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 学年第一学期钱塘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3年6月15日上午,19届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正式点燃。良渚古城遗址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 正确的有
①位于长江下游 ②出土了精美的黑陶
③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④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公羊传》中记载, 西周时期将土地分为三品: “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 一垦。”即“肥沃不能独乐, 稻不得独苦, 故三年换主(土) 易居。”西周土地能够“三年换主 易居”得益于
A.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B.西周农业生产以铁犁为主
C.西周时期土地可以随意买卖 D.西周已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战国时期各学派针对当时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下列选项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阴阳五行,世界万象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4.中国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 系有利于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第1页(共 6 页)
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
③加强郡县对地方独立管理
②保证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④加强政府对于农民的控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梁启超在《张博望班定远合传》一文中评价博望通西域之役:“……盖中国希腊两文明种之 相接近实起于是,是黄种人与阿利安种交通之起源也……而沟而通之者,实始博望,博望实世界 史开幕一大伟人也。”下列关于张骞的评价符合题意的是
A.从文明交往角度他开辟欧亚交通道路 B.从民族主义角度他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
C.从制度改革角度他宣传君主立宪制度 D.从国家统一角度他促进汉帝国疆域开拓
6.帝言: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 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 见 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 ”这一“帝”的政权是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7.下面是我国古代两个时期的形势示意图。由图1到图2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发展的趋势是
①诸侯混战愈演愈烈 ②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③南方政权渐处劣势 ④由分裂逐步趋向统一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 ③④
8.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枢决策,号称两省, 又合称北省。唐代尚书省位于长安皇城中央 纵横南北的承天门街东侧,中书、门下二省之南, 故别称南省、南宫。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 皆由这里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据此可 推测尚书省的职能是
A.草拟诏令 B.审核封驳 C. 谏言监察 D.执行政令
9.“唐决”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方式。日本天台宗僧人将佛教教理上存在争 议、悬而未决的问题称为“未决”,由入唐日僧将“未决”之文书带至中国“请决”,而中国僧 人对相关问题回答被称为“唐决”。对“唐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佛教起源于中国,日本佛教尊中国为正宗
B. 日本佛教文化的发展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为世界发展提供滋养
D.中日两国因交流互鉴而促进彼此文化繁荣
10.《宋史·职官志》记载: “外官,则惩五代藩镇专恣,颇用文臣知州,复设通判以贰之。”据 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使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B.保证地方财政上缴朝廷
C.分散知州权力形成制约 D.防止地方武将专横跋扈
11.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 这一时期管理 ① 区域的机构是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第2页(共 6 页)
A. 宣政院 B. 中书省 C. 行中书省 D. 理藩院
12.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 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帝令“革中书省, 归其政于六部”
②廷议“统一车轨, 修驰道、直道”
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 令各条上”
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 ②④③①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 共 3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符合题目要求,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3. 《礼记》 中记述了一次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 三公,中阶之前;诸侯, 阼 阶(东台阶) 之东; 诸伯……九夷, 东门外; 八蛮,南门外。 ”依据材料判断当时的政治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14.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推广,耕作、施肥、灌溉等技术的提高,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 升, 进而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然而,分裂割据的形势又严重阻碍着社会经 济的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秦国具备了武力统一六国的条件 B.农业是商业发展的前提
C.“定于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 D.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
15.南宋史学家郑樵认为:“诸子百家, 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而 父子世司 典籍,工于制作, 上自黄帝, 下迄秦汉,勒成一书, 分为五体;本纪纪年, 世家传代,表以正历, 书以类事, 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 史家不能易其法, 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
上的人物应该是
A.董仲舒 B. 司马迁 C.班固 D.司马光
