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1.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答案)2023-2024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精讲)
【例题1】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关于刻度尺的分度值及物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块的长度为9.8 cm
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块的长度为1.9 cm
C.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块的长度为18.0 mm
D.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块的长度为19.0 mm
【解析】如图所示,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相邻两最小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或一个小格)代表1mm,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7.90cm对齐,右侧约在9.8cm上,估读为9.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9.80cm-7.90cm=1.90cm=19.0mm。故选D。
1.正确使用刻度尺
第一步: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①零刻度线、②量程和③分度值。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最小刻度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第二步:放,即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注意: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第三步:读。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第四步:记,即记录数据。记录的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如1.5m、35cm等;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2.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
(1)已知刻度尺:直接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指最小刻度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判断。
(2)给出测量结果时的判断方法:一般情况下,测量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所在的位数。例如,已知测量结果为2.745dm,可知准确值为2.74dm,估读值为0.005d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01dm=0.1cm=1mm。
3.刻度尺的读数(测量值)=准确值(由分度值决定)+估读值(分度值的下一位)+单位(刻度尺上有标注)。
【闯关01】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闯关02】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如图是某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长度的情景,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m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闯关0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出黑板报时所用常见直尺的一部分,请你推断出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闯关04】某同学测得某物体的长度20.38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
【闯关05】某同学用钢卷尺测得自己的身高为1.714m,那么此钢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____,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_______cm。
■重点02 停表的读数
【典例2】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306.5s B.5.65min C.336.5s D.436.5s
【解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6.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6.5s,即停表的读数为5min36.5s=336.5s,故C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了停表的读数方法,注意把内、外盘的示数相加即所测得的时间。
停表的读数:停表的读数=小表盘(分针)读数+大表盘(秒针)读数。
读数时要注意:
1.当小表盘的指针没有超过两数字之间的半刻度线时,大表盘上在0-30s之间读数;当小表盘的指针超过两数字之间的半刻度线时,大表盘上在30-60s之间读数。
2.停表读数时一般不估读。
【闯关01】填写下列秒表的读数。
(1) ______________s
(2) ______________s
(3) ______________s
【闯关02】如图甲,小雯用A、B两把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了使结果更准确,应该选择______尺的读数作为测量结果,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小雯用停表测量时间,如图乙所示的时间为______s。

【闯关03】如图所示,是用秒表记录的某同学跑400m的成绩,该同学的成绩是_________min_________s。
■难点01 长度的特殊测量
【例题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如图1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2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1cm
C.如图3中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4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
【解析】图1中,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A正确;
图2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纪念币左端与2.00cm对齐,右端与4.00cm对齐,所以纪念币的直径为L=4.00cm﹣2.00cm=2.00cm,故B错误;
图3中,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故C正确;
图4中,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故D正确。故选B。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累积法(又叫测多算少法):通过积少成多的办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求平均来求得,这种方法还可以减小误差。常用来测微小的长度,比如可用于测纸的厚度和细金属线的直径。
2.平移法(又叫卡测法):对于部分形状规则的物体,某些长度端点位置模糊,或不易确定,如圆柱体、乒乓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需要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
