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3年高三下学期物理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一固定的细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5°,一个质量忽略不计的小轻环C套在直杆上,一根轻质细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直杆上的A、B两点,细线依次穿过小环甲、小轻环C和小环乙,且小环甲和小环乙分居在小轻环C的两侧.调节A、B间细线的长度,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β=45°.不计一切摩擦.设小环甲的质量为m1,小环乙的质量为m2,则m1∶m2等于( )
A.tan 15° B.tan 30° C.tan 60° D.tan 75°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U→Ba+Kx+2n
B.玻尔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C.原子从低能级向髙能级跃迁,不吸收光子也能实现
D.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3、如图所示,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两颗卫星的周期分别为T1和T2,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的差值为d,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以上已知量无法求出的物理量是(引力常量G未知)( )
A.地球的半径 B.地球的质量
C.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 D.两颗卫星的线速度
4、极地卫星的运行轨道经过地球的南北两极正上方(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如图所示,某时刻某极地卫星在地球北纬45°A点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运行,经过12h后再次出现在A点的正上方,地球自转周期为24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卫星运行周期比同步卫星周期大
B.该卫星每隔12h经过A点的正上方一次
C.该卫星运行的加速度比同步卫星的加速度小
D.该卫星所有可能角速度的最小值为
5、2019年11月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从圆轨道I的A点先变轨到椭圆轨道II,然后在B点变轨进人地球同步轨道III,则( )
A.卫星在轨道II上过A点的速率比卫星在轨道II上过B点的速率小
B.若卫星在I、II、III轨道上运行的周期分别为T1、T2、T3,则T1
D.该卫星在同步轨道III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
6、一个质点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时间内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若时间内质点处于失重状态,则时间内质点的运动状态经历了( )
A.先超重后失重再超重 B.先失重后超重再失重
C.先超重后失重 D.先失重后超重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abc为两个匀强磁场的理想边界,三角形内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三角形外的磁场范围足够大、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顶点a处的粒子源沿∠a的角平分线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其初速度大小v0=,不计粒子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第一次返回a点所用的时间是
B.粒子第一次返回a点所用的时间是
C.粒子在两个有界磁场中运动的周期是
D.粒子在两个有界磁场中运动的周期是
8、图甲为一简谐横波在t=0.20s时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3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不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当此列波遇到尺寸超过8m的障碍物时不能发生衍射现象
C.从t=0.20s到t=0.30s,P通过的路程为10cm
D.从t=0.30s到t=0.35s,P的动能逐渐增加
E.在t=0.35s时,P的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
9、在等边△ABC的顶点处分别固定有电荷量大小相等的点电荷,其中A点电荷带正电,B、C两点电荷带负电,如图所示。O为BC连线的中点,a为△ABC的中心,b为AO延长线上的点,且aO=b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电势高于O点电势
B.a点场强小于b点场强
C.b点的场强方向是O→b
D.a、O间电势差的绝对值大于b、O间电势差的绝对值
10、如图所示,卫星a没有发射停放在地球的赤道上随地球自转;卫星b发射成功在地球赤道上空贴着地表做匀速圆周运动;两卫星的质量相等。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
B.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C.a、b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大小相等
D.a、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相等,都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有凹槽的木块、钩码若干、细线和速度传感器等。实验中将部分钩码悬挂在细线下,剩余的全部放在木块的凹槽中,保持长木板水平,利用速度传感器测量木块的速度。
具体做法是:先用刻度尺测量出A、B间的距离L,将木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用速度传感器测出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然后从木块凹槽中移动钩码逐个悬挂到细线下端,改变悬挂钩码的总质量m,测得相应的速度,由运动学公式计算对应的加速度,作出图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设加速度大小为,则与及L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
(2)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取,则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的测量值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其原因是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实验中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悬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槽中钩码的总质量。
12.(12分)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一量程为300 mV的电压表的内阻Rv(约为300Ω)。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好电路,把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滑到a端,闭合电键S2,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较大;
②闭合电键S1,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
③保持电键S1闭合和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变,断开电键S2,调整电阻箱R0的阻值大小,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的三分之一;读出此时电阻箱R0=596Ω的阻值,则电压表内电阻RV=_____________Ω。
实验所提供的器材除待测电压表、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Ω)、电池(电动势约1.5V,内阻可忽略不计)、导线和电键之外,还有如下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0Ω
B滑动变阻器:最大值阻10Ω
C定值电阻:阻值约20Ω
D定值电阻:阻值约200
根据以上设计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使测量比较精确,从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中,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___________,定值电阻R'应选用______________(填写可供选择实验器材前面的序号)。
②对于上述的测量方法,从实验原理分析可知,在测量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实际测出的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R测___________真实值R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误差属于____________误差(填”偶然”或者”系统”)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RV越大,其测量值R测的误差就越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0分)如图所示,一根柔软的细绳跨过轻质定滑轮,绳的一端连接物体,另一端通过一轻质弹簧与物体连接,物体静止在地面上。物体从高处由静止下落,当下落高度时,绳刚好被拉直。然后又下落的高度,恰好能到达地面,此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恰好减为0。重力加速度为,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其劲度系数成正比,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求:
(1)绳刚被拉直时,物体下落的时间;
(2)物体的质量之比。
14.(16分)图(甲)中的圆是某圆柱形透明介质的横截面,半径为R=10cm.一束单色光沿DC平行于直径AB射到圆周上的C点,DC与AB的距离H=5cm.光线进入介质后,第一次到达圆周上的E点(图中未画出),CE= cm.
