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章 物态及其变化 单元综合检测卷(答案) 2023-2024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物态及其变化 单元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读作“5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
2.如图,民间艺人在制作“糖画”,只见他先将白糖熬成糖浆,再用勺子舀起来,接着手起勺落,用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出图案。不一会,便凝结成了图中的“自行车”。此过程中,白糖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熔化后凝华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升华后液化
3.小铭发现,对着手吹气时会感觉凉爽,对着手哈气时,会感觉暖和。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着手吹气时,加快了空气流速,加快了汗液的升华
B.对着手吹气时,是放热过程,有致冷作用
C.对着手哈气时,使环境中的水蒸气在手中液化
D.对着手哈气时,吸放热情况与雪的形成相同
4.为了方便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丹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全改装了一个玻璃电热水壶(去盖,如图所示),它能一直保持水沸腾。把它放在一个电子秤上(没加热时读数为98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电子秤读数始终不会发生变化
B.沸腾时,水里气泡的主要成分是空气
C.图中温度计能准确测量出水沸腾时的温度
D.关闭电水壶,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是因为水壶温度仍比水的沸点高
5.将甲、乙两种固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甲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熔化过程耗时4分钟
C.开始加热时,可以看出固态的甲物体温度升高得快,说明甲比乙先开始熔化
D.在第5分钟,甲和乙两种物质的状态都是由固液共存态
6.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小马同学在“十一国庆”期间借助简易器材完成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自制霜。如图所示,他将冰块放于黑色花瓶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过一段时间后小马发现在花瓶的下端有白色的霜出现。小马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冰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B.花瓶中的冰加入盐是使其熔点升高,使冰加速熔化
C.花瓶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D.花瓶下端的霜最后也会变为液态,这个过程需要吸热
8.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固态氢 钨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
A.﹣200℃的氢为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D.铁和钨相比,用铁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9.图甲是观察某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直接对试管加热,熔化过程更明显
B.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C.该实验一定是恰好在第10分钟撤走的酒精灯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10.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成为液体后再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表中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金属的沸点,试根据数据判断(加热条件可满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金属 镁 铝 铜 铁
熔点/℃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1090 2467 2567 2750
A.660℃的铝主要是固态
B.铁块掉入大量的铜水中一定会熔化
C.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种类理论上共计有7种
D.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镁铜合金
11.液体汽化发生在液体表面或内部,同时要吸热;气体液化要放出热量。对下列现象:①手背擦上酒精后会感到凉;②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③清晨人们看到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露珠;④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属于汽化的是(  )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12.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熔化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凝华过程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实现与天和核心舱径向交汇对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开始了长达6个月的太空之旅。火箭发射时周围产生了大量“白雾”,“白雾”的产生经历了先    后    的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
14.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其中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冰花是水蒸气   形成的,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
15.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熔点/℃ ﹣39 ﹣117 ﹣95
沸点/℃ 357 78 111
我国北端漠河村在“三九天”的一天当中,最高气温约﹣30℃,最低气温约﹣40℃,则在该地区使用的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水银做测温物质,原因是    。
16.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此时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发现烧瓶内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在此过程中,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烧瓶内上方的气压    (选填“增大”或“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17.用图甲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规律”,图乙是实验得到的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物质属于    (选填“非晶体”或“晶体”),原因是该物质熔化过程中    。该物质的熔点是    ℃,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如图甲所示为某实验小组关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水在沸腾时,发现烧杯底气泡上升时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直到水面破裂开来。
