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厦门一中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 10 月适应性训练
历史科
2024.10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图 1、图 2 为我国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这说明中华文化
A.起源具有多元性 B.各区域间相对孤立
C.发展趋向一体化 D.擅长吸纳外来文化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B.距今约1万年前,人们已大量使用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C.大汶口文化时期代表器物是黑陶
D.仰韶文化时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3.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指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
际”的政治变革是指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从部落联盟到封邦建国
C.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4. 关于《诗经·国风》起源,学界一般重视“采诗说”,即由周王室派专人于各地采集民间诗歌编订
成册,达到“比其音律,以闻天子”。由此可见关于“采诗”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监督地方得失 B.体察民情疾苦,纠正君主专制
C.掌握舆论动向,规范国家治理 D.集合各地民情,以备后世借鉴
5. 有学者称“(周)这个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紧密的封建王国……还带领所有能结合的民族,闯进
了一个意识和组织上都倾向于‘天下一家’的境界”。文中“天下一家”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内外服制 D.华夏认同
6.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一,齐、燕行刀币,赵、魏行布币,楚国行蚁鼻钱,秦国行圜钱。在晚期楚
国亦铸行布币,齐、燕亦铸行圜钱。这说明战国时期
A.货币使用状况日益混乱 B.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C.区域间商贸联系的加强 D.秦国国力明显增强
第1页 共 8 页
{#{QQABLIQQ2wxQ5woig4iIwQAAZJAACACQ4g7CEEUQVUAwCCggQEQsokOhETCJUAgQOgAGQBAAKMAs4ACIAySQBFFAAFBIAA=A}#=}#}
7. 春秋时期,庶民墓中多使用日用陶器随葬,到战国时,部分庶民墓中开始使用一鼎、二鼎或成套
的陶鼎礼器随葬。这可以说明
A.权贵阶层的出现 B.礼乐制度的松动
C.变法运动的兴起 D.国家统一的奠定
8. 战国时期,“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
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9.下文标注①②③反映的思想分别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些学派?
A.儒家 法家 道家 B.儒家 道家 法家
C.法家 道家 儒家 D.法家 儒家 道家
10.表 1 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此可知,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墨家 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道家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以法为工具,控制臣民
A.构建官僚政治 B.重建政治秩序 C.加强中央集权 D.变革选官制度
11.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天下之士,斐然向……今秦南面而王
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作者意在说明
A.政治腐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B.秦统一天下得到了士民的支持
C.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D.郡县制的推行赢得了民众拥护
12.图 3 反映出秦朝统治时期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B.北方边患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D.郡和县的区划名称开始出现
第2页 共 8 页
{#{QQABLIQQ2wxQ5wogi4iIwQAAZJAACACQ4g7CEEUQVUAwCCggEQQsokOhETCJUAgQOgAGQBAAKMAs4ACIAySQBFFAAFBIAA=A}#=}#}
13.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秦朝为避始皇名讳把“政月”改为
“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zhēng”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特征是
A.君权神授 B.中央集权 C.皇帝独尊 D.皇位世袭
14.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曾展示了一件“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
政文书等,其中法律条文达到六百条。如此详细的法律规定主要是为了
A.巩固中央集权 B.开拓国家疆域 C.加强君主专制 D.传播法家学说
15.图 4 所示的里耶秦简户籍簿记载了秦朝一户的户籍档案,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名字、社会身份等
信息。这反映出秦朝
A.户籍制度非常完备 B.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
C.社会等级分化严重 D.重农抑商政策执行严格
16.下表是研究秦朝灭亡原因的两则史料。其共同研究视角是
史料一 司马迁:“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
《诗》《书》者弃市。”
史料二 贾谊:“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
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A.军事衰退 B.政治残暴 C.经济落后 D.文化冲突
17.《宋书》记载:“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
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由此可知,此情景得益于
A.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
C.北方带来的先进技术 D.长期处于和平的环境
