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洗澡时,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为 B. 的冰比的水冷
C.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 D. 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
2.(3分)用一支原来示数为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 B. C. D.
3.(3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 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 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
C.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 将地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
4.(3分)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A. 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 B. 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C. 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 D. 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5.(3分)下列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对外放热的是
①雾的形成
②冰化成水
③水结成冰
④熔化的蜡烛凝固
⑤樟脑丸变小
⑥霜的形成
⑦地面的水在蒸发
⑧冬天屋内玻璃上水层的形成
⑨水沸腾的过程。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③④⑥⑧ C. ①②⑤⑦⑨ D. ①④⑥⑧⑨
6.(3分)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 熔化 凝华 B. 凝固 汽化
C. 汽化 液化 D. 熔化 液化
7.(3分)如图所示,在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的过程中,有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上有水滴产生。下列关于该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当烧瓶内的水沸腾时,才会有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
B. 管口放置的玻璃片温度越高,玻璃片上越容易有水滴产生
C. 经过一段时间后玻璃片温度会升高
D. 若是在青藏高原进行该实验,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8.(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现代工业的发展加剧了温室效应 B. 地球上的水循环可以消除水资源危机
C. 地球上的淡水占总水量的 D. 陆地上的淡水以液体的形态存在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9.(4分)如图是人们常用的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______规律制成的。图甲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甲乙所示的温度差为______,图丙示数是______。
10.(4分)年月日凌晨,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六个月后,当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生热,舱的表面温度非常高,但由于返回舱表面涂有一层非常厚的特殊涂料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可降低返回舱表面的温度。这些物态变化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1.(4分)小云想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实验:按照 ______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当水温为时,每隔记录一次水温,从计时开始,经小云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如图 ______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气泡状态,得知水沸腾。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并记录水的温度。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加热过程中,水在沸腾前温度升高,水在沸腾过程中, ______ 。
12.(4分)在现代建筑中有一项新技术,即在蜂窝状的墙体中放入一些特殊的蜡丸,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这些蜡丸熔化 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当温度降低时,液态蜡丸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出热量,使得室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13.(4分)元旦假期,小明向妈妈学做了一道菜——隔水蒸鸡,如图所示,整个过程要维持水沸腾,需持续进行 ______,但有个现象小明很费解:本来锅和锅盖清洗很干净,但蒸好鸡后锅和锅盖上均匀附着很多星星点点的油脂关于这个现象,请你帮小明解释一下:锅和锅盖上均匀附着星星点点的油脂来自 ______,主要通过先 ______再 ______两空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出现在锅和锅盖上。
14.(4分)(2021-2022 汉阳期中)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_______________又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_______________时要__________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至于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_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同)后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6个月后返回舱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大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返回舱表面涂上一层特殊固态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先_______________成液态,再_______________,吸收大量热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4分)请填出以下物态变化的名称:春天,冰雪消融是 ______ ;冬天,河面结冰是 ______ ;同一晶体的熔点 ______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它的凝固点。
三 、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6.(12分)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
四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7.(6分)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请指出图中的两个错误之处:
① ______ ,
② ______ 。
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 ______ 。
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前和沸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上图所示,图中 ______ 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实验即将结束,细心的李利同学发现:移开酒精灯,水很快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 ______ 。
18.(6分)小明在“探究质量是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时,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请指出装置中存在的一个错误:______;
改正错误后,小明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得到了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是 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熔化后其比热容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在第时的内能 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时的内能。
在内完全燃烧了的酒精,根据图像信息和相关知识,可估算出此过程中热转化效率是 ______。已知该物质的液态的比热容,酒精的热值为
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9.(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受强冷空气影响,年月日盐城部分地区迎来了首场降雪。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______吸热放热。
