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专题4物态变化——2022-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一模二模试题分类(含解析)

专题4物态变化——2022-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一模二模试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23 锡山区一模)治疗新冠肺炎时,医护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和护目镜,护目镜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关于“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是汽化现象
C.“雾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D.“雾气”出现在护目镜的外侧
2.(2023 宜兴市校级模拟)生活中许多谚语和诗句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缸出汗,不用挑担”中“汗”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紫烟”是液化形成的
C.“霜前冷,雪后寒”中“雪后寒”是因为雪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D.“瑞雪兆丰年”中“雪”是由凝固形成的
3.(2023 新吴区二模)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温度计的示数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乙。白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华 B.凝固 C.液化 D.熔化
4.(2023 锡山区校级三模)小明参观蜡像馆时,了解到手模制作的过程:先将蜡熔化,将手放到蜡液里面浸一下使手的表面涂满蜡液,再经过特殊工艺冷凝、脱模即可。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5.(2023 梁溪区二模)下列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谷雨时节雨的形成是凝固
B.白露时节露的形成是汽化
C.霜降时节霜的形成是凝华
D.大雪时节雪的形成是升华
6.(2022 惠山区一模)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
7.(2023 宜兴市二模)下列对自然界中的霜、雪、雾、露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C.“风摇松叶赤城秀,雾吐中岩仙路迷”,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龙镇古潭云色黑,露淋秋桧鹤声清”,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8.(2023 新吴区校级模拟)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而四川火锅更是名扬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冻肥牛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该过程需要放热
B.汤汁沸腾后,改用更大火加热,汤汁温度继续升高
C.手不能太靠近蒸气,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会烫伤皮肤
D.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这是因为发生了升华现象
9.(2023 无锡二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把中国时间——“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倒计时,下列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放出热量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10.(2023 锡山区校级四模)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汽化放热
11.(2023 衡南县三模)为了实现“绿色冬奥”的目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实现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图所示,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变成气体,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即可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这里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细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B.制冰时水在平面上凝固吸热形成冰面
C.二氧化碳气体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
D.制冰时场地周围有很多霜,是二氧化碳凝华而成的
12.(2023 滨湖区校级二模)蔡老师将厨房搬进物理课堂,带领学生蒸包子。以下有关本节物理课说法错误的是(  )
A.老师用蘸水的手指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水”字,过一会“水”字消失,这是水的升华
B.甲同学用沾有冷水的手去拿刚出锅的包子不会太烫,原因是手上的水汽化吸热
C.乙同学做纸锅烧水实验,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远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被点燃
D.老师给同学的手臂上抹了一点酒精,同学们感觉很凉快,原因是酒精蒸发吸热
13.(2023 无锡二模)每年的6月中下旬是溧阳的黄梅雨季,这期间,家里的瓷砖地面或墙壁上常常挂满水珠,俗称“返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瓷砖地面或墙壁上渗水
B.瓷砖地面或墙壁中的水发生汽化现象
C.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瓷砖地面或墙壁发生凝华现象
D.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瓷砖地面或墙壁发生液化现象
14.(2022 无锡一模)如图所示为2022年冬奥会赛区工作人员进行“人工造雪”的作业情景,其过程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颗粒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落地前凝结成小冰粒,就是人们看到的人造雪花,“人工造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是(  )
A.凝华,放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吸热
15.(2022 宜兴市校级二模)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下面与粽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煮粽子时,锅上方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B.手上沾些水,再拿刚出锅的粽子时不烫手是利用了汽化吸热
C.粽子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
D.手与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粽子粘在一起是凝华现象
16.(2023 宜兴市模拟)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5℃