18.如图 5 所示为两汉时期的文献中身份可考的孝廉(察举制中选官的主要科目之一)出身情况统计
(单位:人)。该图可用于说明,察举制的实施
A.冲击了阶层固化的局面 B.实现了选拔人才的公平
C.奠定了士族专权的基础 D.瓦解了地方的豪强势力
第3页 共 8 页
{#{QQABILQQ2wxQ5wogi4iIwQAAZJAACACQ4g7CEEUQVUAwCCggEQQsokOhETCJUAgQOgAGQBAAKMAs4ACIAySQBFFAAFBIAA=A}#=}#}
19.汉武帝元朔年间,“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这一
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推恩令”的颁布 B.尊崇儒术
C.“中朝”的设立 D.任用刺史
20.下列对两汉文化叙述正确的是
A.《史记》与《汉书》均为纪传体通史 B.乐府诗是民间自发采集修订的各地诗歌
C.《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D.《九章算术》对中外数学史产生重要影响
21.下列描述与图 6 中三国时期相符合的是
A.①曹操(魏) ②刘备(蜀) ③孙权(吴)
B.①曹丕(魏 )②刘备(蜀) ③孙权(吴)
C.①刘备(蜀) ②孙权(吴) ③曹丕(魏)
D.①刘备(蜀) ②孙权(吴) ③曹操(魏)
22.中国经济史专家全汉昇先生称:“隋炀帝因为要游幸江都而开凿的运河,完成不久以后……变为
唐宋帝国的大动脉。”其强调的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A.加快了隋朝的统一进程 B.为唐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造就了唐宋帝国的空前繁荣
23.赵翼《廿二史札记》记载:“江左诸帝乃皆出自素族……其他位功立事,为国宣力者,亦皆出于
寒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东汉军阀割据 B.西晋分封宗族
C.东晋门阀专权 D.南朝士族衰落
24.北方人习惯面食,但南朝以来,小麦却成为南方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这说明
A.南方饮食习惯根本改变 B.小麦在全国范围种植
C.北民南迁影响作物种植 D.小麦的产量高于水稻
25.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B.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C.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D.都是因暴政而亡的
第4页 共 8 页
{#{QQABLIQQ2wxQ5wogi4iwIQAAZJAACACQ4g7CEEUQVUAwCCggEQQsokOhETCJUAgQOgAGQBAAKMAs4ACIAySQBFFAAFBIAA=A}#=}#}
26.史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旨,提倡文教,重视农业生产,通
过一系列积极措施发展经济,出现了国力空前强盛、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增长的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7.如表是对唐玄宗和唐宪宗时期宰相出身的统计,由表可知
时间 宰相人数 出身唐宗室 出身士族 出身庶族
唐玄宗 34 人 3人 24人 3人
唐宪宗 25 人 1人 19人 2人
A.科举制逐渐发展完善 B.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打破桎梏
C.士族控制了国家政权 D.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世家极大制约
28.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如下图)因为加装了犁评,可以调节耕作的
深浅。这种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地区使用推广。生产工具的这一改进
A.标志着传统耕犁基本定型 B.使长直辕犁退出耕作领域
C.实现了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D.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变化
29.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局势混乱,然而它仍能维持国祚一百五十多年,其经济方面主要得益于
A.各地藩镇之间相互牵制 B.北方农耕经济恢复
C.东南地区财富赋税支持 D.均田制的继续推行
30.图 8 所示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赋税制度。该税制
A.以均田制为基础 B.分夏秋两季征税
C.对农民人身控制加强 D.以货币地租形式为主
第5页 共 8 页
{#{QQABLIQQ2wxQ5wogi4iwIQAAZJAACACQ4g7CEEUQVUAwCCggQEQsokOhETCJUAgQOgAGQBAAKMAs4ACIAySQBFFAAFBIAA=A}#=}#}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 3题,31题 8分,32题 20分,33题 12分,共 40 分)
3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摘编自范晔《后汉书》
材料二
洛阳龙门石窟浮雕《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局部)
指出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价值。(8 分)
第6页 共 8 页
{#{QQABLIQQ2wxQ5wogi4iwIQAAZJAACACQ4g7CEEUQVUAwCCggQEQsokOhETCJUAgQOgAGQBAAKMAs4ACIAySQBFFAAFBIAA=A}#=}#}
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周三族的起源、兴起、所在地域等皆不相同,但是夏商两族却认为他们的祖先的起源与兴起
和所在的地域都是在大禹所奠定的疆域内,赞奉大禹所开拓的“禹绩”。此外,“中国”之称,最早见
于周初武王和成王之时,按照《说文》的解释,“夏,中国之人也”,是指认同为夏人和继承夏文化的
人。这样,“夏”到西周已经发展为民族的名称。在西周,原属不同来源、不同部落集团的祖神,已纳
入同出黄帝的谱系之中,这便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经济、文化方面,夏商周本来比较接近,
都以农业为主,其先民都以粟、黍为主要农作物。青铜技术在夏代开始发达,商周达于鼎盛。文化方
面殷墟甲骨文字与周原甲骨文字及商、周铸在铜器上的铭文同属一文字体系,都是汉字构字六种方法
齐备的成熟文字,呈现同一民族共同体的又一重要特征。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1)依据材料一,概括夏商周三族交融的表现(6 分)。
材料二
(2)分别提取材料二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6 分)
材料三
汉武帝在位 54 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
期……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
