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2.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秒)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tAB
A.4.8m/s B.5m/s C.2.45m/s D.4.8km/h
4.如图,是某小球在水池中下落过程中拍摄的一张照片.已知池壁上每块砖的厚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根据照片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A→C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B→D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A→C平均速度为3a/2△t;④通过D点时速度为a/△t.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5.一辆汽车在6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72km/h,根据以上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求出汽车在60min内通过的路程
B.一定能求出汽车在前30min内通过的路程
C.一定能求出汽车在90min内通过的路程
D.以上结果均能求出
6.宣城距南宁220km,一轿车从宣城出发行驶2h后,进服务区休息30min继续出发,又过3h到达南宁,则轿车从宣城到南宁的平均速度是( )
A.110km/h B.48.89km/h C.40km/h D.44km/h
7.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1min内的平均速度是2m/s,在第2min内的平均速度是4m/s,则它在第3min内( )
A.通过的路程一定是360m
B.平均速度一定大于4m/s
C.通过的路程一定大于120m
D.通过的路程和平均速度都无法确定
8.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笔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通过的路程是4m,则( )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9.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在10s内通过150m路程,如果物体继续前进10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后10s内通过的路程可能大于150m
B.物体在后10s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15m/s
C.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一定是15m
D.物体在20s内的平均速度不可能等于15m/s
10.一学生在运动会上掷铅球,成绩是12m,那么铅球通过的路程( )
A.等于12m B.大于12m
C.小于12m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1.大家知道,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结果是乌龟赢得了比赛,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乌龟天生跑得比兔子快
B.因为兔子没能力跑赢那场比赛
C.因为裁判不公平
D.因为乌龟虽然速度慢,但是全程平均速度比较大
12.如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自动拍照一次,拍下了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选项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球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13.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 1、v2与v 的关系是( )
A.v1<v2<v B.v1=v2<v C.v1=v2>v D.v1<v<v2
14.如图所示为A,B两个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闪频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A,B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 )
A.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A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B做变速运动
C.小球A,B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球A,B都做变速运动
15.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 )
A.5km/h B.50km/h C.100km/h D.150km/h
二、填空题
16.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17.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每隔10s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B间的距离s=80cm,则气泡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cm/s。
18.甲、乙两人从相距15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km/h,乙的速度为2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4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 km。
19.如图所示,记录的是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在1200m的运动中, (选填“甲”或“乙”)车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 m/s。
20.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 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三、解答题
21.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
22.测火车速度:
提出问题:国庆节期间,小芳和同学们乘火车从襄樊回重庆,当火车行至襄渝铁路大巴山冷水隧道前一段平直轨道时,小芳对其他同学说:“我们能否用手边的器材估测车的速度?”
进行实验 许多同学参加了测量,他们各自的做法如下:
小芳听到列车上广播:“前方S=3km便是大巴山冷水隧道.”恰好此时火车鸣笛,小芳测得经t秒后听到从大巴山反射来的回声后说:“我已能算出火车的速度。”
坐在窗旁的小军不动声色,看着窗外每隔S=100m的电线杆,并数着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数出每通过两根电线杆时自己脉搏跳动了N次,小军突然宣布:“我已测出火车的速度.”设小军自己平时每分钟脉搏跳动n次。
小强跑到列车驾驶室,回来后笑着说:“我已知道了火车的速度。”
小慧看着自己的手表,问了一下乘务员每根铁轨长L,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次,小慧说自己的方法可以测火车的速度。
实验方法交流
小芳测量速度的表达式:
小军的测量速度的表达式:
小强测量方法是:
23.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漏到地上.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如图).他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找来了秒表和卷尺.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1)写出用上述物理量表示水滴在空中运动运动的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
(2)小刚测得h=1m,当数到n=20时秒表的示数t=8.7s,求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请写出计算过程)
24.为了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小马找来了用过的输液器和瓶子,设计了两套装置(如图甲、乙).选择其中一套合理的装置,通过调节使水匀速滴出;他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在车尾处粘上长纸条,让小车拖着的纸条经过滴管出口的正下方.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经过多次实验后,得到了数个带有“滴痕”的长纸条,选择其中两个纸条(如图丙所示)进行研究:
(1)为保证水持续匀速滴出,合理的装置应该是 ,这样可以保证在纸条上得到的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间隔时间 。
(2)通过对A、B纸条上“滴痕”的分析,你认为小车两次分别做什么运动?
