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练(四)(9-10课)
A层 基础达标
1.从10世纪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据此可知,西欧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C)
A.商业贸易的繁荣 B.人口的增加
C.生产力的发展 D.庄园的瓦解
2.(2022 大同期中)在中世纪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自选市长和市政官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A)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3.(2022 无锡期中)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形成。其中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成为早期 (B)
A.军事财阀 B.资产阶级
C.庄园领主 D.大封建主
4.“他们有权决定谁来教学,什么时候上课,使用什么课本。凡是反对这些规则的人,他们有权驱逐。”材料反映出的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 (D)
A.实行分科教学 B.满足世俗需要
C.培养基督教士 D.拥有自治权利
5.(2022 威海期中)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也见证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历程。灭亡这个千年帝国的是 (D)
A.阿拉伯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奥斯曼帝国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图
(1)材料一中的“拜占庭”是指哪一帝国 “古老的国度”是指哪一国家
答:拜占庭帝国(或东罗马帝国)。罗马帝国。
(2)根据材料二回答,此帝国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其文化有何影响。
答:特点: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影响: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答:原因:帝国统治者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封闭保守,不图创新;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财尽民穷;十字军东征和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B层 素养提升
7.13世纪欧洲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材料主要反映了(C)
A.市民阶级政治权利扩大
B.城市兴起促进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D.政治权利推动思想解放
8.(2022 扬州期中)民主法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治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汉谟拉比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是古代社会追求法治的杰出成果,关于这两部法律文献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D)
A.都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罗马的社会状况
B.都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都是《罗马民法大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D.都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 巴黎大学源自教师自治团体,因维护自身群体利益而生,后来接受教会的资助和管理,发展为欧洲的著名大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工商业城市形成的原因。请列举出意大利、法兰西和英格兰新兴的著名工商业城市各一个。
答:原因: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意大利:威尼斯(或米兰);法兰西:巴黎;英格兰:伦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大学是如何维护自身权利和经济利益的。结果如何
答: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结果: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C层 拓展延伸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拜占庭帝国长期使自己陶醉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明的光环之中,以仿古和“温故”为业,无视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思进取、不吸纳新事物,即使在侵略者的炮火已经震耳欲聋的危急时刻,还在做“地中海大一统帝国”之梦,却很少能面对现实,考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这里,传统的辉煌成了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包袱,保守、停滞不前和不思进取的思维方式,是拜占庭灭亡的最根本原因。传统,成为了拜占庭守旧的借口与创新的障碍。
——摘编自徐家玲、崔艳红
《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封闭”“开放”等关键词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分别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示例:
观点: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开放进取使文明繁荣。
论述: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即便面临外敌入侵的危急时刻,依然做着自己的黄粱美梦,逃避现实,这种封闭保守而无视创新的心态最终使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走向衰亡。反之,在中国的唐朝时期,实行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和广泛的对外交流,使得唐朝商业十分繁荣,当时的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力,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综上所述,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推动国运昌盛,文明繁荣,而封闭保守、不思进取则导致国家灭亡,文明衰落。加分练(四)(9-10课)
A层 基础达标
1.从10世纪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据此可知,西欧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
A.商业贸易的繁荣 B.人口的增加
C.生产力的发展 D.庄园的瓦解
2.(2022 大同期中)在中世纪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自选市长和市政官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 )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3.(2022 无锡期中)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形成。其中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成为早期 ( )
A.军事财阀 B.资产阶级
C.庄园领主 D.大封建主
4.“他们有权决定谁来教学,什么时候上课,使用什么课本。凡是反对这些规则的人,他们有权驱逐。”材料反映出的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 ( )
A.实行分科教学 B.满足世俗需要
C.培养基督教士 D.拥有自治权利
5.(2022 威海期中)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也见证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历程。灭亡这个千年帝国的是 ( )
A.阿拉伯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奥斯曼帝国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图
(1)材料一中的“拜占庭”是指哪一帝国 “古老的国度”是指哪一国家
(2)根据材料二回答,此帝国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其文化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B层 素养提升
7.13世纪欧洲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市民阶级政治权利扩大
B.城市兴起促进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D.政治权利推动思想解放
8.(2022 扬州期中)民主法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治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汉谟拉比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是古代社会追求法治的杰出成果,关于这两部法律文献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罗马的社会状况
B.都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都是《罗马民法大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D.都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 巴黎大学源自教师自治团体,因维护自身群体利益而生,后来接受教会的资助和管理,发展为欧洲的著名大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工商业城市形成的原因。请列举出意大利、法兰西和英格兰新兴的著名工商业城市各一个。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大学是如何维护自身权利和经济利益的。结果如何
C层 拓展延伸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拜占庭帝国长期使自己陶醉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明的光环之中,以仿古和“温故”为业,无视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思进取、不吸纳新事物,即使在侵略者的炮火已经震耳欲聋的危急时刻,还在做“地中海大一统帝国”之梦,却很少能面对现实,考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这里,传统的辉煌成了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包袱,保守、停滞不前和不思进取的思维方式,是拜占庭灭亡的最根本原因。传统,成为了拜占庭守旧的借口与创新的障碍。
——摘编自徐家玲、崔艳红
《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封闭”“开放”等关键词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分别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加分练(四)(9-10课) 试卷(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