16.《汉书》中称颂汉武帝:“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 、《书》所
称,何有加焉。”下列各项能够佐证汉武帝雄才大略的是
①平定了吴、楚等七国叛乱 ②设立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③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④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7.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天空,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的“光芒四射”的理解符合 史实的是
①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大运河开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科举制扩大了国家选拔人才的范围 ④曲辕犁促进了古代农业工具的改进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以下文字是对某一赋税制度的描述,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开始推行时间: 780年 主要内容: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 簿,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 之税, 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税收对象 ②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③加重人民负担,加强人身控制 ④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家财政收人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第3页(共 6 页)
19.中医在中国流传千年,其中诞生出不少世人称赞的名医名著。下列人物和其成就对应无误的

A.张仲景—— 《神农本草经》 B.贾思勰—— 《唐本草》
C.僧一行—— 《伤寒杂病论》 D.孙思邈—— 《千金方》
20.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朝代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统治基础的扩大
C.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 D.中央集权的弱化
21.“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是 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
A.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方法论的对立 B. 程朱理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C.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宇宙观的对立 D. 陆王心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22.封建王朝的都城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被称作“京师”,“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 仔细阅读京师地区形势图,符合历史演变进程时序的是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④③
23.宋真宗时,在地方官协调下,统一由益州(今成都)的16家富民发行交子, 互相联保,维持 信用, 具备流通功能。关于古代纸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纸币最早由民间机构发行 B.纸币出现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
C.当时的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宋朝后来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24.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与人员往来,也包括经济、科技、思想、文 化的交流。下列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对外贸易发展由海路为主到陆路为主 B.宋元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C.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欧国家的交往 D.清朝严厉禁止对外贸易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第4页(共 6 页)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5.历史, 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后坚持生长的历程,治国也是如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
人物 政治主张
孔子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老子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盗;不令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韩非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 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 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帝族无功,何以得有位号? ……自法家论之,秦皇 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 不妄诛一吏也。 ……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 绅所能拟已。
——摘自《章太炎全集 太炎文录初编》
材料三
汉初的恢复措施,大都以对秦政的反思、否定作为出发点。陆贾为汉高祖著《新语》, 将秦 亡原因归结为暴政和过度压榨, 指出在用暴力手段夺取天下后,必须改用宽缓的手段治理天下。
——据张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孔子在教育 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记载他主要思想和言论的著作名称。(6分)
(2)根据材料二, 指出秦皇“秦制 ”建设有哪些特点。 结合所学, 概括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加 强对六国贵族豪强和全国人口的控制两个方面的举措。 (5分)
(3)根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结合所学,概括汉初在地方 行政制度上对“秦政的反思”举措。(4分)
26.从上世纪后期开始,学界就不断对20世纪初以来宋史研究的状况、成就进行综述、总结。(15 分)
材料一
“唐宋变革论”是20世纪前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重要观点。他认为:中国中世和近世 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唐代是中世的结束, 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具体而言,从唐到宋的 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贵族政治让位于君主独裁;②农民自由度提高,私有财产权得到承认; ③科举普遍化与官僚政治的成熟;④朋党由贵族权力斗争过渡到政见之争;⑤货币大量流通,货 币经济盛行。
