思在《鸦片战争史》中这样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是论述鸦片战争的
A. 背景 B. 过程
C. 内容 D. 影响
2.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C.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3. 法国上尉巴特力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 “他们的行径”是
A. 发动鸦片战争 B.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C. 火烧圆明园 D. 对华倾销商品
4. 恩格斯说过,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沙俄 D. 法国
5. 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A. 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 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 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6. 《天朝田亩制度》是天朝领袖们富有创意的伟大作品,最能反映农民阶级的大同思想。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代表了底层民众最迫切的生存要求
B. 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是可以实现的
C. 描绘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蓝图
D. 这种理想本身充满空想,脱离实际
7. 通过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建北洋海军”“签订《马关条约》”三个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 左宗棠 B. 张之洞
C. 曾国藩 D. 李鸿章
8. 1872年8月11日,30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全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这在中国两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之事,被誉为“中华创始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这表明
A. 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B. 反映了清政府对解决边疆危机的主动探索
C. 为维新变法运动储备了人才 D. 折射出洋务派热衷于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
9.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因美、日、法等列强先后觊觎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新疆、台湾建省的主要目的是
A. 巩固国防以应对边疆危机 B. 削弱地方权力以巩固中央
C. 促进边强地区的经济开发 D. 安抚边疆少数民族
10. 下图漫画《“China”被撕裂》反映的主题是
A.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11. 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A. 公车上书 B. 组织强学会
C. 创办《时务报》 D.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2. 1898年“戊戌六君子”被害于北京菜市口,其中临行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的人物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严复
13. 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了一场战斗:每一次齐射之后,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这描述的是
A. 天津人民抗击英军入侵 B. 太平军抗击英法联军
C. 中国民众抵御俄国蚕食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4.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02年的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 各国使馆林立 B. 某国使馆在举行舞会
C. 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 驻扎外国军队
15. 学习历史需要把握单元主题。图示内容提炼的主题是
A. 皇权强化和近代前夜的危机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16. 某班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上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 ①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B. ②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列强开放
C. ③战争使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 ④战争后所签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7. 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史实”与“结论”。以下关于孙中山的描述,属于“结论”的是
A.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B. 孙中山领导广州起义
C. 孙中山在日本创立中国同盟会 D. 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
18.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如图所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凭据上的时间是公元
A. 1925年
B. 1935年
C. 1936年
D. 1937年
19. 从清帝退位诏书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A.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从屈辱走向独立
C. 从专制走向民主 D. 从封闭走向开放
20. 如图是 1918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
A. 反映了二次革命的目的
B. 解释了护国运动的原因
C. 突出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 适应了五四运动的需要
21. 胡适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由此可知他提倡
A. 民主科学 B. 兼容并包
C. 白话文 D. 文学革命
22. 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A. 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 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 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 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23.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图片中你可以归纳得出的信息是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C. 广大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D. 五四运动直接目标基本得到实现
24. 造成下表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时间 变化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25.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下图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意识到
A. 要成为队伍庞大的革命政党
B. 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C. 确定最低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
D. 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党组织
二、非选择题 (2小题,共35分)
26. 中国近代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伴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触发了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爆炸性事态。在政治上, A 破坏了领土主权……而损失三种国家主权则使中国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在经济上,核定关税率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大量洋货涌入,将中国手工工业压挤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和叛乱。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引发了哪些“爆炸性事态”,并将A 处补充完整。(3分)
材料二 1847年,英国传教士维魏林在北京开设首家基督教会医院,即后来协和医院之前身。后来《申报》评论说, “京都有西人设立医院一所,用以教济疾苦之人”。据统计,到1920年,在华教会医院计有326所,药房244处,每年住院病人144477人次,接诊病人在100万——200万之间。教会医疗机构覆盖中国23个省份,其中尤以福建、广东、江苏为多。
—摘编自田涛《清末民初在华基督教医疗卫生事业及其专业化》
(2) 依据材料二归纳教会医院分布上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概括教会医院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3分)
材料三 清致府制定洋务运动的方案,是被内忧外患逼出来的……从1865年至1884年间,以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大型企业为骨干的19个近代军用工业创设,但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街门的恶习。同时,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30余个民用工矿、交通企业建立,然而员工经费支出高。官员贪墨成风,外国控制着焦炭等原料和技术等问题层出,随着开销增大,西方企业不断在华创办。洋务企业渐渐走入困境。
——摘编自姜锋《慈禧与洋务运动》
(3)结合史实说明洋务运动前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依据材料三归纳“洋务企业渐渐走入困境”的原因。 (5分)
材料四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 宽衣博带,长裾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辩、易服和废止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和法令。
——摘编自《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
(4)依据材料四概括造成社会生活发生改变的原因。除了材料涉及的领域,列举2例资产阶级进行的其他方面的积极探索。(4分)
材料五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5)依据材料五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困境,并写出孙中山解“千年专制之毒”的方法。
(3分)
材料六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摘编自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6) 依据材料六,概括民国初年人们的思想观念。结合以上材料,就中国社会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2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共15分)
近代中国, “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也就是说,每一次“变”都是外来侵略推动的产物,是“欧风美雨”的产物,这个“欧风美雨”对于风烛残年的中国社会既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小农经济解体、领土主权沦丧、侵略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对中国社会而言是一种重创; 但也是蕴含蜕变的“和风细雨”, “师夷制夷”、 “自强求富”、 “君主立宪”、 “实业救国”、 “民主共和”、 “崇洋逐新”等近代思想在不断涌现,为中国社会注入生机。
——摘编自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 提炼陈旭麓先生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已学知识选取六个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2)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60字左右。八年级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1—5 ADCCD 6—10 BDDAC 11—15 ACDCC
16—20 DDCCC 21—25 DADAB
二、非选择题(2 小题,共 35 分)
26.(1)在政治上,中国主权遭到侵犯,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在经济上,中国手工工业
遭到破坏(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割占香港岛。(3 分)
(2)特点:覆盖面广,东南沿海比较集中。(1 分)
原因:西方列强在东南沿海开辟通商口岸,传教士活动比较集中。(1 分)
影响:便利了民众就医、传播医学知识;有利于基督教的传播(其他符合题意的答
案也可)(1 分)
(3)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两次鸦片战争。(2 分)
原因:无远大目标和完整计划;管理方式存在封建衙门的恶习;存在原料和技术问
题;西方企业的挤压等。(三点即可)(3 分)
(4)原因:先进人物的引领;政府政策的推动;等等。(2 分)
探索:制度变革、推动资木主义经济发展、解放思想等。(2 分)
(5)异种残之,外邦逼之。发动辛亥革命。(3 分)
(6)逐渐西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融合外来文化,为近代中国发展注入了活力;
保留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和延续性;客观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精粕;等等。
(2 分)
27.提炼观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欧风美雨”,既是“腥风血雨”,也是“和
风细雨”。(观点符合题查,体现双重性即可)(2 分)
史实论证:(六例,各三例)
腥风血雨:
(1)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中国自然经济趋
于解体;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由商品输出转
为资本输出;
(4)19 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得到其他国家
的同意,民族危机加剧。
(任三例即可,6 分)
和风细雨:
(1)自强求富: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曾国薄、李鸿章等人提出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求强求富的主张;(2 分)
(2)君主立宪:由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康有为等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主
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2 分)
(3)民主共和:由于中国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失败,才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
如孙中山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主张实行民主共和;(2 分)
成文: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60 字左右。(1 分)
{#{QQABbQQUggAIABAAAQhCQQ2SCAGQkhCCAagOBBAIIAAACAFABAA=}#}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三十一中学2024—2025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测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