3.化曲为直法(替代法):曲线的长度是不易直接测出的,但可以将曲线化为直线,再用工具测出直线长。例如,测地图上某两城市铁路线的长度,可用棉线使之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把棉线弄直,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即是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注意:线要细且无弹性。
4.轮转法(滚轮法):比较长的曲线,可用一轮子,先测出其直径,后求出其周长,再将轮沿曲线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最后将轮的周长与轮滚动的圈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曲线的长度。
5.化长为短法:这是一种测量很长(被测长度远超过刻度尺的量程)物体长度的常用方法。比如测量房间内空间的长度,可以先测出一块地板砖的长度,再乘以长度方向上的总砖数。
【闯关01】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和圈数,可得细金属丝的直径,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是(  )
A.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和地图上铁路曲线重合来测量铁路线长度
B.测出一步长度,然后用步子丈量出操场的长度
C.用刻度尺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再利用总张数,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测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再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计算自行车通过的路程
【闯关02】(多选)某同学为了测量自己所用圆柱形水杯的周长,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将纸带缠绕在水杯上,在纸带重叠处用钢针扎透,展开纸带测出两孔间距
B.在水杯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其在纸上滚动一圈,量出纸上两颜色间的距离
C.用无弹性的细棉线在水杯上紧密缠绕1圈,再展开测量棉线长度
D.将一根橡皮筋拉紧后,在水杯上绕一圈,量出绕过水杯的橡皮筋的长度
【闯关03】小明珍藏了一枚精美的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币,如图,他测量的纪念币直径是 ________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请你写出可以测量纪念币周长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闯关04】小琳利用图的方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图中线圈的圈数是___________,线圈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细铜丝的直径是___________cm。
【闯关05】如图甲所示,AB为一条曲线,请你添加适当的器材并用图乙所示的刻度尺测出曲线AB的长度。请写出选用的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法。
■难点02 长度的估算
【例题4】我们使用的九年级物理教材,它的厚度最接近( )
A.1μm B.1mm C.1cm D.1dm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中学生食指的宽度约1cm,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cm=10mm=0.1dm=10000μm左右。故选C。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物理量的估测是学习物理学要求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在学习物理学知识的过程中,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长度的估测应学会选择自己身边的事物作为标准,如:食指的宽度约为1cm,个人身高约为1.65m,课桌的长度大约为80cm等。常见物体长度如下:
黑板的长度约2.5m 一只新铅笔长度约20cm
课桌高约0.7m 手掌宽度约1dm
课本高约30cm 墨水瓶高度约6cm
篮球直径约24cm 铅笔芯的直径约1mm
【闯关01】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  )
A.m B.dm C.cm D.mm
【闯关02】如图,执信校园卡的长度约为(  )
A.8.5mm B.85mm C.85cm D.8.5dm
【闯关03】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年累月奋斗在地质勘探的一线,练就了快速、准确丈量的本领。他跨出每一步的步幅几乎是相同的,其步幅合理的是(  )
A.85m B.85dm C.85cm D.85mm
【闯关04】如图所示,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的高度估测更接近实际的是(  )
A.1.5m B.2.5m C.4.5m D.5.5m
【闯关05】成年人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为,下列物体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
A.一张纸的厚度 B.一只铅笔的长度
C.教室灯管的长 D.粉笔的长度
■易错点01 错误和误差辨析
【典例5】测量误差是科学探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活动中,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
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可以减小误差
【解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A、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故B正确;C、测量活动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D、测量时,有且只能有一位估读值,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也并不能减小误差,故D错误。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1.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2.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3.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精密度,测量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
【闯关01】关于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进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技能能够避免误差
B.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误差
C.只要严格、正确、规范地进行操作,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D.选用精密测量工具能够避免误差
【闯关02】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以消灭误差