25.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用的时间为7s,则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4)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6.25
图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滑块的平均速度:v= = =0.09m/s=9cm/s,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据图可知,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s,行驶的路程是s=45cm=0.45m,利用v= 可求出平均速度.
2.【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AB=5s,tBC=3s,所以tAB>tBC,选项A、B错误;
由题意知sAB=sBC=sm,
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 ,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所以vAB<vBC,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分析:掌握变速运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
3.【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将小明的此次运动分为3个阶段:
第一段的路程是1.5km的一半即750m,所用时间为: ;
第二段所用时间为: ;
第三段所用时间为:t3=5min=300s;
总时间为:t=t1+t2+t3=187.5s+125s+300s=612.5s;
小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
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应选C。
分析:计算平均速度时,要将计算的路程和时间对应。
4.【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C的过程中,AB段距离大于BC段距离,而时间间隔是相同的,说明开始速度大,后来速度变小,不是匀速运动,①错误;B→D的过程中,BC段和CD段的距离相同,时间间隔一样,说明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是匀速运动,②正确;A→C中,因为SAC=3a,tAC=2△t,所以AC段的平均速度是: ,③正确;④小球在BD段匀速运动,可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BD之间的速度,经过D点后速度可能会变,但在通过D点时瞬间的速度是平均速度,④正确;所以正确结论为②③④;
故选D。
分析:关键是观察在相同时间段内物体通过的距离是否相等。
5.【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已知6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72km/h,根据 ,能求出汽车在60min内通过的路程,选项A正确;
72km/h表示这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汽车在前30min内的速度不能判断,所以不能求前30min内通过的路程,选项B错误;
72km/h表示60min内的平均速度,在60min后的速度不能判断,所以不能求在90min内通过的路程,选项C错误;
由上分析以上结果只有选项A能求出,选项D错误;
故选A。
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轿车从宣城到南宁的总时间:t=2h+0.5h+3h=5.5h,
轿车从宣城到南宁的平均速度: ;
故选C。
分析:理解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7.【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第1min内的平均速度是2m/s,路程是120m;
第2min内的平均速度是4m/s,路程是240m;
但无法通过这些已知量计算出第3min内的路程和平均速度;
故选D。
【分析】掌握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8.【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速度公式 ,那么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 ,选项A是错误的;
同理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 ,选项B是错误的;
3s内的平均速度是 ,选项C是正确的;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 ,选项D是错误的;
故选C。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9.【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物体的速度: ,说明该物体前10s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
而物体继续前进10s,可以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
因此物体继续前进10s,可以大于、小于、等于15m/s;
故选A。
分析: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0.【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铅球通过的路程是指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的长度,这比起掷点到铅球落地点的直线距离要大.故铅球通过的路程应该大于12m;
故选B。
【分析】测量掷铅球的成绩时,是在地面测量起掷点到铅球落地点的直线距离。
11.【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跑的总路程相同,但是兔子在跑的过程中睡觉耽搁了时间,所以它用的时间比乌龟用的时间长,所以兔子跑得比乌龟慢,并不是乌龟天生比兔子跑得快,也不是兔子没能力赢得比赛,更不是裁判不公平,根据公式 可知,在总路程相同的情况下,乌龟用的总时间少一些,即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大一些,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分析: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2.【答案】C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不同,小球的路程逐渐变大,因此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变始终向下,速度大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
题干所示四个选项中只有图C与小球的速度相符;
故选C。
【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出小球的运动特点,判断出v-t图像。
13.【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下滑,物体运动的越来越快,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来越短;
由于sAB=sBC,tAB>tBC,由 , ,所以v1<v2;
sBE=3sBC,tBE<3tBC,则 ;所以v1<v2<v;
故选A。
【分析】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下滑,物体运动的越来越快,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越来越短,然后由速度公式 比较速度大小。
