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大集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入学试卷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大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入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1.(2023·福建)1869年,福州船政局第一艘轮船下水;1874年,清廷向福州船政局发出谕旨,提出新的造船要求:“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这反映了当时(  )
A.自强求富初步实现 B.官督商办成效凸显
C.海防建设十分紧迫 D.海军衙门指挥得当
2.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3.如图示意图标题应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4.(2023·通辽)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
5.在北大任教的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国民思想仍存在的问题是(  )
A.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 B.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出现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6.(2023·乐山)据某年《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材料反映当时(  )
A.人民期盼新生政权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7.(2023·烟台)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西方一个经典的评价是: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该评价认为朝鲜战争(  )
A.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8.(2023·安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棉布的销售量在1950 年是5647万匹,到1956年达到了17700 万匹,同时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经济恢复时期增加了163%。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A.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贯彻优先发展轻工业战略 D.实现了文教卫生现代化
9.(2023八下·西安期末)如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9%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
10.(2023·广东)如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11.(2022·滨州)下面是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一段讲话。他认为香港能够回归的最主要原因是(  )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A.国家实力的增强 B.“一国两制”的方针
C.正确的外交方针 D.中英双方的努力
12.分析表格,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部分)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扶持资金(亿元) 1.12 6.42 6.73 10.26
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 D.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
13.2023年4月6日,沙特和伊朗两国外长在北京成功会晤,宣布恢复外交关系。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翰旋下握手言和。这表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  )
A.国际经济的推动者 B.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C.全球环境的保护者 D.先进文化的引领者
14.(2023·安徽)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下列属于这一”规划”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
A.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B.“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顺利着陆 D.“辽宁舰”交接入列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15.【农村改革】
材料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提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编自《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进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摘自《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各地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逐步地突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经营管理制度,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开始时,大部分实行的是联产到组责任制。随后,许多地方又逐步将联产到组发展到人,并进一步发展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摘自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第四版)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目的。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简述“包产到户”的意义。
16.(2023八下·西华期末)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
材料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材料一中的原则指什么?
(2) 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最多的时间段。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两例这一时间段的外交成就。
(3)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的布局。这种布局有何作用?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7年 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1997年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9年 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2008年 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2017年 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978-2017年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978-2017年中国现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4年日军武力犯台,清廷备御无策,不得不屈辱议和,此事引发朝野震荡,海防筹议因之而起,急筹海防成为廷臣疆吏的共识,购办铁甲自此开始,如何加强海防,铁甲舰是重中之重,材料反映了当时海防建设十分紧迫,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自强求富初步实现,排除A;
“官督商办”是洋务运动期间洋务官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方式,材料反映不出官督商办成效凸显,排除B;
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统一协调指挥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背景。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2.【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所以该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项正确;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排除A项;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排除C项;
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3.【答案】C
【知识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结合所学可知,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成果,根据材料“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武装起义”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因此材料反映了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C项正确;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
“武装起义”不属于合作,排除B项;
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国共关系的认识。
4.【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可知,反映了武汉会战期间民众的抗日救国热情高涨,C项正确;
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B项;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武汉会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可知,无形的辫子指的是封建守旧思想,北大教授辜鸿铭的话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守旧思想根深蒂固,A项正确;
题干主要强调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未涉及自由平等,排除B项;
题干主要强调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未体现民主共和,排除C项;
题干主要强调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未阐释民主科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认识。
6.【答案】A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 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 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49年9月,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届政协通过了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后, 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纷纷自发订购新式国旗等信息,反映了人民期盼新生政权的诞生,故A项正确;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土地改革完成,巩固了新生政权,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地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基本统一,不合题意,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为材料分析运用试题,主要知识考点为一届政协确定新国旗与新中国的成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历史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我国的安宁,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因此材料内容认为朝鲜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项正确;
朝鲜战争的胜利结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朝鲜战争对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方面的影响,排除A项;
中华民族的觉醒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
随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国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等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朝鲜战争没有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8.【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文教、卫生、棉布、食糖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对文教卫生的投入增大,棉布、食糖的产生也大幅度提升,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仔细阅读题干,抓住关键词获取正确信息。
9.【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56年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都有了大幅提高,而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不符合题意;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重点发展重工业,不符合题意;
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是在20世纪80年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在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回答。
10.【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提取图片关键信息“从1991年至1999年,我国平均关税率下降,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深入,促进了中外之间的贸易交流加强,故A项正确;
B项:材料信息主旨是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没有体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开始,我国设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不合题干信息,排除C;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与历史基础积累,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对外开放,解题关键要掌握好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以此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11.【答案】A
【知识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 ”可知是因为国家实力的增强,A符合题意;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香港能回归的制度保障,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
正确的外交方针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中英双方的努力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2.【答案】B
【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可知,从2005年至2008年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逐年增加,由此可见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B项正确;
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涉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排除A项;
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体现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
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阐述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民族共同繁荣的认识。
13.【答案】B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可知与外交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世界和平的维护者,B项正确;
国际经济的推动者,题干内容与经济无关,题干内容体现的是“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排除A项;
全球环境的保护者,题干内容与环境保护无关,题干内容体现的是“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排除C项;
先进文化的引领者,题干内容与文化无关,题干内容体现的是“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认识。
14.【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于1956年,A与题意不符,错误;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实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B符合题意,正确;