——据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第5页(共 6 页)
材料二
近期宋史学界的领军人物在讨论宋代历史地位时已抛开社会形态理论和唐宋变革论,从宋朝 自身历史所取得的文明成就与前后代相比较来说明宋朝的历史地位, 如王曾瑜以为“宋代文明胜 过唐代文明的却有教育、经学、科技、史学、宋词和散文六项。当然,以上的比较并不完全…… 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宋代以后,文化方面不是没有新的进展, 例如,人们常常 称道的元曲、明清小说、李贽和明末清初思想、乾嘉学派等……但总的说来,中华文明已愈来愈 趋于落伍了。 ”
——摘自李华瑞《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
材料三
从军事威力、战略创新和势力范围来衡量,宋朝无疑是个虚弱的朝代,最终它也被外族灭亡。 宋朝的苟延残喘以至最后灭亡的原因绝不是单一的,但它对内政比对军事的重视可说是其国家衰 弱、士气消沉、世风日下的重要原因。
——选自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 指出宋朝为实现“君主独裁 ”设置的分化相权的两大机构名称。 结合所学, 为宋朝“农民自由度提高”和“科举普遍化”结论提供历史依据。(6分)
(2)根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概括宋代文明在经学、科技方面超越前朝之处。结合所学,指出 李贽在思想上新的进展之处。(5分)
(3)根据材料三, 指出导致宋朝衰亡的症结。结合所学, 概括王安石变法试图提升军事威力的 举措及其结果。(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下图是某一中国古代历史教学目录第四讲及第一条子目。
第四讲:清朝前中期的社会变动 一、君主专制的加强 建立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实行文字狱 二、 三、 四、
根据所学知识, 仿照第一条子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边疆等角度),为该讲补充三条 子目。(10分)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第6页(共 6 页)2023学年第一学期钱塘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2题每题2分,13-24题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A B A D D D B C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B B A C D B A D D B
二、非选择题(26题15分,27题15分,28题10分,共40分)
26. (15分)
(1)政治主张:孔子:德治(为政以德);老子:无为而治;韩非:法治(所有的臣民都要受法律的
约束,或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3分)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2分)
著作名称:《论语》(1分)
(2)特点:平政,不行分封制(中央集权),不行世官制(或废世卿世禄制,或奖励军功,或官僚政治取
代贵族政治),守法。(任意3点3分)
举措: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编制户籍。(2分)
(3)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西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儒家思想。(2分)
举措: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2分)
27.(15分)
(1)两大机构名称:枢密院、三司。(2分)
“农民自由度提高”依据:
(关键词)契约租种即租佃制+人身束缚减轻或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控制+表现1例。(任意一点2分)
“科举普遍化”主要表现:(关键词)向全社会开放+公平竞争或取士不问家世。(2分)
(2)经学: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形成“程朱理学”。(1分)
科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沈括著《梦溪笔谈》。(任意2点2分)
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甚至否定传统道德标准。(2分)
(3)症结:宋朝对内政比对军事的重视。(2分)
举措:恢复征兵制,取代募兵制。(1分)
结果: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1分)
28.(10分)
答案示例:(10分:每一条目3分共计9分,语言表述适切1分。)
二、疆域的奠定:台湾设府/《尼布楚条约》签订/准噶尔部被彻底击败(3分)
三、经济的发展: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手工工场的发展/晋商的壮大(3分)
四、思想领域的变化:抨击君主专制/“工商皆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分)
或者 统治危机的初显:资源危机/农民起义/闭关自守
小说和戏曲的繁荣:《红楼梦》/传奇/京剧
科技的变化:传统科技的总结/大型典籍的编纂 /西学一定范围的传播……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作答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材料提供格式,根据所学提炼符合要求的子目,
子目所述条理清晰且符合史实,语句表述适切。每一条目3分共计9分,语言表述适切1分。
{#{QQABAYaUggiAABIAAQgCEwEgCkEQkBACACoGxFAMMAIBgANABAA=}#}
试卷及答案详细解析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
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3年6月15日上午,19届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正式点燃。良渚古城遗址是中
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位于长江下游 ②出土了精美的黑陶
③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④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学习目标:本题符合水平1-2,说出人类遗址的时空分布,运用相关考古材料描述它的特征。
【答案】C
【答案解析】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是长江下游故①正确;黑陶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良渚文
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和玉钺等诸多器型,其雕刻纹饰繁密
细致、和谐工整,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故②错误;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出土较大规模的
祭坛和神庙,表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故③正确;通过考古发现表明,这时私有
制已经产生(墓葬规模大小、随葬品的多寡),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故④正确;
选择C项符合题意。
2.《公羊传》中记载,西周时期将土地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
即“肥沃不能独乐,稻不得独苦,故三年换主(土)易居。”西周土地能够“三年换主易居”得益于
A.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B.西周农业生产以铁犁为主
C.西周时期土地可以随意买卖 D.西周已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特征。
