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14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广东肇庆期末)唐中叶书院创建时只是官方藏书、校书或私人读书治学的地方,直到唐末五代,书院开始成为聚徒讲学之地,宋代书院教育成绩突出,培养了一批经世之才。这一变化( )
A.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
B.强化了书院的文化传播功能
C.标志着私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D.有利于陆王心学的广泛传播
2.(2023·河北保定期末)元朝时,许多儒生转入基层,他们在民间以私塾的方式教学,并为工商业者和一般人服务。这一现象( )
A.利于儒学的平民化趋势
B.消除了精英和庶民的距离
C.源于儒生社会地位降低
D.促使自然科学更加理论化
3.(2023·山东聊城期末)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开设文、法、医、神四科,其中神、法、医被视为“高级”学科;作为基础的文科,教学内容中的“写信艺术”以及“文书艺术”之类的课程相当于今天的“文秘专业”。这反映出,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是( )
A.全面性和基础性 B.宗教性和国际性
C.职业性和实用性 D.世俗化和民族性
4.(2023·江苏连云港期末)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时曾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这一思想( )
A.助力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
B.扭转了社会追逐升官发财风气
C.推动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多元发展
D.延续了京师大学堂的办学宗旨
5.(2023·吉林长春期末)中国古代私人藏书自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庄子》记载“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其书五车”,孔子“藏书于周室”,《墨子》记载“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到唐朝,私人藏书有所发展,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古代私人藏书的兴起与发展( )
A.得益于“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
B.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
C.得益于印刷术的发展
D.体现了民众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
6.(2023·海南统考)17世纪初,欧洲每年出版15万—20万册书籍。“曾经是罕见的艺术品,其神秘的知识只能被少数人掌握,现在却变成了很多人的工具和加工品”。这些现象( )
A.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B.有助于打破神学崇拜
C.推动启蒙运动走向高潮
D.根源于印刷技术成熟
7.(2023·湖南联考)18、19世纪是英国图书馆成长的关键时期,英国颁布的《1850年公共图书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公共图书馆法,这是英国对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的认可。这可用来说明,此时期英国( )
A.科技发展水平较高
B.政府重视文化传播
C.社会需要大量人才
D.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8.(2023·贵州六盘水期末)贵州省博物馆经过60年发展,藏品已积累至8万余件,民族文物为贵博馆藏亮点,在国内独树一帜。另外,馆藏贵州古生物化石、旧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以及反映地方历史人文和文化多样性的各类文物,也是贵州省博物馆的亮点。据此可知,博物馆( )
A.刺激了旅游消费的发展
B.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
C.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
D.是重要的人类自然遗产
9.(2023·安徽合肥六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体育作为一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形态,其蕴含了竞技、娱乐、科学和教育价值。由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化而来的跑、跳、投等早期体育活动,其动机和活动的范围,均显示出对自然的顺应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体育无论是它们的活动特点还是规则要求,均体现着古人一往无前地对自己命运不屈不懈的抗争。古代体育中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健身养生功法,虽然各自的功能和锻炼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终极目标皆是通过身心并育的整体优化功能,使人体动作能力和身心健康达到俱佳水平。古代将射礼这一重要的集体性体育活动提升为一种外在社会规范,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使循规守礼的体育形式转化为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并成为融入道德传统的标志。
——摘编自崔乐泉《中国古代
体育精神及其文化特质》
材料二 军国民教育,就是运用训练军队的方式培养国民,从而达到全民皆兵的目的。近代中国体育文化与军国民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在积贫积弱的背景下,蔡元培认为国家的强大需要以武力为后盾,因此,他把军国民教育置于首要位置。北洋军阀将爱国偷换概念为忠君,军国民体育最终成为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工具。对此,蔡元培深感失望,于是他否定了军国民体育,但是没有否定体育。在民国之后的数十年中,他竭力提倡体育运动。越来越多的西方体育运动逐渐传播到中国,更多的传统体育项目被挖掘改造。蔡元培的体育思想融合了西方实用主义思想,他希望通过体育培养人才,促进民族的发展。
——摘编自马丹阳《蔡元培体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体育思想的意义。
二、能力提升
10.(2023·河南商丘期中)19世纪初,欧洲的君主们开始在尚不成熟的行政管理系统的帮助下直接干预大学事务,大学逐渐隶属于行政当局,政府也将大学的管理视作国家教育政策的一部分。其结果是,虽然为数众多的天主教神学院再度扩张,但也难以为继,并最终在公共教育中消失。上述变化表明,欧洲( )
A.政教合一的局面正缓慢消失
B.大学的世俗化趋向明显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形成
D.二元政治格局濒于瓦解
11.(2023·湖南统考)1922年秋,共产党员王文明与旅欧归国南下传播革命思想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罗汉等人在海南嘉积镇创办琼崖第一所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完全新型的学校——嘉积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年春,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
A.立农务本,学以致用
B.实业救国,富裕海岛
C.普及教育,发达文化
D.扶助农工,唤醒民众
12.(2023·河北联考)汉代宫廷秘府书目列出的著作有677种,流传下来的只有153种。西晋官府藏书达20 935卷,至东晋元帝时,官府藏书仅3014卷。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文化传承手段多元
B.私家藏书不断得到发展
C.政府思想控制式微
D.官方藏书易受政局影响
13.(2023·山东济宁邹城二中)明代是白鹿洞书院发展的兴盛时期,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书院洞主多由政府官员兼任,该书院还仿照府、州、县学设立生员名额。明代书院这一特点反映出( )
A.书院属性的弱化
B.官府大力支持民间教育
C.集权政治的发展
D.科举考试方式的革新
14.(2023·辽宁抚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收藏文化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普遍意义上的博物馆文化则起源于欧洲。15—16世纪是欧洲早期博物馆萌芽的重要时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财富的渴望,旅行者们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珍奇异宝带到了欧洲,扩充了私人和皇家的收藏规模。伴随着欧洲社会性质的转变与人性的解放,人们反对中世纪黑暗时代的禁欲主义,对希腊罗马时代的古迹、古籍文物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与研究,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达尔文、哥白尼等人的自然新观点动摇了神学权威,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扩充了自然标本的收集量。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编写并出版了《百科全书》,传播了唯物主义、民主思想和先进的科学知识,推动了欧洲现代博物馆的产生。
