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3 2023-2024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梯度作业(含解析3份打包)

第二单元 第3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河南南阳期末)下图是考古界发现的公元前3000年流传下来闻名世界的泥版文物。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它( )
A.是研究古代苏美尔文明的重要实物
B.炫耀了汉谟拉比国王的功德
C.记载了古埃及法老设置的官僚系统
D.属于早期克里特文明的物证
2.(2023·浙江温州期中)从苏美尔文明起,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纂法典,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某部分说:“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关于该法典某部分,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该部分内容宣扬君权神授
B.明示贵族财产利益不可侵犯
C.该部分内容选自法典结语
D.要求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法典
3.(2023·吉林长春五中)《吉尔伽美什》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一部史诗,诗中叙述到,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宰杀天牛后,众神降罚,恩启都暴病而亡。为了哀悼恩启都,吉尔伽美什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且意识到死亡会平等地降临到所有人头上。由此可见,该史诗( )
A.凸显了时人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B.主要叙述了西亚民众的生产生活
C.蕴含着一定的公平和正义价值观
D.体现了区域间文明的交流和碰撞
4.(2023·江苏盐城期末)据古埃及医书《埃伯斯莎草纸》记载,托特是治疗之神,曾化身为法老。古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手杖被称为蛇杖。考古发现,罗马时期埃及的菲来岛和努比亚地区神庙的壁画中,都出现了手持被蛇缠绕的手杖的托特神形象。材料说明( )
A.考古发现佐证文献记载
B.神话传说具有现实依据
C.王权借助神权巩固统治
D.古代文明存在局部交流
5.(2023·河南高二联考)在人类文明早期,各区域的数学都得到一定的发展,西亚地区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工人数量;古埃及保留下来的数学文献中记录了很多数学问题及解答,包括土地的丈量和分配、运河的开凿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早期( )
A.数学发展高度成熟
B.生产需要推动数学发展
C.各地数学独立发展
D.文明交流促进数学进步
6.(2023·山东滨州统考)9世纪,哈里发马门在巴格达创立了一所智慧馆,把从各地搜集来的文化典籍集中收藏在这里,在这里从事工作的不仅有穆斯林,还有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祆教徒等学者。智慧馆的创立旨在( )
A.促进东西文明交融 B.推动阿拉伯发展
C.奠定欧洲转型基础 D.学习外来的文化
7.(2023·湖北孝感期末)《天方夜谭》中有许多故事是以巴格达为中心,以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前期的事件为原型来讲述的;书中大量来自印度、波斯、埃及,甚至希腊的传说,在讲述时也被融入了哈里发执政的相关情境。由此可知,《天方夜谭》( )
A.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承
B.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情
C.反映了帝国疆域的广阔
D.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8.(2023·安徽期末)在故事材料的使用上,《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十日谈》里有许多故事直接借鉴或取材于《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高度相似,甚至故事的主旨——使人们能够享受现世美好生活和人生的观念等,都几近相同。由此推知,阿拉伯文化( )
A.呈现鲜明人文主义色彩
B.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
C.构筑区域文明交融基础
D.奠定欧洲文明的基础
9.(2023·山东寿光现代中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多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
——[美]马修斯等《西方人文读本》
材料二 1991年,埃及文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东2.4千米处发现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造者的墓。……1994年,美国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经居住过至少5万人,或许多至10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
——刘文鹏《埃及考古学》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
二、能力提升
10.(2023·河北石家庄二中)1935年,在两河流域西北部的玛里王国遗址出土了约两万件楔形文泥板,从中可见,比古希腊早一千多年的玛里王国实行的是由资深者组成的议事会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十分类似。据此,下列解释最恰当的是( )
A.古希腊文明成就比其他文明更为优越
B.古希腊民主制的源头在两河流域
C.亚洲文明深刻影响着欧洲文明的发展
D.两河流域文明历史悠久成就辉煌
11.(2023·辽宁抚顺联考)苏美尔神话为研究苏美尔城邦提供了重要线索。根据《旧约·创世纪》《苏美尔王》等神话中的叙述,众神会议(相当于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王,决定城邦战和大事。但是操纵众神会议的则是“决定命运的七神”(相当于贵族会议)。由此可知,苏美尔城邦( )
A.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B.已经形成统一国家
C.君主专制尚未形成 D.神权专制已经形成
12.(2023·福建莆田期中)公元前2770年左右,左塞在埃及建立古王国。他主持兴建了第一座金字塔。在左塞及其主要继承人的统治下,古王国法老被视为太阳神的后代,其实际权力没有外在限制。这可用于说明,古埃及( )
A.封建王权受到神权掌控
B.文明形态颇具特色
C.王位传承影响国家发展
D.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13.(2023·辽宁沈阳联考)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纸店和书店林立。哈里发麦蒙与拜占庭的关系缓和后,曾派遣大翻译家侯奈因访问君士坦丁堡,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腊古籍。麦蒙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使得巴格达成为汇集古典文化的汪洋大海。由此可知( )
A.巴格达成为希腊化世界的中心
B.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C.拜占庭文明影响到奥斯曼帝国
D.日耳曼人注重吸收欧洲传统文化
14.(2023·广东江门台山市一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世纪前后,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形成,7世纪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阿拉马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和政治术语,从希伯来人和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学、哲学术语。阿拉伯帝国治下的民众为了与阿拉伯人交往,为了担任公职,为了宗教信仰而学习阿拉伯语,使阿拉伯语传播到阿拉伯帝国治下的亚、非、欧地区,阿拉伯语也因此而成了一种世界性语言。9到12世纪,用阿拉伯语写成的著作,包括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地理各学科,较其他语言占有很大比例。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拉伯语词汇,除拉丁语字母外,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
——摘编自王玉芝《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
的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材料二 语言由特定的人群使用,语言的发展是“由说这些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的”,其兴衰也必定伴随有关民族在历史上的沉浮,或起或落,千回百转,当今世界依然可见的民族语言流布与交互影响的图景,是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行程中熔铸而成,同那些相关民族集团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动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摘编自沈坚《民族语言格局:历史的产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原因和历史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语言的发展是“由说这些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的”。
第二单元 第3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河南南阳期末)下图是考古界发现的公元前3000年流传下来闻名世界的泥版文物。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它( A )
A.是研究古代苏美尔文明的重要实物
B.炫耀了汉谟拉比国王的功德
C.记载了古埃及法老设置的官僚系统