14.【答案】A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运动;
B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在频闪照片中暗含的物理信息是每相连的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可根据两点间距变化判断做的是什么运动。
15.【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船行驶的路程s=1200×500m=600km,船行驶的时间t=12h;
因此船行驶的速度 ;
故选 B。
【分析】从诗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找出船行驶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根据v= 求出船的速度;需要注意的是船行驶的路程应该是一千二百里,时间为一白天。
16.【答案】0.15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小球从B点到F点的距离为S=12.50cm-0.50cm=12.00cm,时间t=4×0.2s=0.8s,
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 。
【分析】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17.【答案】先变大后不变;1.6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从记录的气泡位置图像可看出,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先增大后不变,由此可判断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气泡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
【分析】会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的大小。
18.【答案】12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甲乙二人相向而行,相对速度v=3km/h+2km/h=5km/h,
∵ ,
∴甲乙二人相遇所用的时间 ,
狗走的路程s′=v′t=4km/h×3h=12km
【分析】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9.【答案】乙;3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乙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为1200m,则乙车的平均速度: 。
【分析】分析小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小车的运动状态;先确定小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根据 求出平均速度。
20.【答案】42.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 ;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238m﹣68m=170m;
这170m共用了: ,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
【分析】关键是找到对应的路程和时间。
21.【答案】0.1;0.0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示知:s2=40cm=0.4m,t2=5s;s1=80cm=0.8m,t1=8s;
;
。
【分析】通过秒表读出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分别求出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22.【答案】小慧的测量方法是: ; ;观察列车上的速度计的示数知道列车的速度的;铁轨响了N次,表示走过的路程为s=(N-1)L,再用公式 计算出列车的速度
【解析】解答:(1)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
列车走的距离s车=v车t,且s声+s车=2s,
即:v声t+v车t=2s,
所以列车的速度为: ;
小军脉搏跳动1次的时间: ,
脉搏跳动了N次的时间 ,
每通过两根电线杆通过的距离为s=100m,
所以列车的速度为: ;
小强的测量方法是:观察列车上的速度计的示数知道列车的速度的;
小慧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次,表示走过的路程为s=(N-1)L,
所以列车的速度为: 。
分析:会利用各种方法测量车速。
23.【答案】(1)由题意知,水滴的路程为h,时间t内共有n-1滴水下落,一滴水下落的时间为 ;
则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 ;
(2)把h=1m,n=2,t=8.7s带入平均速度公式,得: 。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水滴的平均速度。
24.【答案】(1)乙装置;相等
(2)变(加)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1)因为乙中有进气管,因此为了确保水持续匀速流出,应选乙装置;因为水是匀速滴出,因此纸条上得到的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相等;(2)因为A纸条上任意相邻两个“滴痕”间隔相等,因此A纸条表明小车在作匀速直线运动;因为B纸条上“滴痕”之间的间隔不同,并且逐渐增大,因此B纸条表明小车在作变(加)速直线运动。
【分析】(1)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即进气管的目的是为了使瓶内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可以使瓶内液体自然流出,否则当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时,液体可能不再流出;根据水匀速滴出的特点即可确定任意相邻两个“滴痕“间的时间关系;(2)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即任意相同时间内,如果通过的路程相同,则为匀速直线运动;否则为变速运动
25.【答案】(1)运动
(2)0.08
(3)慢
(4)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气泡运动时,塞子相对于气泡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说明相对于运动的气泡塞子是运动的;(2)气泡的路程s=56cm=0.56m; t=7s; ;(3)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物体运动的越慢,越容易测量运动时间,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4)将表一中的坐标点(0,0),(10,1.25),(20,2.5),(30,3.75),(40,5.00),(50,6.25)在s-t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如图:
分析:理解变速直线运动,会根据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滑块的平均速度:v= = =0.09m/s=9cm/s,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据图可知,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s,行驶的路程是s=45cm=0.45m,利用v= 可求出平均速度.