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
A.云层中气温较低
B.云层水气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D.云层下气温较高
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高低。
收集一定量的干净雪置于室温下,观察雪的熔化现象,测量并作出雪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雪熔化规律的图象是______。
月日我市部分地区下的是雨夹雪,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0.(6分)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答题。
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间的摩擦力减小,汽车易左右滑摆。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 cm,气温在0 ℃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发生,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盐可使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
猜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左右,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略高人的体温,约,故正确;
、的冰和水,状态虽然不同,但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故错误;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错误;
、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左右,故错误。
故选:。
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比较及正常体温,属于基本概念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
2.【答案】A;
【解析】解: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人的体温不高于,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
所以正常体温的人测量的结果是。
故选:。
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体温计的使用注意事项,需要记住:体温计使用之前别忘了“甩一下”。
3.【答案】B;
【解析】解:、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不符合题意;
、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控制了表面积,避免了空气流动对蒸发的影响,从而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符合题意;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不符合题意;
、将地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液体的蒸发,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要减慢蒸发,可以通过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上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要减慢蒸发,首先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在理论的指导下选取措施,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乙醚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雪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此题主要考查辨别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基础题。
5.【答案】B;
【解析】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
冰化成水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
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
熔化的蜡烛凝固,是蜡烛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
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要吸热;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
地面的水在蒸发,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冬天屋内玻璃上水层的形成是由水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凉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
水沸腾的过程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故选:。
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该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
6.【答案】C;
【解析】解:沙漠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杯中。
故选:。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该题考查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7.【答案】C;
【解析】解:、在水没有沸腾的情况下,水也会发生汽化产生水蒸气,只是产生水蒸气的速度没有水沸腾时快,即水没有沸腾的情况下也会有水蒸气从洗玻璃管中喷出,故选项错误;
、管口放置的玻璃瓶温度越低,水蒸气遇到玻璃瓶时越容易放出热量而液化,故选项错误;
、水蒸气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玻璃片的温度会升高,故选项正确;
、在青藏高原进行该实验时,水的沸点会降低,但是水的汽化过程不会停止,所以仍可以发生这种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
水的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气体的液化条件:温度达到或低于沸点,能持续放热;
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
汽化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此题主要考查水的汽化方式、汽化条件和液化条件,难度较低。
8.【答案】A;
【解析】解:、现代工业的发展,燃烧了大量的化石能源,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故A正确;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水循环不会消除水资源危机,故B错误;
C、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而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淡水资源的,故C错误;
D、陆地上的淡水资源近是固体冰川,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即大部分淡水以固体的形态存在,故D错误。
故选:。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而导致的地球变暖的现象;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左右,其中近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
此题主要考查了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的影响以及能够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要求我们明白身边的一些淡水资源,要保护水资源。
9.【答案】热胀冷缩 ; 39 ; 53℃ ; 37.8 ;
【解析】解: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上升;液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下降,液柱的高低变化与温度有关,我们就是以此来测量温度的,所以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甲温度计的分度值是,由温度计旁边的数字在上面而在下面可以知道,液柱是在以上,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
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由温度计旁边的数字在上面而在下面可以知道,液柱是在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
甲乙所示的温度差为;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所以丙的示数是;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
读数时,要先确认分度值,然后看液柱上表面所对的刻度值,不管液柱在刻度以上还是在以下,都要从刻度开始读;
本题综合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温度计的读数,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0.【答案】熔化 汽化 升华;
【解析】解: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涂层特殊涂料吸收热量后,一部分发生了熔化和升华,熔化后的物质又发生了汽化。