B.从节能环保考虑,夏季空调制冷温度不低于26℃
C.洗澡水的最佳温度为40℃左右
D.人体正常体温为37℃左右
17.(2023 无锡一模)如图所示,小明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玻璃杯的水中,瓶口出现大量“白气”。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凝华形成的水蒸气
B.“白气”是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白气”是玻璃杯中的水汽化形成的小水珠
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18.(2023 滨湖区一模)我国自主研发的造雪机为北京冬奥营造完美雪道。如图,造雪机将压缩空气与5℃以下的冷水混合后喷出,水雾在空气中凝结成雪花,“人造雪”具有更耐高温的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人造雪”形成时需要放热
C.“人造雪”的熔点低于自然雪
D.造雪时空气温度须高于5℃
19.(2021 江阴市校级一模)小宇将冰水和热水分别装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过了一会,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小水珠出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的水珠出现在内壁
B.乙杯的水珠出现在外壁
C.甲杯的水珠是冰水汽化后再液化形成的
D.乙杯的水珠是热水汽化后再液化形成的
20.(2022 江阴市校级一模)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21.(2022 惠山区校级一模)下列措施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将地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22.(2022 惠山区校级一模)如图甲所示,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等体积的M、N两种固态物质。它们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在26min内,M物质从固体变为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根据图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ab 为 M 物质的熔化图象,oa′b′为 N 物质的沸腾图象
B.在 16~18min 内,M 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不吸收热量
C.M 物质肯定是晶体,N 物质可能是非晶体
D.M、N 物质熔化过程都持续了 10min
23.(2022 无锡模拟)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雪吸热熔化
B.夏天,电风扇对着人扇风,让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扇扇风降低了室内温度
C.秋天,寒冷的早上出现了霜降,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的
D.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24.(2014 江阴市二模)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 后液化 B.先沸腾 后凝固
C.先液化 后汽化 D.先蒸发 后沸腾
25.(2022 无锡模拟)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放出大量的热
B.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液化形成的
C.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二.填空题(共13小题)
26.(2023 宜兴市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    (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安装顺序;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示数为    ℃;图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7.(2023 梁溪区一模)小明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水的沸点为100℃),试管中装有适量的酒精(酒精沸点为78℃),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则先沸腾的液体是    ;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若把试管中的酒精换成适量的水,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没有沸腾,原因是    。
28.(2023 新吴区校级模拟)如图甲是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做物态变化实验时的情景。把干冰放在敞口的容器中,会发现在周围出现大量“白雾”,“白雾”是由    经过    (填物态变化)而来的;把干冰放入试管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乙),气球体积会逐渐变大,气球中的气体是干冰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29.(2023 无锡二模)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烧瓶做水的沸腾实验,此时水的温度为    ℃;当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小明将注射器内少量冷水全部注入烧瓶中,发现烧瓶内的水立刻停止了沸腾,则此时烧瓶内水的沸点    (变高/变低/不变);小红对着烧瓶外壁喷冷水使图乙中的水再次沸腾了,她所喷撒的位置是    (M/N)。
30.(2023 滨湖区校级二模)小明和小华都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同一装置完成“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应先调整    (烧杯/温度计)的位置。
(2)实验过程中两位同学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两位同学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3)水沸腾后,将水倒入烧瓶,发现水停止沸腾。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如图丙所示,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
31.(2023 新吴区二模)如图所示,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规律”。试管中加入初始温度较高的水的目的是: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示数为    ℃;若在高海拔地区完成该实验,水的沸点将    于100℃。
32.(2023 滨湖区校级二模)如图,舞台上利用干冰制造白雾,原理是干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33.(2023 宜兴市二模)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按图甲组装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BC段的物质处于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像中的DE段,此时发现烧杯中的水沸腾,温度    (变大/变小/不变),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能/不能)沸腾,AB段和CD段斜率不同说明冰和水的    (密度/内能/比热容)不同。
