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集中作业九
(考试时间:100 分钟 总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下列事例中,能增大压强的是( )
A.安全锤的锤头很尖 B.书包背带较宽
C.螺母下的垫圈 D. 车厢座椅用软质材料包裹
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小明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
第 2 题图
A.大气压强有多大 B.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C.大气对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D.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将重为 8N 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容器溢出 5N 重的水,则该物体在水中最终静止时处于( )
A.悬浮状态 B.沉底状态 C.漂浮状态 D.都有可能
如图所示,“龙吸水”是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从物理的角度看,“龙吸水”是龙卷风,本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吸”起水的原因与下列哪个选项所涉及的知识不相同
( )
A.飞机机翼的横截面形状是上凸下平的B.火车站台设置安全线
茶壶的壶盖留有小孔
两船并排行驶时不能靠得太近
第 4 题图
如图所示,将 8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块,按甲、乙两种方式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中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第 5 题图
A.5:2 B.3:2 C.9:10 D.5:3
玉米棒漂浮在盐水里,如图所示,现将容器缓慢地倾斜起来,关于水对 A 处的压强及玉米棒浸入盐水的体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 处的压强增大,玉米棒浸入体积减小
B.A 处的压强增大,玉米棒浸入体积不变
第 6 题图
C.A 处的压强不变,玉米棒浸入体积不变
D.A 处的压强不变,玉米棒浸入体积增大
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图中,在隔板两侧分别装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不能比较出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是( )
(
.
) (
.
) (
.
)B C D
如图,在装水的容器中伸入一手指(不碰到容器底和侧壁,且水不溢出),放入后,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和压力情况是( )
A.压力不变、压强变小 B.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C.压力、压强都不变 D.压力、压强都变大
第 8 题图
小明制作了一只长 10cm、宽 6cm 的小纸船,如图甲所示。图乙是船的平面主视图,现让纸船漂浮在水面上,向船内轻轻放入普通的鸡蛋,估测纸船最多能承载的鸡蛋数目最接近于( )
A.30 个
B.15 个
C.5 个
D.1 个
第 9 题图
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中装有水,小明在空玻璃瓶口蒙上橡皮膜,将其置于水中某一深度处, 如图所示,橡皮膜向下凹陷,玻璃瓶恰好悬浮,现用大针管从容器中缓缓抽水,在水面下降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橡皮膜的形变程度变大 B.玻璃瓶上浮至水面
C.玻璃瓶排水的体积减小 D.玻璃瓶仍停留在原处不动
第 10 题图
水平桌面上放置有甲、乙容器,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甲,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乙, 小球 A 与 B 完全相同。用一根细线将小球 A 系好,使其浸没在甲容器的液体中且不与容器接触,如图甲所示;用一根细线将小球 B 与容器底面相连,使其浸没,且不与容器接触,如图乙所示。A、B 静止时所受的浮力分别为 F1、F2,细线处于绷直状态(忽略质量和体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1=F2
ρ甲>ρ乙
若剪断细线,小球 B 静止时,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若剪断细线,小球 A 静止时,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变大
第 11 题图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的柱形容器中放有一个长方体物体,现缓缓向容器中加水,在加水过程中(水不溢出),下列关于长方体受到的浮力 F 浮、容器对长方体的支持力 F 支、
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 p 随所加水的质量m的图像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3.(4 分)如图,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 图(选填“甲”、“乙”或“丙”)的操作不合理。如图甲使铅笔处于水平静止的状态,拇指和食指受到的压力分别为 F1
和 F2,受到的压强分别为 p1 和 p2,则 F1 F2,p1 p2(两空选填“>”、“<” 或“=”);比较两手指的感觉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甲 乙 丙
第 13 题图 第 14 题图
第 15 题图
14.(2 分)央视 2 套《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表演者做了“用吸管戳穿生土豆”实验: 表演者用拇指堵住吸管尾部的开口处(如图所示),因为吸管与土豆的接触面积较小, 吸管对土豆产生较 (大/小)的压强,又因为吸管插到土豆表面时,两端开口都被堵住,从而使吸管内产生较大的 ,使吸管不易弯折,迅速将吸管插向土豆, 吸管就能戳穿土豆。
15.(3 分)如图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为了探究其浮沉,应将装有水的小玻璃瓶瓶口向 (上/下),使其漂浮在大瓶的水面上,并将大塑料瓶瓶盖 (旋紧/ 拧开),用力挤压瓶体后,发现浮沉子下沉。制作时,在小瓶中放入的水要适量,水过少了,会导致挤压瓶体后, 。