学习目标:本题符合水平1-2,解释商周时期的国家管理制度——井田制
【答案】A
【答案解析】依据材料“三年换主(土)易居”可知劳动者轮流耕种不同的土地,说明土地私有制还
没有确立,土地名义上是国家的即周天子的。故选A正确;西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主要以木、石、蚌
为主要材质,铁制农具开始于春秋战国,故B错误;西周时期臣民拥有土地使用权,不得随意买卖,
故C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故D选项错误。
3.战国时期各学派针对当时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下列选项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阴阳五行,世界万象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了解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学习目标:符合1-2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所学“阴阳五行,世界万象”是战国时期阴阳家代表邹衍所提出的主张,而题干所
给出的属于墨家的主张,故B项错误;“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
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教训正俗,非礼不备”是教化训导扶正民俗,失去礼制就不会
{#{QQABAYaUggiAABIAAQgCEwEgCkEQkBACACoGxFAMMAIBgANABAA=}#}
完备,出自《礼记》它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兼相爱、交相恶”是兼爱、非攻,强调了
相互善待、彼此合作的重要性,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
4.中国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
利于
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 ②保证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加强郡县对地方独立管理 ④加强政府对于农民的控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学习目标:本题符合水平1-2,郡县制度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答案】B
【答案解析】题干中的“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体现了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
这一制度在政治上的优势使皇帝的政令能够直达百姓,在经济上实现了直接按户收取赋税,同时也加
强了对农民的控制。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这有利于加强对郡县官员的管理和制约,故③错误,
其余均正确,故答案选B
5. 梁启超在《张博望班定远合传》一文中评价博望通西域之役:“……盖中国希腊两文明种之相接
近实起于是,是黄种人与阿利安种交通之起源也……而沟而通之者,实始博望,博望实世界史开幕一
大伟人也。”下列关于张骞的评价符合题意的是
A.从文明交往角度他开辟欧亚交通道路 B.从民族主义角度他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
C.从制度改革角度他宣传君主立宪制度 D.从国家统一角度他促进汉帝国疆域开拓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
历史上的意义。
学习目标:了解秦汉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巩固大一统的重要举措。
【答案】A;
【答案解析】据材料“开欧亚交通之机……盖中国希腊两文明种之相接近实起于是……而沟而通之者,
实始博望”可知,梁启超认为张骞出使沟通了欧亚文明,故A选项正确;从民族主义角度它有利于抵
御“外族”入侵,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错误;君主立宪制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是英国,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而张骞处于封建王朝的巩固时期,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D选
项疆域开拓国家统一与材料无关,顾D选项错误。
6. 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
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这一“帝”的政权是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能够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内容
【答案】D
【答案解析】材料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
故为,当加降黜。”可以看出北魏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所以D选项正确。
7.下面是我国古代两个时期的形势示意图。由图1到图2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发展的趋势是
{#{QQABAYaUggiAABIAAQgCEwEgCkEQkBACACoGxFAMMAIBgANABAA=}#}
①诸侯混战愈演愈烈②经济重心逐渐南移③南方政权渐处劣势④由分裂逐步趋向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
学习目标:本题符合水平1-2,说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
局面中蕴含的统一因素
【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中所列图判断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形势图,涉及的政权不是诸侯,故排
除①项;这两幅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形势图,无法看出南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故排除
②项;根据两幅图比较可以看出,图2东晋北边的疆域在淮水一线,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
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图2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数量减少,可以判
断这意味着由分裂逐步趋向统一,民族交融逐渐加强,故③④正确;故选D项。
8.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枢决策,号称两省,又合称北省。唐代尚书省位于长安皇城中央纵横
南北的承天门街东侧,中书、门下二省之南, 故别称南省、南宫。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这里
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据此可推测尚书省
的职能是
A.草拟诏令 B.审核封驳 C. 谏言监察 D. 执行政令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和创新
学习目标:能够明确三省六部的主要职能
【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材料,中书省和门下省共掌决策,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尚书省转发到中央各
部门及地方州县执行。所以正确选项为D。
9.“唐决”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方式。日本天台宗僧人将佛教教理上存在争议、
