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B 6.D 7.A 8.D 9.C 10.C 11.B 12.A
13.空气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14.响度 信息 3.6╳10-3
15.漫反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不能 能
16.吸热 小 变大
17.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18.凝华 放出 凝固
19.固液共存 停止 先不变,后下降
20.绿 红 绿色气球
21.反射 3
22.60 60
23.(1)白 反射所有色光 (2)紫 外侧 红外线
24.塑料薄膜 倒立 变大
25.略
26(1)C 频率 (2)振幅 (3)钢尺 次声
27(1)②④①③ ②C ③图略
(2)不变
(3)水还能从石棉网上吸热
(4)不能 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无法吸热
(5)不能
(6)C
28(1)受热均匀
(2)-4
(3)②
(4)冰可以从周围空气中吸热
29(1)确定像的位置
(3)平面镜成实像还是虚像
(4)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8 不变
(6)3
(7)厚 0.5
30(1)竖直 逆 暗
(2)OE 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4)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B2023-2024学年长泾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二物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
B.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约为40℃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80dB﹣90dB
2. 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B.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短
C.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4.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
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5.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6.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熔化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凝华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7.根据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铅的凝固点是﹣328℃
D.到80℃的酒精是液态
8.校园文艺汇演上,一名穿红色裙子的演员正在舞台上表演,演出画面被实时投影在大银幕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银幕属于光源
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吸收了红光
C.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银幕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
9.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 ▲ )
A.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
B.铅笔不动,平面镜旋转至虚线处,铅笔和它的像不可能垂直
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
D.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
10.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镜面反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干燥的路面更暗
11.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
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
A.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C.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D.只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12.以下几个研究实例:
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用发声的音叉弹起乒乓球
②研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声波比作弹簧波
③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
⑤测量温度时,用温度计内的液柱长度反应温度的高低
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
A.①⑤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④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3.如图(a)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的中央,当同伴小华用铅笔轻轻敲击衣架时,小明听到了声音,此时声音是通过 ▲ 传入小明的耳中的。小明又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如图(b)所示,当同伴再次用相同的力度敲击时,小明听到衣架发出的声音变大了,说明 ▲ 。
(
第15题
图
)
14.如图所示的是手机中的一款应用软件,其功能是用来呈现声音的 ▲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我们在通电话时能辨别出对方是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选填“信息”、“能量”)。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SenseID)已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手机解锁,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至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所用时间为8×10﹣6s,已知超声波在手机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为900m/s,则SenseID系统到指纹的距离为 ▲ m.
1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将块小平面镜粘在音叉叉股上,固定激光笔,照射平面镜,光被反射到墙面上形成一个光斑.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墙上的光斑,说明光射到墙面发生了 ▲ 。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击音叉,听到声音,同时观察到墙面上的光斑变成一条短线,该现象说明 ▲ 。若在月球上敲击音叉后, ▲ (选填“能”或“不能”,下同)听到声音, ▲ 看到上述光斑的变化。
16.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支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 ▲ (选填“吸热”或“放热”),所以该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支温度计的读数 ▲ ,若将它们移至通风口,则两者示数差值将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即把氯乙烷(通常情况下是气态)采用 ▲ 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对准损伤处喷射,氯乙烷在皮肤上会迅速 ▲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 大量的热,使受伤部位温度降低。
18.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 (填“吸收 ”或“放出 ”)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19.如图甲所示,将海波放入大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出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 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 (选填“继续”或“停止”),海波的温度将 ▲ (选填“直接下降”或“先不变,后下降”)。
(
第20
题图
) (
第19
题图
)
20.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光.透明物体能透过跟它颜色相同的光,在摄影时若使用红色滤光镜拍摄白色花朵,照片上该花朵呈 ▲ 色.如图所示,用红色激光笔照射透明的红色、绿色两个气球,我们观察到 ▲ (选填“红色气球”或“绿色气球”)更易被爆破.
