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海南省临高县2021-2022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Word解析版)

海南省临高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应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C.应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D.这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
2.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前约1m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B.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2m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3.在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守门员把射来的足球抱住
B.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资
C.物体在平直斜面上匀速下滑
D.汽车在弯路上匀速转弯
4.用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矿泉水瓶沿桌面滑动,改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矿泉水瓶被推到,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物体的重力
5.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越大,压强一定越大
C.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和接触面是垂直的
D.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但不是物体的重力
6.如图所示,关于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是因为没有力维持它的运动
B.图乙:锤柄撞击硬物后,锤头会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因为锤柄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会牢牢地套在锤柄上了
C.图丙: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是因为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上面的棋子落下是因为其有惯性
D.图丁:汽车上安装有安全气囊,主要是防止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时,车身停止运动,而人由于惯性而带来的危害
7.下列实例中关于压强和摩擦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轴承中装有滚珠是为了增大摩擦
B.磁悬浮列车悬浮是为了减小摩擦
C.鸟的嘴很尖细,在凿树时可以增大压强
D.月球车装有很多轮子是为了减小压强
8.两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比较臂力的大小,他们拉同一拉力器的三根弹簧,结果都将手臂撑直了,则(  )
A.手臂粗的同学用的臂力大
B.手臂长的同学用的臂力大
C.两同学用的臂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用的臂力大小
9.如图所示,用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的示数等于(  )
A.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B.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小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
10.下雨天,有的同学将带有弯柄的雨伞倒挂在课桌边,雨伞保持静止。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雨伞受力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4分)科幻片《流浪地球》中地球发动机给地球加速时,发动机喷出“火焰”的方向与地球前进方向相   ,这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12.(4分)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距离凸透镜5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与该成像的性质是一致的。
13.(4分)如图所示,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现弧形,这样就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   像。
14.(4分)重为4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15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拉力增大为20N时,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15.(4分)如图是我国著名的斯诺克选手丁俊晖在比赛中的情景。比赛前台球静止在球台上,台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击球后,球离开球杆仍能向前运动是由于   的缘故,而球的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
16.(4分)同学们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会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如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应配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矫正。
17.(4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两个正方体的棱长分别为h甲和h乙(h甲>h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每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高度相同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甲   p乙;若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   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第18题每小题2分,第19、20题每空2分,共22分)
18.(2分)在图中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9.(2分)如图所示,这是篮球投出后在空中飞行时的情景,请在图中画出篮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O为重心)。
20.(10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销、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
(3)小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7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4)如图丙,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的a点,移动光屏找到像;接着光屏和凸透镜不动,把蜡烛从a点移到b点,要使烛焰的像还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上,则需在凸透镜和蜡烛间再加一个合适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阻列寥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21.(8分)如图是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
(1)甲、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
(2)实验中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来    判定的,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是    ;
(3)由乙和丙能得的结论是:   。
四、综合应用题(21题10分,22题10分,共20分)
22.(10分)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铁块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的正中央,求:
(1)铁块重力是多少?(铁的密度是7.9×103kg/m3)
(2)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23.(10分)小明骑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共用时12s,小明重450N,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20cm2,图甲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图乙是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
(1)自行车在第8~9s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多少?
(2)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4.0×105Pa,求自行车的重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应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C.应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D.这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焦点,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属于基础知识。
2.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前约1m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B.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2m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2)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即u>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即1m>2f,则f<50cm;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在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守门员把射来的足球抱住
B.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资
C.物体在平直斜面上匀速下滑
D.汽车在弯路上匀速转弯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速度来描述,当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解答】解:A、守门员把射来的足球抱住,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资,做的是一个变速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在平直斜面上匀速下滑时,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运动状态不变,故C符合题意;
D、汽车在弯路上匀速转弯时,速度的大小不变,但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知道通过分析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4.用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矿泉水瓶沿桌面滑动,改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矿泉水瓶被推到,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物体的重力
【分析】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将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解答】解:用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矿泉水瓶沿桌面滑动;改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矿泉水瓶被推到;此过程中,力的方向和大小没有变化,是力的作用点变化;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深入理解影响力的作用的三个方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越大,压强一定越大
C.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和接触面是垂直的
