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三校联考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40 分。
1.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 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此次会议于 1949 年 9 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各方面代表 662 人参加了会议。
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这里的“工作”是指( )
A.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 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1951 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
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 祖国获得了统一 B.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 西藏自治区成立 D. 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4.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50 年 10 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
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指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一五”计划 D.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5.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其伟大意义
主要在于( )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C.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 提升战略威慑力量
6.《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
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 17 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
国的反应。”这反映了( )
A. 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 抗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发生变化 D. 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7.“彻底废除了中国 2000 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和
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1947 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A.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9.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
1953 年开始( )
第 1 页,共 1 页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1953 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
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的建设成就是( )
A. 鹰厦铁路 B. 宝成铁路 C. 川藏公路 D. 武汉长江大桥
12.“第二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首次出现表
明( )
A. 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 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形成
13.如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4.北京同仁堂创办于 1669 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
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 强制没收 B. 互助合作 C. 自主经营 D. 公私合营
1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1962 年 1 月 27 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
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七分人祸”是指( )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8.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
大的时代精神是( )
第 1 页,共 1 页
A.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 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1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专家学者遭到无端迫害,反映了当时( )
A.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 没有制定法律
C.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D. “二月逆流”的出现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场景反映的是哪一伟大历史事件?(1 分)该事
件标志着什么?(1 分)哪一会议为此场景做了准备?(1 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
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
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怎样的伟大跨越?(1 分)对中国和世界产
生了什么影响?(3 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习题
材料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
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
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
和平环境。
(1)材料一是哪一支军队的战歌?(1 分)他们被誉为?(1 分)
材料二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
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
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2)材料二的情景发生在哪一法律颁布后?(1 分)该法律的核心内容是?(2 分)
第 1 页,共 1 页
材料三 1954 年 9 月 21 日《人民日报》报道: “(20 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
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的文献的诞
生而热烈欢呼。”
(3)材料二中的“文献”“大会”各指什么?(2 分)你如何看待该“文献”?(1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 年 32.2 53.4 7.3 7.1 0
(1)材料一反映了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 分)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意义
(1 分)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怎样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 分)
材料二 1958 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穿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
弯弯腰。”1958 年 10 月 25 日, 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
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2)材料二反映了 1958 年进行的什么运动 (1 分)“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1 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 分)
2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2 分)
材料二 小明:真是了不起!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是了不起!
小刚:三大改造中也存在缺点和偏差,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你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吗 (1 分)请说说你对三大改造的看法。(2 分)
材料三 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蛙》中有以下描写:"1962 年秋季,高密东北乡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
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
第 1 页,共 1 页
(3)材料二中小说描述的 1962 年高密东北乡农业出现空前大丰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 分)
(4)综合上述资料,当今中国能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前提是什么?(1 分)
第 1 页,共 1 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三校联考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