故答案为:熔化;汽化;升华。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此题主要考查了熔化、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分清。
11.【答案】;
【解析】解: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图乙、丙是小云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其中图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此时气泡上升变大;
由图象可知,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自下而上;丙;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根据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分析;
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不断有新的水蒸气产生并进入气泡,气泡上升变大;
液体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此题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水沸腾特点及沸点的概念,同时考查了影响沸点的因素及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从图像中提取有关信息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2.【答案】吸热 凝固;
【解析】解:蜡丸属于非晶体,在墙面装饰材料中放入一些特殊的蜡丸。当温度升高时,蜡丸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蜡丸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吸热;凝固。
石蜡属于非晶体,温度升高时会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时会凝固,同时放出热量。
此题主要考查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属于基础性题目。
13.【答案】加热 鸡身上 升华 凝华;
【解析】解:要维持水的沸腾,需要持续进行加热;锅和锅盖上均匀附着星星点点的油脂来自鸡身上的油,先升华为蒸气,遇冷凝华成固态。
故答案为:加热;鸡身上;升华;凝华。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属于简单题。
14.【答案】降低温度;汽化;吸热;汽化;液化;熔化;汽化;
【解析】略
15.【答案】熔化; 凝固; 等于;
【解析】解:春天,冰雪消融是冰变成水,是熔化过程;
冬天,河面结冰是水变成冰,是凝固过程;
同一晶体的熔点等于它的凝固点。
故答案为:熔化;凝固;等于。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同种晶体,熔点等于凝固点。
该题考查了熔化和凝固现象,同时还考查了熔点和凝固点,是物态变化中最简单的习题。
16.【答案】解:
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
冰块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
【解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7.【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以看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有: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②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图甲是沸腾时的现象,乙是沸腾前的现象;
水沸腾时必须要继续吸热,而其温度会保持不变,所以移开酒精灯,水很快停止沸腾。
故答案为: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②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甲;吸收。
结合实验图,从温度计的使用角度可找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倒入热水的目的是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到液面时消失;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最后破裂;
水沸腾时必须要继续吸热,而其温度会保持不变,这也是沸腾的基本特点。
此题主要考查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的一些小的环节,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与读数,沸腾的特点和现象,是我们学习该实验的基本要求。
18.【答案】温度计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晶体 变大 小于 20%;
【解析】解:图中温度计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放的位置不正确,温度计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由图乙可知,第时这种物质开始熔化,在第熔化结束,该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不变,故该物体是晶体;
由图乙可知,在的时间里固态物质升高的温度为;在的时间里液态物质升高的温度为,即;
由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越大、比热容就越小,所以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则该物体熔化后比热容变大;
由图乙可知:物体在第时正在熔化,该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即物体在第时的内能小于第时的内能;
物质的质量,
由图乙知,在第物质的温度为,在第的温度为,则:;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从第到第该物质共吸热,由于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所以该物质每分钟吸热为,在内该物质共吸热;
酒精灯的热转化效率为。
故答案为:温度计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晶体;变大;小于;。
在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在进行读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
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但温度变化不同,说明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小的比热容大;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变大;
根据计算该物质液态时吸收的热量;对酒精灯来说,有用功为被加热的某种物质吸收的热量,总功为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酒精灯的效率可用公式来计算。
此题是有关晶体熔化图像问题,考查了晶体的熔化过程的特点、比热容的知识、热量的计算及效率的计算,属于中档题。
19.【答案】凝华;放热;;低;乙;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于。;
【解析】解:
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凝华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放热;
雪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形成的,根据阅读材料可知,云层下气温较高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故选D;
由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且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向路面撒盐可以让雪在低温下熔化以达到除雪的目的;
雪是晶体,其熔点是,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雪在零摄氏度时,吸收热量而熔化但温度不变,当雪全部熔化成水以后,温度升高到室温后,水的温度不变,故选乙;
根据阅读材料可知,空中形成的雪花靠近地面时空气在以上,部分雪熔化,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故答案为:凝华;放热;;低;乙;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于。
该题考查雪以及雨夹雪的形成过程,是一道应用题,难度不大。
20.【答案】水中杂质越多,水的凝固点越低;
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发生;
取相同的三个杯子,盛相同体积的清水、淡盐水、浓盐水,放入冰箱里,每隔5 min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并观察是否有结冰现象,若结冰,结冰的先后顺序是否是清水、淡盐水、浓盐水;
【解析】因为由题中的信息可知:撒大量的盐,可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所以猜想:水中杂质越多,水的凝固点越低或混合物的凝固点降低。
要验证晶体的熔点是否与杂质有关,应用控制变量法,即用相同的杯子,盛相同体积的清水、淡盐水、浓盐水放入相同的冰箱里,分别测出其凝固点,进行比较。
故答案为:
(1)猜想:水中杂质越多,水的凝固点越低;
(2)理由: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发生;
(3)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取相同的三个杯子,盛相同体积的清水、淡盐水、浓盐水,放入冰箱里,每隔5 min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并观察是否有结冰现象,若结冰,结冰的先后顺序是否是清水、淡盐水、浓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