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沪教八上1.2声音的特性 课后练习(含解析)

沪教八上1.2声音的特性
(共17题)
一、选择题(共11题)
为了减少学校周围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上课的影响,以下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学校路段禁止鸣笛 B.在学校周围植树造林
C.每个学生都戴上耳罩上课 D.上课时暂时关上门窗
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B.“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在装满水的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一定会听见三次声音
D.如果声音的响度是 ,人耳几乎听不见,该声音一定属于次声波
有些声音人耳听不到,有些光人眼看不到,但它们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紫外线的照射在任何情况下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B.医院常用热效应显著的红外线照射来灭菌消毒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预报地震
D.医生通过听诊器接收超声波来了解病人的病情
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是最合理的?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在教室周围植树
如图所示,春晚上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进行对话,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根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
D.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如图甲所示,将话筒接在计算机的输入端,将三种声音输入,已知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计算机的屏幕上分别出现如图乙所示的三种波形,根据波形分析
A.声音 的频率最高 B.声音 的频率最高
C.声音 的振幅最大 D.声音 的振幅最大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
B.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闻其声知其人”依据的是音色
D.“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 次的频率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 的振动;丙:用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 的振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只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所以丙是声源,其他不是声源
B.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和丙是声源,我们能看见振动或听到声音;乙不是声源,因为我们既看不见振动,也听不到声音
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
A.速度快 B.音色好 C.音调高 D.响度大
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它在技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关超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B.超声波的传播距离很短,所以人听不到
C.电视机遥控器所发出的就是超声波
D.潜水艇常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测量
二、填空题(共3题)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 减弱噪声。
物理学中,声音的特征是响度、音调和 。远去的汽笛声渐渐消失,说明响度与 有关;养蜂人能根据蜜蜂翅膀振动的声音来判断采蜜情况,这说明音调跟 有关。我们平时所说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 大;“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好;“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高。
三、综合应用题(共3题)
音色
(1) 音色:不同发声体的 、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 波形特点:对于不同的发声体,即使音调或响度相同,波形也 。
控制噪声。
(1) 防止噪声 。
(2) 阻断噪声 。
(3) 防止噪声进入 。
自己来制作“水瓶琴”乐器。如图,在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 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 (选填“空气柱”或“水和瓶”)的振动,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2)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 (选填“空气柱”或“水和瓶”)的振动,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快,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3) 由此联想到,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答案
一、选择题(共11题)
1. 【答案】C
【解析】A、学校路段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
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可行的办法,符合题意;
D、把教室的门窗关紧,可以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
2. 【答案】B
【解析】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振动的幅度)有关,还与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所以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是因为他的响度小,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是为了提高他声音的响度。所以选B。
3. 【答案】B
4. 【答案】C
5. 【答案】D
【解析】老师讲话声音大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符合题意;
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
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6. 【答案】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故C正确;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故D不正确。
7. 【答案】D
【解析】通过对比图 、 、 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 振动的次数多,说明 振动的频率高,所以音调高; 波形图中波峰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远大于 、 图,说明 振动的幅度大,即 的振幅大,所以响度大。故选D。
8. 【答案】C
【解析】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
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但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
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的,故C正确;
“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9. 【答案】C
【解析】一切振动都发声,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有的振动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是听不到的,但也叫声源。
甲:这是 的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听不到;
乙: 是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听不到;
丙: 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能听到。
10. 【答案】C
【解析】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
11. 【答案】D
【解析】超声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人听不到,故AB错误;
电视机遥控器所发出的是红外线,故C错误;
潜水艇常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测量,故D正确。
二、填空题(共3题)
12. 【答案】丙、乙、甲、丁
【解析】因为声音是由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由题图可知,空气柱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丙、乙、甲、丁,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丙、乙、甲、丁。
13. 【答案】音色;;传播过程中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减弱噪声的途径,难度中等。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4. 【答案】音色;距离;振动频率;响度;音色;音调
三、综合应用题(共3题)
15. 【答案】
(1) 材料
(2) 不同
16. 【答案】
(1) 产生
(2) 传播
(3) 耳朵
17. 【答案】
(1) 水和瓶;低
(2) 空气柱;高;高
(3)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沪教八上1.2声音的特性 课后练习(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