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文教育集团两学部2月第一次模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是()
A.热战 B.冷战 C.平等 D.结盟
2.2023年2月11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在汾阳市冯郝沟村东北发现了一处距今55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文化遗址考古最可能发现()
①彩绘的陶器
③石制的磨盘
②精美的青铜器
④大型宫殿遗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据史书记载:西汉丞相陈平说:“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审议决策之权 B.专司行政之事 C.上传下达之责 D.监察百官之职
4.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多边
外边交政策
5.中国古代读书人以官场为重,很少涉足商界.洋务运动时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僚和士大夫,重视工商业,有些人还到官督商办或商办企业任职.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B.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C.近代工业生产方式开始产生 D.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6.一位宋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下列哪项活动不符合实际()
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B.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C.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D.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7.“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这种经济情况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罗斯福新政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8.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有()
①华约的建立
②俄罗斯的强大
③中国的崛起
④欧盟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19世纪后期,巴黎的城市排水系统中,地下的管道系统供水管、煤气管和通信电缆等管线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下共同沟(工程术语,隧道结构的一种)的早期雏形。据此可知当时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设计()
A.旨在应对城市化的弊病 B.受到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
C.提升了民众的卫生意识 D.得益于新能源的广泛开发
10.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D.单极加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11.有学者认为(希腊)城邦不可以通过征服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这是因为()
A.雅典城邦成年男性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B.雅典城邦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
C.希腊城邦重视自由和独立自主 D.希腊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共同体
12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A.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
C.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13.汉末三国时期,无论是刘备、诸葛亮,还是曹操、荀彧,乃至孙权、张昭等人,都要以“兴复汉室”“匡扶汉室”为号召,才能聚拢一定的政治追随者,以获得割据创业、称霸一方的正当性。这一现象说明()
A.正统性的获得成为各政权争夺的焦点 B.东汉政权仍可凭借正统性控制地方
C.分裂割据状态下正统思想仍具影响力 D.论证正统性是各政权施政主要内容
1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的《养牛马驴骡》篇中,重复了范蠡所说的“欲速富,当畜五将(雌性的牲畜)”,还加注:“牛、马、猪、羊、驴五畜之牸。然畜牸则速富之术也。”这说明()
A.贾思勰肯定商品生产和贸易 B.贾思勰主张农民放弃种植业
C.北朝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齐民要术》的内容缺乏创新
15.《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提出,“保障人民有检举与告发任何工作人员的罪行之自由”,其后《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又规定,人民“有用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持续扩大自身的阶级基础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16.据统计,清乾隆年间,苏松地区年产棉布约4500万匹,其中销往东北及北京1500万匹,销往广东1000万匹,销往福建100万匹,其余销往浙江及运往苏州染色,再由运河北销,或溯长江至汉口。这说明月当时()
A.形成实力强大的商帮 B.农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C.区域间贸易较为活跃 D.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世纪前后,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形成,7世纪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阿拉马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和政治术语,从希伯来人和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学、哲学术语。阿拉伯帝国治下的民众为了与阿拉伯人交往,为了担任公职,为了宗教信仰而学习阿拉伯语,促使阿拉伯语传播到阿拉伯帝国治下的亚、非、欧地区,阿拉伯语也因此而成了一种世界性语言。9到12世纪,用阿拉伯语写成的著作,包括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地理各学科,较其他语言占有很大比例。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拉伯语词汇,除拉丁语字母外,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
-摘编自王玉芝《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材料二 语言由特定的人群使用,语言的发展是“由说这些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的”,其兴衰也必定伴随有关民族在历史上的沉浮,或起或落,千回百转,当今世界已然可见的民族语言流布与交互影响的图景,是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行程中熔铸而成,同那些相关民族集团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动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摘编自沈坚《民族语言格局:历史的产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原因和历史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语言的发展是“由说这些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的”。