B.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闯关03】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cm、12.83cm、12.80cm、12.81cm,各个同学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______,这个是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易错点02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典例6】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测量五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cm、13.44cm、13.44cm、13.90cm、13.45cm则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
A.13.4475cm B.13.45cm C.13.54cm D.13.44cm
【解析】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上述测量结果中,13.90cm为错误数据,所以计算时不能参与计算,则剩余数据的平均值为
故选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操作步骤为:
第一步:去掉错误数据。个别实验数据与其他数据差别较大,是错误数据,应舍去。
第二步:求正确数据的平均值。正确数据的平均值即为最接近真实值的测量值。
第三步:检查有效数据位数。最后所得平均数的位数应与所给数据位数相同。
【闯关01】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三次,读数分别为26.02cm、26.02cm、26.03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是_____。
【闯关02】小玉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小玉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01dm
B.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4cm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
【闯关03】某同学四次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是:7.38cm、7.36cm、7.14cm、7.33cm。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______,四个数据中第______个数据属于明显错误的数据。该同学最后取得平均值应该记为______cm。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重点01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及读数
1.【答案】B
【解答】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故B正确;
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1;3.50。
【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2.00cm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5.5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50cm﹣2.00cm=3.50cm。
故答案为:1;3.50。
3.【答案】0.5cm
4.【答案】1mm;20.3cm;0.08cm。
【解答】解:对于“20.38cm”,“3”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此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准确值是20.3cm,估读值是0.08cm。
故答案为:1mm;20.3cm;0.08cm。
5.【答案】1cm;1.71m;171.4cm。
【解答】解:由身高1.714m,可知数字1是倒数第二位,即厘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1.71m;1.714m=1.714×100cm=171.4cm。
■重点02 停表的读数
1.【答案】(1)100.5(2)337.5(3)
2.【答案】B;3.30;99.8。
【解答】解:由图甲可知,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5mm,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因此使用B刻度尺测量精确,则应该选择B刻度尺的读数作为测量结果;物体左侧与B刻度尺的0.00cm对齐,右侧与3.3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3.30cm;
图乙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0.1s,指针已经偏过中线,故大盘指针在39.8s,因此秒表读数为1min39.8s,即:99.8s;
3.【答案】1;22
【解答】图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1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s,而大盘指针在22s,因此秒表读数为1min22s。
■难点01 长度的特殊测量
1.【答案】C
【解答】解: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通过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间接得到,这是使用了累积法。
A、测量铁路线长度时,应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拉直棉线后再用刻度尺测量,不是累积法,故A错误;
B、测出一步长度,然后用步子丈量出操场的长度,不是累积法,故B错误;
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这是累积法,故C正确;
D、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不是累积法,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ABC
【解答】解:A.用纸带缠绕在水杯上,在纸带重叠处用钢针扎透,展开纸带测出两点间距即为水杯的周长,故A正确;
B.在水杯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其在纸上滚动一圈,两颜色间的距离是水杯的长度,用刻度尺测量出纸上两颜色间的距离,故B正确;
C.用无弹性的细棉线在水杯上紧密缠绕1圈,再展开测量棉线长度,细棉线的长度即水杯的周长,故C正确;
D.橡皮筋有一定的弹性,所以不能用橡皮筋绕水杯一周测量水杯周长,故D错误。
3.【答案】2.00;1mm;让纪念币在刻度尺上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两点之间长度就是纪念币的周长。
【解答】解: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纪念币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00cm对齐,故纪念币的直径为2.00cm;
测量纪念币周长的方法:让纪念币在刻度尺上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两点之间长度就是纪念币的周长。
故答案为:2.00;1mm;让纪念币在刻度尺上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两点之间长度就是纪念币的周长。
4.【答案】32;5.00;0.16。
【解答】解:由图知:细钢丝的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
线圈左端与10.00cm对齐,右端与15.0cm对齐,估读为15.00cm,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15.00cm﹣10.00cm=5.00cm,
细铜丝的直径为d0.16cm。
故答案为:32;5.00;0.16。
5.【答案】实验器材:细线。