2.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秒)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tA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AB=5s,tBC=3s,所以tAB>tBC,选项A、B错误;
由题意知sAB=sBC=sm,
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 ,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所以vAB<vBC,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分析:掌握变速运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
3.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
A.4.8m/s B.5m/s C.2.45m/s D.4.8km/h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将小明的此次运动分为3个阶段:
第一段的路程是1.5km的一半即750m,所用时间为: ;
第二段所用时间为: ;
第三段所用时间为:t3=5min=300s;
总时间为:t=t1+t2+t3=187.5s+125s+300s=612.5s;
小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
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应选C。
分析:计算平均速度时,要将计算的路程和时间对应。
4.如图,是某小球在水池中下落过程中拍摄的一张照片.已知池壁上每块砖的厚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根据照片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A→C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B→D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A→C平均速度为3a/2△t;④通过D点时速度为a/△t.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C的过程中,AB段距离大于BC段距离,而时间间隔是相同的,说明开始速度大,后来速度变小,不是匀速运动,①错误;B→D的过程中,BC段和CD段的距离相同,时间间隔一样,说明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是匀速运动,②正确;A→C中,因为SAC=3a,tAC=2△t,所以AC段的平均速度是: ,③正确;④小球在BD段匀速运动,可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BD之间的速度,经过D点后速度可能会变,但在通过D点时瞬间的速度是平均速度,④正确;所以正确结论为②③④;
故选D。
分析:关键是观察在相同时间段内物体通过的距离是否相等。
5.一辆汽车在6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72km/h,根据以上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求出汽车在60min内通过的路程
B.一定能求出汽车在前30min内通过的路程
C.一定能求出汽车在90min内通过的路程
D.以上结果均能求出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已知6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72km/h,根据 ,能求出汽车在60min内通过的路程,选项A正确;
72km/h表示这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汽车在前30min内的速度不能判断,所以不能求前30min内通过的路程,选项B错误;
72km/h表示60min内的平均速度,在60min后的速度不能判断,所以不能求在90min内通过的路程,选项C错误;
由上分析以上结果只有选项A能求出,选项D错误;
故选A。
分析:
6.宣城距南宁220km,一轿车从宣城出发行驶2h后,进服务区休息30min继续出发,又过3h到达南宁,则轿车从宣城到南宁的平均速度是( )
A.110km/h B.48.89km/h C.40km/h D.44km/h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轿车从宣城到南宁的总时间:t=2h+0.5h+3h=5.5h,
轿车从宣城到南宁的平均速度: ;
故选C。
分析:理解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7.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1min内的平均速度是2m/s,在第2min内的平均速度是4m/s,则它在第3min内( )
A.通过的路程一定是360m
B.平均速度一定大于4m/s
C.通过的路程一定大于120m
D.通过的路程和平均速度都无法确定
【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第1min内的平均速度是2m/s,路程是120m;
第2min内的平均速度是4m/s,路程是240m;
但无法通过这些已知量计算出第3min内的路程和平均速度;
故选D。
【分析】掌握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8.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笔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通过的路程是4m,则( )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速度公式 ,那么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 ,选项A是错误的;
同理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 ,选项B是错误的;
3s内的平均速度是 ,选项C是正确的;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 ,选项D是错误的;
故选C。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9.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在10s内通过150m路程,如果物体继续前进10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后10s内通过的路程可能大于150m
B.物体在后10s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15m/s
C.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一定是15m
D.物体在20s内的平均速度不可能等于15m/s
【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物体的速度: ,说明该物体前10s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
而物体继续前进10s,可以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
因此物体继续前进10s,可以大于、小于、等于15m/s;
故选A。
分析: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0.一学生在运动会上掷铅球,成绩是12m,那么铅球通过的路程( )
A.等于12m B.大于12m
C.小于12m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铅球通过的路程是指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的长度,这比起掷点到铅球落地点的直线距离要大.故铅球通过的路程应该大于12m;
故选B。
【分析】测量掷铅球的成绩时,是在地面测量起掷点到铅球落地点的直线距离。
11.大家知道,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结果是乌龟赢得了比赛,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乌龟天生跑得比兔子快
B.因为兔子没能力跑赢那场比赛
C.因为裁判不公平
D.因为乌龟虽然速度慢,但是全程平均速度比较大