——摘编自易丹妮《欧洲早期
博物馆的兴起:背景与历程》
材料二 1847年,中国人林针游览了美国的博物馆并将其见闻记载于《西海纪游草》,这是中国人关于外国博物馆的最早记载。中国第一位驻美使臣陈兰彬所著的《使美纪略》,记述了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纪念馆的信息。19世纪末,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如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在一系列维新运动中曾提出建立博物馆的主张,并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但由于运动失败而没有付诸实施。当时中国办博物馆的社会条件已经成熟,在此影响下,1905年,张謇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意义上的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摘编自杨海燕《中西方博物馆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早期博物馆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创办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博物馆建立的意义。
第六单元 第14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广东肇庆期末)唐中叶书院创建时只是官方藏书、校书或私人读书治学的地方,直到唐末五代,书院开始成为聚徒讲学之地,宋代书院教育成绩突出,培养了一批经世之才。这一变化( B )
A.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
B.强化了书院的文化传播功能
C.标志着私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D.有利于陆王心学的广泛传播
解析: 根据材料“直到唐末五代,书院开始成为聚徒讲学之地,宋代书院教育成绩突出,培养了一批经世之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书院突出藏书功能,人才培养功能较弱,发展到宋代,书院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功能增强,教育成绩突出,说明强化了书院的文化传播功能,B项正确;孔子创办私学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史实可以证明唐宋时期私学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陆王心学无关,陆王心学逐渐发展是在南宋,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河北保定期末)元朝时,许多儒生转入基层,他们在民间以私塾的方式教学,并为工商业者和一般人服务。这一现象( A )
A.利于儒学的平民化趋势
B.消除了精英和庶民的距离
C.源于儒生社会地位降低
D.促使自然科学更加理论化
解析: 根据材料“元朝时,许多儒生转入基层,他们在民间以私塾的方式教学,并为工商业者和一般人服务”可知,元朝时期,随着政局的变化,大量儒生转入基层,他们在民间以私塾的方式教学,并为工商业者和一般人服务,有利于促使儒学在社会基层的传播和发展,推动其平民化,A项正确;“消除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是因为政局的变化,而非儒生社会地位降低,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自然科学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山东聊城期末)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开设文、法、医、神四科,其中神、法、医被视为“高级”学科;作为基础的文科,教学内容中的“写信艺术”以及“文书艺术”之类的课程相当于今天的“文秘专业”。这反映出,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是( C )
A.全面性和基础性 B.宗教性和国际性
C.职业性和实用性 D.世俗化和民族性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在中世纪的西欧,随着农业、工商业等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律师、医生、牧师、文书等职业的从业者,材料中“文、法、医、神四科”“写信艺术”“文秘专业”等学科的设置就是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故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是职业性和实用性,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大学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学科,材料中的学科其实不是很全面,而且“基础性”不是神、法、医三科的特点,另外“基础性”也是对题干的简单重复,排除A项;神科设置体现了宗教性,但材料不能体现国际性,排除B项;据“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开设’……”可得出,学科设置与民族性无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江苏连云港期末)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时曾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这一思想( A )
A.助力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
B.扭转了社会追逐升官发财风气
C.推动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多元发展
D.延续了京师大学堂的办学宗旨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其在北大办学期间,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根据材料可知,蔡元培反对大学作为入仕的途径,重视发展新兴学科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主张学术研究,助力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A项正确;“扭转”一词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蔡元培这一主张并不能整体推动当时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排除C项;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最初成立的目的是为戊戌变法培养人才,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吉林长春期末)中国古代私人藏书自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庄子》记载“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其书五车”,孔子“藏书于周室”,《墨子》记载“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到唐朝,私人藏书有所发展,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古代私人藏书的兴起与发展( B )
A.得益于“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
B.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
C.得益于印刷术的发展
D.体现了民众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
解析: 根据材料“到唐朝,私人藏书有所发展,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私人藏书兴起,唐朝私人藏书发展,都有利于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B项正确;“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适用于春秋战国时期,但不适用于唐朝,排除A项;“得益于印刷术的发展”,适用于唐朝,但不适用于春秋战国,排除C项;“受教育水平普遍提升”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海南统考)17世纪初,欧洲每年出版15万—20万册书籍。“曾经是罕见的艺术品,其神秘的知识只能被少数人掌握,现在却变成了很多人的工具和加工品”。这些现象( B )
A.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B.有助于打破神学崇拜
C.推动启蒙运动走向高潮
D.根源于印刷技术成熟