34.(2023 宜兴市模拟)小明洗澡时发现浴室的两根水管管壁上,一根布满了水珠,一根完全见不到水珠(如图),布满水珠的是    (选填“热水”或“冷水”)管;水珠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此过程需要    热。
35.(2023 惠山区校级一模)在探究冰熔化规律实验中,烧杯中有适量水,大试管中有碎冰,实验装置如图甲。
(1)该装置应按照    的顺序安装。
(2)如图乙加热前冰的温度为    ℃时。
(3)不改变装置,他将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绘制了温度计示数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丙。他在DE段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大量气泡上升变大的现象;CD段比AB段升温慢是因为    。
36.(2023 滨湖区一模)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按图甲安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    (选填“A向上”或“B向下”)调整,以便实验。小明用同一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汇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两次实验,前6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先后两次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关于m1、m2的大小关系是m1   m2。
37.(2022 宜兴市校级一模)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温为    ℃;图丙是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选填“变大”或“变小”),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8.(2021 宜兴市校级三模)天问一号(如图)在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祝融号火星车将开启火星探测任务。在火星车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正十一烷。白天,温度升高的时候,这种固态物质    (选填“吸收”、“放出”)热量而    (填物态变化名称);夜间,温度下降的时候,这种物质释放热量而凝固。利用这种方法,可保证火星车安全度过漫漫寒夜。
三.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
39.(2022 惠山区校级二模)小明和小红想用下图三个步骤的实验来证明冰熔化需要吸热:
(1)步骤1,将冰块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等待温度稳定,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
(2)步骤2,小明在保温杯中放入50℃的热水1kg,并于烧杯中取一块0.25kg的冰放入,等冰块全部熔化后测得水温为20℃。则热水放出的热量为    J。若不计热量损失,实验中此冰块熔化吸收热量    J[(c水=4.2×103J/(kg ℃))];
(3)步骤3,小红认为实际测量中,保温杯中的水不断向外散热,所以并不能证明冰熔化一定吸热。为了排除散热因素的影响,小红取相同的保温杯,与小明同时装入50℃的热水1kg,则小红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只需填写序号)。
①在小明杯中刚放入冰块时,倒入0℃的冷水0.25kg,并立刻测量水温
②在小明杯中刚放入冰块时,倒入0℃的冷水0.25kg,并等小明杯中的冰全部熔化时测量水温
③在小明杯中的冰全部熔化时,倒入0℃的冷水0.25kg,并立刻测量水温
④以上方法都可以
40.(2023 梁溪区二模)小明在“探究质量是200g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时,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请指出装置中存在的一个错误:   ;
(2)改正错误后,小明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得到了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熔化后其比热容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在第2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min时的内能。
(3)在6min内完全燃烧了8g的酒精,根据图像信息和相关知识,可估算出此过程中热转化效率是    。[已知该物质的液态的比热容c=4×103J/(kg ℃),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
41.(2023 无锡二模)如图甲所示,是一一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组装如图甲所示器材的顺序是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根据图中信息,此时烧杯中的水    (填“正在沸腾”或“还未沸腾”)。
(2)某一时刻的温度计示数如图乙,为    ℃。
(3)水沸腾后,还需要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水沸腾后的体积变化
B.观察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
C.验证水沸腾不仅要达到沸点,还要持续吸热
D.验证水的沸点和液面上方气压大小有关
(4)另一组同学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在烧杯和试管内都装了水,并同步记录了A、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A的示数/℃ 40 57 71 81 91 97 100 100 100
B的示数/℃ 40 48 61 74 84 90 94 94 94
(5)根据表格中数据,判断下列关于试管内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沸点但不能持续吸热,所以还没有沸腾
B.再加热一段时间,试管内的水一定能沸腾
C.还没有达到沸点,继续加热,温度也有可能不再升高
D.第21分钟到第24分钟,水的内能变小
42.(2023 锡山区一模)如图甲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组装如图甲所示器材的顺序是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根据图中信息,此时烧杯中的水    (选填“正在沸腾”或“还未沸腾”)。
(2)某一时刻的温度计示数如图乙,为    ℃。
(3)水沸腾后,还要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水沸腾后的体积变化
B.观察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
C.验证水沸腾不仅要达到沸点,还要持续吸热
D.验证水的沸点和液面上方气压大小有关
(4)另一组同学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在烧杯和试管内都装入水,并同步记录了 A、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A的示数/℃ 40 57 71 81 91 97 100 100 100
B的示数/℃ 40 48 61 74 84 90 94 94 94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关于试管内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达到沸点但不能持续吸热,所以还没有沸腾
B.再加热一段时间,试管内的水一定能够沸腾
C.还没有达到沸点,继续加热,温度也有可能不再升高