16.(3 分)一艘远洋轮船装上货物后,船和货物总质量为 8×106 kg,则船在海洋中航行所受到的浮力是 N(g 取 10N/kg)。同一艘轮船从海里驶进河里,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相对于水面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4 分)若质量相同的木块和冰块,都漂浮在水面上,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冰块排开水的体积,木块受到的浮力 冰块受到的浮力;若体积相同的木块和冰块, 都漂浮在水面上,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冰块排开水的体积,木块受到的浮力
冰块受到的浮力。(已知ρ冰>ρ木,四空选填“>”、“<”或“=”)。
18.(4 分)为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明同学开展的家庭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甲,将一空饮料瓶用塑料带捆扎后吊挂在水管下,在塑料带与水管间垫一段泡沫板,观察泡沫板所发生的形变;
②如图乙,再往饮料瓶内装满水,观察泡沫板所发生的形变;
③如图丙,在塑料带与泡沫板之间再垫上一片小木板,观察泡沫板所发生的形变。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本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的。
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初步结论: 。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另一因素,应比较分析
两图。
第 18 题图
小华发现本实验有一处存在一点小瑕疵,你能够找到吗?请指出不足之处: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56 分)
19.(每图 2 分,共 6 分)按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请画出容器中,水对容器 B 点的压力。
小燕在“海底世界“游玩时,对鱼嘴里吐出的气泡(如图所示)做了仔细的观察,
A、B 是气泡上升过程中经过的两点,请画出气泡经过 A、B 两点时的大小情形。
画出图中潜水艇上浮时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小黑点 O 表示潜水艇的重心)。
第 19(1)题图
第 19(2)题图
第 19(3)题图
20. (6 分)如图所示是我国研发的四轮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科考队在附近遥控机器人。若机器人质量为 500kg,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1000cm2 (g= 10N/kg)。求:
(1)机器人的重力为多少?
第 20 题图
若南极某处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 4×104Pa,该机器人能顺利通
过该冰面吗(通过计算说明)?
21.(7 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示数是 6N;使物体一半体积浸在水中,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4N。(已知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g 取 10N/kg)求:
这个物体的体积;
物体全部体积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当它浸没在密度为 0.8×103kg/m3 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 分)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第 22 题图
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 U 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接下来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
A.直接从 U 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 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 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 的形状(上窄下宽/上宽下窄)。
小芳接下来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做法是保持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 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她的操作
(可行/不可行),因为 。
(8 分)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日开展一次登山活动,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估测山顶的大气压强。
(1)A 组同学随身携带了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 V)、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到达山顶后,他们首先排尽针筒内的空气并用橡皮帽封住其小孔,进行了如下 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不计)
(
第 23(1)题图
)
①为了测量山顶的大气压强,实验中应测出的物理量有:注射器带刻度部分的长度 L 和
(指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②山顶的大气压强 p= (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已知量表示),实验时针筒内的空气没有排尽,会导致山顶大气压强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
③小芳想进一步测量山的高度。若已知在竖直方向每升高 10m 大气压强减小Δp,且山
下的大气压强为 p0。则山的高度 h= (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已知量表示)。
(2)B 组同学利用吸盘、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估测大气压强的值,进行了如下所示实验。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勾着吸盘缓慢向上,直到吸盘刚要脱离玻璃板面;
