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德保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选必1 1-16课;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美国学者米勒在《裸体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古希腊“裸体竞技”服务于消除差别的目标,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米勒意在表明,古希腊“裸体竞技”的习俗( )
A、是城邦民主制度产生的原因 B、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物
C、根源于法律至上的政治传统 D、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
3、1931年苏区苏维埃选举时规定,农民居民30人选一代表,工人居民13人选一代表,其他阶级代表名额极少或无;而1940年陕甘宁边区选举则不分阶级阶层,一律公平对待。这一变化体现了( )
A、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反国民党力量的壮大 D、中日民族矛盾的尖锐
4、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5、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 )
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
6、英国曾于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 )
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 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
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 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
7、1979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对各类干部的考核各有侧重。对于技术干部、专业干部,侧重考核其技术业务水平和成果;对于党政干部,侧重考核其政治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颁布意在( )
A.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B.为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障
C.加强干部管理的法制化 D.建立清正廉洁的官僚队伍
8.西汉时期引经注律的风气盛行,律学由此产生,著名的作品如“大杜律”和“小杜律”。律学实际上成为经学的一个分支。到了东汉,许多经学大师又是著名的律学家,如东汉郑玄著有“郑氏章句”。这反映了汉代( )
A.法律体系日益发展完善 B.“大一统”影响治国思想
C.法家逐渐成为儒学分支 D.法律的儒家化发展趋势
9.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律体系是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分为公法和私法两部分;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注重程序"诉讼中心主义”。这两大法律体系都()
A.以习惯法为基础 B.突出司法独立和法官作用
C.注重成文法作用 D.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10.1986年,邓小平强调:“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要由法治来解决,党要管党内纪律的问题……党干预太多不利于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治观念,这是一个党和政府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政治体制的问题。”该论断( )
A.表明我国治国方略发生转变 B.冲破了“个人崇拜”的樊篱
C.为实行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 D.实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转型
11.晚明时期“建州等卫女直(女真)夷人奴儿哈赤等一百八员名,进贡到京,宴赏如例”。而建州女真头领阿突罕(王杲)由于数次盗边,“巡抚都御史张学颜请绝杲贡市……”。由此可知,晚明政府在民族政策上( )
A.因地制宜 B.恩威并用 C.厚往薄来 D.民族歧视
12.在中世纪的法国,人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徒,然后认为自己是居住地区例如勃艮第人,最后才是法国人,然而在近代,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下列项中,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中世纪欧洲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
B.宗教改革极大强化了各国君主的世俗权力
C.亨利八世《至尊法案》建立专制统治
D.激励人们保家卫国的《马赛曲》成为国歌
13.右图分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币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币。这两枚纪念币共同反映了
A.一国两制有效推行 B.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C.直接民主充满活力 D.民族交融共同繁荣
14. 2019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中外记者问题时指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给各方带来的是满满的发展机遇。这说明“一带一路”
A. 首创了新型的国家关系 B. 体现中国主导地区秩序
C. 致力于打造新区域集团 D. 提倡“合作共赢”精神
15. 作家矛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1948年流行的一个笑谈:“在中国唯一仍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
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
B. 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
C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D. 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
16. 一条鞭法实行后,一些地区曾出现“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的现象,这反映了一条鞭法( )
A. 计亩征银,使中国赋税制度开始简化
B. 摊丁入亩,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 按亩纳税,一定程度打击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D. 赋役征银,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西方民主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近代西方国家的民主进程表现出民主传统继承与借鉴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的公民,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特指城邦内一小部分成年男性。以雅典为例,全部居民约为30万,18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公民仅3—4万。雅典城邦政治活动极其频繁,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议事会及倍审法庭的活动则更多,加此频繁的政治活动使普通公民在经济上和时间上都无法承受,据统计,能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雅典公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另外,雅典公民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对于所需要决断的问题并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巧,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见,大多数公民的投票具有一定的盲目怯,这给反动煽动者创迨了煽起人们非理性激情的机会,并可能导致破坏性的后果。例如,公元前406年,六位雅典将军被公民大会室判死刑,原因是作为远征军的统帅,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必须为许多雅典士兵的伤亡负责。
——摘编囱任遂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867、1884年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体的的缺陷。(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一条鞭法推行全国之前的一系列赋役改革,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虽然名称不一,但无一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一条鞭法是这一系列赋役改革的延续和总结。由此白银货币化向全国各地铺开,标志晚明中国出现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和全球化的参与。……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实际上就是从身份到契约的发展过程。农民与土地就此开始分离,开始了非农民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最终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形成,商帮兴起,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化进程。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农业走向商业化的过程,一个农业经济走向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商业化过程。