D.第21分钟到第24分钟,水的内能不变
43.(2022 惠山区校级二模)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从图像可知,   段表示的是水沸腾的过程,此实验所得水的沸点是    ℃,此时水面上方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4.(2022 宜兴市校级模拟)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前,调整铁圈A确定其高度时,   (需要/不需要)点燃酒精灯。采用“水浴法”对试管中的碎冰加热,其好处是    ;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温度/C ﹣2 ﹣1 0 0 0 0 0.5 …
(2)小组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冰是    (晶体/非晶体);
(3)若酒精灯对烧杯持续加热一段时间,最终会观察到    (烧杯/试管和烧杯)内的水发生沸腾现象。
45.(2022 宜兴市校级模拟)某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乙中a、b所示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    (填“a”或“b”)。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表明此时水的沸点为    ℃,说明此时气压    (填“是”或“不是”)1个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烧杯中水的温度会    (填“继续上升”或“保持不变”)。
(4)另一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填“②”、“③”或“④”)。
46.(2022 江阴市校级模拟)(一)如图甲所示,是创新实验小组的小苹和小琳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2)水沸腾时,小苹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于是她得出结论:当地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气压。小琳认为她的观点错误,因为    ;
(3)实验完毕,小琳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
(二)彭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她将等量的温水和热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又找来常温下3张完全相同的湿巾,把其中的一张对折,将它们贴在三个锥形瓶的外壁,分别标记为1、2、3并将它们放在电子秤上,三只电子秤示数相同。一段时间后(外界环境相同),电子秤示数如图乙A、B、C所示;
(4)通过    (选填A/B/C)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5)通过B、C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
(6)实验中利用电子秤示数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法;
(7)彭老师还想测定液体蒸发时吸放热的情况,将湿巾平铺在薄铁片上,用电子温度计实时监测图丁中薄铁片底部的温度变化情况,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解答】解:医护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和护目镜,护目镜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护目镜的内侧,液化过程放热。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A、“水缸出汗,不用挑担”中,“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正确;
B、“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紫烟”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雪后寒”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使气温下降,故C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D错误。
故选:D。
3.【解答】解:易拉罐的下部有白霜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即白霜。
故选:A。
4.【解答】解: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凝固时温度不断下降,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解答】解:A、雨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不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不正确。
故选:C。
6.【解答】解:A、“雪”是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蜡烛“流泪”是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雪的形成是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雾的消散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C正确;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A、“冰冻肥牛肉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是因为牛肉卷中的冰熔化了,同时吸收热量,故A错误;
B、把火锅中的汤汁加热至沸腾后,改用更小火加热,汤汁温度不变,故B错误;
C、高温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人体皮肤时,在人的皮肤表面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所以会将导致皮肤烫伤,故C正确;
D、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是因为汤汁中的水吸热汽化成为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A、“大雪”节气,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热,故A正确;
B、“寒露”节气,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
C、“霜降”节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
D、“雨水”节气,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10.【解答】解:
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快蒸发,故A错误;
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吸收热量,所以手感到凉,故B正确;
C、秋季,小卉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A、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变成气体,所以毛细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故A错误;
B、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即可完成制冰,此过程中水凝固成冰,水凝固时会放出热量,故B错误;
C、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这里变成液体,此过程二氧化碳气体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故C正确;