【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跑的总路程相同,但是兔子在跑的过程中睡觉耽搁了时间,所以它用的时间比乌龟用的时间长,所以兔子跑得比乌龟慢,并不是乌龟天生比兔子跑得快,也不是兔子没能力赢得比赛,更不是裁判不公平,根据公式 可知,在总路程相同的情况下,乌龟用的总时间少一些,即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大一些,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分析: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2.如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自动拍照一次,拍下了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选项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球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不同,小球的路程逐渐变大,因此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变始终向下,速度大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
题干所示四个选项中只有图C与小球的速度相符;
故选C。
【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出小球的运动特点,判断出v-t图像。
13.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 1、v2与v 的关系是( )
A.v1<v2<v B.v1=v2<v C.v1=v2>v D.v1<v<v2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下滑,物体运动的越来越快,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来越短;
由于sAB=sBC,tAB>tBC,由 , ,所以v1<v2;
sBE=3sBC,tBE<3tBC,则 ;所以v1<v2<v;
故选A。
【分析】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下滑,物体运动的越来越快,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越来越短,然后由速度公式 比较速度大小。
14.如图所示为A,B两个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闪频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A,B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 )
A.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A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B做变速运动
C.小球A,B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球A,B都做变速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运动;
B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在频闪照片中暗含的物理信息是每相连的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可根据两点间距变化判断做的是什么运动。
15.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 )
A.5km/h B.50km/h C.100km/h D.150km/h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船行驶的路程s=1200×500m=600km,船行驶的时间t=12h;
因此船行驶的速度 ;
故选 B。
【分析】从诗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找出船行驶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根据v= 求出船的速度;需要注意的是船行驶的路程应该是一千二百里,时间为一白天。
二、填空题
16.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0.15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小球从B点到F点的距离为S=12.50cm-0.50cm=12.00cm,时间t=4×0.2s=0.8s,
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 。
【分析】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17.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每隔10s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B间的距离s=80cm,则气泡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cm/s。
【答案】先变大后不变;1.6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从记录的气泡位置图像可看出,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先增大后不变,由此可判断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气泡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
【分析】会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的大小。
18.甲、乙两人从相距15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km/h,乙的速度为2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4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 km。
【答案】12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甲乙二人相向而行,相对速度v=3km/h+2km/h=5km/h,
∵ ,
∴甲乙二人相遇所用的时间 ,
狗走的路程s′=v′t=4km/h×3h=12km
【分析】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9.如图所示,记录的是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在1200m的运动中, (选填“甲”或“乙”)车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乙;3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乙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为1200m,则乙车的平均速度: 。
【分析】分析小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小车的运动状态;先确定小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根据 求出平均速度。
20.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 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答案】42.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 ;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238m﹣68m=170m;
这170m共用了: ,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
【分析】关键是找到对应的路程和时间。
三、解答题
21.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
【答案】0.1;0.0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示知:s2=40cm=0.4m,t2=5s;s1=80cm=0.8m,t1=8s;
;
。
【分析】通过秒表读出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分别求出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22.测火车速度:
提出问题:国庆节期间,小芳和同学们乘火车从襄樊回重庆,当火车行至襄渝铁路大巴山冷水隧道前一段平直轨道时,小芳对其他同学说:“我们能否用手边的器材估测车的速度?”