D.属于早期克里特文明的物证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泥版文物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是研究古代苏美尔文明的重要实物,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泥版文物中的具体内容,不能得出“炫耀了汉谟拉比国王的功德”的结论,排除B项;泥版文物是研究古代苏美尔文明的重要实物,不属于古埃及,排除C项;泥版文物是研究古代苏美尔文明的重要实物,不属于早期克里特文明的物证,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浙江温州期中)从苏美尔文明起,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纂法典,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某部分说:“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关于该法典某部分,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该部分内容宣扬君权神授
B.明示贵族财产利益不可侵犯
C.该部分内容选自法典结语
D.要求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法典
解析: 根据本题材料可知,法典明确汉谟拉比接受神的命令,发扬正义,灭除邪恶等,宣扬了君权神授,A项正确;材料没有明示贵族财产利益不可侵犯的信息,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材料出自《汉谟拉比法典》的前言而非结语,排除C项;本题材料没有强调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法典,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吉林长春五中)《吉尔伽美什》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一部史诗,诗中叙述到,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宰杀天牛后,众神降罚,恩启都暴病而亡。为了哀悼恩启都,吉尔伽美什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且意识到死亡会平等地降临到所有人头上。由此可见,该史诗( A )
A.凸显了时人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B.主要叙述了西亚民众的生产生活
C.蕴含着一定的公平和正义价值观
D.体现了区域间文明的交流和碰撞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是人,神降罚于恩启都后,吉尔伽美什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意识到死亡会平等地降临到所有人头上,结合所学可知,史诗塑造的吉尔伽美什不是一位完美无缺的神,而是一位善恶并存、具有正常喜怒哀乐情感的人,这部史诗最核心和精华之处就是吉尔伽美什对生命、对人的本质的不断追寻,即凸显了时人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西亚民众的生产生活,而是体现了西亚民众对生命与生活的态度,排除B项;虽然材料有“死亡会平等地降临到所有人头上”,但不等于“公平和正义价值观”,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其他文明,也不体现“区域间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江苏盐城期末)据古埃及医书《埃伯斯莎草纸》记载,托特是治疗之神,曾化身为法老。古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手杖被称为蛇杖。考古发现,罗马时期埃及的菲来岛和努比亚地区神庙的壁画中,都出现了手持被蛇缠绕的手杖的托特神形象。材料说明( C )
A.考古发现佐证文献记载
B.神话传说具有现实依据
C.王权借助神权巩固统治
D.古代文明存在局部交流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手杖和法老在古埃及是权力的象征,材料“托特是治疗之神,曾化身为法老”“都出现了手持被蛇缠绕的手杖的托特神形象”体现的是王权与神权的结合,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王权借助神权巩固统治,而非考古发现对文献记载的佐证,排除A项;神话传说具有虚拟性,“现实依据”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明之间的局部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河南高二联考)在人类文明早期,各区域的数学都得到一定的发展,西亚地区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工人数量;古埃及保留下来的数学文献中记录了很多数学问题及解答,包括土地的丈量和分配、运河的开凿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早期( B )
A.数学发展高度成熟
B.生产需要推动数学发展
C.各地数学独立发展
D.文明交流促进数学进步
解析: 根据材料“西亚地区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工人数量”“古埃及保留下来的数学文献中记录了很多数学问题及解答,包括土地的丈量和分配、运河的开凿等”可知,人类早期文明中数学用来解决日常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据此可以反推,数学是在生产需要推动下产生并发展的,B项正确;人类早期数学不可能发展程度很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人类早期各地数学独立发展,而是生产需要推动数学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人类文明交流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山东滨州统考)9世纪,哈里发马门在巴格达创立了一所智慧馆,把从各地搜集来的文化典籍集中收藏在这里,在这里从事工作的不仅有穆斯林,还有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祆教徒等学者。智慧馆的创立旨在( B )
A.促进东西文明交融 B.推动阿拉伯发展
C.奠定欧洲转型基础 D.学习外来的文化
解析: 根据材料“哈里发马门在巴格达创立了一所智慧馆”并结合所学,哈里发是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而统治者政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统治,推动本国发展,B项正确;智慧馆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融,也有利于阿拉伯人学习外来文化,但都不是统治者创立智慧馆的主要意图,排除A、D两项;智慧馆的创立并没有奠定欧洲转型基础,排除C项。故选B项。
7.(2023·湖北孝感期末)《天方夜谭》中有许多故事是以巴格达为中心,以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前期的事件为原型来讲述的;书中大量来自印度、波斯、埃及,甚至希腊的传说,在讲述时也被融入了哈里发执政的相关情境。由此可知,《天方夜谭》( B )
A.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承
B.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情
C.反映了帝国疆域的广阔
D.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解析: 根据材料“许多故事是以巴格达为中心”“书中大量来自印度、波斯、埃及,甚至希腊的传说,在讲述时也被融入了哈里发执政的相关情境”并结合所学可知,《天方夜谭》的故事中有不少来源于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一些转述的故事也被附加上了阿拉伯帝国统治的相关情境,这使得该书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该书对西方文化的传承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排除A、D两项;《天方夜谭》的故事并不局限于阿拉伯帝国疆域内的文明,C项片面且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B项。
8.(2023·安徽期末)在故事材料的使用上,《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十日谈》里有许多故事直接借鉴或取材于《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高度相似,甚至故事的主旨——使人们能够享受现世美好生活和人生的观念等,都几近相同。由此推知,阿拉伯文化( B )
A.呈现鲜明人文主义色彩
B.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
C.构筑区域文明交融基础
D.奠定欧洲文明的基础
解析: 根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文艺复兴的作品借鉴了阿拉伯文化,并且有一部分呈现“使人们能够享受现世美好生活和人生的观念”的主旨,说明阿拉伯文化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化的贡献,主旨是强调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作品的影响,而不是强调阿拉伯文化的本质特点,排除A项;材料中呈现单方面借鉴,未体现“交融”,排除C项;古希腊文化奠定欧洲文明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3·山东寿光现代中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多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
——[美]马修斯等《西方人文读本》
材料二 1991年,埃及文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东2.4千米处发现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造者的墓。……1994年,美国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经居住过至少5万人,或许多至10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
——刘文鹏《埃及考古学》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
答案:(1)信息:设计恢宏;计算精确;巨石采集;运输科学。
(2)新发现:金字塔建造者的墓地;建造者生活的城市遗址。价值:有助于了解建造者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状况。
解析:(1)信息: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精确的算术设计”“世界上最大”“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大多数……从更远的……地区获取”作答。