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成功发射并返回地面,C不符合题意,错误;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D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要熟记相关知识。
15.【答案】(1)目的: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原则:自愿互助。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3)原因: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各地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逐步地突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经营管理制度。
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1)目的:根据材料一“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为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原则:根据材料二“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助的原则”可知,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为自愿互助。目的:根据材料二“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可知,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为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3)原因:根据材料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各地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逐步地突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经营管理制度,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可知,“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各地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逐步地突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经营管理制度。意义:根据材料三“进一步发展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所以,“包产到户”的意义简述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故答案为:
(1)目的: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原则:自愿互助。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3)原因: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各地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逐步地突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经营管理制度。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目的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16.【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等。
(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等。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
(1)原则:根据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总理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所以,材料体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时段:根据材料二“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柱状最高,建立国家达到70年,所以,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最多的时间段。
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等。
(3)布局:根据材料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作用:根据材料三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可以得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根据材料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可以得出我国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故答案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等。
(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等。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20世纪70年代外交变化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相关历史知识。
17.【答案】观点:“一国两制”方针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论述:在近代中国,清政府实力衰弱,与列强签订诸多的不平等条约,丧失了诸多的主权,如领土主权,香港、澳门先后被列强占领,与祖国分离。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被运用在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上,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观点: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论述: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共同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中国国情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九大;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示例一: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选择两个历史事件,比如: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由此确定一个观点,即观点为“一国两制”方针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结合选取的历史事件进行论述。首先,分析香港、澳门的由来问题,然后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下,香港、澳门得到回归,阐述其历史意义即可。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978-2017年中国现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具体论述示例二: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选择两个历史事件,比如: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由此确定一个观点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选取的历史事件进行论述。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九大之间的会议内容以及作用即可。最后下结论。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978-2017年中国现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故答案为:
示例一:历史事件: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观点:“一国两制”方针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论述:在近代中国,清政府实力衰弱,与列强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丧失了诸多的主权,如领土主权,香港、澳门先后被列强占领,与祖国分离。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被运用在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上,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示例二:历史事件: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观点: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述: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共同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中国国情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困难,考查学生对中共共产党光辉历程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大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入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1.(2023·福建)1869年,福州船政局第一艘轮船下水;1874年,清廷向福州船政局发出谕旨,提出新的造船要求:“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这反映了当时(  )
A.自强求富初步实现 B.官督商办成效凸显
C.海防建设十分紧迫 D.海军衙门指挥得当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4年日军武力犯台,清廷备御无策,不得不屈辱议和,此事引发朝野震荡,海防筹议因之而起,急筹海防成为廷臣疆吏的共识,购办铁甲自此开始,如何加强海防,铁甲舰是重中之重,材料反映了当时海防建设十分紧迫,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自强求富初步实现,排除A;
“官督商办”是洋务运动期间洋务官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方式,材料反映不出官督商办成效凸显,排除B;
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统一协调指挥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背景。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2.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所以该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项正确;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排除A项;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排除C项;
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3.如图示意图标题应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答案】C
【知识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结合所学可知,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成果,根据材料“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武装起义”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因此材料反映了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C项正确;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
“武装起义”不属于合作,排除B项;
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国共关系的认识。
4.(2023·通辽)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可知,反映了武汉会战期间民众的抗日救国热情高涨,C项正确;
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B项;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武汉会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在北大任教的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国民思想仍存在的问题是(  )
A.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 B.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出现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可知,无形的辫子指的是封建守旧思想,北大教授辜鸿铭的话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守旧思想根深蒂固,A项正确;
题干主要强调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未涉及自由平等,排除B项;
题干主要强调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未体现民主共和,排除C项;
题干主要强调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未阐释民主科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认识。
6.(2023·乐山)据某年《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材料反映当时(  )
A.人民期盼新生政权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答案】A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 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 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49年9月,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届政协通过了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后, 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纷纷自发订购新式国旗等信息,反映了人民期盼新生政权的诞生,故A项正确;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土地改革完成,巩固了新生政权,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地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基本统一,不合题意,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为材料分析运用试题,主要知识考点为一届政协确定新国旗与新中国的成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历史知识。
7.(2023·烟台)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西方一个经典的评价是: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该评价认为朝鲜战争(  )
A.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我国的安宁,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因此材料内容认为朝鲜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项正确;
朝鲜战争的胜利结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朝鲜战争对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方面的影响,排除A项;
中华民族的觉醒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
随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国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等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朝鲜战争没有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8.(2023·安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棉布的销售量在1950 年是5647万匹,到1956年达到了17700 万匹,同时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经济恢复时期增加了163%。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A.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贯彻优先发展轻工业战略 D.实现了文教卫生现代化
【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文教、卫生、棉布、食糖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对文教卫生的投入增大,棉布、食糖的产生也大幅度提升,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仔细阅读题干,抓住关键词获取正确信息。
9.(2023八下·西安期末)如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9%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56年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都有了大幅提高,而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不符合题意;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重点发展重工业,不符合题意;