悬而未决的问题称为“未决”,由入唐日僧将“未决”之文书带至中国“请决”,而中国僧人对相关
问题回答被称为“唐决”。对“唐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佛教起源于中国,日本佛教尊中国为正宗
B.日本佛教文化的发展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世界发展提供滋养
D.中日两国因交流互鉴而促进彼此文化繁荣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
{#{QQABAYaUggiAABIAAQgCEwEgCkEQkBACACoGxFAMMAIBgANABAA=}#}
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目标:本题符合水平1-2,能够概括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知道中国的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
的深远影响
【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由入唐日僧将‘未决’之文书带至中国‘请决’,而中国僧人对相关问题回答被
称为‘唐决’。”可得出,日本的诸多佛学问题都由唐朝来最终判定,反映了日本佛教文化的发展深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佛教起源于印度,排除A项。CD材料无法体现。
10.《宋史·职官志》记载“外官,则惩五代藩镇专恣,颇用文臣知州,复设通判以贰之。”据此可知,
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使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B.保证地方财政上缴朝廷
C.分散知州权力形成制约 D.防止地方武将专横跋扈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要求:本题符合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材料“颇用文臣知州,复设通判以贰之”可知,通判的设置是为了分散知州的权
力,故选C选项。材料“惩五代藩镇专恣”交代了大背景,但容易使学生想到节度使,故A选项可能错
误较多,但A是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带来的影响;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的
举措是设诸路转运使,故B错误;知州是文官,不是武将,故D错误
11.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 ① 区域的机构是

A. 宣政院 B. 中书省 C. 行中书省 D. 理藩院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了解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要求:本题符合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运用地图概述辽夏金元时空分布,说明疆域的演变。
能够知道明清疆域版图。
【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地图判断①是西藏地区,在元朝直属于中央政府的管理吐蕃地区的机构宣政院,故
A选项正确;B选项中书省是元代最高行政机构,C选项行中书省不包括西藏地区,D选项理藩院是清朝
管理民族的机构;故B.C.D选项错误
12.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帝令“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QQABAYaUggiAABIAAQgCEwEgCkEQkBACACoGxFAMMAIBgANABAA=}#}
②廷议“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
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
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了解秦、汉、唐、两宋的政治的特点
学习目标要求:本题符合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了解秦、汉、唐、两宋政治的表现
【答案】B
【答案解析】从材料中看,廷议“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可知是秦朝;根据诏曰“诸侯王或欲推
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知道是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根据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可知
是唐对唐太宗的尊称;至前殿,①帝令“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可知是明代废丞相。故B选项正
确.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
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3.《礼记》中记述了一次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
台阶)之东;诸伯……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依据材料判断当时的政治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特征。
学习目标:本题符合水平1-2学习目标,解释周朝的国家管理制度——分封制
【答案】B
【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
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王以下有公、侯、伯、
子、男五等,与“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相符,故B
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A项错误;材料
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14.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推广,耕作、施肥、灌溉等技术的提高,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升,
进而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然而,分裂割据的形势又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进一
步发展。这表明
A.秦国具备了武力统一六国的条件 B.农业是商业发展的前提
C.“定于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 D.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
要。
学习目标:本题符合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主要表现;认识秦统一
对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答案】C
【解析】从“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推广,耕作、施肥、灌溉等技术的提高,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
大提升,进而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分
裂割据的形势又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那么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就是“定于一”,所
以正确答案选C。A、D和题中材料无关,B概括了材料前半句的农业是商业的前提,但对整段材料来说
这个结论比较片面。