(2)新发现: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发现了金字塔建造者的墓”“消失了的城市”作答;价值:可根据第一小问的答案作答,最后得出有助于了解建造者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状况的结论。
二、能力提升
10.(2023·河北石家庄二中)1935年,在两河流域西北部的玛里王国遗址出土了约两万件楔形文泥板,从中可见,比古希腊早一千多年的玛里王国实行的是由资深者组成的议事会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十分类似。据此,下列解释最恰当的是( D )
A.古希腊文明成就比其他文明更为优越
B.古希腊民主制的源头在两河流域
C.亚洲文明深刻影响着欧洲文明的发展
D.两河流域文明历史悠久成就辉煌
解析: 根据材料“从中可见,比古希腊早一千多年的玛里王国实行的是由资深者组成的议事会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十分类似”可知,在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之前,两河流域西北部的玛里王国就出现了与之相似的制度,说明两河流域文明历史悠久成就辉煌,D项正确;“比古希腊早一千多年的玛里王国实行的是由资深者组成的议事会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说明古希腊文明历史不如两河流域西北部的玛里王国悠久,排除A项;材料并未论及古希腊民主制的源头所在何处,排除B项;材料并未论及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受到两河流域西北部的玛里王国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3·辽宁抚顺联考)苏美尔神话为研究苏美尔城邦提供了重要线索。根据《旧约·创世纪》《苏美尔王》等神话中的叙述,众神会议(相当于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王,决定城邦战和大事。但是操纵众神会议的则是“决定命运的七神”(相当于贵族会议)。由此可知,苏美尔城邦( C )
A.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B.已经形成统一国家
C.君主专制尚未形成 D.神权专制已经形成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苏美尔城邦的国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城邦重大事务由公民大会决定,且操纵众神会议的是贵族会议,国王在政治中并不起主导作用,这表明当时君主专制尚未形成,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美尔城邦的特点,无法判断此时苏美尔城邦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苏美尔城邦的特点,无法体现各个城邦是否统一,排除B项;材料内容虽然出自神话,但没有涉及神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3·福建莆田期中)公元前2770年左右,左塞在埃及建立古王国。他主持兴建了第一座金字塔。在左塞及其主要继承人的统治下,古王国法老被视为太阳神的后代,其实际权力没有外在限制。这可用于说明,古埃及( B )
A.封建王权受到神权掌控
B.文明形态颇具特色
C.王位传承影响国家发展
D.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解析: 材料“金字塔”“法老”等信息体现了古代埃及文明中世俗统治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色,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王国时期的埃及处于奴隶社会时期,所以“封建王权”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古埃及王权的强化,没有涉及王位传承方式对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当时古埃及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材料主要体现了古埃及文明特色,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3·辽宁沈阳联考)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纸店和书店林立。哈里发麦蒙与拜占庭的关系缓和后,曾派遣大翻译家侯奈因访问君士坦丁堡,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腊古籍。麦蒙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使得巴格达成为汇集古典文化的汪洋大海。由此可知( B )
A.巴格达成为希腊化世界的中心
B.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C.拜占庭文明影响到奥斯曼帝国
D.日耳曼人注重吸收欧洲传统文化
解析: 根据材料“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腊古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汇集了拜占庭和希腊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项正确;巴格达并未成为希腊化世界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奥斯曼帝国,无法得知拜占庭文明影响到奥斯曼帝国,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阿拉伯人,并未涉及日耳曼人,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3·广东江门台山市一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世纪前后,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形成,7世纪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阿拉马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和政治术语,从希伯来人和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学、哲学术语。阿拉伯帝国治下的民众为了与阿拉伯人交往,为了担任公职,为了宗教信仰而学习阿拉伯语,使阿拉伯语传播到阿拉伯帝国治下的亚、非、欧地区,阿拉伯语也因此而成了一种世界性语言。9到12世纪,用阿拉伯语写成的著作,包括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地理各学科,较其他语言占有很大比例。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拉伯语词汇,除拉丁语字母外,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
——摘编自王玉芝《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
的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材料二 语言由特定的人群使用,语言的发展是“由说这些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的”,其兴衰也必定伴随有关民族在历史上的沉浮,或起或落,千回百转,当今世界依然可见的民族语言流布与交互影响的图景,是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行程中熔铸而成,同那些相关民族集团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动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摘编自沈坚《民族语言格局:历史的产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原因和历史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语言的发展是“由说这些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的”。
答案:(1)原因:吸收其他文明成果;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和扩张;经济活动的推动;宗教传播的影响。
历史作用:是保存和传播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媒介;有利于维系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扩大了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力。
(2)简述:语言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语言的兴衰与使用者的活动和民族的影响力密切相关;语言受到其他语言的交互影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解析:(1)原因:根据“7世纪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阿拉马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和政治术语,从希伯来人和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学、哲学术语”得出,吸收其他文明成果;根据“阿拉伯帝国治下的民众为了与阿拉伯人交往,为了担任公职,为了宗教信仰而学习阿拉伯语,促使阿拉伯语传播到阿拉伯帝国治下的亚、非、欧地区,阿拉伯语也因此而成了一种世界性语言”得出,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和扩张;根据所学得出,经济活动的推动;宗教传播的影响。历史作用:根据“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拉伯语词汇,除拉丁语字母外,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得出,是保存和传播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媒介;有利于维系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扩大了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力。
(2)简述:根据“语言由特定的人群使用……”得出,语言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其兴衰也必定伴随有关民族在历史上的沉浮,或起或落,千回百转……”得出,语言的兴衰与使用者的活动和民族的影响力密切相关;根据“当今世界依然可见的民族语言流布与交互影响的图景”得出,语言受到其他语言的交互影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二单元 第4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河北承德二中)《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说明古希腊哲学( )
