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区2023—2024学年度(上)月考试题
八年级物理(学科)试卷
(全卷总分:A卷100分;B卷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A卷(共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测能力的基础。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6.9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 20cm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 15m
D.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1.5mm
2.下列关于长度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测量,读数时读到分度值即可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的数字要多保留几位
C.实验时选用的仪器越精密越好
D.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3.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4.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写法是( )
A.16.48cm=16.48×102m=1648m B.16.48cm=16.48×10-2m=0.1648m
C.16.48cm=16.48cm×10-2m=0.1648m D.16.48cm=16.48cm×10-2=0.1648m
5.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v=,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路程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6.下图所示的物体运动图像中,能描述的是同一种直线运动形式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流星划破星空 B.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C.骏马奔驰 D.枯叶飘落
8.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风驰电掣 D.姗姗来迟
9.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它前6s内的速度是( )
A.5m/s B.10m/s C.20m/s D.无法确定
10.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3m/s B.7m/s C.3.5m/s D.2.5m/s
1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所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所用时间之比为( )
A.2∶3 B.3∶2 C.1∶6 D.6∶1
12.如图所示,国庆期间“和谐号”动车满载旅客从成都东站缓缓驶出前往西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和谐号”动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司机为参照物,轨道旁的路灯在向成都方向运动
C.以“和谐号”动车为参照物,司机在向西安方向运动
D.坐在“和谐号”动车上的乘客相对于成都车站是静止
13.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1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 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3s时甲在乙的前方
1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km/h.则汽车行驶这120km( )
A.所用时间为2.4h B.所用时间为2.6h
C.平均速度为48km/h D.平均速度为50km/h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6.如图1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A的长度的情形,该金属片A的长度是 cm。如图2所示,停表所示的时间为 s。
17.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5.37cm、5.36cm、5.35cm、5.45cm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 cm。
18.如图所示,这段道路限制的最高速度为 ,从图中标志牌位置到达北京,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 h。
19.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108km/h,合 m/s。
20.如图是中国建国60周年国庆彩车游行队伍中的国徽彩车,是唯一的不“喝”油的新能源动力彩车--纯电动彩车。国徽彩车以电力作为动力,运动过程中将 能转化为 能。
21.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大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min内振动6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
22.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 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23.如图是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的s t图像。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则小刚骑车是图中 (选填“OA”或“AB”)段,小刚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m/s。
24.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
2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公路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紧接着又以54km/h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了3000m。求:
(1)该汽车在前10min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该汽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26.下表为D3018动车从上海到武昌的运行时刻表: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上海 始发站 09:50 0
南京 12:02 12:11 301
合肥 13:11 13:21 445
武昌 16:11 终点站 841
求:(1)该动车组从南京到武昌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若列车全长400m,列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某隧道时,从车头开始进入隧道到车尾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为2min,求:隧道的长度。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7.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小金将活动中的数据进行了记录,来用于研究降落伞在空中的滞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次数 降落伞绳长(m)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m2) 降落伞的总质量(g) 降落伞释放高度(m) 降落伞滞留时间(s)
1 1 圆形 0.5 20 3 3.67
2 1 圆形 1 20 3 5.82
3 1 圆形 1 30 3 4.91
4 1 正方形 1 20 3 5.81
5 1.5 正方形 1 20 3 5.83
6 1.5 正方形 1 20 6 9.24
(1)活动中除了利用托盘天平外,还需要的工具有停表和 ;
(2)分析数据 可知:在绳长、形状、面积、释放高度相同时,降落伞的总质量越小,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就越长;
(3)本实验所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 。
28.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2)图中 AB 段的距离 sAB= cm,测得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 cm/s;
(3)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29.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学们进行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乒乓球被弹起,这一现象说明: ;
(2)如图乙所示,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说明声音能传递 ;
(3)若在月球上重复这个实验操作,将看到 。
B卷(共20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二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者不作答的得0分。)
30.关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力发电机发电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C.在酒精燃烧放热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D.给可充电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1.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B.前2s的时间,小明跑的较快
C.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D.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32.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
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C.只要物体有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至
33.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B.甲、乙两火炬可能向左运动
C.甲火炬可能向左运动,乙火炬向右运动
D.甲火炬可能静止,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34.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
B.钢轨的长度为
C.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
D.钢轨的长度
二、综合题(共10分)
35.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油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A.在内径为1cm、长为50cm的玻璃管中注满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
B.在玻璃管的最下端运用橡皮筋做上标记,作为零位置,然后从零位置向上,每隔10cm用橡皮筋做上个标记;
C.先将玻璃管翻转,使气泡停在最上端,然后迅速将玻璃管翻转并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气泡在零位置时,按下停表,依次读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40cm的位置时所用的时间。
(1)小明同学在分析、评估实验方案时发现实验方案有缺陷,这个缺陷导致了无法准确地按下停表,缺陷是: ;
(2)小明同学修正缺陷之后,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路程s/m 0 10 20 30 40
时间t/s 0 1.0 2.0 3.0 4.0
①请你用描点作图法在图乙中画出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像 :气泡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
②如图所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中, 图也能反映该气泡的运动情况。
(3)为了使气泡运动的速度变慢以便于测量时间,应将玻璃管 (竖直/倾斜)放置。
36.如图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在下图中P1和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和n2分别是P1和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和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m?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m?