解析: 根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7世纪初,书籍从过去“被少数人掌握”,到“变成了很多人的工具和加工品”,书籍的传播与推广,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近代科学兴起于16至17世纪之间的科学革命,与材料的时间不相符,排除A项;启蒙运动走向高潮是在18世纪,与材料存在时间差,排除C项;得益于印刷技术的发展,非“根源于”,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3·湖南联考)18、19世纪是英国图书馆成长的关键时期,英国颁布的《1850年公共图书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公共图书馆法,这是英国对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的认可。这可用来说明,此时期英国( B )
A.科技发展水平较高
B.政府重视文化传播
C.社会需要大量人才
D.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解析: 根据材料“18、19世纪是英国图书馆成长的关键时期,英国颁布的《1850年公共图书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公共图书馆法……”可知,图书馆有利于国民教育,18、19世纪时英国图书馆成长且颁布第一部国家公共图书馆法,这说明英国政府重视文化知识传播,B项正确;材料显示的是英国图书馆的成长而不是科技发展,排除A项;建立图书馆并不代表社会需要大量人才,排除C项;建立图书馆不是城市人口膨胀的必然产物,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3·贵州六盘水期末)贵州省博物馆经过60年发展,藏品已积累至8万余件,民族文物为贵博馆藏亮点,在国内独树一帜。另外,馆藏贵州古生物化石、旧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以及反映地方历史人文和文化多样性的各类文物,也是贵州省博物馆的亮点。据此可知,博物馆( C )
A.刺激了旅游消费的发展
B.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
C.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
D.是重要的人类自然遗产
解析: 根据材料“馆藏贵州古生物化石、旧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以及反映地方历史人文和文化多样性的各类文物,也是贵州省博物馆的亮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是否刺激了旅游消费无关,排除A项;博物馆不属于人类文化遗产,排除B项;博物馆不属于人类自然遗产,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3·安徽合肥六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体育作为一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形态,其蕴含了竞技、娱乐、科学和教育价值。由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化而来的跑、跳、投等早期体育活动,其动机和活动的范围,均显示出对自然的顺应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体育无论是它们的活动特点还是规则要求,均体现着古人一往无前地对自己命运不屈不懈的抗争。古代体育中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健身养生功法,虽然各自的功能和锻炼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终极目标皆是通过身心并育的整体优化功能,使人体动作能力和身心健康达到俱佳水平。古代将射礼这一重要的集体性体育活动提升为一种外在社会规范,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使循规守礼的体育形式转化为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并成为融入道德传统的标志。
——摘编自崔乐泉《中国古代
体育精神及其文化特质》
材料二 军国民教育,就是运用训练军队的方式培养国民,从而达到全民皆兵的目的。近代中国体育文化与军国民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在积贫积弱的背景下,蔡元培认为国家的强大需要以武力为后盾,因此,他把军国民教育置于首要位置。北洋军阀将爱国偷换概念为忠君,军国民体育最终成为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工具。对此,蔡元培深感失望,于是他否定了军国民体育,但是没有否定体育。在民国之后的数十年中,他竭力提倡体育运动。越来越多的西方体育运动逐渐传播到中国,更多的传统体育项目被挖掘改造。蔡元培的体育思想融合了西方实用主义思想,他希望通过体育培养人才,促进民族的发展。
——摘编自马丹阳《蔡元培体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体育思想的意义。
答案:(1)特点: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循规守礼的传统道德规范;身心兼修的生命整体观。(任答三点即可)
(2)意义:早期的体育思想有利于培养民众的国防意识、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培养国民协作精神和爱国情怀,推动救亡图存运动发展;后期的体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国民人格,也为近代体育发展奠定基础。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均显示出对自然的顺应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得出,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根据材料一“均体现着古人一往无前地对自己命运不屈不懈的抗争”可得出,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根据材料一“使循规守礼的体育形式转化为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并成为融入道德传统的标志”可得出,循规守礼的传统道德规范;根据材料一“但终极目标皆是通过身心并育的整体优化功能,使人体动作能力和身心健康达到俱佳水平”可得出,身心兼修的生命整体观。
(2)意义:根据材料二“在积贫积弱的背景下,蔡元培认为国家的强大需要以武力为后盾,因此,他把军国民教育置于首要位置”并结合所学可知,早期的体育思想有利于培养民众的国防意识、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培养国民协作精神和爱国情怀,推动救亡图存运动发展;根据材料二“在民国之后的数十年中……他希望通过体育培养人才,促进民族的发展”可知,后期的体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国民人格;另外,结合所学可知,抛开体育的附加功能,就体育本身而言,蔡元培体育思想也为近代体育发展奠定基础。
二、能力提升
10.(2023·河南商丘期中)19世纪初,欧洲的君主们开始在尚不成熟的行政管理系统的帮助下直接干预大学事务,大学逐渐隶属于行政当局,政府也将大学的管理视作国家教育政策的一部分。其结果是,虽然为数众多的天主教神学院再度扩张,但也难以为继,并最终在公共教育中消失。上述变化表明,欧洲( B )
A.政教合一的局面正缓慢消失
B.大学的世俗化趋向明显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形成
D.二元政治格局濒于瓦解
解析: 根据材料“19世纪初,欧洲的君主们开始在尚不成熟的行政管理系统的帮助下直接干预大学事务,……虽然为数众多的天主教神学院再度扩张,但也难以为继,并最终在公共教育中消失”可知,19世纪初,欧洲的大学逐渐取代了天主教神学院在公共教育中的地位,这说明欧洲大学的世俗化趋向明显,B项正确;“政教合一的局面正缓慢消失”发生在宗教改革之后,排除A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形成”发生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后,排除C项;“二元政治格局濒于瓦解”属于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3·湖南统考)1922年秋,共产党员王文明与旅欧归国南下传播革命思想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罗汉等人在海南嘉积镇创办琼崖第一所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完全新型的学校——嘉积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年春,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D )
A.立农务本,学以致用
B.实业救国,富裕海岛
C.普及教育,发达文化
D.扶助农工,唤醒民众
解析: 根据材料“第一所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完全新型的学校——嘉积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可知,农工职业学校除了教授农业、工业相关技术外,还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明其主要目的是扶助农工,唤醒民众,D项正确;农业只是农工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体现“实业救国,富裕海岛”的目的,排除B项;结合时间可知,农工职业学校重在号召工农参加革命,“普及教育”并非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3·河北联考)汉代宫廷秘府书目列出的著作有677种,流传下来的只有153种。西晋官府藏书达20 935卷,至东晋元帝时,官府藏书仅3014卷。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D )