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 S;
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p。
①该实验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第 23(2)题图
② 实 验 中 将 蘸 水 的 吸 盘 放 在 光 滑 玻 璃 板 上 , 用 力 挤 压 吸 盘 的 目 的是 。
③该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准备选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0-5N,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 10cm2,老师告诉同学们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因为 。为测出大气压的大小,请你给小组同学提出一条有效的实验改进措施: 。 24.(7 分)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小江想要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在生活中,小江留意过以下两个现象:
现象 1:用手将空罐压入水中,空罐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需要用的力越大;
现象 2:将鸡蛋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鸡蛋沉底,将水调制成一定浓度的盐水,鸡蛋上浮。
根据现象提出猜想:
猜想 1:浮力大小可能与被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 2: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设计并进行试验】小江利用金属块、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盐水、细线进行了如下实验来验证以上猜想:
第 24(2)题图
第 24(1)题图
对比分析 两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 1 是正确的;对比分析 两次
实验,可以验证猜想 2 是正确的;对比分析丙、丁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 (有关/无关)。
小江完成本次实验后,又用获得的数据求出了金属块的密度 kg/m3。
【实验拓展】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如图所示。小江基于刚才的实验结论,根据前后两次水面均与记号线相平知前后两次排开水的体积 ,即象与石头受到的浮力 (两空均填“相等”/“不相等”),由此推出“象重等于石头重”的结论。故事里面所用到的方法是 (填“等效替代法”或“推理法”)。
25.(7 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红制作了简易密度计,如图(a)(b)(c)所示。她利用一根木条,并在其下端加适当的配重,再将此进行技术处理过的木条置于被测液体中进行液体密度测量实验。
(a) (b) (c) (d)
第 25 题图
根据上述信息和实际操作的体验,在木条的下端缠绕适量金属丝作为配重,其目的是使木条能 在液体中。
将木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 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 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ρ水(选填“=”、“>”或“<”),h 与ρ水、ρ液,及 H 的关系式是 h= 。
小红再根据液体密度ρ与浸入液体中的长度 h 的对应关系作出的ρ-h 图像如图(d)所示,据此分析,这种简易密度计的刻度线分布是 (填“均匀”或“不均匀”) 的。
为检验刻度是否准确,小明取来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了图(c)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 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
。
小军也用木条制作了密度计,他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提出如下改进方案,其中无效的是
。(单选)(2 分)
A.换大的容器盛放液体做实验 B.换细的木条制作密度计C.换长的木条制作密度计 D.适当增加密度计的配重
26.(10 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漏刻
刻漏,又称水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主要由几个铜水壶组成, 又叫“漏壶”,如图甲所示,从上往下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箭壶;上面的三个壶的底部都有一个小眼。箭壶的结构图如图乙所示,里面有一个由箭杆和木块组成的箭舟,随着箭壶内的水逐渐增多,箭舟也慢慢上浮,在箭杆上面刻有精确的刻度,根据箭杆露出的刻度,就可以准确的读出时间。每隔一天,向日壶中装满水,将箭壶里的水倒空,根据白天日晷上指示的时间,向箭壶中倒入适量的水进行校准,相当于“调零”。
第 26 题图
漏刻是利用 来计量时间。在图甲的多级漏刻的四个铜壶中,保持 壶中水位的稳定是提高计时准确度的关键。若该壶中水位降低,会导致滴水速度
(选填“提高”或“降低”),这是因为水面高度改变,漏壶出水口处水的 改变,从而影响计时的精确度。因此调整好相关壶的滴漏速度是确保该壶水面高度在一天 内几乎不变的重要举措。
箭舟漂浮在水面,随水位的升高而升高,此时它所受的浮力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
如图乙所示的箭壶,圆柱形的箭壶底面积为 500cm2,箭舟质量为 0.4kg;某次模拟计时实验中,小明先将水龙头调至均匀间隙滴水状态,如图丙所示,让水滴入箭壶中, 并测得水龙头每分钟滴水的体积为 25cm3;则箭杆每小时上升的高度为 cm;盖孔指在距离箭杆顶端 10cm 处时开始计时,完成 24h 计时后,盖孔指在距离箭杆顶端
cm 处,此时箭舟浮在水面所受浮力是 N;箭杆上的时间刻度是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g=10N/kg)
若要增加此装置的计时总时长,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南通市2022-2023八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