D、制冰时场地周围的霜主要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故D错误。
故选:C。
12.【解答】解;A、过一会“水”字消失,这是水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
B、甲同学用沾有冷水的手去拿刚出锅的包子不会太烫,原因是手上的水汽化吸热,故B正确。
C、乙同学做纸锅烧水的实验,水烧开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远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着,故C正确。
D、老师给同学的手臂上抹了一点酒精,同学们感觉很凉快,原因是酒精蒸发吸热,故D正确。
故选:A。
13.【解答】解:空气湿度很大时,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瓷砖地面或墙壁,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瓷砖地面或墙壁上。
故选:D。
14.【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颗粒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落地前凝结成小冰粒,说明这个过程是由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雪,这个过程是凝固,凝固放热,故B正确。
故选:B。
15.【解答】解:A.“白气”是锅上方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手上沾些水,取放刚出锅温度较高的粽子时,手表面的水会汽化吸热,避免手烫伤,故B正确;
C.粽子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是冰箱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
D.手与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粽子粘在一起,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冰,冰把手和粽子粘一起,故D错误。
故选:B。
16.【解答】解:A、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加冰的橙汁饮料接近冰水混合状态,温度不低于0℃。故A不符合实际;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25℃,从节能环保考虑,夏季空调制冷温度不低于26℃,故B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适合洗澡的水温比人的正常体温略高一些,在40℃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A。
17.【解答】解:干冰放入玻璃杯的水中,会直接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即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即我们看到的“白气”,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故选:D。
18.【解答】解:AB.“人工雪”是水雾凝结成冰晶,继而变成的雪花,是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中,凝固放热,故A错误,B正确;
C.自然雪的熔点是0℃,“人工雪”的熔点约为5℃,故C错误;
D.造雪时空气温度须低于5℃,故D错误。
故选:B。
19.【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热水汽化成水蒸气,杯内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D。
20.【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该过程放热,故A错误;
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21.【解答】解:A、给湿头发吹热风,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地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液体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降低了液体的温度、控制了表面积,避免了空气流动对蒸发的影响,从而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C符合题意;
D、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解答】解:读图可知,M在 10~20min的10min 内,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oab 为 M 物质的熔化图象;
在26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N之所以温度不变是因为水浴法加热,水达到了沸点温度不变导致的,故不能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N物质有可能是非晶体,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3.【解答】解:A、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吸热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身体汗液蒸发吸热,但不会降低了室内的气温,故B错误;
C、秋天,寒冷的早上出现了霜降,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24.【解答】解: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所以蒸馏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故选:A。
25.【解答】解:
A、沸腾属于汽化的一种,汽化吸热,故A错误;
B、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图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是水沸腾时的现象,故C错误;
D、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3小题)
26.【解答】解:(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从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读数是92℃;
(3)水沸腾后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而逐渐变大,所以图中的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故答案为:从下至上;92;b。
27.【解答】解:
(1)已知酒精的沸点为78℃,随着给烧杯加热,当烧杯和试管中的液体都达到78℃时,若再给烧杯加热,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即此时水的温度高于试管中酒精的温度,所以试管中的酒精达到沸点后,由于还能继续吸热,所以能够沸腾。但是酒精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78℃。
(2)若把试管中的酒精换成适量的水,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都是100℃,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酒精;78;试管中水的温度达到100℃时,不能继续吸收热量。