A.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B.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
C.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
2.(2023·江西南昌统考)号称“西方史学第一人”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写了记述希波战争的《历史》,在书中他严格区分“自由的”西方和“奴役的”东方。希罗多德的这一做法意在( )
A.对东方实施矮化策略
B.说明希腊人抗争的正义性
C.表达对波斯人的同情
D.客观分析希波战争的性质
3.(2023·江苏徐州期中)罗马帝国时代,上层阶级都较为注重将儿童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与教仆,提供良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帮助其健康成长。上述现象反映了( )
A.罗马帝国时代教育的发展
B.古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
C.罗马统治者注重缓和矛盾
D.罗马完全继承了希腊文化
4.(2023·四川成都期中)罗马《十二铜表法》中关于交易行为的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交易当事人亲自到场,说出规定的套语,履行铜片的交付手续,而且需要五位证人和一位司秤到场作证,交易方为有效。这一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罗马( )
A.公民法注重形式的特点
B.早期的商品经济尚不发达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D.法律以调节贸易纠纷为主
5.(2023·山东枣庄期末)17世纪初,意大利学者伽利略因涉嫌著书宣传“日心说”而被罗马宗教法庭审判。主持审判的枢机主教宣布,伽利略唯有“放弃反对《圣经》的异端邪说”,“放弃反对天主教会且真诚悔过”,才会得到法庭宽恕,免于死罪。由此可见,罗马宗教法庭的审判意在( )
A.禁绝科学研究 B.抵制理性主义传播
C.扼杀新教信仰 D.巩固教会统治地位
6.(2023·河南郑州期末)中世纪骑士文学《特利斯当与伊瑟》讲述了嗣主特利斯当与王后伊瑟的爱情故事。特利斯当选择背叛封建制度要求而顺从内心个人情感诉求,完成了从封建骑士到伊瑟的爱人的转变。这( )
A.叙述了市民爱情生活的悲欢离合
B.反映了封君封臣制的逐渐解体
C.赞扬了骑士忠诚勇敢的英雄精神
D.体现了对教会禁欲主义的挑战
7.(2023·河南驻马店期末)《查士丁尼法典》颁布后,查士丁尼曾认为,“不必再行新的立法”。但在该法典颁布后的31年间,查士丁尼又颁布了168项敕令,作为对原有律书的某些条文的解释和补充。材料可用于说明( )
A.罗马法成为近代法律制度的源头
B.法律应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
C.法律保障了罗马民主政治的推行
D.法典缓和了帝国境内各种矛盾
8.(2023·辽宁葫芦岛期末)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476年西罗马灭亡,东罗马却顶住了冲击,以拜占庭帝国的形式继续存在了一千年。拜占庭以东方为其主要疆土,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教会在帝国中始终附属于皇帝,教会文化和世俗文化并存共荣,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这一局面( )
A.有利于欧洲法学思想发展
B.出现的背景是王权专制
C.有利于文化的存留与融合
D.维持了欧洲东部的统一
9.(2023·福建福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高度的中央集权思想、习惯传统传至基辅,推动俄国专制思想的形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若干拜占庭法律译本一直影响俄国法律,成为制定俄国法典的蓝本。俄国文学也仿照拜占庭宗教文学模式、世俗文学形式,中世纪俄国到处充斥着传统的拜占庭文明。
——摘编自汪鑫《拜占庭对俄国文化影响研究》
材料二 总之,拜占庭文明因其历史作用和成就而格外令人瞩目。不过,拜占庭的确缺乏古典雅典的生气和荣耀,其原因在于,拜占庭所起的作用按恰当的词义来说,是保守的,这并不是说拜占庭停滞不前,从始至终,他都在改变自身以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然而,事实依然是,他的命运注定是守旧而不是创新,他一出生就已是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个古老的国家,他生活在过去的权势和荣耀的阴影中……因此,拜占庭一直未能摆脱过去的束缚,故而成为一个过时的落伍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文明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典雅典的生气和荣耀的表现,并简述从拜占庭帝国的消亡得到的启示。
二、能力提升
10.(2023·河北沧州期末)古罗马的新柏拉图主义鼻祖普罗提诺认为,艺术不单单是模仿所见之物……艺术品之所以美,是因为艺术家赋予它理念;古希腊的菲罗斯特拉托斯则认为,所谓“模仿”的形式,并非仅仅是面对面的“复制”,还可以是人脑的“想象”,“想象”可以创作出未曾见闻过的事物。材料表明,当时( )
A.“模仿”对古典艺术发展影响大
B.人文主义的影响扩展到艺术领域
C.艺术发展的主观色彩日益浓厚
D.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理念日益趋同
11.(2023·安徽马鞍山红星中学)对下表所示思想文化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8、9世纪 在基督教思想权威的统协下,加洛林王朝大力兴办教育,倡导学术研究,鼓励收集古代文化典籍,支持改革旧有的拉丁文字
11、12世纪 欧洲出现特有的高等教育形式——大学;市民自由的高涨,民族语言诗歌的流行,早期哥特式的艺术,成为创造性的时代标记;还出现了科学的和神学的拉丁语文献的繁荣
14、15世纪 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宗教观,宗教信仰成为纯粹个人的行为,把宗教事务和世俗事务区分开
A.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变革
B.弱化了国王的世俗权力
C.颠覆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促进了大学职能的转变
12.(2023·福建联考)公元前91年,意大利爆发了反叛罗马的内战。公元前90年,罗马元老院无奈之下通过《尤里乌斯公民权法》,规定将公民权授予所有效忠于罗马的意大利人以及放下武器的自由民。该规定( )
A.缓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B.彰显法律地位高于一切
C.扩大了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
D.确立了罗马的民主政体
13.(2023·山东聊城一中)意大利的文法教师伊尔纳留斯刻苦钻研《查士丁尼法典》,并于1088年左右在博洛尼亚大学开设有关罗马法律的课程讲座。后来,博洛尼亚大学便以这一年作为其建校的开始。由于研究得体,教学得法,该大学逐渐取得中世纪欧洲法律学教育的领导地位。材料能够印证( )
A.文艺复兴推动了大学的发展
B.拜占庭文化在南欧得到传播
C.罗马法适应中世纪社会需要
D.大学的兴起得益于城市自治
14.(2023·河北承德二中)包括史学在内的古希腊文化对古罗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修昔底德(约前460—前396年),古希腊杰出历史学家,自幼生活在雅典,曾任职于十将军委员会。其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代表了古希腊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他把古希腊哲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认真筛选和考证史料。他着重记述了雅典与外邦之间的贸易情况,并特别指出粮食贸易对雅典的重要性。他尖锐批评雅典统帅尼西阿斯因迷信天象而贻误战机的愚蠢行为,揭露神谕的欺骗性,认为在战争和历史发展中“人是第一重要的”。他善于用精炼准确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以便让更多的人受到历史的垂训。
——摘编自朱寰、马克垚主编《世界
史·古代史卷》等
材料二 希腊文化,主要是指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希腊古典时代以雅典为代表的文化。希腊城邦孕育了杰出的文化成就。在古代世界各个文明之中,希腊文化是最有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古代文化之一。尽管希腊文化是在吸收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文化成果却光辉盖世,获得“古典”的美名。希腊文化形成以后,像一个高能量的“精神能源”,呈辐射状向地中海周围地区强劲地扩散,自古至今,以致影响着欧洲和世界文明。古典时代的希腊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出现了全面繁荣:文学、艺术、哲学、史学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
明史·希腊的兴衰》
材料三 罗马征服整个巴尔干半岛之后,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希腊人被当作奴隶带到罗马,给罗马奴隶主贵族充当家庭教师、医生、仆人、建筑师、乐师等,奴隶教化了主人。同时,许多希腊艺术品被作为战利品运到罗马,各类哲学、文学和科技著作也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为罗马人所吸收和借鉴。有钱的罗马人,都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子弟赴希腊留学。从文化方面来说,帝国的扩张使得它接触到希腊文化。与希腊人相比,罗马人没有太多的闲暇顾及诸如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创造。相反,更注重于实际行动,他们所要求的是运用自身的智慧从哲学中直接找到为其运用的某种行为准则或治国方法,并将他们再进一步具体化。古罗马人选择了借鉴。罗马人惨烈、持久的征战中,对异族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许多统治者和高官都师从希腊奴隶或希腊家庭教师,因为他们认为希腊语更优美,表达力更强。帝国建立后,希腊人的建筑艺术、雕塑和绘画、圆形剧场在罗马迅速蔓延。那些在军事上发迹的贵族发现自己的口才同自己的身份已是大不相称,于是他们纷纷拜倒在能言善辩的希腊人面前,希腊人的修辞学也因此特别走运。
——摘编自谢振玲《论古希腊文化对古