——摘编自万明《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研究: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新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内外两个角度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白银——赋役货币化的意义。(8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出了一整套培养公职人员的办法,努力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首先,他针对学校教育空疏腐败的现实,提出以“尚实用”为原则来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则包括德性的养成及处理具体政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王安石建议,在进士考试中,取消诗赋、贴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在人才的任用上,他再次强调了德才兼备的传统观点,认为应以个人德才的高低为依据,在社会有序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公共治理功能。他积极推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以遏制腐败。他还提出利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两者结合既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托古改制”,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礼、 乐、刑、政的使用保证国家治理结构有序运行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宋丙涛、张庭《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表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些重要事件。
时间 事件
1950年2月 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4年6月 中印、中缅双方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55年4月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64年 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197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1989年 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001年12月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 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
2016年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杭州举行
根据材料并结合我国外交历程,以“新中国的外交”为主题,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参考答案
1、B[巡抚虽然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但材料没有反映其行政权力的扩大,故A项错误;明初地方分设三司,分权的同时也导致地方行政效率降低,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司、巡抚与六部的关系,因此不能说明六部的权限被削弱,故C项错误;派遣巡抚不能体现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大,因此没有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对立的缓解,故D项错误。]
2.D[根据“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可知,“裸体竞技”的习俗有利于消除差别,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故选D项;A、B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与法律至上的政治传统无关,排除C项。
3.D[题干中提及了苏维埃选举农民、工人最多,其他阶级无或少,到陕甘宁边区选举不分阶层阶级,联系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三三制原则而通力抗日,故选D项:“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1927年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陕甘宁时期应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陕甘宁时期,国民党是中国共产党的盟友,双方精诚合作抗日,排除C项。
4.【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他认为如果变法是可以从上到下实行,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完美无缺的。但实际上变法是需要得到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而戊戌变法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故选D;戊戌变法的缺陷主要是没有广泛的社会支持,而非自上而下的变法方式,排除A;根据“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可知变法措施并不是贪大求全,排除B;这个外国人并没有指出缺乏思想动员的缺陷,排除C。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仁宗此举有利于当时的监察机构行使职权,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监察权超越了行政权,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B项错误;材料所述与行政效率无关,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故A正确;材料是文官制度的改革,不是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故B错误;“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与“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无关,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错误。
7.【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的政治保障,1979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共中央对于各类干部的考核各有侧重,有利于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素质,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政治保障,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各类干部的考核,与“党的群众路线”无关,排除A项;干部管理的法制化指把干部管理用制度、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建立清正廉洁的官僚队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经注律”即用儒家经典解释律典,使律典中的条文合乎儒家的经义,律学成为经学的一个分支,表明汉代法律发展呈现儒家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律学,不能得出法律体系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与“大一统”无关,排除B项;材料本意是“律学成为经学分支”,而非“法家成为儒学分支”,排除C项。故选D项
9.D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l近现代欧美。材料涉及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据所学可知,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D项正确;
以习惯法为基础的是英美法系,排除A项;
突出司法独立和法官作用的是英美法系,排除B项;注重成文法作用的是大陆法系,排除C项。
C
根据"要由法治来解决,党要管党内纪律的问题.....党干预太多不利于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治观念"可知,邓小平强调依法治国,C项正确;
1997年,党的十五大最终确定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排除A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实事求是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个人崇拜"的樊篱,排除B项;D项夸大了该论断的作用,排除D项。
11.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明朝对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区,或赏赐,或者绝贡市,这属于恩威并用,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到东北一地,没有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排除A项;厚往薄来主要体现在对外朝贡贸易中,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明朝政府对于建州女真的举措不属于歧视,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材料“在近代,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体现的是法国人对国家的忠诚,其中材料激励人们保家卫国的《马赛曲》成为国歌最能体现这一变化,D项正确;
中世纪欧洲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无法体现近代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与各国世俗权力的强化无关,排除B项;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颁布《至尊法案》,宣告英国君权自此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材料“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材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体现了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两种制度都符合我国的国情,体现了因地制宜治理地方的特点,B项正确;一国两制有效推行只符合澳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而且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间接民主,排除C项;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不体现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精神,故D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型国家关系的代表,“一带一路”并非新型国家关系的首创,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一带一路”是区域合作平台,并非区域集团,故C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