(i)求介质的折射率;
(ii)如图(乙)所示,将该光线沿MN平行于直径AB射到圆周上的N点,光线进入介质后,第二次到达介质的界面时,从球内折射出的光线与MN平行(图中未画出),求光线从N点进入介质球时的入射角的大小.
15.(12分)如图甲所示,玻璃管竖直放置,AB段和CD段是两段长度均为l1=25 cm的水银柱,BC段是长度为l2=10 cm的理想气柱,玻璃管底部是长度为l3=12 cm的理想气柱.已知大气压强是75 cmHg,玻璃管的导热性能良好,环境的温度不变.将玻璃管缓慢旋转180°倒置,稳定后,水银未从玻璃管中流出,如图乙所示.试求旋转后A处的水银面沿玻璃管移动的距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试题分析:小球C为轻环,重力不计,受两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与杆垂直,C环与乙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C环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A点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
乙环与B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根据平衡条件,对甲环:,对乙环有:,得,故选C.
【名师点睛】小球C为轻环,受两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与杆垂直,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得到A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然后分别对甲环和乙环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力的合成和分解列式求解.
考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弹力.
2、C
【解析】A.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故A错误;
B、德布罗意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故B错误;
C、受到电子或其他粒子的碰撞,原子也可从低能级向髙能级跃迁,不吸收光子也能实现,故C正确;
D、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光的波长越大,根据,波长越大,故能量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3、B
【解析】
AB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
且
由公式
联立可解得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地球的半径,由于引力常量G未知则无法求出地球的质量,故AC正确,B错误;
D.由公式可知,由于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已知或可求出,则可求出两颗卫星的线速度,故D正确。
故选B。
4、D
【解析】
地球在12h的时间内转了180°,要使卫星第二次出现在A点的正上方,则时间应该满足 T+nT=12h,解得(n=0、1、2、3、),当n=0时,周期有最大值T=16h,当n的取值不同,则周期不同,则该卫星运行周期比同步卫星周期小,选项A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当卫星的周期为16h时,每隔12h经过A点上方一次,选项B错误; 卫星的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则运转半径小于同步卫星的半径,根据可知,该卫星运行的加速度比同步卫星的加速度大,选项C错误;该卫星的最大周期T=16h,则最小的角速度为:,选项D正确.