进行实验 许多同学参加了测量,他们各自的做法如下:
小芳听到列车上广播:“前方S=3km便是大巴山冷水隧道.”恰好此时火车鸣笛,小芳测得经t秒后听到从大巴山反射来的回声后说:“我已能算出火车的速度。”
坐在窗旁的小军不动声色,看着窗外每隔S=100m的电线杆,并数着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数出每通过两根电线杆时自己脉搏跳动了N次,小军突然宣布:“我已测出火车的速度.”设小军自己平时每分钟脉搏跳动n次。
小强跑到列车驾驶室,回来后笑着说:“我已知道了火车的速度。”
小慧看着自己的手表,问了一下乘务员每根铁轨长L,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次,小慧说自己的方法可以测火车的速度。
实验方法交流
小芳测量速度的表达式:
小军的测量速度的表达式:
小强测量方法是:
【答案】小慧的测量方法是: ; ;观察列车上的速度计的示数知道列车的速度的;铁轨响了N次,表示走过的路程为s=(N-1)L,再用公式 计算出列车的速度
【解析】解答:(1)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
列车走的距离s车=v车t,且s声+s车=2s,
即:v声t+v车t=2s,
所以列车的速度为: ;
小军脉搏跳动1次的时间: ,
脉搏跳动了N次的时间 ,
每通过两根电线杆通过的距离为s=100m,
所以列车的速度为: ;
小强的测量方法是:观察列车上的速度计的示数知道列车的速度的;
小慧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次,表示走过的路程为s=(N-1)L,
所以列车的速度为: 。
分析:会利用各种方法测量车速。
23.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漏到地上.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如图).他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找来了秒表和卷尺.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1)写出用上述物理量表示水滴在空中运动运动的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
(2)小刚测得h=1m,当数到n=20时秒表的示数t=8.7s,求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由题意知,水滴的路程为h,时间t内共有n-1滴水下落,一滴水下落的时间为 ;
则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 ;
(2)把h=1m,n=2,t=8.7s带入平均速度公式,得: 。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水滴的平均速度。
24.为了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小马找来了用过的输液器和瓶子,设计了两套装置(如图甲、乙).选择其中一套合理的装置,通过调节使水匀速滴出;他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在车尾处粘上长纸条,让小车拖着的纸条经过滴管出口的正下方.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经过多次实验后,得到了数个带有“滴痕”的长纸条,选择其中两个纸条(如图丙所示)进行研究:
(1)为保证水持续匀速滴出,合理的装置应该是 ,这样可以保证在纸条上得到的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间隔时间 。
(2)通过对A、B纸条上“滴痕”的分析,你认为小车两次分别做什么运动?
【答案】(1)乙装置;相等
(2)变(加)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1)因为乙中有进气管,因此为了确保水持续匀速流出,应选乙装置;因为水是匀速滴出,因此纸条上得到的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相等;(2)因为A纸条上任意相邻两个“滴痕”间隔相等,因此A纸条表明小车在作匀速直线运动;因为B纸条上“滴痕”之间的间隔不同,并且逐渐增大,因此B纸条表明小车在作变(加)速直线运动。
【分析】(1)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即进气管的目的是为了使瓶内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可以使瓶内液体自然流出,否则当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时,液体可能不再流出;根据水匀速滴出的特点即可确定任意相邻两个“滴痕“间的时间关系;(2)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即任意相同时间内,如果通过的路程相同,则为匀速直线运动;否则为变速运动
25.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用的时间为7s,则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4)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6.25
图乙
【答案】(1)运动
(2)0.08
(3)慢
(4)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气泡运动时,塞子相对于气泡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说明相对于运动的气泡塞子是运动的;(2)气泡的路程s=56cm=0.56m; t=7s; ;(3)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物体运动的越慢,越容易测量运动时间,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4)将表一中的坐标点(0,0),(10,1.25),(20,2.5),(30,3.75),(40,5.00),(50,6.25)在s-t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如图:
分析:理解变速直线运动,会根据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