罗马文化产生影响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文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文化对古罗马文化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二单元 第4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河北承德二中)《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说明古希腊哲学( D )
A.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B.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
C.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反映古希腊哲学包含唯物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哲学的特征”,而不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而是强调“古希腊哲学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强调“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但据此不能断定“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3·江西南昌统考)号称“西方史学第一人”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写了记述希波战争的《历史》,在书中他严格区分“自由的”西方和“奴役的”东方。希罗多德的这一做法意在( B )
A.对东方实施矮化策略
B.说明希腊人抗争的正义性
C.表达对波斯人的同情
D.客观分析希波战争的性质
解析: 根据材料,希罗多德区分“自由的西方”和“奴役的东方”,结合所学可知,希罗多德是站在希腊人的立场上看问题,特别指出波斯是专制体制,而希腊人的应战是为了捍卫自由和独立,其意在说明希腊人抗争的正义性,B项正确;A项是策略,不是目的,排除A项;希罗多德这一写法是在贬低波斯人,不是为了表达对波斯人的同情,排除C项;这一做法明显扬西抑东,不属于客观分析,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江苏徐州期中)罗马帝国时代,上层阶级都较为注重将儿童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与教仆,提供良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帮助其健康成长。上述现象反映了( B )
A.罗马帝国时代教育的发展
B.古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
C.罗马统治者注重缓和矛盾
D.罗马完全继承了希腊文化
解析: 根据材料“罗马帝国时代,上层阶级都较为注重将儿童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与教仆”可以得出,古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古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古罗马的教育,A项表述片面,排除;材料只有文化教育方面的信息,不能体现罗马统治者是否注重缓和矛盾,排除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项。
4.(2023·四川成都期中)罗马《十二铜表法》中关于交易行为的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交易当事人亲自到场,说出规定的套语,履行铜片的交付手续,而且需要五位证人和一位司秤到场作证,交易方为有效。这一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罗马( B )
A.公民法注重形式的特点
B.早期的商品经济尚不发达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D.法律以调节贸易纠纷为主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罗马《十二铜表法》中关于交易行为的要求十分严格,规定十分繁琐,对于交易安全的需求高于对交易便捷的需求,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B项正确;“公民法注重形式”指出的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排除A项;交易行为的规定不能反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情况,排除C项;材料仅能说明《十二铜表法》中有关于贸易的内容,不能断定以调节贸易纠纷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山东枣庄期末)17世纪初,意大利学者伽利略因涉嫌著书宣传“日心说”而被罗马宗教法庭审判。主持审判的枢机主教宣布,伽利略唯有“放弃反对《圣经》的异端邪说”,“放弃反对天主教会且真诚悔过”,才会得到法庭宽恕,免于死罪。由此可见,罗马宗教法庭的审判意在( D )
A.禁绝科学研究 B.抵制理性主义传播
C.扼杀新教信仰 D.巩固教会统治地位
解析: 根据材料“‘放弃反对天主教会’,才会得到法庭宽恕,免于死罪”可得出,罗马宗教法庭的审判意在巩固教会统治地位,D项正确;据材料可知,罗马宗教法庭禁绝的是危害教会统治的科学研究,不是禁绝所有科学研究,排除A项;罗马宗教法庭抵制理性主义传播,也是为了巩固教会统治地位,B项不是根本目的,且理性主义传播是在启蒙运动时期,相对于伽利略等人时间稍晚,排除B项;新教也信仰上帝,故罗马宗教法庭的审判不是为了扼杀新教信仰,且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河南郑州期末)中世纪骑士文学《特利斯当与伊瑟》讲述了嗣主特利斯当与王后伊瑟的爱情故事。特利斯当选择背叛封建制度要求而顺从内心个人情感诉求,完成了从封建骑士到伊瑟的爱人的转变。这( D )
A.叙述了市民爱情生活的悲欢离合
B.反映了封君封臣制的逐渐解体
C.赞扬了骑士忠诚勇敢的英雄精神
D.体现了对教会禁欲主义的挑战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故事主人公“选择背叛封建制度要求而顺从内心个人情感诉求,完成了从封建骑士到伊瑟的爱人的转变”,这种爱情故事在一定层面上表现了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突破,D项正确;材料为中世纪骑士文学,未涉及市民爱情生活的悲欢离合,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是西欧封建社会最重要和最具特点的制度之一,它构成了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础与关键,但材料内容未体现封君封臣制的逐渐解体,排除B项;故事体现了对教会禁欲主义的挑战,而不是赞扬骑士忠诚勇敢的英雄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3·河南驻马店期末)《查士丁尼法典》颁布后,查士丁尼曾认为,“不必再行新的立法”。但在该法典颁布后的31年间,查士丁尼又颁布了168项敕令,作为对原有律书的某些条文的解释和补充。材料可用于说明( B )
A.罗马法成为近代法律制度的源头
B.法律应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
C.法律保障了罗马民主政治的推行
D.法典缓和了帝国境内各种矛盾
解析: 根据材料“但在该法典颁布后的31年间,查士丁尼又颁布了168项敕令,作为对原有律书的某些条文的解释和补充”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罗马出现了新的社会关系,法律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罗马法在短时间内不断发展丰富,没有涉及罗马法的作用,不能说明罗马法是否成为近代法律制度的源头,是否保障了罗马民主政治的推行,是否缓和了帝国境内各种矛盾,而且古罗马不是民主政治,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2023·辽宁葫芦岛期末)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476年西罗马灭亡,东罗马却顶住了冲击,以拜占庭帝国的形式继续存在了一千年。拜占庭以东方为其主要疆土,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教会在帝国中始终附属于皇帝,教会文化和世俗文化并存共荣,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这一局面( C )
A.有利于欧洲法学思想发展
B.出现的背景是王权专制
C.有利于文化的存留与融合
D.维持了欧洲东部的统一
解析: 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西罗马灭亡后,东罗马以拜占庭帝国的形式继续存在,它沿用希腊语,教会文化和世俗文化并存共荣,显然,这有利于文化的留存和融合,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欧洲法学思想的信息,排除A项;中世纪,王权与教权并存,而非王权专制,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拜占庭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欧洲东部统一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3·福建福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高度的中央集权思想、习惯传统传至基辅,推动俄国专制思想的形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若干拜占庭法律译本一直影响俄国法律,成为制定俄国法典的蓝本。俄国文学也仿照拜占庭宗教文学模式、世俗文学形式,中世纪俄国到处充斥着传统的拜占庭文明。
——摘编自汪鑫《拜占庭对俄国文化影响研究》
材料二 总之,拜占庭文明因其历史作用和成就而格外令人瞩目。不过,拜占庭的确缺乏古典雅典的生气和荣耀,其原因在于,拜占庭所起的作用按恰当的词义来说,是保守的,这并不是说拜占庭停滞不前,从始至终,他都在改变自身以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然而,事实依然是,他的命运注定是守旧而不是创新,他一出生就已是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个古老的国家,他生活在过去的权势和荣耀的阴影中……因此,拜占庭一直未能摆脱过去的束缚,故而成为一个过时的落伍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文明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典雅典的生气和荣耀的表现,并简述从拜占庭帝国的消亡得到的启示。
答案:(1)影响:促进俄国政治思想的形成;推动俄国法律的制定;影响俄国文化的发展。
(2)表现: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政治;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希波战争中是打败波斯的主角。(2点即可)