(2)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
(3)在评估与交流环节中,该实验小组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为了缩短时间,他们减少了水的质量,重新实验后绘制的图像应为图丙中的    (选填“a”、“b”或“c”)。
19.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如图甲是实验装置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此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为    ℃,熔化过程持续    分钟。
(2)在10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需要    热。
(3)把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物质    ,烧杯中的水面应    (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固体物质的上表面。
四.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
20.在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的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根据材料中所给的信息及所学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壳虫背上能有水珠生成,是因为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的气温    (选填“高”“相同”或“低”)。
(2)甲壳虫背上水珠的形成过程属于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3)请举出一个与此现象形成原理相同的生活实例:   。
21.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智造“超薄玻璃”
2018年4月中国蚌埠制造出目前世界上使用浮法工艺批量生产的最薄玻璃,厚度只有0.12mm,比两张A4纸的厚度还要薄,超薄玻璃也叫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用来做手机、电脑、电视显示屏等的基础材料。
用浮法工艺生产超薄玻璃最为重要的三个环节是窑炉、锡槽和退火,每个环节需要调整的参数都非常多。
窑炉将制备玻璃的多种原料在炉内加热到将近1600℃,使原料熔化为一体,要增加玻璃的强度,原料中还必须有熔点高于其它原料的金属元素。
锡槽是生产超薄玻璃的关键步骤,窑炉熔化的玻璃液流入锡槽装备中,锡槽中的锡熔化,玻璃液浮在锡液表面;再用拉边机将玻璃拉薄,最后进入退火窑,玻璃温度逐渐降低、变硬成型,故此工艺称为浮法工艺。
经过测试,这种超薄玻璃在受到相当于一辆家用轿车以150km/h的速度撞停到墙上的冲击力时仍完好无损。
(1)为了增加玻璃的强度而加入的金属原料的熔点应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600℃。
(2)浮法工艺的退火环节中,玻璃液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3)制成的超薄玻璃    (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4)这种超薄玻璃与常规的同类玻璃相比除了薄之外还有哪些优点?请写出一点: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解析】A、5℃读作“5摄氏度”,故A错误;
B、云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B错误;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2.【解析】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在石板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
故选:A。
3.【解析】AB、对着手吹气时,加快了空气流速,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汽化),故AB错误;
CD、对着手哈气时,手感觉暖和,主要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手液化放热的原因,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形成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解析】A、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大量水分汽化,水的质量减小,因此电子秤读数会减小,故A错误;
B、水沸腾时,水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气泡中主要是水蒸气,故B错误;
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的底部,不能准确测出水的温度,故C错误;
D、关闭电水壶,水壶温度仍比水的沸点高,水会继续吸热,故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5.【解析】AD、在加热一定时间后,甲的温度不变,故能判断甲是晶体。而乙虽然温度一直升高,可能还没达到熔点,也可能是非晶体,故甲可以判断但乙无法判断,在第5分钟,甲物质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乙无法确定,故A、D错误;
B、甲物质熔化过程从2min开始,6min结束,耗时4分钟,故B正确;
C、开始加热时,可以看出固态的甲物体温度升高得快,由于不能判断乙是否是晶体,不能说明甲比乙先开始熔化,故C错误。
故选:B。
6.【解析】①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
②深秋霜降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凝华过程放热;
③夏天的湿衣服晾干是水的汽化现象,汽化过程吸热;
④壶口冒“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热。
故吸热的是①③。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解析】A、冰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A正确;
B、花瓶中的冰加入盐是使其熔点降低,使冰加速熔化,故B错误;
C、花瓶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
D、花瓶下端的霜最后也会变为液态,这个过程是熔化,需要吸热,故D正确。
故选:B。
8.【解析】A、﹣200℃的氢为液态,因为固态氢的熔点(凝固点)为﹣259℃,﹣200℃高于其凝固点,故A错误;
B、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因为铁水的温度高于铜的熔点,故B错误;
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是﹣38.8℃,﹣50℃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此时水银已成固态,故C正确;
D、铁和钨相比,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因为钨丝的熔点高,故D错误。
故选:C。