A.文化传承手段多元
B.私家藏书不断得到发展
C.政府思想控制式微
D.官方藏书易受政局影响
解析: 题干显示,汉代宫廷秘府列出的书目流传下来的较少,东晋元帝时官府藏书与西晋相比大量减少。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尖锐,军阀混战,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政局动荡,故材料现象与王朝政权更迭、战乱等存在一定关联,即官方藏书易受政局影响,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官府藏书,不能体现文化传承手段的方式,排除A项;私家藏书得到发展不会必然导致官府藏书受到影响,而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官方藏书数量减少,排除B项;官府藏书不单纯出于控制思想的目的,官方藏书的多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材料不能完全反映政府思想控制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13.(2023·山东济宁邹城二中)明代是白鹿洞书院发展的兴盛时期,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书院洞主多由政府官员兼任,该书院还仿照府、州、县学设立生员名额。明代书院这一特点反映出( C )
A.书院属性的弱化
B.官府大力支持民间教育
C.集权政治的发展
D.科举考试方式的革新
解析: 材料“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书院洞主多由政府官员兼任,该书院还仿照府、州、县学设立生员名额”反映了明代白鹿洞书院的官学化,官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这是集权政治发展的表现,C项正确;书院的教育属性未变,排除A项;根据材料“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不是支持民间教育,排除B项;材料是关于书院官方化,不是科举考试,排除D项。故选C项。
14.(2023·辽宁抚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收藏文化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普遍意义上的博物馆文化则起源于欧洲。15—16世纪是欧洲早期博物馆萌芽的重要时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财富的渴望,旅行者们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珍奇异宝带到了欧洲,扩充了私人和皇家的收藏规模。伴随着欧洲社会性质的转变与人性的解放,人们反对中世纪黑暗时代的禁欲主义,对希腊罗马时代的古迹、古籍文物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与研究,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达尔文、哥白尼等人的自然新观点动摇了神学权威,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扩充了自然标本的收集量。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编写并出版了《百科全书》,传播了唯物主义、民主思想和先进的科学知识,推动了欧洲现代博物馆的产生。
——摘编自易丹妮《欧洲早期
博物馆的兴起:背景与历程》
材料二 1847年,中国人林针游览了美国的博物馆并将其见闻记载于《西海纪游草》,这是中国人关于外国博物馆的最早记载。中国第一位驻美使臣陈兰彬所著的《使美纪略》,记述了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纪念馆的信息。19世纪末,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如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在一系列维新运动中曾提出建立博物馆的主张,并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但由于运动失败而没有付诸实施。当时中国办博物馆的社会条件已经成熟,在此影响下,1905年,张謇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意义上的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摘编自杨海燕《中西方博物馆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早期博物馆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创办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博物馆建立的意义。
答案:(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物品传入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充了私人和皇室的收藏规模;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对古迹文物的搜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启蒙运动时期百科全书派的积极推动。(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创办时间较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具有政治色彩。(答出两点即可)
意义: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有利于培育公民意识;传播了西方民主思想;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历史背景:由材料一“15—16世纪是欧洲早期博物馆萌芽的重要时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财富的渴望,旅行者们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珍奇异宝带到了欧洲,扩充了私人和皇家的收藏规模”及所学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物品传入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充了私人和皇室的收藏规模。由材料一“伴随着欧洲社会性质的转变与人性的解放,人们反对中世纪黑暗时代的禁欲主义,对希腊罗马时代的古迹、古籍文物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与研究,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及所学可得出,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对古迹文物的搜集。由材料一“达尔文、哥白尼等人的自然新观点动摇了神学权威,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扩充了自然标本的收集量”可得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扩展了人们的视野。由材料一“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编写并出版了《百科全书》,传播了唯物主义、民主思想和先进的科学知识,推动了欧洲现代博物馆的产生”可得出,启蒙运动时期百科全书派的积极推动。
(2)特点:由材料二“19世纪末,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如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在一系列维新运动中曾提出建立博物馆的主张”可得出,创办时间较晚;由材料二“中国第一位驻美使臣陈兰彬所著的《使美纪略》,记述了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纪念馆的信息”及所学可得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由材料二“如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在一系列维新运动中曾提出建立博物馆的主张,并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但由于运动失败而没有付诸实施”可得出,具有政治色彩。意义:由材料二“1905年,张謇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意义上的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及所学可知,拓展了人们的视野;由材料二“19世纪末,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及所学可知,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建立利于培育公民意识,传播了西方民主思想。第六单元 第15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重庆沙坪坝期末)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古物保存法》,规定“埋藏地下及暴露地面之古物,概归国有。”并规定古物发现者应立即向地方政府报告,及时报告者有奖。“其不报而隐匿者,以窃盗论”。这表明( )