(3)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试卷第2页,共10页
1.B
【详解】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左右,即1.8dm左右,绝不会达到,故A错误;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约为一拃,大约是20cm,故B正确;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3m左右,而15m相当于五层楼的高度,故C错误;
D.自行车车轮直径一般在0.5m左右,1.5mm大得多,故D错误。
故选 B。
2.D
【分析】会正确使用刻度尺,知道测量过程中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
【详解】AB.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AB错误;
C.实验时选用的仪器要根据被测物的长度来选择,所以C错误;
D.测量过程中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故B正确;
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根据“先换后算”可知,前面的数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换算时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
A.换算时进率错误,应为
16.48cm=16.48×10-2m=0.1648m
故A错误;
B.换算的进率和过程均符合要求,故B正确;
C.该项中16.48cm=16.48cm×10-2m中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C错误;
D.16.48cm×10-2得到的单位是cm不是m,故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BD.因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不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其速度大小与运动时间和路程的大小无关,故ABD 错误,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由s=vt得,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
6.B
【详解】甲、丙图是s-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甲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s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丙图像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s与t成正比,速度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
乙、丁是v-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乙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v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速度不变,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丁图像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v与t成正比,即物体处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上分析知道,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乙丙,故选B。
7.B
【详解】A.流星在空中运动时,相对于地面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生产技术革新运动属于生产科研活动,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骏马奔跑时相对于地面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枯叶飘落时相对于地面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这四个选项中的成语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其中“离弦之箭”、“一日千里”、“风驰电掣”这三个成语描述的是物体运动非常得快,而“姗姗来迟”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比较慢。但这四个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一日千里”,因为这个成语中既有时间又有路程,“一日”指的是时间,“千里”指的是路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很好的将物理知识和语文知识联系起来,体现了学科渗透的思想。
9.A
【详解】物体在8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则物体的运动速度
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任何时间段内的速度值都是相同的,即它在前6s内的速度一定是5m/s。
故选A。
10.A
【详解】2m/s的速度匀速走40m所用的时间
以5m/s的速度匀速走50m所用的时间
总时间是
总路程是
平均速度是
故选A。
11.C
【详解】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所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根据可得所用时间之比为1∶6。
故选C。
12.B
【详解】A.以“和谐号”动车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没有改变,司机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动车从成都东站缓缓驶出前往西安,以司机为参照物,轨道旁的路灯在向成都方向运动,故B正确;
C.以“和谐号”动车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没有改变,司机是静止的,故C错误;
D.坐在“和谐号”动车上的乘客相对于成都车站的位置发生改变,乘客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13.A
【详解】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可知其速度为
由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羚羊奔跑的速度为20m/s;
所以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
故选A。
14.C
【详解】此图像为s-t图像,先明确甲乙的运动状态,甲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A.2~4s内,乙是静止状态,故A错误;
B.4s时甲有一定的速度,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B错误;
C.0~4s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平均速度为==2m/s,故C正确;
D.3s时,乙运动的路程是8m,甲运动的路程是6m,乙在甲前方,故D错误.
15.C
【详解】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60km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60km的平均速度为40km/h.由得汽车行驶这120km用的时间分两段分别为
,
,
总时间为2.5h,平均速度为
,
选项C符合题意.
16. 2.10 217.5s
【详解】[1]由图1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金属片左侧示数3.00cm,右侧示数5.10cm,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
[2]由图2秒表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且已过半分;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由于分针偏向“4”一侧,所以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
17. 减小误差 5.36
【详解】[1]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到多组数据,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2]分析四组数据,发现5.45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数据应去掉;故木块的长度应是
18. 40km/h 1.5
【详解】[1]标志牌中“40”的含义是汽车行驶的最高速度为40km/h。
[2]到北京的路程为60km,汽车运行的最少时间
19. 高铁 30
【详解】[1]当以高铁为参照物时,其与树木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树木是运动的。
[2]由于
1m/s=3.6km/h
所以列车速度为
20. 电 机械
【详解】[1][2]国徽彩车以电力作为动力,运动过程中消耗电能使物体产生运动,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21. 介质 10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min内振动6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22. 15 西
【详解】由图象可知,当t甲=10s时,s甲=150m,
所以甲车的速度:v甲===15m/s;
从图象来看,当t甲=t乙=10s时,s甲=150m,s乙=50m,因为s甲>s乙,所以v甲>v乙,
由于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西运动.