21.如图所示,公园里有一座桥。桥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该彩灯的“倒影”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 ▲ ,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 m。
(
第23
题图
) (
第22
题图
) (
第21
题图
)
22.如图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30°角从O点射入,则反射角为 ▲ °;当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30°角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 °。
23.小雨在进行光的色散实验时,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光屏上。
(1)实验时应选用 ▲ 色光屏,理由是这种颜色的物体可以 ▲ ;
(2)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的范围为AB之间,位于光屏B点处的色光颜色为
▲ 色(选填“红”或“紫”);将温度计放在A点 ▲ (选填“内侧”或“外侧”)能观察到示数明显上升。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 ▲ 。
24.自制针孔照相机在外套筒的一端蒙上带孔的黑纸(图甲),在内套筒的一端蒙上塑料薄膜当光屏(图乙),把内套筒装入外套筒中(图丙)。使用针孔照相机时,眼睛应对着 ▲
选填“小孔”或“塑料薄膜”)观察窗外的景物,将看到窗外景物 ▲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增大塑料薄膜与小孔间的距离,看到的像将 ▲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解答题(共40分)
25.(6分)按要求作图:
(1)请在图中根据这两条光线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S(保留作图痕迹)。
(2)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3)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 (2) (3)
26.(5分)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填字母)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 决定的。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声源的 ▲ 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实验时,如果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声音是 ▲ 波。
27.(9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①组装器材时,下列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 (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 ②酒精灯 ③铁杆A和温度计 ④铁圈B和石棉网
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计时,小明每隔1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4min后停止读数,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②小明观察到:第6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乙中 ▲ 图(选填“C”或“D”);
③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由数据和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水的温度 ▲ 。
(3)当水沸腾后,实验完毕,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可能是
▲ 。
(4)如图丁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热水,漂浮在正在加热的沸水的烧杯中,则小试管中的水
▲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 。
(5)整理器材时,小明发现纸盖变潮湿,且温度较高,根据该现象 ▲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一结论.
(6)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给出的图像中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 。
28.(4分)小明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烛蜡、冰的熔化特点。
(1)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烛蜡_____▲______。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其中烛蜡的图像是图__▲___(①/②)。
(4)小明认为乙图中可以直接将盛有冰的试管置于室温环境中也能完成探究,其理由是
▲ 。
29.(8分)小伟同学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小伟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
(2)将蜡烛1放在A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一支相同的蜡烛2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时,该位置记为A′;
(3移去蜡烛2,将光屏放在A′位置,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1的像,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 ;
(4)改变蜡烛1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5)将图乙中C处的蜡烛沿直线CC′向玻璃板方向移动2cm,此时像与物之间的距离是
▲ cm,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选填:不变、变大、变小);
(6)小伟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小伟突发奇想:用两块相同的手表替代A、A′处蜡烛,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丙所示。此时A处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A′手表的指针应调至 ▲ 点才能与A处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7)另一小组在做该实验时发现点燃的蜡烛A,同时出现了的两个像,其原因可能是所选的玻璃板较 ▲ (填“厚”或“薄”),通过测量发现两像间的距离为1cm,则所选玻璃板的厚度为 ▲ cm。
30.(8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部分实验装置。
(1)实验前,应将纸板 ▲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 时针方向转动。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整个实验过程应在较 ▲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在图甲中,让光沿着FO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将沿着 ▲ 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了 ▲ 。
(3)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描绘出每次光线的径迹,量出对应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表格中,然后进行比较,目的是探究 ▲ 关系。
(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下半部分有反射光,上半部分无反射光,此现象表明: ▲ 。
(5)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一起绕CD向后倾斜,如图丙所示,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仍紧贴EO射到O点,此时与甲图情形对比,不发生改变的有 ▲ (选填字母)。
A.入射角度数
B.法线位置
C.反射光线方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江阴市市长泾片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