D.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但不是物体的重力
【分析】(1)物理上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公式p=分析;
(3)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当把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是由重力引起的F=G。
【解答】解:A、物理上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故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A正确。
B、由p=可知,影响压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因此对支撑面压力越大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不一定越大,故B错误。
C、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故C错误。
D、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只有当把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才等于物体重,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理解压力的定义和方向、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会用控制变量法比较压强大小(分析时注意:是受力面积、不要说成接触面积)。
6.如图所示,关于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是因为没有力维持它的运动
B.图乙:锤柄撞击硬物后,锤头会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因为锤柄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会牢牢地套在锤柄上了
C.图丙: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是因为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上面的棋子落下是因为其有惯性
D.图丁:汽车上安装有安全气囊,主要是防止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时,车身停止运动,而人由于惯性而带来的危害
【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解答】解:
A、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故A错误;
B、锤头与锤柄共同向下运动,当锤柄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就套紧了,故B错误;
C、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这是因为上面的棋子具有惯性不会飞出,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故C错误;
D、安全气囊,主要是防止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时,人由于惯性向前运动而带来的危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惯性和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7.下列实例中关于压强和摩擦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轴承中装有滚珠是为了增大摩擦
B.磁悬浮列车悬浮是为了减小摩擦
C.鸟的嘴很尖细,在凿树时可以增大压强
D.月球车装有很多轮子是为了减小压强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3)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4)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解答】解:A、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摩擦来代替滑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力,故A错误;
B、磁悬浮列车悬浮使两接触面分离从而减小摩擦力,故B正确;
C、鸟的嘴很尖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正确;
D、月球车装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等知识,综合性很强,考查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很好地体现了生活处处皆物理的思想,符合新课程理念,是一道好题。
8.两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比较臂力的大小,他们拉同一拉力器的三根弹簧,结果都将手臂撑直了,则(  )
A.手臂粗的同学用的臂力大
B.手臂长的同学用的臂力大
C.两同学用的臂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用的臂力大小
【分析】拉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弹簧的根数,同时与弹簧的伸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会越长。
【解答】解:因为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所以在同样拉开三根弹簧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比较两位同学谁把弹簧拉得更长。它们都将手臂撑直了,那么手臂长的同学当然就用了更大的力。
故选:B。
【点评】都将三根弹簧拉开,这只是“现象”,谁将弹簧拉得更长,这才是“本质”,所以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9.如图所示,用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的示数等于(  )
A.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B.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小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
【分析】物体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等于拉力。
【解答】解: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10.下雨天,有的同学将带有弯柄的雨伞倒挂在课桌边,雨伞保持静止。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雨伞受力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分析】物体静止,则受平衡力,这两个力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解答】解:雨伞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重力作用点画在雨伞的重心上,支持力的作用点画在接触点上,如图所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受力平衡的判断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注意重力和支持力的长短要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4分)科幻片《流浪地球》中地球发动机给地球加速时,发动机喷出“火焰”的方向与地球前进方向相 反 ,这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发动机喷出“火焰”的方向与地球前进方向相反,这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反;相互。
【点评】深入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可解答此题。
12.(4分)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距离凸透镜5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  放大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像,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与该成像的性质是一致的。
【分析】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解答】解: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0cm,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故答案为:放大;投影仪。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成像的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3.(4分)如图所示,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现弧形,这样就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凸透镜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 正立的虚 像。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从右图中体温计的横截面看,从圆弧形表面看去,此温度计相当于凸透镜,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透镜;正立的虚。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其中主要是考查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平时要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都是基础知识。
14.(4分)重为4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15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15 N,当拉力增大为20N时,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15 N。
【分析】(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推力大小无关。
【解答】解:
物体在15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F=15N;
当推力增加为20N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变,所以摩擦力仍为15N。
故答案为:15;15。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大小的判断、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易错题。
15.(4分)如图是我国著名的斯诺克选手丁俊晖在比赛中的情景。比赛前台球静止在球台上,台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 平衡力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击球后,球离开球杆仍能向前运动是由于 惯性 的缘故,而球的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受到 摩擦力 的作用。
【分析】当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
惯性是保持物体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解:当台球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击球后,球一旦离开球杆就不再受到球杆对它力的作用,由于球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下去;
球在台面上滚动时,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越来越慢。
故答案是:平衡力;惯性;摩擦力。
【点评】该题以打台球为背景,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惯性以及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
16.(4分)同学们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会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如图中  乙 (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应配戴  凹 (选填“凸”或“凹”)透镜矫正。
【分析】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延后会聚到视网膜上。
【解答】解: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乙是近视眼的光路图;
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答案为:乙;凹。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17.(4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两个正方体的棱长分别为h甲和h乙(h甲>h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每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高度相同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甲 大于 p乙;若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 小于 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分析】(1)由于两个物体都是规则的实心正方体物体,可利用p======ρgh先判断出两个物体的密度大小,然后表示出切除相同高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再做比较。