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在经济上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分析汉武帝的措施对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何历史意义? (8 分)
第7页 共 8 页
{#{QQABILQQ2wxQ5woig4iwIQAAZJAACACQ4g7CEEUQVUAwCCggEQQsokOhETCJUAgQOgAGQBAAKMAs4ACIAySQBFFAAFBIAA=A}#=}#}
33.(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变迁的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处在急剧的不断变动的过程
中。唐代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首要标志。唐代的犁已由直辕犁改进为曲
辕犁。曲辕犁结构完备,装有犁壁便于深耕,配有犁评,可调节犁锋入土的深浅度,操作
灵活省力,便于转弯,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隋唐时期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第8页 共 8 页
{#{QQABILQQ2wxQ5woig4iIwQAAZJAACACQ4g7CEEUQVUAwCCggQEQsokOhETCJUAgQOgAGQBAAKMAs4ACIAySQBFFAAFBIAA=A}#=}#}
1. A
2. A
3. B
4. C
5. A
6. C
7. B
8. B
9. A
10. B
11. B
12. A
13. C
14. A
15. B
16. B
17. D
18. A
19. A
20. D
21. B
22. C
23. D
24. C
25. C
26. D
27. A
28. A
29. C
30. A
31.材料一的史料类型是文献史料。
理由:它出自范晔所著的《后汉书》,是通过文字记载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
价值:文献史料能够提供较为详细和系统的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东汉灵帝时期京都贵戚对
于胡文化的喜好和接受情况。但文献史料可能存在作者的主观因素和时代局限,需要结合其
他史料进行相互印证和补充。
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是图像史料。
理由:龙门石窟浮雕《北魏孝文帝礼佛图》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历史信息。
价值:图像史料能够直观地展示当时的人物形象、服饰、礼仪等方面的情况,给我们提供生
动的视觉感受。对于研究北魏时期的礼仪、服饰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图像史料可能存
在创作时的艺术加工和主观想象,解读时也需要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其他史料进行综合分
析。
32.(1)夏商周三族交融的表现如下:
夏商两族认为祖先起源与兴起和所在地域在大禹所奠定的疆域内,赞奉“禹绩”,体现了
在地域和文化传承上的交融。
{#{QQABLIQQ2wxQ5wogi4iwIQAAZJAACACQ4g7CEEUQVUAwCCggQEQsokOhETCJUAgQOgAGQBAAKMAs4ACIAySQBFFAAFBIAA=A}#=}#}
西周时,原属不同部落集团的祖神已纳入同出黄帝的谱系之中,这是民族认同方面的交融。
夏商周在经济上都以农业为主,先民都以粟、黍为主要农作物,在青铜技术上有传承和发
展,文化上殷墟甲骨文字、周原甲骨文字及商周铜器铭文同属一文字体系,是经济和文化方
面的交融。
(2)图 10 信息: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如铁犁铧等,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工
具的改进和创新。
图 11 信息:“废井田,开阡陌”,体现了土地制度的变革。
从唯物史观角度,二者的关系是: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使
生产关系发生变革。春秋战国时期铁犁铧等先进生产工具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
得原有的井田制无法适应新的生产状况,从而导致了“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土地制度的变
革。
(3)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实行盐铁官营。
推行均输平准,平抑物价。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重税。
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汉武帝这些措施对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
经济上的措施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加强了中央对
经济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有利
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33.以下是为您生成的论题及阐释,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和调整。
论题:隋唐时期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阐释:
在隋唐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唐代的犁由直辕犁改进为曲辕犁。这一革
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曲辕犁结构完备,装有便于深耕的犁壁。这使得土地能够被更深入地翻耕,增加土
壤的透气性和肥力,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其次,配有可调节犁锋入土深浅度的犁评。农民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和耕作需求,灵
活调整犁锋入土的深度,提高了耕作的精准性和效率。
再者,操作灵活省力,便于转弯。这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完
成更多的耕作任务,从而扩大了耕种面积。
最后,曲辕犁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使得农业生产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量,保证了农作物的及时种植和收获,增加了粮食产量。
综上所述,隋唐时期曲辕犁这一生产工具的革新,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为社会的繁
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QQABILQQ2wxQ5woig4iwIQAAZJAACACQ4g7CEEUQVUAwCCggEQQsokOhETCJUAgQOgAGQBAAKMAs4ACIAySQBFFAAFBIAA=A}#=}#}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