28.【解答】解:把干冰放在敞口的容器中,干冰迅速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从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白雾,故白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气态的二氧化碳充满整个气球,所以气球体积会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水蒸气;液化;升华。
29.【解答】解:(1)每一个小格代表1℃,则示数是96℃;
(2)将注射器内少量冷水全部注入三颈烧瓶中,如图丙所示,发现烧瓶内的水立刻停止了沸腾,此时烧瓶内的气压没有变化,所以此时烧瓶内水的沸点不变;
(3)在三颈烧瓶外壁喷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水会重新沸腾起来,因此喷撒的位置是M。
故答案为:96;不变;M。
30.【解答】解:(1)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所以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烧杯的位置;
(2)读图乙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由Q=cmΔt可知,吸收的热量相等,比热容相同时,小华的升温较慢,是因为水的质量较大;
(3)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故答案为:(1)烧杯;(2)质量;(3)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31.【解答】解:(1)试管中加入初始温度较高的水,是为了缩短加热时间;
(2)由乙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上表面与温度计90刻度线上方的第4条刻度线对齐,读数为94℃;
(3)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在高海拔地区完成该实验,气压降低,水的沸点将低于 100℃。
故答案为:(1)缩短加热时间;(2)94;(3)低。
32.【解答】解:舞台上利用干冰制造白雾时,干冰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收热量,致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后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了白雾。
故答案为:升华;下降;液化。
33.【解答】解:本题从图像可以分成几个阶段:①AB段冰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但还没有开始熔化;②到达BC段冰才开始熔化,冰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③CD段冰已全部熔化成水,继续吸热,温度上升,④DE段,水温上升到100℃,达到沸点,但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可以从酒精灯处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可以沸腾,但试管中的水虽然达到沸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所以不能沸腾。
由图象可以看出,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冰用的时间长,吸热多。由Q=cmΔt,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
故答案为:固液共存;不变;不能;比热容。
34.【解答】解:小明洗澡的浴室内温度较高,水蒸气含量大,热的水蒸气遇冷的物体液化成小水珠,所以有水滴的水管是冷水管,没有水滴的是热水管,水蒸气液化过程是放出热量的。
故答案为:冷水;液化;放。
35.【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最后调整温度计的高度,使其不要碰到容器底,所以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温度计示数是﹣5℃;
(3)图丙中在DE段,烧杯内水沸腾,试管内水的温度和试管外水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不能看到大量气泡上升变大的现象;由图象可以看出,CD段明显比AB段升温慢,即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少,所以冰比水吸热升温快,原因是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5;(3)不能;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36.【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需要从下往上安装实验器材,先确定好B的位置,再根据温度计调节A的位置,由此可知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即将A处向上调整;
(2)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8℃;
(3)因为加热条件一样,所以两次实验的前6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4)两次达到沸点所用加热时间相同,m2比m1初温低,所以m2升温更快,所以m1>m2;
故答案为:A向上;98;相同;>。
37.【解答】解:(1)如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故温度为92℃;
(2)图丙是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沸腾时,不同深度的水汽化成气态水蒸气,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故答案为:92;保持不变;变大;水蒸气。
38.【解答】由题意可知,集热窗装置里面的物质会在温度相对较高白天吸热熔化储存能量,则晚上会凝固放热释放能量。
故答案为:吸收;熔化。
三.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
39.【解答】解:(1)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将冰块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温度稳定即为冰水混合物,故温度为0℃。
(2)热水放出的热量为:
Q放=c水m热Δt1=4.2×103J/(kg ℃)×1kg×(50℃﹣20℃)=1.26×105J,
冷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c水m热冷Δt1=4.2×103J/(kg ℃)×0.25kg×(20℃﹣0℃)=2.1×104J,
冰块熔化吸收热量为:
Q放﹣Q吸=1.26×105J﹣2.1×104J=1.05×105J。
(3)小红在探究冰熔化是否需要吸热时,应取相同的保温杯,与小明同时装入50℃的热水1kg,在小明杯中的冰全部熔化时,小红向杯中倒入0℃的冷水0.25kg,并立刻测量水温,若最后水温相同,说明冰熔化不需要吸热;若最后水温不同,说明冰熔化需要吸热。故③符合题意。故选③。
故答案为:(1)0;(2)1.26×105;1.05×105;(3)③。
40.【解答】解:(1)图中温度计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放的位置不正确,温度计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2)由图乙可知,第2min时这种物质开始熔化,在第4min熔化结束,该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80℃不变,故该物体是晶体;
由图乙可知,在0~2min的时间里固态物质升高的温度为Δt1=30℃;在4min﹣6min的时间里液态物质升高的温度为Δt2=20℃,即Δt1>Δt2;
由Q=cmΔt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Δt越大、比热容c就越小,所以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则该物体熔化后比热容变大;
由图乙可知:物体在第2~3min时正在熔化,该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即物体在第2min时的内能小于第3min时的内能;