启示:一个国家决不能沉醉于之前的成就而固步自封;必须要有国际化思维,紧跟时代的步伐;开放、包容才能使文明繁荣。(1点即可)
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一“拜占庭帝国高度的中央集权思想、习惯传统传至基辅,推动俄国专制思想的形成”得出,促进俄国政治思想的形成;根据“若干拜占庭法律译本一直影响俄国法律,成为制定俄国法典的蓝本”得出,推动俄国法律的制定;根据“俄国文学也仿照拜占庭宗教文学模式、世俗文学形式,中世纪俄国到处充斥着传统的拜占庭文明”得出,影响俄国文化的发展。
(2)表现:结合雅典的政治制度可分析出,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政治;结合雅典的经济可分析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结合雅典的人文主义思想可分析出,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结合希波战争的史实可分析出,希波战争中是打败波斯的主角。
启示:根据材料二“他的命运注定是守旧而不是创新”得出一个国家决不能沉醉于之前的成就而固步自封;结合文明发展离不开交流可分析出,必须要有国际化思维,紧跟时代的步伐;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反之需开放、包容,文明才会更加繁荣。
二、能力提升
10.(2023·河北沧州期末)古罗马的新柏拉图主义鼻祖普罗提诺认为,艺术不单单是模仿所见之物……艺术品之所以美,是因为艺术家赋予它理念;古希腊的菲罗斯特拉托斯则认为,所谓“模仿”的形式,并非仅仅是面对面的“复制”,还可以是人脑的“想象”,“想象”可以创作出未曾见闻过的事物。材料表明,当时( B )
A.“模仿”对古典艺术发展影响大
B.人文主义的影响扩展到艺术领域
C.艺术发展的主观色彩日益浓厚
D.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理念日益趋同
解析: 由材料中“艺术品之所以美,是因为艺术家赋予它理念”“人脑的‘想象’……可以创作出未曾见闻过的事物”等信息可知,当时两位艺术家都强调“人”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强调人,重视人的价值,体现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扩展到艺术领域,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模仿”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影响扩展到艺术领域,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古希腊的菲罗斯特拉托斯和古罗马的普罗提诺,他们两人的观点不能代表整个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3·安徽马鞍山红星中学)对下表所示思想文化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 )
8、9世纪 在基督教思想权威的统协下,加洛林王朝大力兴办教育,倡导学术研究,鼓励收集古代文化典籍,支持改革旧有的拉丁文字
11、12世纪 欧洲出现特有的高等教育形式——大学;市民自由的高涨,民族语言诗歌的流行,早期哥特式的艺术,成为创造性的时代标记;还出现了科学的和神学的拉丁语文献的繁荣
14、15世纪 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宗教观,宗教信仰成为纯粹个人的行为,把宗教事务和世俗事务区分开
A.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变革
B.弱化了国王的世俗权力
C.颠覆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促进了大学职能的转变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支持改革旧有的拉丁文字”“大学”“市民自由的高涨”“以人为中心”和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西欧工商业的发展,西欧在思想教育方面不断进步,具有了向近代化转型的特征,A项正确;此时国王的权力逐渐加强,排除B项;“颠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欧洲人至今仍然信仰宗教,排除C项;除了大学之外,还涉及了其他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3·福建联考)公元前91年,意大利爆发了反叛罗马的内战。公元前90年,罗马元老院无奈之下通过《尤里乌斯公民权法》,规定将公民权授予所有效忠于罗马的意大利人以及放下武器的自由民。该规定( C )
A.缓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B.彰显法律地位高于一切
C.扩大了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
D.确立了罗马的民主政体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律规定将公民的权利授予在罗马的意大利自由民,扩大了罗马的公民基础,扩大了法律建设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罗马公民权的扩大并非是为缓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法律的地位,排除B项;公民权法属于罗马法律的变化,与罗马民主政体的确立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2023·山东聊城一中)意大利的文法教师伊尔纳留斯刻苦钻研《查士丁尼法典》,并于1088年左右在博洛尼亚大学开设有关罗马法律的课程讲座。后来,博洛尼亚大学便以这一年作为其建校的开始。由于研究得体,教学得法,该大学逐渐取得中世纪欧洲法律学教育的领导地位。材料能够印证( B )
A.文艺复兴推动了大学的发展
B.拜占庭文化在南欧得到传播
C.罗马法适应中世纪社会需要
D.大学的兴起得益于城市自治
解析: 根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意大利的伊尔纳留斯钻研《查士丁尼法典》,在博洛尼亚大学开设有关罗马法律的课程讲座,该大学逐渐取得中世纪欧洲法律学教育的领导地位,1088年是东罗马帝国时期,也称拜占庭帝国,意大利在南欧,所以,材料能够印证拜占庭文化在南欧得到传播,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14世纪开始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世纪社会发展的情况,不能得出罗马法适应中世纪社会需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自治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3·河北承德二中)包括史学在内的古希腊文化对古罗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修昔底德(约前460—前396年),古希腊杰出历史学家,自幼生活在雅典,曾任职于十将军委员会。其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代表了古希腊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他把古希腊哲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认真筛选和考证史料。他着重记述了雅典与外邦之间的贸易情况,并特别指出粮食贸易对雅典的重要性。他尖锐批评雅典统帅尼西阿斯因迷信天象而贻误战机的愚蠢行为,揭露神谕的欺骗性,认为在战争和历史发展中“人是第一重要的”。他善于用精炼准确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以便让更多的人受到历史的垂训。
——摘编自朱寰、马克垚主编《世界
史·古代史卷》等
材料二 希腊文化,主要是指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希腊古典时代以雅典为代表的文化。希腊城邦孕育了杰出的文化成就。在古代世界各个文明之中,希腊文化是最有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古代文化之一。尽管希腊文化是在吸收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文化成果却光辉盖世,获得“古典”的美名。希腊文化形成以后,像一个高能量的“精神能源”,呈辐射状向地中海周围地区强劲地扩散,自古至今,以致影响着欧洲和世界文明。古典时代的希腊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出现了全面繁荣:文学、艺术、哲学、史学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
明史·希腊的兴衰》
材料三 罗马征服整个巴尔干半岛之后,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希腊人被当作奴隶带到罗马,给罗马奴隶主贵族充当家庭教师、医生、仆人、建筑师、乐师等,奴隶教化了主人。同时,许多希腊艺术品被作为战利品运到罗马,各类哲学、文学和科技著作也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为罗马人所吸收和借鉴。有钱的罗马人,都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子弟赴希腊留学。从文化方面来说,帝国的扩张使得它接触到希腊文化。与希腊人相比,罗马人没有太多的闲暇顾及诸如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创造。相反,更注重于实际行动,他们所要求的是运用自身的智慧从哲学中直接找到为其运用的某种行为准则或治国方法,并将他们再进一步具体化。古罗马人选择了借鉴。罗马人惨烈、持久的征战中,对异族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许多统治者和高官都师从希腊奴隶或希腊家庭教师,因为他们认为希腊语更优美,表达力更强。帝国建立后,希腊人的建筑艺术、雕塑和绘画、圆形剧场在罗马迅速蔓延。那些在军事上发迹的贵族发现自己的口才同自己的身份已是大不相称,于是他们纷纷拜倒在能言善辩的希腊人面前,希腊人的修辞学也因此特别走运。
——摘编自谢振玲《论古希腊文化对古
罗马文化产生影响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文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文化对古罗马文化产生影响的原因。
答案:(1)史学思想:强调实证、客观和逻辑;重视经济活动;突出人的作用和地位;注重历史借鉴功能。
(2)特点: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成就显著。
(3)原因:受过良好教育的希腊人的直接传授;罗马扩张;罗马人对古希腊文化的借鉴;对异族文化的包容性;自身发展的需要。
解析:(1)史学思想:根据材料一“他把古希腊哲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认真筛选和考证史料”可得出,强调实证、客观和逻辑;根据材料一“他着重记述了雅典与外邦之间的贸易情况,并特别指出粮食贸易对雅典的重要性”可得出,重视经济活动;根据材料一“人是第一重要的”得出,突出人的作用和地位;根据材料一“他善于用精炼准确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以便让更多的人受到历史的垂训”得出,注重历史借鉴功能。