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很荣幸地接待你的代表赫尔利将军。......今一旦得赫尔利将军之助,使我们有实现此目的之希望,我非常高兴地感谢你的代表的卓越才能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向是有历史传统的深厚友谊的。我深愿经过你的努力与成功,得使中美两大民族......永远携手前进。
-毛泽东《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1944年11月4日)
材料二今天,世界战争的危险和对中国的危险主要来自美国的好战分子。他们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还想发动原子战争。我们有两条:第一,我们不要战争;第二,如果有人来侵略我们,我们就予以坚决回击。至于美国的原子讹诈,吓不倒中国人民。
-毛泽东《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1955年1月28日)
材料三为了有利于中美高级接触,党中央从大局着眼,不把美国同台湾断交当作两国高级接触的前提条件。......台湾问题应与整个国际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考虑。这一政策调整奠定了中美两国在存在着重大分歧的情况下逐步接近的基础。但是,在中美建交的问题上,中国却始终坚持美国必须同台湾“断交”、“撤军”、“废约”三项基本原则。这三项基本原则一直贯穿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过程中,为此,中国对美国试图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阴谋进行了一次次坚决的斗争。
-张化《毛泽东与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毛泽东主张中美“携手前进”的目的。(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毛泽东对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分析,面对中美重大分歧,毛泽东的处理方式呈现怎样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从毛泽东对美政策调整的视角出发,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19.【影像中的女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影像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同时也是时代变迁的真实反映。根据以上四幅影像所反馈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反映了古代雅典、古代中国建筑的相关情况。
古代雅典 雅典广场位于雅典卫城的西侧。雅典广场是市民生活的中心,除了日常经济生活以外,还是思想以及艺术交流的场所。雅典广场由一系列的建筑和室外空间共同构成,其中包括神庙、议会、法庭、工商交易设施、音乐厅以及图书馆等
古代中国 《周礼·考工记》对各种城邑的形式、数量、规模和布局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一般都城有三道城墙:宫城、皇城、外城(郭)。 明清紫禁城严格地按“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北京故宫(占地72公顷)中,有一条2000米长的内河,20座桥涵,分布着宫、殿、楼、阁、亭、榭、厅、堂、廊、厦、门、庑,起伏错落,疏密有致,体现了传统宫殿建筑艺术的壮丽和雄伟
某学者认为,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学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C
【答案】(1)原因:吸收其他文明成果;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和扩张;经济活动的推动;宗教传播的影响。
历史作用:是保存和传播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媒介;有利于维系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扩大了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力。
(2)语言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语言的兴衰与使用者的活动和民族的影响力密切相关;语言受到其他语言的交互影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8.【答案】(1)目的:打败日本侵略;建立民主国家。(2分)
(2)变化:从友好到敌对。(答完整给1分)
原因: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两极格局下的战争威胁;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3分)
(3)特点:原则性;灵活性。(2分)
启示:以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国内外政治形势影响对外政策发展。(2分)
19.【答案】示例:
论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近代以来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变化。一系列束缚女性的传统习俗被破除,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更多的女性开始在各种专业学校接受近代教育,极大地解放了女性的思想。新中国成立,逐步推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新时代婚姻制度,实现了女性自上而下彻底的大解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女性同样参与,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新政策、新措施,为女性参与政治提供法律保障,女性参政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女性干部队伍也不断扩大,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公共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女性逐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婚姻自主权、劳动权、政治参与权等,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20.【答案】示例:赞成学者的观点。理由:古代雅典奴隶制城邦商品经济繁荣,地小人少,公民积极参政,直接民主制较发达,突出人的作用与价值,尊重人性。因此,雅典广场具有开放性,体现民主自由的审美风格。但雅典的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体系完整,以独特的木结构体系屹立于世界建筑之林。明清时期,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专制集权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经济、文化都有新发展。国家能够组织足够的人力、物力建造雄伟的建筑。儒家思想也深刻影响都城建筑的发展,国家对建筑形制有严格的规定,不得僭越。因此,中国明清时期的紫禁城,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体现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下的审美风格。综上,人类建筑活动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审美的反映,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建文教育集团两学部高三下学期2月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