(3)物质的质量m=200g=0.2kg,
由图乙知,在第4min物质的温度为80℃,在第6min的温度为100℃,则:Q吸=cm(t﹣t0)=4×103J/(kg ℃)×0.2kg×(100℃﹣80℃)=1.6×104J;
8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总=m酒精q酒精=8×10﹣3kg×3.0×107J/kg=2.4×105J;
从第4min到第6min该物质共吸热1.6×104J,由于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所以该物质每分钟吸热为0.8×104J,在6min内该物质共吸热6×0.8×104J=4.8×104J;
酒精灯的热转化效率为η100%100%=20%。
故答案为:(1)温度计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2)晶体;变大;小于;(3)20%。
41.【解答】解:(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自下而上”安装实验装置;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水还未沸腾;
(2)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93℃;
(3)水沸腾后,还要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故选B;
(5)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在烧杯和试管内都装入水,
ABC、A温度计的示数最终为100℃,说明水的沸点为100℃,在同一环境中水的沸点应相同,所以此时试管内水的还没有达到沸点;根据前面分析可知试管中的水温不变,可能是此时吸热与散热相等造成的,若继续加热,其温度也有可能不再升高,则试管内的水不一定能够沸腾,故C正确,AB错误;
D、第21分钟到24分钟,水汽化为水蒸气,水的质量减小,其内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还未沸腾;(2)93;(3)B;(5)C。
42.【解答】解:(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自下而上”安装实验装置;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水正在沸腾;
(2)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93℃;
(3)水沸腾后,还要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并验证水沸腾不仅要达到沸点,还要持续吸热,故选BC;
(5)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在烧杯和试管内都装入水,
ABC、A温度计的示数最终为100℃,说明水的沸点为100℃,在同一环境中水的沸点应相同,所以此时试管内水的还没有达到沸点;根据前面分析可知试管中的水温不变,可能是此时吸热与散热相等造成的,若继续加热,其温度也有可能不再升高,则试管内的水不一定能够沸腾,故C正确,AB错误;
D、第21分钟到24分钟,水汽化为水蒸气,水的质量减小,其内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正在沸腾;(2)93;(3)BC;(5)C。
43.【解答】解:由图像知,AB段是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C段是水沸腾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从图像可知,纵坐标的分度值为1℃,此实验所得水的沸点是99℃。
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且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实验所得水的沸点是99℃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所以此时水面上方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BC;99;小于。
44.【解答】解:(1)由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对物体加热,所以,实验前,调整铁圈A确定其高度时,需要点燃酒精灯。采用“水浴法”对试管中的碎冰加热,可以增大受力面积,使碎冰受热均匀。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冰在3~6min内吸热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3)若酒精灯对烧杯持续加热一段时间,烧杯内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由于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烧杯内的水只能达到沸点,所以,试管内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需要;受热均匀;(2)晶体;(3)烧杯。
45.【解答】解:
(1)由图可知,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2)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106℃,即水的沸点是106℃;
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所以该实验环境的气压不是1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烧杯中水的温度会保持不变;
(4)另一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则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变少,但沸点不变,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④。
故答案为:(1)a;(2)106;不是;(3)保持不变;(4)④。
46.【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实验装置有盖,水面上气压大,沸点高,小苹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不是当地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气压;
(3)由于石棉网、铁圈或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撤去酒精灯后,水能够继续吸热而沸腾一段时间;
(4)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由图知,A与B水滴的表面积相同,表面空气流动情况相同,温度不同,故选A、B两图进行对比。
(5)通过B、C两图的对比可知,水的温度、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均相同,只有水的表面积不同,所以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6)实验中利用电子秤示数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7)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A图象与事实相符合。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实验装置有盖,水面上气压大,沸点高;(3)由于石棉网、铁圈或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撤去酒精灯后,水能够继续吸热而沸腾一段时间;(4)A、B;(5)水的表面积;(6)转换;(7)A。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专题4物态变化——2022-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一模二模试题分类(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