9.【解析】A、做熔化实验时,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叫做水浴法加热,这样做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也可以使温度上升缓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A错误;
B、由图知,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C、酒精灯撤去之后,石棉网温度依然比水温度高,烧杯内的水可以继续吸热,水温还可以上升,物质的温度也会继续上升,由图分析可知,应该是在第10分钟前撤走酒精灯,故C错误;
D、由图知,该物质凝固时对应的温度是45℃,则该物质的凝固点为45℃,故D正确。
故选:D。
10.【解析】A、由表格数据可知,铝的熔点为660℃,温度为660℃时,铝可能处于固态,也可能处于液态,还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故A错误;
B、由表格数据可知,铁的熔点为1535℃,铜的熔点为1083℃,沸点为2467℃,铁的熔点高于铜的熔点,低于铜的沸点,所以铁块掉入大量的铜水中可能熔化,也可能不熔化,故B错误;
C、制合金的过程是需要将两种或多种金属都熔化成液态,然后进行熔合,待冷却后就得到了合金,由表格中数据分析,可制成合金的理论上有:镁铝、镁铜、铝铜、铝铁、铜铁、镁铝铜、铝铜铁共七种合金;
D、由表格数据可知,铁的熔点为1535℃,镁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649℃、1090℃;因为铁的熔点高于镁的沸点,所以铁熔化时镁已经汽化,所以不可采用此方法制取镁铁合金;而铜的熔点为1083℃,高于镁的熔点低于镁的沸点,温度在1083℃~1090℃之间可以得到镁铜混合液体,所以能够制成镁铜合金;故D错误。
故选:C。
11.【解析】:①手背擦上酒精后会感到凉,酒精汽化吸热;
②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③清晨人们看到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露珠,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④刚从水中出来的人身上有水,水要汽化(蒸发)要从身体上吸热,所以感到冷。
故选:A。
12.【解析】由图可知:甲变为乙是固体的升华过程,升华吸热。乙变为丙是气体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丙变为甲是液体的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解析】高温的火焰喷射到水池里时,水吸热发生剧烈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升腾的过程中遇冷,温度降低,发生液化,凝结成无数的小水滴,形成“白气”。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14.【解析】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在玻璃内表面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这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非常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形成小冰晶。
故答案为:液化;凝华;室内。
15.【解析】我国北端漠河村在“三九天”的一天当中,最低气温约﹣40℃,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所以此时水银凝固成为固体,因此不可以用水银温度计。
故答案为:水银的凝固点高于﹣40℃。
16.【解析】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液化变成小水珠,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
故答案为:液化;减小。
17.【解析】从该物质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第6分钟到13分钟,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有的熔点为80℃,为晶体;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80;固液共存态。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解析】(1)水沸腾时,烧杯中所有的水温度都一样,气泡越往上,所受水的液体压强越小,且不断有液态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故气泡越来越大;
(2)由图乙可知,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即为水的沸点,为99℃;
(3)根据Q=cmΔt可知,质量减小后,加热到沸腾所吸收的热量会减少,故加热时间会变短,但沸腾时温度不变,故选b。
故答案为:(1)变大;(2)99;不变;(3)b。
19.【解答】(1)从该物质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第6分钟到13分钟,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此物质一定属于晶体;此物质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就是熔点,是80℃;6min到13min段为熔化过程,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7分钟;
(2)第10min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状态是固液共存态;
(3)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均匀;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故答案为:(1)晶体;80;7;(2)固液共存;吸;(3)受热均匀;高于。
四.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
20.【解析】(1)(2)小水珠是液态,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甲壳虫掌握的这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是甲壳虫的体温会降到周围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在甲壳虫背上液化形成水珠,是由于外界气温比甲虫背部温度高,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甲虫背液化为小水珠;
(3)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时,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小水珠。
故答案为:(1)低;(2)液化;(3)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时,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小水珠。
21.【解析】(1)由题意可知,窑炉将制备玻璃的多种原料在炉内加热到将近1600℃,使原料熔化为一体,要增加玻璃的强度,原料中还必须有熔点高于其它原料的金属元素可知,为了增加玻璃的强度而加入的金属原料的熔点应大于1600℃;
(2)退火环节中,玻璃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
(3)由“玻璃温度逐渐降低、变硬成型”可知制成的超薄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因此超薄玻璃是非晶体;
(4)这种超薄玻璃与常规的同类玻璃相比除了薄之外还有:强度大、透光性好、硬度大、韧性好。
故答案为:(1)大于;(2)凝固;(3)不是;(4)硬度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章 物态及其变化 单元综合检测卷(答案) 2023-2024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