5、B
【解析】
A.卫星在轨道II上从A点到B点,只有受力万有引力作用,且万有引力做负功,机械能守恒,可知势能增加,动能减小,所以卫星在轨道II上过B点的速率小于过A点的速率,故A错误;
B.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可知轨道的半长轴越大,则卫星的周期越大,所以有T1
D.7.9km/s即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也是卫星做匀圆周运动最大的环绕速度,而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要大于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所以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6、D
【解析】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时间内质点加速,质点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这段时间内质点向下加速,则时间内质点先向下加速后向下减速,因此运动状态是先失重后超重,选项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AD
【解析】
AB.若v0=,带电粒子垂直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qvB=m,T=
将速度代入可得:
r=L
由左手定则可知 粒子在三角形内的区域内偏转的方向向左,从a射出粒子第一次通过圆弧从a点到达c点的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可得:
tac==
粒子从c到b的时间:
tcb=
带电粒子从b点到达a点的时间也是,所以粒子第一次返回a点所用的时间是
t1=tac+tcb+tba==
故A正确,B错误;
CD.粒子第一次到达a点后沿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上运动,依次推理,粒子在一个周期内的运动;可知粒子运动一个周期的时间是3个圆周运动的周期的时间,即: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8、BCD
【解析】
A.由乙图读出,在t=0.20s时Q点的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由波形的平移法判断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的传播,A不符合题意;
B.机械波都能发生衍射,只是明不明显,B符合题意;
C.从t=0.20s到t=0.30s,经过:
由于P位置不特殊,故无法看出其具体路程,C符合题意;
D.从t=0.30s到t=0.35s,P点从关于平衡位置的对称点运动到波谷,速度逐渐减小,故动能逐渐减小,D符合题意;
E.在t=0.35s时,质点P运动到波谷,故加速度沿y轴正方向,E不符合题意。
故选BCD。
9、AD
【解析】
A.若将一正电荷从a点移到O点,则电场力做正功,则电势能减小,则从a点到O点电势降低,可知a点电势高于O点电势,选项A正确;
B.因为BC两处的负电荷在a点的合场强向下,在b处的合场强向上,而A处的正电荷在ab两点的场强均向下,则根据场强叠加可知,a点场强大于b点场强,选项B错误;
C.根据场强叠加可知,b点的场强等于两个负点电荷BC在b点的场强与正点电荷A在b点场强的叠加,因BC在b点的合场强竖直向上,大小等于B在b点场强的大小,此值大于A在b点的场强大小,可知b点的场强方向是b→O,竖直向上,选项C错误;
D.由场强叠加可知,aO之间的场强大于Ob之间的场强,根据U=Ed可知,a、O间电势差的绝对值大于b、O间电势差的绝对值,选项D正确。
故选AD。
10、AB
【解析】
A.a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而做圆周运动,所以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A正确;
B.对卫星b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全部用来充当公转的向心力
所以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B正确;
C.两卫星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相等。卫星a万有引力的一部分充当自转的向心力,即
卫星b万有引力全部用来充当公转的向心力,因此a、b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大小不相等,C错误;
D.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根据可知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解得线速度表达式
因为
所以b卫星的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D错误。
故选AB。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 0.34(0.32~0.35均可) 大于滑轮与轴承 细线间有摩擦 不需要
【解析】
(1)[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
(2)[2].设木块的质量为M,钩码的总质量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加速度
由题图可知,当时,,则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3].因滑轮与轴承、细线间有摩擦,所以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3)[4].实验中没有采用细线拉力等于重力,所以不需要满足悬挂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槽中钩码的总质量。
12、298 B C 大于 系统 小
【解析】
[1]由实验原理可知,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的三分之一,因此电阻箱分得总电压的三分之二,根据串联电路规律可知,,故电压表内阻为298Ω。
①[2][3]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采用了分压接法,为方便实验操作,要选择最大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即选择B;定值电阻起保护作用,因电源电动势为1.5V,若保护电阻太大,则实验无法实现,故定值电阻应选用C。
②[4]从实验原理分析可知,当再断开开关S2,调整电阻箱R0的阻值,当当电压表半偏时,闭合电路的干路电流将减小,故内电压降低,路端电压升高,从而使得滑动变阻器并联部分两端电压变大,即使电压表示数为一半。
[5]而电阻箱R0的电压超过电压表电压,导致所测电阻也偏大,所以测量电阻大于真实电阻;本误差是由实验原理造成的,属于系统误差。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RV越大,滑动变阻器并联部分两端电压变化越小,其测量值R测的误差就越小。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 (1) (2)
【解析】
(1)物体自由落体的过程,有
解得
(2)又有
物体再下落的过程,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结合题意得
物体离地时刻受力有
解得
14、(1);(2)60°
【解析】
(2)如图甲所示,
CD光线进入介质球内,发生折射,有,
,所以
解得
(ii)光线第二次到达介质与空气的界面,入射角,由折射定律可得折射角,光线进入介质的光路如图乙所示.
折射角r=i/2,又,解得i=60°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光学,关键是正确画出光路图,并利用几何知识求解折射率.
15、58cm
【解析】
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求出两部分气体的状态参量,然后应用玻意耳定律求出气体的体积,再求出水银面移动的距离.
【详解】
设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选BC段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
初状态时,气体的体积为
压强为P1=75 cmHg+25 cmHg=100 cmHg
末状态时,气体的体积为
压强为P2=75 cmHg-25 cmHg=50 cmHg
根据
可得l2′=20 cm
再选玻璃管底部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初状态时,气体的体积为
压强为P3=75 cmHg+25 cmHg+25 cmHg=125 cmHg
末状态时,气体的体积为
压强为P4=75 cmHg-25 cmHg-25 cmHg=25 cmHg
根据
可得l3′=60 cm
A处的水银面沿玻璃管移动了
l=(l2′-l2)+(l3′-l3)=10 cm+48 cm=58 cm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上海市2023年高三下学期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