15.南宋史学家郑樵认为:“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而_______父子世司典籍,
{#{QQABAYaUggiAABIAAQgCEwEgCkEQkBACACoGxFAMMAIBgANABAA=}#}
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
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_______上的
人物应该是
A.董仲舒 B. 司马迁 C.班固 D.司马光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认识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学习目标:了解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这部史书以本纪、世家、表、书、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皇帝、下至秦汉的历史,判
断为司马迁的《史记》。
16.《汉书》中称颂汉武帝:“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
加焉。”下列各项能够佐证汉武帝雄才大略的是
①平定了吴、楚等七国叛乱 ②设立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③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④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
历史上的意义。
学习目标:本题符合水平1-2,识记汉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政治、经济、思想、军事领域一系列措施,“平定了吴、楚等七国叛乱 ”
是汉景帝时期的措施,故①错误; 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是公元前60年,不是汉武帝统治时期,
故④选项错误; 结合课本所学可以判断②③是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措施,故B项正确。
17.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天空,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的“光芒四射”的理解符合史实
的是
①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大运河开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科举制扩大了国家选拔人才的范围 ④曲辕犁促进了古代农业工具的改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
学习目标:符合水平1-2隋朝的制度设计等影响
【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是关于隋朝知识考查,曲辕犁是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的生产中改进的,它的出现
促进了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故④错误,答案为A
18.以下文字是对某一赋税制度的描述,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开始推行时间:780年
主要内容: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
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
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税收对象 ②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③加重人民负担,加强人身控制 ④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家财政收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QQABAYaUggiAABIAAQgCEwEgCkEQkBACACoGxFAMMAIBgANABAA=}#}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
学习目标:符合水平1-2知道对两税法内容的分析了解它的影响
【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通过推行时间,内容可以判断是两税法,依据材料“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
丁中,以贫富为差”可以判断征税标准以资产多少为主,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使许多皇亲
国戚、大官僚、不定居的商人都要征税,也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故②④正确;依据“其租庸调、杂徭
悉省”可知将所有杂税和徭役合并,简化了税收的名目,扩大了税收对象,故①正确。依据材料“户
无主客……”“量出以制入”等可以知道两税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减轻政府对人身的控制。
故③错误;答案为C
19.中医在中国流传千年,其中诞生出不少世人称赞的名医名著。下列人物和其成就对应无误的是
A.张仲景——《神农本草经》 B.贾思勰——《唐本草》
C.僧一行——《伤寒杂病论》 D.孙思邈——《千金方》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认识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目标要求:本题符合水平1-2学习目标,列举汉、魏晋至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的相关成就和发展历

【答案】D
【答案解析】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所作,《唐本草》是唐高宗时国家颁行的药典,
张仲景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只有D选项正确。
20.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朝代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统治基础的扩大
C.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 D.中央集权的弱化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认识东晋、隋、唐、宋时期的选官制度变化
学习目标要求:本题符合水平1-2学习目标,简述隋唐宋时期在科举制上的变革举措并分析其历史影
响。
【答案】B
【答案解析】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带来的影响,科举制的发展使出身中
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故B正确,C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是表
中变化的原因,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顾D错误。
21. “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是非
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
A.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方法论的对立 B. 程朱理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C.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宇宙观的对立 D. 陆王心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要求:本题符合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说出宋代思想的主要成就,能够说出明清时期的主