操作方法:将细线弯曲与曲线AB重合,在细线上标出线段的起点和终点,拉直细线,用刻度尺测量出标记点的间距,即为曲线AB长度。
■难点02 长度的估算
1.【答案】C
【解答】解: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20cm,在26cm左右,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答】解:中学生张开手的一拃,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执信校园卡的长度略小于此距离的一半,约为8.5cm=85mm=0.85dm,故B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B。
3.【答案】C
【解答】解:正常人步行时步幅约为50cm,李四光练就了快速、准确丈量的本领。他跨出每一步的步幅几乎是相同的,其步幅合理的是85cm,故C正确。
故选:C。
4.【答案】B
【解答】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由图知,返回舱的高度略大于成年人的身高且小于2个成年人的身高,所以在2.5m左右。
故选:B。
5.【答案】B
【解答】解:A.一张纸的厚度0.1mm,故A不符合实际;
B.一只铅笔的长度20cm,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步幅在60cm左右,教室中灯管的长度大约是中学生步幅的二倍,在1.2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粉笔的长度约为7c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易错点01 错误和误差辨析
1.【答案】B
【解答】解:A、改进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技能能够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误差,故B正确;
C、严格、正确、规范地进行操作,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误差是无法避免的,故C错误;
D、选用精密测量工具能够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2.【答案】C
3.【答案】误差;不可以。
【解答】解:不同的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测量结果会有一定差异,这是因为测量时存在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但不能消除。
故答案为:误差;不可以。
■易错点02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1.【答案】减小误差;26.02cm。
【解答】解:测量长度时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该物理课本的长度L26.02cm。
2.【答案】B
【解答】解:A、由数据可知,其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0.01dm,故A正确;
B、12.46cm与其它三个数值的差距较大,为错误数据,可去掉,求另外三次的平均值,则书的宽度是:12.35cm,故B错误;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
D、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故D正确。
故选:B。
3.【答案】1mm;三; 7.36。
【解答】解: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计的,前一位就是读到的分度值,由正确的测量结果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从四个测量结果看,7.14cm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因为准确值与其他三次不同,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L7.36cm;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精练)
1.如图是某单位组织党日活动时的合影,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出他们所用党旗的长、宽约为(  )
A.长80cm,宽40cm B.长100cm,宽50cm
C.长200cm,宽130cm D.长500cm,宽200cm
2.荔枝是一种岭南佳果,小明拿起一个荔枝,如题图所示,它的尺寸l大小约为( )
A.0.1cm B.3cm C.0.3m D.1m
3.下图是某衬衫吊牌的部分信息,号型“170/92A”表示适穿人群的特征参数及体型。“A”表示适用于一般体型,“170”表示身高170cm,“92”表示( )
产品名称:衬衫 规格:ML 颜色:蓝色 号型:170/92A ……
A.胸围92cm B.肩膀宽92cm C.上臂周长92cm D.脖子周长92cm
4.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作为国际友好使者,在对外友好关系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熊猫宝宝刚出生时体重仅有100g左右。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刚出生的熊猫的头部直径约为(  )
A.2.5mm B.2.5cm C.5cm D.10cm
5.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cm
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m
C.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05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
6.下列长度估测,不合理的是(  )
A.教室的高度约3m B.一次性医用口罩长约18mm
C.厨房灶台高度约8dm D.普通牙刷长约20cm
7.中学生食指指甲长度大概是1cm,如图是在某中学生手掌上的充电宝,它的长度最接近(  )
A.5cm B.15cm C.30cm D.40cm
8.“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我校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最小间距d约为(  )
A.0.5m B.1.8m C.4m D.6m
9.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的直径为(  )
A.14mm B.14.5mm C.14cm D.500mm
10.如图所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阅兵仪式上的仪仗方阵,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  )
A.75mm B.75cm C.75dm D.75m
11.瓷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如图是小明手握青花瓷的场景,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瓷器的高度为(  )
A.1 cm B.10 cm C.50 cm D.1 m
12.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中的误差是可避免的
C.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13.同学们要测量课本的宽度,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B.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C.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多次实验只能减小实验误差,不能消除误差
14.(多选)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正确的是(  )
A.如图甲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测出纪念币的直径,取平均值是为了消除误差