【详解】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滥发纸币,造成纸币贬值,故选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A;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D项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
16.【答案】C
【解析】
【详解】“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说明商人不再对获取土地趋之若鹜,体现出一条鞭法实行后对于土地兼并问题的打击,C正确;
17、(1)缺陷:雅典民主具有狭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政治活动过于频繁,导致低收入公民无法正常参与政治生活;公民缺乏专业素养,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6分)
(2)趋势: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实现普选;选举的资格不断降低(或逐步取消了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民主逐渐下移。(4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日益高涨。(4分)
18.(1)原因:内部因素: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条鞭法”推行赋税折银征收,强化了对白银的依赖;(4分)外部因素: 是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的产物,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分)
(2)意义:顺应了国家赋役征收方式的变革;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发展进程;加快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赋役征银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缓解了滥发纸币引发的经济危机;客观上助推了明朝中后期中外贸易的繁荣发展。(4点即可,每点2分,共8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根据材料“一条鞭法是这一系列赋役改革的延续和总结。由此白银货币化向全国各地铺开”可以得出,明代白银货币化,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明代把折银征收作为赋役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材料“晚明中国出现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和全球化的参与”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货币化是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的产物。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条鞭法是这一系列赋役改革的延续和总结”并结合所学可知,顺应了国家赋役征收方式的变革;根据材料“一个农业经济走向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商业化过程”可知,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发展进程;加快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农民与土地就此开始分离,开始了非农民化的过程”可知,赋役征银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结合所学可知,缓解了滥发纸币引发的经济危机;客观上助推了明朝中后期中外贸易的繁荣发展。
19.(1)特点:强调德才兼备;注重实用,为国家统治服务;内容广泛,形成体系;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6分)
(2)评价:为变法提供一定的思想和组织基础;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国家治理的推进;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服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6分)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以‘尚实用’为原则来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则包括德性的养成及处理具体政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可知,强调德才兼备;注重实用,为国家统治服务;根据材料中“在进士考试中,取消诗赋、贴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他还提出利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可知,内容广泛,形成体系;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
(2)评价:根据材料中“努力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可知,为变法提供一定的思想和组织基础;根据材料中“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可知,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国家治理的推进;根据材料中“两者结合既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托古改制’,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礼、 乐、刑、政的使用保证国家治理结构有序运行的创新尝试”可知,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服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题 【范文】示例
标题(论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之路。
(备选标题:从“一边倒”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等)
论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新中国的成立,为结束百余年来屈唇外交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边倒”三条方针,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与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迅速了打开了外交局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主动改变外交策略,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以尼克松访华为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同年,中日正式建交。中国迎来又一次建交高潮。这些外交活动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党中央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新时代,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通过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办博螫亚洲论坛等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新中国不断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
观点:新中国外交变化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论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国等国的孤立和封锁,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在外交上奉行了“一边倒"外交战略,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与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迅速打开了外交局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0世纪60年代,国际力量发生了分化,中苏关系产生摩擦并逐渐恶化,受此影响,中国外交战略也进行了调整,中国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与美国改善外交关系,中日正式建交,中国迎来又一次建交高潮。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建设成为我国工作的重心。我国提出了“不结盟""和平与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等外交概念,这些概念体现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以及我国和平发展、有所作为的时代要求,也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大变局”,我国在外交上主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有为。中国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这一外交理念体现了当今世界局势和我国发展诉求。
总之,在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外交概念,用来界定国际形势、归纳外交原则、规划外交政策、指导外交实践,这些外交理念也体现不同时期的时代特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