A.民间偷盗文物的行为减少
B.文物保护工作实现规范化
C.政府加强了对文物的管理
D.文物归私有观念逐渐消失
2.(2023·福建泉州联考)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节目《百鸟归巢》立足中国古典音乐南音的基础上,融入流行音乐的元素,给现场观众全新的南音艺术体验,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同。这说明( )
A.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B.国际组织推动了南音普及
C.南音文化深受人民喜爱
D.推陈出新有助于文化传承
3.(2023·广东肇庆期末)普法战争后,威廉一世选在凡尔赛宫登基,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议和条约也选在凡尔赛宫签订,由此埋下德国复仇的种子。据此推知,凡尔赛宫( )
A.推动了文化的认同
B.利于促进亚洲文化交流
C.具有历史教育功能
D.维护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4.(2023·河南信阳淮滨高中)2002年,大英博物馆拒绝返还帕特农神庙石雕,为此,欧美18家博物馆馆长共同签署《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强调无论收藏的文物原属何处,有赖于这些“普世性”博物馆,才得以保存;这些博物馆收藏的世界各地文物,无论其来源是否正当,都是为了服务于全体公民。据此可知,《宣言》的签署意在( )
A.构建世界文物保护命运共同体
B.为欧美非法攫取世界遗产提供法理
C.凸显世界文化遗产的普世价值
D.表明欧美博物馆保护遗产贡献最大
5.(2023·河南驻马店期末)2008年公布的“世界建筑遗产观察”首次将“气候变化”列入名单中。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气候变化和地球生态系统的退化,正在开始严重地影响到人类文化遗址。到2050年,位于全球各地的世界遗产地冰川有三分之一将消融。这表明( )
A.世界遗产保护要采取新对策
B.气候变化成为世界遗产的主要杀手
C.世界遗产当前遭到巨大损毁
D.新技术是世界遗产保护的有效手段
6.(2023·山东潍坊期末)某国际学校组织学生去伊拉克巴比伦城遗址研学,并参观了仿制的伊斯塔尔门。而真正的伊斯塔尔门现收藏于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成为他的镇馆之宝(伊斯塔尔门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伊拉克的做法,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选项中,观点正确的是( )
A.与中国故宫养心殿的修复异曲同工
B.仿制行为保证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C.伊拉克的做法违背了真实性的原则
D.体现了对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7.(2023·河北邯郸期末)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和长城一样都是文化遗产,它以线长、点多、面广的线性活态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世界遗产,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大运河申遗成功最主要是基于其( )
A.交通功能 B.经济效益
C.生态意义 D.历史价值
8.(2023·重庆期末)2020年,中国、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获得申遗成功。中外联合申遗( )
A.推动了传统贸易方式的复兴
B.增进了国家间相互理解和认同
C.有利于该自然遗产得到保护
D.促进了全球化时代的文明趋同
9.(2023·天津滨海新区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在1950年7月,该月上旬共有4篇关于文物保护法规出台的公报。第二次峰值出现在1955年5月,台湾当局筹划“长期出借”文物至美国的举动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多篇文章与此相关。第三次峰值出现在1956年2月,当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第四次峰值出现在1957年9月,当时第一次文物普查初见成果,该月有大量文章介绍新的考古成果。
——摘编自胡岳枫《新中国
成立初期的文物保护》
材料二 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五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经多次讨论后,“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于1954年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196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起初有25个国家参加,截至2019年已扩大到107个国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等保护原则与方法。
——摘编自陈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
历程演变(1931—2005年)》等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物保护工作和20世纪中后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
(2)结合所学内容,各举出世界和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3个,并任意选择一个,说明其能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二、能力提升
10.(2023·广东汕尾期末)铁拉登特罗国家考古公园是哥伦比亚著名的考古胜地之一。该公园分布着古典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以及抽象主义雕塑群和6至10世纪的古墓葬群,地下墓穴里饰有这一时期家庭室内装饰用的几何图形图案。1995年该考古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铁拉登特罗国家考古公园( )
A.反映美洲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B.反映美洲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残酷性
C.体现美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双重性
D.体现哥伦比亚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性
11.(2023·辽宁名校联考)依据下表可以说明,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方面,我国( )
通过年份 文件名称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006年 《长城保护条例》
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22年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A.完善了相关法制建设
B.构建了完善的管理机制
C.发挥了舆论的监督作用
D.加强了与各国的合作
12.(2023·河南濮阳期末)近几年来,中国召开一系列关于遗产保护的国际研讨会,如“机遇与挑战——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等,通过了《北京共识》《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的无锡建议》。据此可以看出,中国( )
A.文化遗产居于世界的前列
B.加大遗产保护资金的投入
C.积极与国际遗产保护接轨
D.加强了立法保护文化遗产
13.(2023·河南郑州期末)中国篆刻艺术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忠实地记载了汉民族的发展历程,也客观地记载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发展脉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
A.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
B.为古文字学研究提供动力
C.是民族学研究的珍贵史料
D.记录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14.(2023·黑龙江哈九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奥古斯都所推行的城市化运动最杰出的成就,毫无疑问,那就是辉煌的罗马建筑。罗马城在方位走向上注意与有序空间协调一致,城市主干道一条为南北走向,另一条为东西走向,两条大道成直角在市中心交汇。交汇点一般为城市中心,通常在这里要为宗教纪念物挖一个地基。剧场是罗马人在借鉴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方式加以变化,从而使得它比原来的形式更为华丽、雄伟。罗马市政当局认为城市人数在5万人左右最为合适。在罗马的建筑师看来,理想的城镇应为2400—1600英尺,因为长度太长就会看不清沿城墙传递的信号,因而对城防不利。城市的下水道、供水管、桥梁、道路一应俱全,甚至还建立了西方世界最早的医院和最早的国家医疗体系。正是有了这样的管理才使罗马居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喷泉的壮观场面得以实现。