C.如图丙中测量地图上路线的长度,用一根有弹性的曲线重合来测量
D.如图丁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的线圈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
15.(多选)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的厚度,然后除以200
B.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就可以了
C.测量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不太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伸直后用刻度尺来测量
D.测数学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
16.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_________(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17.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mm,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18.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19.图中停表的读数是______s。
20.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停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如图所示,此时停表的读数为 __________s。
21.某同学用滚动铁环的方法来测学校花坛的周长。他测得铁环的直径为D,铁环绕花坛一周滚动的圈数为N,则计算花坛周长L的公式为L=___________。
22.误差是测量值与______的差异;某同学用一把钢尺对一块木块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7.82cm、17.83cm、17.70cm、17.81cm,他对同一木块进行4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所测木板的长度应记录为______cm。
23.学生如何买一辆大小合适的自行车呢?自行车有24英寸的,也有26英寸的,还有28英寸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如果自己身体又瘦又矮的话,买个大的车腿都够不到脚蹬子,就买一辆24英寸的就可以。自行车的型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4”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24英寸,1英寸=2.45cm。
(1)“24”型号车轮的直径是 ___________cm。
(2)给你一把量程为2m的卷尺和一辆“24”型自行车,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请你写出测量步骤,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你测得的物理量:
①用卷尺测出直径D,算出车轮的周长为 ___________;
②用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或用气门芯做记号),让记号与跑道的起点重合,推着自行车沿跑道移动一圈,记下 ___________;
③跑道长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4.实验探究: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1)步骤与方法:小宇想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
B.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D;
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细铜丝直径的表达式为D=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数据分析:如图所示,小宇将粗细均匀的铜丝在笔杆上紧密缠绕26圈,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铜丝的直径为______cm(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5.大西高铁大同到太原段通车后,运行时间缩至2小时左右。小明想利用如图所示地图(比例为1:x)和一些器材测出大同到太原铁路线的实际长度。请你帮助他完成这次测量。
(1)你所需的器材:___________;
(2)简述测量方法 ___________(测量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3)大同到太原铁路线的实际长度s=___________(用已知和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附加题】
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准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甲为多少?(用题目中出现的字母表示)
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由一开始的R减小到R0,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乙为多少?(用题目中出现的字母表示)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答案】C
【解答】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由图知,党旗的长度略大于身高,宽度略小于身高,所以分别在200cm,宽130cm左右。
2.【答案】B
【解答】解:根据图中的照片,荔枝直径与大拇指的长度差不多,根据生活经验,大拇指的长度大约为3cm,故B正确,ACD错误。
3.【答案】A
【解答】解:170/92A的意思是适合身高在170cm左右、胸围在92cm左右的人试穿,故A正确,BCD错误。
4.【答案】B
【解答】解:根据图片信息可估测熊猫宝宝的头部直径约为2.5cm。
故ACD错误,B正确。
5.【答案】C
【解答】解: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故A不符合实际;
B、一般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标准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为3.05m,故C符合实际;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不到1s,故D不符合实际。
6.【答案】B
【解答】解:A.教室的高度约3m,故A符合实际;
B.一次性医用口罩长约18cm=180mm,故B不符合实际;
C.厨房灶台高度约80cm=8dm,故C符合实际;
D.普通牙刷长约20cm,故D符合实际。
7.【答案】B
【解答】解:由图可知,学生食指指甲长度大概是1cm,手掌长度约15cm,充电宝的长度与手掌接近,约15cm。
8.【答案】B
【解答】解:人的一只胳膊伸直长度约0.6m,所以由图可知两人的面部相隔约3×0.6m=1.8m。故选:B。
9.【答案】A
【解答】解: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直径约14mm。故BCD错误,A正确。
10.【答案】B
【解答】解:队员们每一步行进的距离大约是75cm,即0.75m。故ACD错误、B准确;
11.【答案】B
【解答】解:手掌宽度在8cm左右,瓷器的高度比手掌的宽度大,约10cm,故B正确。
12.【答案】C
【解答】解:A、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是不可以避免的;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故A错误;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
