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一2025学年高二3月联考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
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大雅·假乐》开篇即谈道:“假(嘉)乐君子(周王),显显令德(美德)。
宜(适合)民(庶民)宜人(群臣),受禄于天。”其中“宜民宜人”“受禄于天”等表
述在后世的官方祭典和文人祝词中被反复引用。该作品被后世所推崇,主要得
益于其
A.承载了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
B.蕴含了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
C.体现了德主刑辅的施政理念
D.阐释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
2.魏晋到隋唐时期思想活跃,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
中国盛行,而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学则在挑战中有了新的发展。这表明该时期
A.中外文化交流较为频繁
B.外来佛教出现本土化趋向
C.社会动荡催生儒学复兴
D.思想发展呈现出多元特征
3.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称临安“南渡以来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
北之分矣”。喜爱麦食、羊肉乳类以及藏冰吃冰等风气也在临安兴盛开来。造成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趋于完成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C.政局变迁促使人口迁移
D.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包容
4.明初尊奉程朱理学,但当时的理学家以单纯复述朱熹思想为主,学术空气沉闷。
明中期,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人手去认识圣
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并鼓吹“致良知”,倡言“知行合一”,使得心
④第1页(共6页)
学体系与程朱理学渐成分庭抗礼之势。这一现象
A.动摇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否定了传统儒学的权威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取向
D.有助于学术思潮的转变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的“海派京剧”舞台上,经常采用大量精巧、可变且华丽
的舞台设施,时称“机关布景”,在戏剧演出的招贴上,经常可以看到“全套西洋机
关布景”的字样,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西学东渐不断深入
C.民族工业持续发展
D.中西文化相互借鉴
6.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发展出了耆那教和佛教。耆那教否认种姓上的差别,认
为任何阶层的人都有可能通过自我人格修养,修行成圣人。佛教则提出“众生平
等”的口号,认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修正而开悟成佛。这折射出当时印度
A.种姓制度产生
B.印度教受冲击
C.社会矛盾尖锐
D.民主思想萌发
7.4世纪后期,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缓慢渗透已演变为疾风骤雨式的大迁徙。日
耳曼人从帝国边境线全线入侵,并在西罗马帝国旧土上建立了许多日耳曼人的
国家。这一现象
A.导致了罗马文化的衰落
B.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C.改变了欧洲的人口结构
D.推动了亚欧文化的联系
8.下图为中古时期某一帝国的统治疆域,对该帝国表述正确的是
②麦地那
0友加
阿拉伯海
A.开展了长达百年的翻译运动
B.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C.促使了罗马法律体系的完整
D.阻断了东西方的传统商路
9.欧洲中世纪大学出现于11世纪,前期以教会办学为主,后期以城市世俗办学为
主,课程设置上除了神学,还包括文学、医学、法学等学科,同时还设有《几何学》
《天文学》以及探索人体和自然界的相关课程。由此可知,中世纪的大学
A.兼具宗教性与世俗性
B.冲击了基督教理论体系
C.瓦解了欧洲封建社会
D.受到教权和王权的影响
④第2页(共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