要思想家
【答案】A
{#{QQABAYaUggiAABIAAQgCEwEgCkEQkBACACoGxFAMMAIBgANABAA=}#}
【答案解析】从材料中看,第一句是朱熹的方法论,强调学习对认识理的重要性。第二句话是王守仁
的心学,认为理在心里,内在求理。故事两者方法论的对立,A正确。B和D分布是对程朱理学和陆王
心学哲学形式的考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强调理,宇宙观是一致的,C错误。
22.封建王朝的都城是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被称作“京师”,“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
也。”仔细阅读京师地区形势图,符合历史进程时序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了解两宋、元、明、清时期疆域的演变和制度建设
学习目标要求:本题符合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运用地图概述辽夏金元时空分布,说明疆域的演变。
能够知道明清疆域版图。
【答案】D
【答案解析】①通过中书省和大都判断元朝。②通过东京和中京判断是北宋。③通过直隶判断是清朝。
④通过山海关、京师、建州女真判断是明朝。
23.宋真宗时,在地方官协调下,统一由益州(今成都)的16家富民发行交子,互相联保,维持信用,
具备流通功能。关于古代纸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纸币最早由民间机构发行 B.纸币出现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
C.当时的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宋朝后来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要求:本题符合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描述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D
【答案解析】从材料中看,纸币最早由16家富民发行,A正确。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B正确。
政府协调发行纸币,所以商业环境相对宽松,C正确。D作为主币发行的是元朝,D错误。
24.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与人员往来,也包括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
交流。下列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对外贸易发展由海路为主到陆路为主 B.宋元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C.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欧国家的交往 D.清朝严厉禁止对外贸易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汉、宋元明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认识不同时期文化交流的新成就。
学习目标要求:本题符合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运用资料,分析我国不同时期文化交流相关史实
【答案】B
【答案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果古代对外贸易发展以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故A不符合。郑和下西洋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亚非的交往;故C不符合。清朝期初指定四处,后来仅保留
广州一处,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是有严格约束,严厉禁止对外贸易过于绝对;
故D项不符合;宋元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丝织品、瓷器为主,故B项正确
{#{QQABAYaUggiAABIAAQgCEwEgCkEQkBACACoGxFAMMAIBgANABAA=}#}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5.历史,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后坚持生长的历程,治国也是如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人物 政治主张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老子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令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韩非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
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帝族无功,何以得有位号?……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
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秦制
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
——摘自《章太炎全集 太炎文录初编》
材料三
汉初的恢复措施,大都以对秦政的反思、否定作为出发点。陆贾为汉高祖著《新语》,将秦亡原因归
结为暴政和过度压榨,指出在用暴力手段夺取天下后,必须改用宽缓的手段治理天下。
——据张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孔子在教育方面
的重要贡献,以及记载他主要思想和言论的著作名称。(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概括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加强对
六国贵族豪强和全国人口的控制两个方面的举措。(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结合所学,概括汉初在地方行政
制度上对“秦政的反思”举措。(4分)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通过
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再中国历
史上的意义。
学习目标要求:本题符合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结合诸子百家的原典文献,输出老子、孔子等思想
家的重要主张;了解秦汉时期在政治上、文化上巩固大一统的重要举措,并认识它们对统一多民族国
家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答案解析:(15分)
(1)政治主张:孔子:德治(为政以德);
老子:无为而治;
韩非:法治。(所有的臣民都要受法律的约束,或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3分)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2分)
著作名称:《论语》(1分)
(2)特点:平政,不行分封制(中央集权),不行世官制(或废世卿世禄制,或奖励军功,或官僚政治取
代贵族政治),守法。(3分,任意3点3分)
{#{QQABAYaUggiAABIAAQgCEwEgCkEQkBACACoGxFAMMAIBgANABAA=}#}
举措: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编制户籍。(2分)
【解析】材料一“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 可得平政(1分);“秦皇负扆(帝
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可得不行分封制(中央集权)(1分);“所任将相,李斯、