——据杨俊明、巢立明《奥古斯都时期
古罗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经济空洞化使城市衰败地区蔓延,而衰败使中心区古老的建筑群逐渐沦为贫民窟,对城市文化及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欧洲城市曾尝试拆除衰败地区和建立现代建筑。对城市历史中心的破坏,引起了普遍的敌意。欧洲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中心密布着古老建筑群,各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进行精心地保护,城市更新罕见。城市历史中心建筑拆迁几乎是禁止的,政府还严格限制现代建筑布局在历史中心而破坏城市景观的协调性。欧洲闹市区依然完整保留着数百年前的画景似的古城风貌,古色古香。城市建筑遗址有的可上溯到古罗马、古希腊时代。在城市中心附近,中世纪的罗马式圆顶教堂或哥特式尖顶教堂作为城市的天际线,象征着古老的庄严。
——摘编自徐和来《城市化进程中
的城市文化保护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古罗马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欧洲城市更新运动中对古典建筑群保护的意义。
第六单元 第15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重庆沙坪坝期末)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古物保存法》,规定“埋藏地下及暴露地面之古物,概归国有。”并规定古物发现者应立即向地方政府报告,及时报告者有奖。“其不报而隐匿者,以窃盗论”。这表明( C )
A.民间偷盗文物的行为减少
B.文物保护工作实现规范化
C.政府加强了对文物的管理
D.文物归私有观念逐渐消失
解析: 据材料“并规定古物发现者应立即向地方政府报告,及时报告者有奖……”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古物保存法》,规定“埋藏地下及暴露地面之古物,概归国有”,加强了政府对文物的管理,C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民间偷盗文物的行为减少,排除A项;文物保护工作实现规范化太绝对,排除B项;“文物归私有观念逐渐消失”,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福建泉州联考)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节目《百鸟归巢》立足中国古典音乐南音的基础上,融入流行音乐的元素,给现场观众全新的南音艺术体验,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同。这说明( D )
A.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B.国际组织推动了南音普及
C.南音文化深受人民喜爱
D.推陈出新有助于文化传承
解析: 根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古典音乐南音融入流行音乐的元素,给现场观众全新的艺术体验,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同,说明推陈出新有助于文化传承,D项正确;“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指的是文化遗产有风险,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未体现“普及”,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南音融入流行音乐的元素受到人民喜爱,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广东肇庆期末)普法战争后,威廉一世选在凡尔赛宫登基,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议和条约也选在凡尔赛宫签订,由此埋下德国复仇的种子。据此推知,凡尔赛宫( C )
A.推动了文化的认同
B.利于促进亚洲文化交流
C.具有历史教育功能
D.维护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解析: 根据材料“威廉一世选在凡尔赛宫登基,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议和条约也选在凡尔赛宫签订,由此埋下德国复仇的种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前,凡尔赛宫是法德对抗与复仇的标志与象征。保护凡尔赛宫,有利于缅怀历史、珍惜和平,警示人们唯有合作才能共享繁荣,由此可见,凡尔赛宫具有历史教育功能,C项正确;材料与推动文化认同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空间在欧洲不在亚洲,排除B项;“埋下德国复仇的种子”不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河南信阳淮滨高中)2002年,大英博物馆拒绝返还帕特农神庙石雕,为此,欧美18家博物馆馆长共同签署《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强调无论收藏的文物原属何处,有赖于这些“普世性”博物馆,才得以保存;这些博物馆收藏的世界各地文物,无论其来源是否正当,都是为了服务于全体公民。据此可知,《宣言》的签署意在( B )
A.构建世界文物保护命运共同体
B.为欧美非法攫取世界遗产提供法理
C.凸显世界文化遗产的普世价值
D.表明欧美博物馆保护遗产贡献最大
解析: 根据材料“强调无论收藏的文物原属何处,有赖于这些普世性博物馆,才得以保存;这些博物馆收藏的世界各地文物,无论其来源是否正当,都是为了服务于全体公民”可以看出,欧美国家制定《宣言》,以服务全体公民为幌子,将掠夺的文物占为己有,实际是为欧美非法攫取世界遗产提供法理,B项正确;《宣言》的目的是为欧美非法攫取世界遗产提供法理,并不是构建世界文物保护命运共同体,排除A项;凸显世界文化遗产的普世价值,只是欧美国家的借口而已,排除C项;材料强调为欧美非法攫取世界遗产提供法理,并不是突出欧美博物馆保护遗产贡献最大,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河南驻马店期末)2008年公布的“世界建筑遗产观察”首次将“气候变化”列入名单中。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气候变化和地球生态系统的退化,正在开始严重地影响到人类文化遗址。到2050年,位于全球各地的世界遗产地冰川有三分之一将消融。这表明( A )
A.世界遗产保护要采取新对策
B.气候变化成为世界遗产的主要杀手
C.世界遗产当前遭到巨大损毁
D.新技术是世界遗产保护的有效手段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进入21世纪以后,首次将“气候变化”列入“世界建筑遗产观察”名单,因此,我们面对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新形势,要积极采取新的对策,A项正确;材料不能直接说明气候变化是世界遗产的主要杀手,排除B项;题干中看不出世界遗产当前受影响的程度如何,排除C项;题干中只提及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遗产保护的不利影响,无法得出新科技保护世界遗产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山东潍坊期末)某国际学校组织学生去伊拉克巴比伦城遗址研学,并参观了仿制的伊斯塔尔门。而真正的伊斯塔尔门现收藏于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成为他的镇馆之宝(伊斯塔尔门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伊拉克的做法,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选项中,观点正确的是( C )
A.与中国故宫养心殿的修复异曲同工
B.仿制行为保证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C.伊拉克的做法违背了真实性的原则
D.体现了对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解析: 根据材料“仿制的伊斯塔尔门”“真正的伊斯塔尔门现收藏于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可知,伊拉克的伊斯塔尔门是仿制的,据所学,文化遗址的保护要遵守真实性原则,伊拉克的行为违背了真实性的原则,C项正确;中国故宫养心殿的修复行为属于文化保护行为,伊拉克的伊斯塔尔门是仿制的,违背文化保护真实性原则,两者是不同的,排除A项;B项错在“保证”,说法绝对,排除;材料中的信息无法体现伊拉克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3·河北邯郸期末)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和长城一样都是文化遗产,它以线长、点多、面广的线性活态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世界遗产,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大运河申遗成功最主要是基于其( D )
A.交通功能 B.经济效益
