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教科版八上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期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物态变化
二、选择题
1.下列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
A.用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测量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B.用寒暑表测量沸水的温度
C.测量液体温度      D.读数
2.如图,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先熔化后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C.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3.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
A.寒冬,河水结冰是升华现象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上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4.如图为摄影师在冬天拍摄的“钻石尘”奇观.据了解,在极寒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极小的冰晶悬浮在空中,一般肉眼很难直接观察到.待太阳出来后,这些小冰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像钻石一样,故名“钻石尘”.由于“钻石尘”在阳光下会很快消失,因此极为罕见.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钻石尘”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钻石尘”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钻石尘”在阳光下会很快消失,是因为其吸热汽化了
D.“钻石尘”在阳光下会很快消失,是因为其放热液化了
5.中国古典诗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绚丽多彩且包罗万象.下列对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露是熔化形成的
B.“夜雪初霁,荠麦弥望”——雪是升华形成的
C.“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液化形成的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6.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气、固
7.在室温为25 ℃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下列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8.高压锅煮粥,断电后立即用冷水浇锅盖,然后打开锅盖,发现粥仍在沸腾,其原因是 (  )
A.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
B.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降低,粥的沸点升高
C.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升高,粥的沸点升高
D.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降低,粥的沸点降低
9.(多选)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糖,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糖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西瓜汁变成水果冰棍的过程属于凝华
B.西瓜汁变成水果冰棍的过程要放热
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D.吃冰棍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棍升华时吸热
10.(多选)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熔点/℃ 沸点/℃
铁 1 535 2 750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钨 3 410 5 927
A.铁在1 535 ℃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态
B.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制成,是由于钨的熔点高
C.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水银的凝固点为-39 ℃
二、填空题               
11.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10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且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这是一种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一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13.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百叶箱,箱内有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乙是某次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情况,其读数为   ℃.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   (选填“高”或“低”)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
 甲      乙
14.小丽的爸爸在海鲜的上面铺了一层碎冰块,原因是冰块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吸热,且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能实现保鲜的效果.
15.为了给冬奥会滑雪场增加雪量,工人用造雪机进行人工造雪,如图.造雪机的原理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通过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水滴并喷到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这些小水滴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也就是人们看到的雪花.1标准大气压下,进行人工造雪时,气温必须低于   ℃.
16.“这是一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在常温下,寒气慢慢从里面冒出,凝结成水珠,这就是排寒湿.”以上是一个保健品的广告词.请指出广告词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并给出判断依据.
错误之处:  .
判断依据:  .
17.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冰晶下降过程中变成小水珠,实现人工降雨.上述过程共包含   种物态变化,请写出其中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
18.小明分别进行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时,发现碘锤锤柄处都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他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 ℃,碘的沸点为184 ℃,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400 ℃.根据这些资料,你认为实验    (选填“甲”“乙”或“甲和乙”)能说明碘的升华,简要说明理由:   .
三、实验探究题
19.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甲        乙
(1)此物质一定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为   ℃,在10 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把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物质    ,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    (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固体物质的上表面.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 min后继续加热,该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                                .
20.为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科学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水沸腾时,杯底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由图乙可知,水从    min时开始沸腾,实验测得水的沸点为   ℃.
(3)在评估与交流环节中,科学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稍长,为了缩短这段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改进措施后,重新实验并绘制的图像是图丙中的    .
21.人们都说:“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华认为这是因为100 ℃的水蒸气和100 ℃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 ℃的水蒸气变成100 ℃的热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此,小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实验过程】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保温杯中,液面位置如图甲所示,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 ℃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大于t1.
   甲      乙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t2大于t1的原因是                 .
(3)小忠认为小华的实验不足以证明上述观点,于是改进了实验,具体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     直至            ;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t3,若     ,则可以验证小华的观点是正确的.
四、综合应用题
22.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系统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时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如表所示.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30 -40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 ℃,且考虑到混合液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填选项前字母).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 ℃,对该地区来说,防冻液含量宜选    (填选项前字母).              
A.30% B.40%
C.60% D.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3.如图所示,冬季,石锅里烧开的水上方“热气腾腾”;夏季,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干冰,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两次“热气腾腾”的产生原因的不同点与相同之处.
第五章 物态变化
1.D 一般不会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火焰的温度,也不会用寒暑表测量沸水的温度,因为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一般为 110 ℃,而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110 ℃,寒暑表的最大测量值一般为 50 ℃,而沸水的温度高于50 ℃,A、B错误;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C错误;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相平,D正确.
2.C 
3.A 寒冬,河水结冰,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4.B “钻石尘”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A错误、B正确;“钻石尘”在阳光下会很快消失,是由固态最终变成了气态,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一定不是汽化和液化,C、D错误.
5.C 露和雾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A错误、C正确;雪和霜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B、D错误.
6.C 代入法!本题可将选项中内容依次代入题图中,然后判断是否正确.A项,(甲)固态→(乙)液态,熔化过程,吸热,不符合题意;B项,(乙)液态→(丙)固态,凝固过程,放热,不符合题意;D项,(甲)液态→(乙)气态,汽化过程,吸热,不符合题意.
7.D 酒精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下降;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受室温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室温相同时,不再上升,故选D.
8.D 高压锅锅内气压高,粥的沸点也高,用高压锅煮粥,粥沸腾时的温度会在100 ℃以上.停止加热后,粥会停止沸腾;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降低,粥的沸点也会随之降低,由于粥的温度仍然高于100 ℃,所以粥重新沸腾.故D正确.
9.BC 西瓜汁变成水果冰棍,是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A错误,B正确;盆外壁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盆壁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C正确;吃冰棍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棍的温度低,并且冰棍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D错误.
10.BCD 铁的熔点是1 535 ℃,处于此温度下的铁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故A中说法错误.
11.凝固 放热
12.汽化 液化
【解析】污水杯中的水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外罩,凝结成液态的水滴,发生液化现象,水滴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13.-3 低
【解析】题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数字10在0的下方,温度为零下,其读数为-3 ℃;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可知,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
14.熔化 保持不变
15.凝固 0
【解析】小水滴变成冰晶,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过程.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 ℃,因此低于0 ℃时小水滴才可能凝固.
16.寒气慢慢从里面冒出,凝结成水珠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放热液化成水珠,附着在鸡蛋上
17.4 升华吸热(或液化放热,凝华放热,熔化吸热)
18.乙 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熔化,只能升华(合理即可)
19.(1)晶体 80 固液共存态 (2)受热均匀 高于 (3)烧杯内的水开始沸腾,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试管内物质的温度不能再上升(合理即可)
20.(1)变大 (2)12 99 (3)减少水量(或增大火力,填写“提高水的初温”错误) b
21.(1)液化 (2)100 ℃的水蒸气液化放出的热量被冷水吸收 (3)②100 ℃的热水 水面到达B处 ③t2>t3
22.(1)C  (2)B  (3)升高
【解析】(1)观察表中数据可知,当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选C.(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 ℃,由于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 ℃,则混合液的凝固点为-30~-25 ℃,由表中数据可知可以选择的防冻液的含量为40%和90%,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宜选择的防冻液的含量为40%,故选B.(3)由于防冻液不宜挥发且水的汽化会使防冻液的含量增加,故混合液的沸点会升高.
23.前者的“热气腾腾”是锅中产生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后者的“热气腾腾”是干冰升华吸热,(2分)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二者的相同之处是都是液化现象.
【解析】将相似但实质不同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利于抓住其中的物理本质,避免混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教科版八上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