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9.“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
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高二历史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10.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的流行语:“大包千,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
注意事项:
是自己的。”对此理解的最合理是()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已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①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③土地经营体制变革给农村经济注入活力④表达了农民对土地改革的拥护
一、选择题(单选,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
①大都一北京②汴梁一开封③临安一-苏州④益州一成都
11.下列老照片反映了北京历史的变迁。按照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中国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其中,能充分展示商周灿烂辉煌文明的手工业成就是()
A.白瓷制造技术B.棉纺织技术C.青铜铸造技术D.青瓷制造技术
3.推行“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②战国③西汉④明清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①朝阳区深沟村土地改革工作会
②北京居民参加大炼钢铁运动
4.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民营的区别D.以民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5.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③素文区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
④北京第一家肯德基炸鸡店开业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④②③0D.②③①④
6.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12.“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社会主义这往往使
A.外商企业的利润刺激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C.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7.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
A.三大改造的教训
B.人民公社的教训
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C.计划经济的教训
D.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13.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作家周立波写于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基本
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情况,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
8.据记载,江南制造局的工人在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
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理解为()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农村基层行政府组织机构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工资相对较高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工资收入自然较高
14.1885年6月16日杭州一菜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答案第1页,总3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二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