C.生态意义 D.历史价值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作为历史遗产,其最主要的价值是历史价值,D项正确;大运河在当代的交通功能已经不再凸显,排除A项;当前大运河的经济效益、生态意义并不构成申遗的条件,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8.(2023·重庆期末)2020年,中国、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获得申遗成功。中外联合申遗( B )
A.推动了传统贸易方式的复兴
B.增进了国家间相互理解和认同
C.有利于该自然遗产得到保护
D.促进了全球化时代的文明趋同
解析: 根据材料“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可知,通过两国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申遗活动,可以增进两国之间的关系,促进两国之间的理解和认同,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无法得出其对传统贸易方式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自然遗产,排除C项;“趋同”,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3·天津滨海新区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在1950年7月,该月上旬共有4篇关于文物保护法规出台的公报。第二次峰值出现在1955年5月,台湾当局筹划“长期出借”文物至美国的举动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多篇文章与此相关。第三次峰值出现在1956年2月,当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第四次峰值出现在1957年9月,当时第一次文物普查初见成果,该月有大量文章介绍新的考古成果。
——摘编自胡岳枫《新中国
成立初期的文物保护》
材料二 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五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经多次讨论后,“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于1954年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196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起初有25个国家参加,截至2019年已扩大到107个国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等保护原则与方法。
——摘编自陈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
历程演变(1931—2005年)》等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物保护工作和20世纪中后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
(2)结合所学内容,各举出世界和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3个,并任意选择一个,说明其能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答案:(1)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物保护工作:参与主体多元化;政府占据主导地位;新闻媒体积极参与。20世纪中后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各国认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加强了国际协作;国际法的完善为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2)文化遗产:世界:埃及金字塔、宙斯神像、巴比伦空中花园。
中国:长城、故宫、莫高窟。
理由: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俗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历代相继凿建。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现存已编号洞窟492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宋木构建筑5座。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品5万余件。莫高窟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解析:(1)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物保护工作:根据材料一“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可知,参与主体多元化;根据材料一“《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可知,政府占据主导地位;根据材料一“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可知,新闻媒体积极参与。
20世纪中后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根据材料二“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五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各国认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二“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可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加强了国际协作;根据材料二“截至2019年已扩大到107个国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等保护原则与方法”可知,国际法的完善为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2)文化遗产: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化遗产有埃及金字塔、宙斯神像、巴比伦空中花园等。
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长城、故宫、莫高窟等。
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一个文化遗产,说明其入选的理由,可以从背景、规模、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如: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俗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历代相继凿建。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现存已编号洞窟492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宋木构建筑5座。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品5万余件。莫高窟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能力提升
10.(2023·广东汕尾期末)铁拉登特罗国家考古公园是哥伦比亚著名的考古胜地之一。该公园分布着古典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以及抽象主义雕塑群和6至10世纪的古墓葬群,地下墓穴里饰有这一时期家庭室内装饰用的几何图形图案。1995年该考古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铁拉登特罗国家考古公园( A )
A.反映美洲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B.反映美洲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残酷性
C.体现美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双重性
D.体现哥伦比亚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性
解析: 根据材料“古典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以及抽象主义雕塑群”“地下墓穴里饰有这一时期家庭室内装饰用的几何图形图案”可得出,美洲历史和文化丰富多彩,古代美洲文明是人类古文明杰出代表之一,即美洲历史和文化具有多样性、创造性的特点,A项正确;美洲反对殖民主义斗争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化遗产的特点,未涉及自然遗产,排除C项;有多处历史文化遗产才能体现哥伦比亚“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仅铁拉登特罗国家考古公园不能得出此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11.(2023·辽宁名校联考)依据下表可以说明,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方面,我国( A )