(2)特点:由材料二“希腊文化是最有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古代文化之一”可知,科学性、民主性;由材料二“尽管希腊文化是在吸收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文化成果却光辉盖世,获得‘古典’的美名……”可知,开放性、成就显著。
(3)原因:由材料三“罗马征服整个巴尔干半岛之后,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希腊人被当作奴隶带到罗马,给罗马奴隶主贵族充当家庭教师、医生、仆人、建筑师、乐师等,奴隶教化了主人”可知,受过良好教育的希腊人的直接传授;由材料三“从文化方面来说,帝国的扩张使得它接触到希腊文化”可知,罗马扩张;由材料三“许多希腊艺术品被作为战利品运到罗马,各类哲学、文学和科技著作也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为罗马人所吸收和借鉴”可知,罗马人对古希腊文化的借鉴;由材料三“罗马人惨烈、持久的征战中,对异族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可知,对异族文化的包容性;由材料三“更注重于实际行动,他们所要求的是运用自身的智慧从哲学中直接找到为其运用的某种行为准则或治国方法”可知,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二单元 第5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江苏扬州联考)有学者认为:“古代印度的思维和我们极为不同,他们不记历史,不重书写,他是口传神话和故事的海洋,却是文字记载历史的荒漠。整个印度中世纪史主要是靠中国的求法僧法显等人的记载照亮的。他的塔、石柱、石窟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渗透着因果思想的影响。”该学者认为影响古代印度文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宗教思想 B.种姓制度
C.中华文化 D.历史悠久
2.(2023·湖北武汉期末)如果以时间和语言区域划分,印度可分为吠陀文化、雅利安文化、达罗毗荼文化、阿萨姆文化等。如果按宗教派别区分有婆罗门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印度文化具有( )
A.宗教性 B.统一性
C.多样性 D.世界性
3.(2023·江西赣州)14世纪,小乘佛数传入柬埔寨,改变了柬埔寨众多宗教平分秋色的局面,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用于书写小乘佛教的巴利文也传入柬埔寨。这一局面形成反映了( )
A.佛教在东南亚逐渐本土化
B.文化冲突导致佛教的分裂
C.佛教传播重构了族群结构
D.古印度文化影响力的扩展
4.(2023·山西吕梁期末)《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794—1185年)全盛时期为背景。据统计,全书仅引用白居易一人的诗句就达108处之多,另外还涉及《庄子》《史记》《诗经》《昭明文选》等。这些现象折射出( )
A.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B.大化改新的成效显著
C.日本民族认同意识增强
D.幕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5.(2023·四川眉山仁寿一中)这一文明没有统一的帝国,全盛期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他们所建造的宗教性建筑,最早由一些简单的土坟组成,后来演化为金字塔。他们的农业以玉米为主,没有牛马猪羊,也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这一文明是( )
A.古希腊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玛雅文明 D.印加文明
6.(2023·河北张家口)有学者将古代印第安文化分为三类(如下表)。这种分类法的依据是( )
类型 区域
渔猎采集文化 南美洲南部和北美洲西部和北部
中级农业文化 高级农业文化的邻近地区
高级农业文化 中美洲和安第斯高原地区
A.生产方式 B.生活习惯
C.经济结构 D.地理位置
7.(2023·湖北联考期中)据考古学证明,约距今9000年左右,墨西哥中部高原和秘鲁沿海地区的印第安人就开始对玉米进行栽培,从此拉美印第安诸文明逐渐开始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玉米文明新阶段,成为与中东、东亚、非洲等并列的农业发源地之一。据此可知,促使印第安人栽培出玉米的因素是( )
A.简陋的生产工具 B.落后的耕作方式
C.寒冷的高原气候 D.独特的地理环境
8.(2023·山西运城康杰中学)被称为“空中城市”的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的边缘,海拔2430米处,是南美最大的印加帝国遗址。通过考古研究可以发现,马丘比丘城被很好地划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反映出( )
A.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经济中心
B.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精华
C.印加帝国城市化发展水平非常高
D.印第安人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
9.(2023·新疆昌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加帝国修建了贯穿全国的道路驿站系统,它的使用严格限于印加政府官方业务,如运送军队、人员等,印加平民不得将道路用于私人目的。印加帝国任命官员负责检查帝国道路驿站系统,而这些道路的修建和维护都是由当地冲抵税赋的印加男性平民承担的。
这些道路起着良好的通信网络的作用,因此可以迅速解决任何叛乱、入侵或自然灾害,印加帝国统治者可以很容易地维持秩序。首府库斯科城颁布的法律通过驿道系统也可以迅速在整个帝国范围内传达,直到社会的最底层,确保了这些法律的执行和遵守。直至今日,仍有500多个村庄特别是马丘比丘古城附近的居民们还在使用部分清晰可辨的支路。
——摘编自《安第斯文明(十四):印加文化(上)》
材料二 印加之路的修建和维护是在印加人的监督下由当地劳役承担的。考虑到当时既无有轮货车,也没有铁质工具,更缺乏大型的动物以供驱遣劳作,一切都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印加之路无不体现了印加人的智慧和协作精神。印加之路从印加帝国诞生以来,就与印加帝国相生相伴,如同帝国肌体内的血脉。而一旦肌体遭遇损毁,血脉也将不复存在,并且,这些延伸至肌体神经末端的血脉,很可能成为病体入侵的方便之门。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到达印加帝国,沿着印加之路,殖民者很快找到了进入帝国的捷径。本已因内战而元气大伤的印加帝国,在殖民者的枪炮下很快解体。
——摘编自春平《印加之路:迎向太阳神的光辉》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加驿道修建的利弊。
二、能力提升
10.(2023·安徽合肥六中)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同时规定:“当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如果债务人的种姓低于债权人,那么只能是以人身作为抵押;如果债务人的种姓高于债权人,那么可以暂缓偿还,并且不得用人身作抵押。”古印度的这些规定反映出( )
A.种姓制度受到法律的保护
B.血缘等级制是古代文明的共同特性
C.国王政治统治的权威降低
D.教会的势力对世俗权力的强烈干预
11.(2023·广东珠海)9世纪开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
C.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
D.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12.(2023·河南濮阳期末)在中美洲出土的大量的古文字作品中,找不到一封书信或者公文,契约类的经济文书也极少见,基本上是用来记录君王的政绩,为他们歌功颂德。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文字社会功能发挥具有局限性
B.社会经济与政治统治极端落后
C.平民受到贵族残酷的政治迫害
D.农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异常缓慢
13.(2023·河南信阳期末)“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这句话( )
A.赞扬了印第安文化高度发达
B.表明先进文明取代落后文明的合理性
C.侧面反映了印第安文化的独特性
D.论证了美洲遭受殖民的必然性
14.(2023·陕西联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
(亚非卷)》等
材料二 汉代以前,我国史籍中就已经出现过有关印度的记载,但大多是神话传说。汉代以来,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这些著述往往因为作者缺乏切身体验而对印度的描述多有误解。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他在《佛国记》中对于印度公元5世纪之前的历史,特别是佛陀时代、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早期历史,都作了记述。有日本学者表示:“《佛国记》为一千五百年前之实地考察的记录,凡关于中亚、西亚、印度、南海诸地之地理、风俗及宗教等,实以本书为根本资料……其年代与事实之正确及记述之简洁与明快,亦远出于《大唐西域记》之上。”
——摘编自杨维中《法显与〈佛国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献中出现有关印度的历史记载的原因。
第二单元 第5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江苏扬州联考)有学者认为:“古代印度的思维和我们极为不同,他们不记历史,不重书写,他是口传神话和故事的海洋,却是文字记载历史的荒漠。整个印度中世纪史主要是靠中国的求法僧法显等人的记载照亮的。他的塔、石柱、石窟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渗透着因果思想的影响。”该学者认为影响古代印度文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A )
A.宗教思想 B.种姓制度
C.中华文化 D.历史悠久
解析: 根据材料“他是口传神话和故事的海洋,却是文字记载历史的荒漠。整个印度中世纪史主要是靠中国的求法僧法显等人的记载照亮的。他的塔、石柱、石窟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渗透着因果思想的影响”可知,古代印度文化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这是因为古印度盛行宗教,宗教思想是影响古代印度文化的最重要因素,A项正确;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宗教,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该学者认为影响古代印度文化的最重要因素是宗教思想,未涉及中华文化,排除C项;该学者认为影响古代印度文化的最重要因素是宗教思想,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项。