(2)要解决此题,需掌握压强公式p=,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压强相等利用柱体压强公式p======ρgh列出相应的关系式,判断出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的重力大小;则后来物体的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剩余重力加对方切去部分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比较压强大小便可。
【解答】解:(1)因为p======ρgh,
又因为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即p=ρ甲gh甲=ρ乙gh乙,h甲>h乙,
所以ρ甲<ρ乙,
当从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h后,剩余的甲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p甲=ρ甲g(h甲﹣h)=p﹣ρ甲gh,
剩余的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p乙=ρ乙g(h乙﹣h)=p﹣ρ乙gh,
因为ρ甲<ρ乙,即ρ甲gh<ρ乙gh,
所以p﹣ρ甲gh>p﹣ρ乙gh,即p甲>p乙;
(2)把甲、乙均分为两部分,
甲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甲=﹣﹣﹣①
乙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乙=﹣﹣﹣②
由于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可得ρ甲gh甲=ρ乙gh乙,
甲切去部分的重G甲切=ρ甲gV甲切=ρ甲gh﹣﹣﹣③
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G乙切=ρ乙gh﹣﹣﹣④
③:④有==>1,
可得G甲切>G乙切﹣﹣﹣﹣⑤
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
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甲′=﹣﹣﹣⑥
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乙′=﹣﹣﹣⑦
由①⑤⑥可知,p甲′<p甲﹣﹣﹣⑧
由②⑤⑦可知,p乙′>p乙﹣﹣﹣⑨
而最初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结合⑧⑨可知,p甲′<p乙′。
故答案为:大于;小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压强大小的判断,关键要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特别是柱体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强公式应用,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改变的量和相等的量,要细心分析。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第18题每小题2分,第19、20题每空2分,共22分)
18.(2分)在图中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分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的特殊光线有三条: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19.(2分)如图所示,这是篮球投出后在空中飞行时的情景,请在图中画出篮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O为重心)。
【分析】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篮球重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即可。
【解答】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篮球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图的作法。不管物体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0.(10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销、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
(3)小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7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4)如图丙,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的a点,移动光屏找到像;接着光屏和凸透镜不动,把蜡烛从a点移到b点,要使烛焰的像还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上,则需在凸透镜和蜡烛间再加一个合适的  凹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阻列寥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C 。
【分析】(1)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根据2f>u>f时,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5)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人观察到得烛焰的像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答案。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40.0cm﹣30.0cm=10.0cm;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小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7cm处时如图乙所示,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的a点,移动光屏找到像,蜡烛从a点移到b点,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会成在光屏的左侧,要使光屏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使会聚成像的光线延后会聚到光屏上,即光线要发散一些,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再加一个凹透镜;
(5)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且像距大于物距,只有选择项C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3)放大;(4)凹透镜;(5)C。
【点评】此题为考查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熟知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这也是中考热点。
21.(8分)如图是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
(1)甲、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大小 的关系;
(2)实验中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来  海绵形变程度 判定的,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是  转换法 ;
(3)由乙和丙能得的结论是: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分析】根据海绵的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是转换法;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甲、乙两次实验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是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2)实验中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来海绵形变程度判定的,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3)由乙和丙可知,压力相同,乙中受力面积小,压力作用效果明显,故能得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1)压力大小;
(2)海绵形变程度;转换法;
(3)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点评】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四、综合应用题(21题10分,22题10分,共20分)
22.(10分)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铁块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的正中央,求:
(1)铁块重力是多少?(铁的密度是7.9×103kg/m3)
(2)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分析】(1)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得出正方体铁块的体积,根据m=ρV得出铁块的质量,根据G=mg得出铁块的重力;
(2)根据F=G得出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根据面积公式得出受力面积,根据p=得出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解答】解:(1)正方体铁块的体积V=(10cm)3=1000cm3=10﹣3m3,
铁块的质量m=ρV=7.9×103kg/m3×10﹣3m3=7.9kg,
铁块的重力G=mg=7.9kg×10N/kg=79N;
(2)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79N,
受力面积S=10cm×10cm=100cm2=10﹣2m2,
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7900Pa。
答:(1)铁块重力是79N;
(2)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7900Pa。
【点评】本题考查质量、重力和压强的有关计算,是一道综合题。
23.(10分)小明骑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共用时12s,小明重450N,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20cm2,图甲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图乙是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
(1)自行车在第8~9s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多少?
(2)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4.0×105Pa,求自行车的重力?
【分析】(1)自行车在第8s~9s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动,由F﹣t图象可知此时的动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自行车受到的阻力;
(2)利用p=求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明与自行车的重力之和,据此求出自行车的重力。
【解答】解:
(1)由v﹣t图象可知,自行车在第8s~9s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F﹣t图象可知,在第8s~9s自行车的动力F=30N,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自行车所受的摩擦阻力:f=F=30N;
(2)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
F′=pS=4.0×105Pa×20×10﹣4m2=800N,
因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明与自行车的重力之和,所以自行车的重力:
G车=F′﹣G小明=800N﹣450N=350N。
答:(1)自行车在第8~9s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30N;
(2)自行车的重力为350N。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的大小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读懂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获得相关信息加以计算。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海南省临高县2021-2022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Word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