通过年份 文件名称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006年 《长城保护条例》
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22年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A.完善了相关法制建设
B.构建了完善的管理机制
C.发挥了舆论的监督作用
D.加强了与各国的合作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长城保护条例》《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可知,我国在文物保护方面进行了立法规范,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律法规的完善,非管理机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舆论监督,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内立法,未涉及与国外的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3·河南濮阳期末)近几年来,中国召开一系列关于遗产保护的国际研讨会,如“机遇与挑战——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等,通过了《北京共识》《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的无锡建议》。据此可以看出,中国( C )
A.文化遗产居于世界的前列
B.加大遗产保护资金的投入
C.积极与国际遗产保护接轨
D.加强了立法保护文化遗产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近几年来,中国召开一系列关于遗产保护的国际研讨会,反映了中国积极与国际遗产保护接轨,探寻新的文化遗产保护途径,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不能得出“文化遗产居于世界的前列”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积极与国际遗产保护接轨,未体现加大遗产保护资金的投入,排除B项;中国召开一系列关于遗产保护的国际研讨会与加强立法保护文化遗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2023·河南郑州期末)中国篆刻艺术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忠实地记载了汉民族的发展历程,也客观地记载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发展脉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C )
A.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
B.为古文字学研究提供动力
C.是民族学研究的珍贵史料
D.记录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解析: 根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国篆刻艺术记载了汉民族的发展历程,也记载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发展脉络,由此可知,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学研究的珍贵史料,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篆刻艺术的具体表现,不能体现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篆刻艺术记载了汉民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的情况,主要有利于研究民族学,而研究古文字学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据材料“记载了汉民族的发展历程,也客观地记载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发展脉络”可知,记录的是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排除D项。故选C项。
14.(2023·黑龙江哈九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奥古斯都所推行的城市化运动最杰出的成就,毫无疑问,那就是辉煌的罗马建筑。罗马城在方位走向上注意与有序空间协调一致,城市主干道一条为南北走向,另一条为东西走向,两条大道成直角在市中心交汇。交汇点一般为城市中心,通常在这里要为宗教纪念物挖一个地基。剧场是罗马人在借鉴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方式加以变化,从而使得它比原来的形式更为华丽、雄伟。罗马市政当局认为城市人数在5万人左右最为合适。在罗马的建筑师看来,理想的城镇应为2400—1600英尺,因为长度太长就会看不清沿城墙传递的信号,因而对城防不利。城市的下水道、供水管、桥梁、道路一应俱全,甚至还建立了西方世界最早的医院和最早的国家医疗体系。正是有了这样的管理才使罗马居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喷泉的壮观场面得以实现。
——据杨俊明、巢立明《奥古斯都时期
古罗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经济空洞化使城市衰败地区蔓延,而衰败使中心区古老的建筑群逐渐沦为贫民窟,对城市文化及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欧洲城市曾尝试拆除衰败地区和建立现代建筑。对城市历史中心的破坏,引起了普遍的敌意。欧洲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中心密布着古老建筑群,各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进行精心地保护,城市更新罕见。城市历史中心建筑拆迁几乎是禁止的,政府还严格限制现代建筑布局在历史中心而破坏城市景观的协调性。欧洲闹市区依然完整保留着数百年前的画景似的古城风貌,古色古香。城市建筑遗址有的可上溯到古罗马、古希腊时代。在城市中心附近,中世纪的罗马式圆顶教堂或哥特式尖顶教堂作为城市的天际线,象征着古老的庄严。
——摘编自徐和来《城市化进程中
的城市文化保护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古罗马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欧洲城市更新运动中对古典建筑群保护的意义。
答案:(1)特点:统治者的重视;有序化程度高(政府主导规划、修建);受宗教因素影响比较大;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注重城市规模的适度和军事防卫性;重视公共设施的建设;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意识;注重民众的生活质量。
(2)意义:古典建筑群是文化遗产、经济遗产(有利于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了城市特色,保存了城市历史文化,有助于历史文化研究;推动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为后世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奧古斯都所推行的城市化运动最杰出的成就,毫无疑问,那就是辉煌的罗马建筑”可知,统治者的重视;根据材料一“罗马城在方位走向上注意与有序空间协调一致”可知,有序化程度高(政府主导规划、修建);根据材料一“交汇点一般为城市中心,通常在这里要为宗教纪念物挖一个地基”可知,受宗教因素影响比较大;根据材料一“在罗马的建筑师看来,理想的城镇应为2400—1600英尺,因为长度太长就会看不清沿城墙传递的信号,因而对城防不利。城市的下水道、供水管、桥梁、道路一应俱全,甚至还建立了西方世界最早的医院和最早的国家医疗体系”可知,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注重城市规模的适度和军事防卫性,重视公共设施的建设,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意识;根据材料一“正是有了这样的管理才使罗马居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喷泉的壮观场面得以实现”可知,注重民众的生活质量。
(2)意义:根据材料二“对城市文化及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可知,古典建筑群是文化遗产、经济遗产(有利于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根据材料二“欧洲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中心密布着古老建筑群”可知,保护了城市特色,保存了城市历史文化,有助于历史文化研究;根据材料二“欧洲闹市区依然完整保留着数百年前的画景似的古城风貌,古色古香”可知,推动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在城市中心附近,中世纪的罗马式圆顶教堂或哥特式尖顶教堂作为城市的天际线,象征着古老的庄严”可知,为后世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2023-2024高中历史 第6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梯度作业(含解析2份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