C、改进操作方法,选用精密测量工具,认真细致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
D、测量的错误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遵守操作规则,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故D错误。
13.【答案】D
【解答】解:A、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错误,但仍会存在实验误差,故A错误;
B、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可能不会产生错误,但仍会存在实验误差,故B错误;
C、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多次实验只能减小实验误差,不能消除误差,故D正确。
14.【答案】AD
【解答】解:A、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A正确;
B、如图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测出纪念币的直径,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误差不能消除,故B错误;
C、如图丙中测量地图上路线的长度,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曲线重合来测量,故C错误;
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故D正确。
15.【答案】CD
【解答】解:AD、200页同样的纸,实际上是100张纸,因此一张纸的厚度等于200页纸的厚度除以100。故 A 错误,D 正确;
B、由于乒乓球直径的长度端点位置不易确定,因此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故 B 错误;
C、测量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弹性不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然后量出细棉线的长度,故 C正确。
16.【答案】B;3.40cm;减小。
【解答】解: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长度为3.40cm;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7.【答案】1mm;2.50。
【解答】解: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是1mm,
物体长度是5.50cm﹣3.00cm=2.50cm;
18.【答案】5.35。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2.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7.35cm刻度线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7.35cm﹣2.00cm=5.35cm。
19.【答案】337.5
【解答】解: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
20.【答案】268.7。
【解答】解: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约为中间位置,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28.7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8.7s,即秒表的读数为4min28.7s=268.7s。
21.【答案】πD N。
【解答】解:铁环是一个圆,所以测得其直径为D时,其周长为πD.滚动铁环绕花坛转动,只要数出转动的圈数N,两者相乘就可以得出花坛的总周长了,则L=πD N。
22.【答案】真实值;减小误差;17.82。
【解答】解: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17.70cm与其余三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则所测木板的长度应记录为17.82cm。
23.【答案】(1)58.8;(2)①πD;②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③s=nπD。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24”型号车直径即为24英寸,英寸与cm的换算关系是:1英寸=2.45cm;
所以“24”型号车的车轮直径d=24×2.45cm=58.8cm,
(2)学校跑道的长度比较大,无法直接测量,可以借助自行车进行测量;
①用卷尺测量出自行车轮的直径,记为D,算出车轮的周长C=πD;
②在自行车上绑一个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推着自行车,数出绕操场一圈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
③跑道长度为:s=nπD。
故答案为:(1)58.8;(2)①πD;②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③s=nπD。
24.【答案】(1)CADB;;(2)1;0.08;偏小。
【解答】解:(1)测量铜丝直径的正确方法:找一支圆铅笔,将细铜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D,故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CADB;
用总长度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即细铜丝的直径:D;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即1mm;铜丝绕圈丝左侧与5.0cm刻度线对齐,读作5.00cm,右侧与7.0刻度线对齐,读作7.00cm,铜丝绕圈的总长度为:L=7.00cm﹣5.00cm=2.00cm,细铜丝的圈数n=26,所以铜丝的直径为d0.08cm;
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偏小,计算得到的细铜丝的直径将偏小。
故答案为:(1)CADB;;(2)1;0.08;偏小。
25.【答案】(1)棉线、卷尺、记号笔;
(2)让棉线与地图铁路线完全重合,用记号笔在大同和太原两个位置做好标记,然后将棉线拉直,用卷尺测出棉线两个标记间的长度为L,利用比例计算出实际长度;
(3)Lx。
【解答】解:(1)由于需要测量长度,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地图上大同到太原的路线是弯曲的,所以要用到棉线来与地图的路线重合,所以需要的测量器材:刻度尺、记号笔和棉线;
(2)让棉线与地图铁路线完全重合,用记号笔在大同和太原两个位置做好标记,然后将棉线拉直,用卷尺测出棉线两个标记间的长度为L,利用比例计算出实际长度;
(3)大同到太原段铁路的实际长度s=x/cm×Lcm=Lx。
故答案为:(1)棉线、卷尺、记号笔;
(2)让棉线与地图铁路线完全重合,用记号笔在大同和太原两个位置做好标记,然后将棉线拉直,用卷尺测出棉线两个标记间的长度为L,利用比例计算出实际长度;
(3)Lx。
【附加题】
解:①甲同学的方法: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
纸的厚度为d;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
②乙同学的方法:卷筒纸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为
被拉开的部分卷筒纸横截面积的大小为
纸的厚度为
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
答:甲同学的方法测出卷筒纸的总长度L甲为;乙同学的方法测出卷筒纸的总长度L乙为。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1.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答案)2023-2024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