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是在20世纪80年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在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回答。
10.(2023·广东)如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提取图片关键信息“从1991年至1999年,我国平均关税率下降,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深入,促进了中外之间的贸易交流加强,故A项正确;
B项:材料信息主旨是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没有体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开始,我国设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不合题干信息,排除C;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与历史基础积累,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对外开放,解题关键要掌握好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以此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11.(2022·滨州)下面是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一段讲话。他认为香港能够回归的最主要原因是(  )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A.国家实力的增强 B.“一国两制”的方针
C.正确的外交方针 D.中英双方的努力
【答案】A
【知识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 ”可知是因为国家实力的增强,A符合题意;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香港能回归的制度保障,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
正确的外交方针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中英双方的努力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2.分析表格,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部分)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扶持资金(亿元) 1.12 6.42 6.73 10.26
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 D.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
【答案】B
【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可知,从2005年至2008年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逐年增加,由此可见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B项正确;
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涉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排除A项;
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体现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
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阐述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民族共同繁荣的认识。
13.2023年4月6日,沙特和伊朗两国外长在北京成功会晤,宣布恢复外交关系。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翰旋下握手言和。这表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  )
A.国际经济的推动者 B.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C.全球环境的保护者 D.先进文化的引领者
【答案】B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可知与外交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世界和平的维护者,B项正确;
国际经济的推动者,题干内容与经济无关,题干内容体现的是“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排除A项;
全球环境的保护者,题干内容与环境保护无关,题干内容体现的是“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排除C项;
先进文化的引领者,题干内容与文化无关,题干内容体现的是“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认识。
14.(2023·安徽)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下列属于这一”规划”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
A.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B.“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顺利着陆 D.“辽宁舰”交接入列
【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于1956年,A与题意不符,错误;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实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B符合题意,正确;
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成功发射并返回地面,C不符合题意,错误;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D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要熟记相关知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15.【农村改革】
材料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提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编自《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进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摘自《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各地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逐步地突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经营管理制度,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开始时,大部分实行的是联产到组责任制。随后,许多地方又逐步将联产到组发展到人,并进一步发展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摘自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第四版)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目的。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简述“包产到户”的意义。
【答案】(1)目的: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原则:自愿互助。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3)原因: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各地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逐步地突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经营管理制度。
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1)目的:根据材料一“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为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原则:根据材料二“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助的原则”可知,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为自愿互助。目的:根据材料二“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可知,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为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3)原因:根据材料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各地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逐步地突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经营管理制度,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可知,“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各地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逐步地突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经营管理制度。意义:根据材料三“进一步发展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所以,“包产到户”的意义简述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故答案为:
(1)目的: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原则:自愿互助。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3)原因: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各地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逐步地突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经营管理制度。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目的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16.(2023八下·西华期末)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
材料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材料一中的原则指什么?
(2) 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最多的时间段。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两例这一时间段的外交成就。
(3)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的布局。这种布局有何作用?
【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等。
(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等。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
(1)原则:根据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总理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所以,材料体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时段:根据材料二“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柱状最高,建立国家达到70年,所以,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最多的时间段。
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等。
(3)布局:根据材料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作用:根据材料三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可以得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根据材料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可以得出我国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故答案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等。
(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等。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20世纪70年代外交变化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相关历史知识。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7年 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1997年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9年 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2008年 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2017年 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978-2017年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978-2017年中国现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观点:“一国两制”方针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论述:在近代中国,清政府实力衰弱,与列强签订诸多的不平等条约,丧失了诸多的主权,如领土主权,香港、澳门先后被列强占领,与祖国分离。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被运用在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上,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观点: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论述: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共同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中国国情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九大;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示例一: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选择两个历史事件,比如: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由此确定一个观点,即观点为“一国两制”方针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结合选取的历史事件进行论述。首先,分析香港、澳门的由来问题,然后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下,香港、澳门得到回归,阐述其历史意义即可。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978-2017年中国现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具体论述示例二: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选择两个历史事件,比如: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由此确定一个观点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选取的历史事件进行论述。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九大之间的会议内容以及作用即可。最后下结论。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978-2017年中国现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故答案为:
示例一:历史事件: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观点:“一国两制”方针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论述:在近代中国,清政府实力衰弱,与列强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丧失了诸多的主权,如领土主权,香港、澳门先后被列强占领,与祖国分离。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被运用在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上,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示例二:历史事件: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观点: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述: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共同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中国国情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困难,考查学生对中共共产党光辉历程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大集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入学试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