23. OA 2.4
【详解】[1][2]由图像可得,在OA段,通过的路程s1=1800m,所用时间t1=5min,在AB段
比较可知,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OA段用的时间较少,说明速度较快,故骑车的是OA段,步行的是图中AB段;整个路程s=3600m,时间t=25min,整个过程平均速
24. 变速直线 0.15
【详解】[1]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2]小球从B点到F点通过的路程为12.00cm,运动时间为0.8s,小球的平均速度
25.(1)3000m;(2)200s;(3)7.5m/s
【详解】解:(1)该汽车在前10min行驶的路程
s1=v1t1=5m/s×10×60s=3000m
(2)汽车的速度
54km/h=15m/s
该汽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
(3)全程的路程
s=s1+s2=3000m+3000m=6000m
全程的总时间
t=t1+t2=10×60s+200s=800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答:(1)该汽车在前10min行驶的路程是3000m;
(2)该汽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200s;
(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5m/s。
26.(1)135km/h;(2)5600m
【详解】解:(1)根据列车表可知,从南京到武昌运行的时间
则从南京到合肥运行的平均速度
(2)列车通过的距离
隧道的长度
答:(1)该动车组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35km/h;
(2)这列动车的长度是5600m。
27. 刻度尺 2.3 控制变量法
【详解】(1)[1]由表格中数据知,实验中还需记录滞留时间,所以还需要秒表,还需要测量降落伞伞绳长及伞降落的高度,所以还需要刻度尺。
(2)[2]分析2、3组数据可知,降落伞的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面积、降落伞释放高度相同,降落伞的质量不同,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不同,由此可知:降落伞滞留时间的长短与降落伞的总重有关,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的总重越小,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
(3)[3]该实验的过程是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变量,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8. 小 40.0 25 小
【详解】(1)[1]在该实验中,是根据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要使物体运动速度慢一些,所以斜面坡度要小.
(2)[3][4]小车运动的距离为
sAB=80.0cm-40.0cm=40.0cm
运动的时间tAB=1.6s,所以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3)[5]让小车过了B点点才停止计时,计的时间偏大,由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小。
29.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能量 乒乓球不动
【详解】(1)[1]音叉的振动微小,不方便观察,故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来判断音叉是否振动,运用了转换法;发现乒乓球被弹起,即音叉在振动,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3)[3]在月球上重复这个实验操作,月球上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状态,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故将看不到乒乓球弹起。
30.B
【详解】A.风力发电机发电时,消耗机械能,产生电能,将风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光能,产生化学能,所以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B正确;
C.酒精燃烧时,消耗化学能,产生内能,故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C错误;
D.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相当于用电器,消耗了电能,产生化学能储存在电池内,故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31.A
【详解】A.时间,由图像可知,路程40m,则小明的速度是
故A正确;
B.分析图像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路程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m,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32.BC
【详解】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故A说法正确;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等于340m/s,故B说法错误;
C.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再经过介质传播,耳朵才能听到声音,故C说法错误;
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至20000Hz,故D说法正确.
33.D
【详解】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上面的国旗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吹的;甲火炬有三种情况:一是甲火炬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小于风速;二是静止不动,三是向右运动,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大于风速。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4.BC
【详解】BD.设钢管的长度为L,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
时间间隔
钢管的长度
故B正确,D错误;
AC.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
故C正确,A错误。
故选BC。
35. 不应在气泡零位置时开始计时 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路线为直线 B 切斜
【详解】(1)[1]实验中气泡在零位置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此时气泡运动不够稳定,应以气泡运动稳定后的某一点作为起点。
(2)①[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3]由图象知,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4]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保持不变,即速度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5]当玻璃管倾斜放置时,管中气泡的上升要比竖直放置时慢一些,所以,为了使气泡运动的速度变慢以便于测量时间,应将玻璃管倾斜放置。
36.(1)34m;(2)68m;(3)30.9m/s
【详解】解:(1)由图可以看出,P1、P2间的刻度值为30个格,时间长为1秒,发出超声波信号P1到接收到反射信号n1间是6个格,则时间为
汽车第一次接收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发出超声波信号P2到接收到反射信号n2间是12个格,时间为
汽车第二次接收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3)所以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
Δs=s2-s1=68m-34m=34m
汽车运行34m的时间为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刻应分别对应于图中P1n1的中点和P2n2的中点,其间有33小格,即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为n1与n2两个信号之间的间隔,即
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答:(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4m;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3)被测汽车的速度是30.9m/s。
答案第10页,共11页
答案第11页,共1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高埂中学学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统考物理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