蒙恬,皆功臣良吏也”,“ 帝族无功,何以得有位号”,“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
可得不行世官制(或废世卿世禄制,或奖励军功,或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分); “自
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 ,“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可得守法(1分)。
(3)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西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儒家思想。(2分)
举措: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2分)
26.从上世纪后期开始,学界就不断对20世纪初以来宋史研究的状况、成就进行综述、总结。(15分)
材料一
“唐宋变革论”是20世纪前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重要观点。他认为: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
出现在唐宋之际,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具体而言,从唐到宋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
方面:①贵族政治让位于君主独裁;②农民自由度提高,私有财产权得到承认;③科举普遍化与官僚政治
的成熟;④朋党由贵族权力斗争过渡到政见之争;⑤货币大量流通,货币经济盛行。
——据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二
近期宋史学界的领军人物在讨论宋代历史地位时已抛开社会形态理论和唐宋变革论,从宋朝自身历史
所取得的文明成就与前后代相比较来说明宋朝的历史地位,如王曾瑜以为“宋代文明胜过唐代文明的却有
教育、经学、科技、史学、宋词和散文六项。当然,以上的比较并不完全……。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
据领先地位。宋代以后,文化方面不是没有新的进展,例如,人们常常称道的元曲、明清小说、李贽和明
末清初思想、乾嘉学派等。……但总的说来,中华文明已愈来愈趋于落伍了。”
——摘自李华瑞《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
材料三
从军事威力、战略创新和势力范围来衡量,宋朝无疑是个虚弱的朝代,最终它也被外族灭亡。宋朝的
苟延残喘以至最后灭亡的原因绝不是单一的,但它对内政比对军事的重视可说是其国家衰弱、士气消沉、
世风日下的重要原因。
——选自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宋朝为实现“君主独裁”设置的分化相权的两大机构名称。结合
所学,为宋朝“农民自由度提高”和“科举普遍化”结论提供历史依据。(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宋代文明在经学、科技方面超越前朝之处。结合所学,指出李贽
在思想上新的进展之处。(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导致宋朝衰灭亡的症结。结合所学,概括王安石变法试图提升军事威力的举
措及其结果。(4分)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学习目标要求:本题符合水平1-2学习目标, 能够从文献等多种史料或史论中获取信息,了解北宋加
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解释两宋政治方面的新变化;能够描述宋朝社会变化的
突出表现;能够说出宋朝思想、科技演进的主要成就;能够说出明清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并概述思想
领域的的重要变化。
答案解析:(15分)
(1)两大机构名称:枢密院、三司。(2分)
“农民自由度提高”依据:宋代以后,租佃制发展,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人身束缚减轻
(关键词:契约租种即租佃制+人身束缚减轻。2分);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宋朝政府适
{#{QQABAYaUggiAABIAAQgCEwEgCkEQkBACACoGxFAMMAIBgANABAA=}#}
当放松了对社会控制,对于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政府干预(或田宅无定主),对于百
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较前代更为松弛(关键词:政府
适当放松对社会控制+表现1例。2分)(写出任意一点得2分)
“科举普遍化”主要表现: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
平竞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人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关键词:向全社会开放
+公平竞争或取士不问家世。2分)
(2)经学: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形成“程朱理学”。(1分)
科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沈括著《梦溪笔谈》。(任意2点2分)
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甚至否定传统道德标准。(2分)
(3)症结:宋朝对内政比对军事的重视。(2分)
举措:恢复征兵制,取代募兵制。(1分)
结果: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1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下图是某一中国古代历史教学目录第四讲及第一条子目。
第四讲:清朝前中期的社会变动
一、 君主专制的加强
建立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实行文字狱
二、
三、
四、
根据所学知识,仿照第一条子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边疆等角度),为该讲补充三条子目。
(10分)
命题知识条目明细表
课标要求: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了解清朝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了
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学习目标要求:本题符合水平1-2学习目标,简述清经略边疆的具体措施,在农业、手工业 、商业等
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能够说出主要思想家并概述思想领域的重要变化,能够了解西方科技在中国
传播的史实,描述清朝统治危机的表现并分析危机出现的原因。
答案示例:(10分)
二、疆域的奠定:台湾设府/《尼布楚条约》签订/准噶尔部被彻底击败(3分)
三、经济的发展: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手工工场的发展/晋商的壮大(3分)
四、思想领域的变化:抨击君主专制/“工商皆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分)
或者 统治危机的初显:资源危机/农民起义/闭关自守
小说和戏曲的繁荣:《红楼梦》/传奇/京剧
科技的变化:传统科技的总结/大型典籍的编纂 /西学一定范围的传播……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作答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材料提供格式,根据所学提炼符合要求的子目,
子目所述条理清晰且符合史实,语句表述适切。每一条目3分共计9分,语言表述适切1分。
{#{QQABAYaUggiAABIAAQgCEwEgCkEQkBACACoGxFAMMAIBgANABAA=}#}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