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同步练习2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1.(4分)图中的物块长度为 ______。
2.(4分)如图甲、乙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图,不正确的图对应的测量结果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此笔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_________cm。
(3)若有一把由金属制成的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随温度的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寒冬季用它测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4分)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该铅笔的长度是 ______,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
4.(4分)王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俯视倒入毫升液体,倒出一部分后又仰视读数为毫升,则实际取用的液体体积 ______毫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4分)如图是秒表示意图,小圈里是分针,大圈里是秒针。秒针转动一圈 ______秒,每小格 ______,秒表中的读数是 ______。
二 、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6.(12分)图中,木块的长度是______。
7.(12分)很多同学都有佩戴电子手表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隔了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该电子手表,此时表盘的示数为::,则两次时间差为多少秒?
小新五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则测量结果应为多少?
8.(12分)某同学为测细铜丝直径,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圈,
从图中读出线圈的长度是多少?
铜丝的直径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三 、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9.(3分)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次测量,结果如下:、、、,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 B.
C. D.
10.(3分)如图地图上两地的一段公路线是一段曲线,要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A. 用直尺直接量出和两点之间的距离
B. 用直尺在曲线上从点慢慢移到点,直接读出长度的数值
C. 用一条细棉线使之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拉直棉线后用直尺量出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即曲线的长度
D. 用橡皮筋代替选项中的细棉线,操作过程同选项
11.(3分)以下测量导致的结果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用钢直尺子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的要大
B. 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 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不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 在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1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B. 错误就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造成的,不可避免
C. 选择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都可以避免误差
D. 小明用分度值的刻度尺测量一元硬币的长度读为
13.(3分)宇航员长时间生活在空间站其个子会变高,如图是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前后的身高,由图可知她长高了
A. B. C. D.
14.(3分)初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对生活中的物理量具有一定的估测能力。小明对家庭厨房的物品进行如下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A. 普通饭碗的质量约为 B. 汤圆煮熟即将出锅时的温度约为
C. 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 D. 电饭锅加热挡的功率约为
15.(3分)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B. 整个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C. 物体在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在时间内的速度比内的速度大
四 、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6.(3分)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去测量一本书的长度为18.5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分米作单位,书的长为1.855dm B. 最后一位数字5是估读值
C. 这个值准确到毫米 D. 没有估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五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7.(6分)在图中,圆筒的直径为 ______,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2.90;
【解析】解:末端刻度值为,物体长度为。
故答案为:。
起始端没从开始,把处当作“”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答案】甲 ;偏大 ;0.0340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6.42cm ;26.00 ;偏大;
【解析】略
3.【答案】17.57 ;1mm;
【解析】解:将四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就是记录结果:;
因为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所以从右面数第二位的单位就是分度值,故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故答案为:;。
根据刻度尺的使用,为了减少误差,可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但是不管对同一物体测量多少次,准确值是不会变的,改变的是估计值,在取平均值时,要去掉错误的测量结果;
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
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读数时读到分度值还要估计一位,故从右面数第二位的单位就是分度值,注意取平均值时,若除不尽,保留的小数要与测量值小数位数相同。
4.【答案】小于;
【解析】解:使用量筒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凸液面的最低高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大,所以该量筒内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而仰视读数偏小,所以倒出部分液体后,剩余的液体体积数应该是大于;故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小于。
故答案为:小于
使用量筒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凸液面的最低高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大,而仰视读数偏小。
此题主要考查量筒的读数方法,
5.【答案】30 0.1 220.6;
【解析】解: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圈是,中间有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和“”之间,偏向“”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指针在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即秒表的读数为。
故答案为:;;。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此题主要考查秒表的读数方法,属于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6.【答案】2.10;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之间有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木块左侧与刻度线对齐,右侧与对齐,估读为,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7.【答案】解:
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第二次观察电子手表,表盘的示数为::,
则两次时间差异为::::;
用此刻度尺测量的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长度单位是,所以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
比较测量结果知,“”与其它三个测量结果比较,准确值不同,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估读值多一位,应舍去;
课桌的宽度为。
答:两次时间差异为;测量结果应为。;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我们根据时刻计算时间差和长度,属于基本能力,需要熟练掌握。
已知两个具体的时刻,两者之差就是经历的时间。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测量值误差最小。
8.【答案】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4.20cm对齐,所以线圈的宽度为L=14.20cm-10.00cm=4.20cm;
铜丝的直径为d===0.14cm。
答:(1)线圈的长度为4.20cm;
(2)铜丝的直径为0.14cm。;
【解析】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已知线圈长度和线圈的圈数,两者之比就是铜丝的直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利用累积法测量铜丝直径的过程,类似的应用还有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张邮票的质量等。
9.【答案】C;
【解析】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与其他数据的准确值不同,所以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故选:。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此题主要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
10.【答案】C;
【解析】解:、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不准确,不方便,故错误;
、用一条无弹性的细丝线代替橡皮筋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细丝线代替了曲线,便于测量。故正确。
、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不准确,因为橡皮筋有弹性,把它拉直后测量值会变大,故错误。
故选:。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理解物理中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用细丝线和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就是曲线的长度。用细丝线代替了曲线。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等效替代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初中物理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放大法等等,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
11.【答案】A;
【解析】解:、由于钢的热胀冷缩,夏天温度升高,由于热膨胀钢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比物体的实际值偏小;
冬天由于钢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测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小,故A错误.
B、刻度间隔小了,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测量结果将会偏大,故B正确.
C、若在绕金属丝时,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故C正确.
D、用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故D正确.
故选A.
夏天由于钢制刻度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偏小;冬天由于钢制刻度尺的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偏大;
刻度间隔小了,刻度尺上所显示的要比真实的小,因此测量的数据会偏大.
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圈,测出线圈长度,则细铜丝直径.
根据“俯大,仰小,平正好”的规律,进行读数及误差分析.
解答此题要弄清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大小关系.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12.【答案】D;
【解析】解:、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时,要求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起点,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从其它刻线量起,测量完成后减去前面的部分,故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错误;
、选择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错误;
、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长度读为,符合读数的要求,故正确。
故选:。
测量长度时,要求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起点,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从其它刻线量起;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选择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此题主要考查了长度测量中刻度尺的使用、误差与错误的区分、刻度尺读数的方法等,属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
13.【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之间有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由左图可知,宇航员的身高为,由右图可知,四个月前后的身高为,则她长高了。
故选:。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身高变化为两个身高值之差。
此题主要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是一道基础题。
14.【答案】C;
【解析】解:、普通饭碗的质量约为,即;故A错误;
B、汤圆煮熟即将出锅时的温度约;故B错误;
C、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符合实际;故C正确;
D、电饭锅加热挡的功率约;故D错误;
故选:。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15.【答案】C;
【解析】解:
A、由图象知,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故A正确;
B、整个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
、前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则速度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变,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而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所以,物体在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时间内的速度比内的速度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根据图象解答;
从图象中找出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分别求出物体在时间内的速度和内的速度,然后比较即可。
该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应能通过图象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和各段及所经历的时间。
16.【答案】ABC;
【解析】A、因为1cm=0.1dm,所以18.55cm=1.855dm,故A说法正确;
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则分度值的下一位是0.1mm,而测量值18.55cm的最后一位数字5是0.1mm位,所以是估读值,故B说法正确;
C、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的则这个值的准确程度就是1毫米,故C说法正确;
D、测量值18.55cm的最后一位数字5是由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出的,故D说法错误.
故选:ABC。
17.【答案】1.00 0.1;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之间有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圆筒左侧与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圆筒的直径为。
故答案为:;。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同步练习2(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