2.(2023·湖北武汉期末)如果以时间和语言区域划分,印度可分为吠陀文化、雅利安文化、达罗毗荼文化、阿萨姆文化等。如果按宗教派别区分有婆罗门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印度文化具有( C )
A.宗教性 B.统一性
C.多样性 D.世界性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印度文化可以按照时间和语言区域,以及宗教派别,划分为诸多文化种类,体现了印度文化的多样性,C项正确;材料除了提及印度的宗教派别外,还提及不同时期和语言区域的文化类别,“宗教性”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印度文化的多样而非统一,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印度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文化的联系,或者印度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不能体现世界性,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江西赣州)14世纪,小乘佛数传入柬埔寨,改变了柬埔寨众多宗教平分秋色的局面,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用于书写小乘佛教的巴利文也传入柬埔寨。这一局面形成反映了( )
A.佛教在东南亚逐渐本土化
B.文化冲突导致佛教的分裂
C.佛教传播重构了族群结构
D.古印度文化影响力的扩展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印度的小乘佛教传入柬埔寨后,占据主导地位,巴利文也传入柬埔寨,说明古代印度文化的影响力得到扩展,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未提及佛教本土化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是小乘佛教改变了柬埔寨各宗教平分秋色的局面,并未出现佛教的分裂,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族群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山西吕梁期末)《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794—1185年)全盛时期为背景。据统计,全书仅引用白居易一人的诗句就达108处之多,另外还涉及《庄子》《史记》《诗经》《昭明文选》等。这些现象折射出( A )
A.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B.大化改新的成效显著
C.日本民族认同意识增强
D.幕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解析: 根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日本古代文学作品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影响,反映出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能力,A项正确;大化改新发生于645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日本古代文学作品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与日本民族认同意识无关,排除C项;幕府建立于12世纪末,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四川眉山仁寿一中)这一文明没有统一的帝国,全盛期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他们所建造的宗教性建筑,最早由一些简单的土坟组成,后来演化为金字塔。他们的农业以玉米为主,没有牛马猪羊,也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这一文明是( C )
A.古希腊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玛雅文明 D.印加文明
解析: 根据材料“数以百计的城邦”“宗教性建筑……金字塔”“农业以玉米为主,没有牛马猪羊”并结合所学,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有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等等,可以得出这一文明是玛雅文明,C项正确;古希腊虽是城邦政治,但不符合材料其他信息,排除A项;古埃及虽有金字塔,但金字塔是陵墓,而且古埃及文明也不符合材料其他信息,排除B项;印加文明有玉米和金字塔,但是形成了统一帝国,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河北张家口)有学者将古代印第安文化分为三类(如下表)。这种分类法的依据是( A )
类型 区域
渔猎采集文化 南美洲南部和北美洲西部和北部
中级农业文化 高级农业文化的邻近地区
高级农业文化 中美洲和安第斯高原地区
A.生产方式 B.生活习惯
C.经济结构 D.地理位置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渔猎采集文化”“中级农业文化”“高级农业文化”可知,这种分类法是根据不同生产力水平而划分的,依据是生产方式,A项正确;生活习惯指的是生活中的一些方式和规律,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经济结构是指经济成分和构成,如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的构成,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地理位置不是材料中分类法的依据,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3·湖北联考期中)据考古学证明,约距今9000年左右,墨西哥中部高原和秘鲁沿海地区的印第安人就开始对玉米进行栽培,从此拉美印第安诸文明逐渐开始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玉米文明新阶段,成为与中东、东亚、非洲等并列的农业发源地之一。据此可知,促使印第安人栽培出玉米的因素是( D )
A.简陋的生产工具 B.落后的耕作方式
C.寒冷的高原气候 D.独特的地理环境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玉米的栽培与印第安人生活的墨西哥中部高原以及多山地的秘鲁有关,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印第安人栽培出玉米与地理环境有关,不能体现与简陋的生产工具有关,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推知是因为古代美洲落后的耕作方式促使印第安人栽培出玉米,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寒冷的高原气候的信息,因此无法得出寒冷的高原气候促使印第安人栽培出玉米,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3·山西运城康杰中学)被称为“空中城市”的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的边缘,海拔2430米处,是南美最大的印加帝国遗址。通过考古研究可以发现,马丘比丘城被很好地划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反映出( D )
A.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经济中心
B.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精华
C.印加帝国城市化发展水平非常高
D.印第安人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
解析: 根据材料“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可知,马丘比丘是经过认真规划的,反映出印第安人具有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马丘比丘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尽管如此,A项也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虽然玛雅文化也有历法、宗教和农业,但仅凭材料不能得出它被印加文化继承,排除B项;仅从马丘比丘一座城,不能反映出印加帝国高度发达的城市化水平,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3·新疆昌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加帝国修建了贯穿全国的道路驿站系统,它的使用严格限于印加政府官方业务,如运送军队、人员等,印加平民不得将道路用于私人目的。印加帝国任命官员负责检查帝国道路驿站系统,而这些道路的修建和维护都是由当地冲抵税赋的印加男性平民承担的。
这些道路起着良好的通信网络的作用,因此可以迅速解决任何叛乱、入侵或自然灾害,印加帝国统治者可以很容易地维持秩序。首府库斯科城颁布的法律通过驿道系统也可以迅速在整个帝国范围内传达,直到社会的最底层,确保了这些法律的执行和遵守。直至今日,仍有500多个村庄特别是马丘比丘古城附近的居民们还在使用部分清晰可辨的支路。
——摘编自《安第斯文明(十四):印加文化(上)》
材料二 印加之路的修建和维护是在印加人的监督下由当地劳役承担的。考虑到当时既无有轮货车,也没有铁质工具,更缺乏大型的动物以供驱遣劳作,一切都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印加之路无不体现了印加人的智慧和协作精神。印加之路从印加帝国诞生以来,就与印加帝国相生相伴,如同帝国肌体内的血脉。而一旦肌体遭遇损毁,血脉也将不复存在,并且,这些延伸至肌体神经末端的血脉,很可能成为病体入侵的方便之门。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到达印加帝国,沿着印加之路,殖民者很快找到了进入帝国的捷径。本已因内战而元气大伤的印加帝国,在殖民者的枪炮下很快解体。
——摘编自春平《印加之路:迎向太阳神的光辉》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加驿道修建的利弊。
答案:利:修建驿道,有利于政令和法律传达,方便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管理,维持了印加帝国统治;印加帝国地域广阔,修建驿道能沟通南北,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丰富了印加帝国的文化生活,是印加文化乃至印第安文化繁荣的标志之一;这些驿道至今仍有价值,是人类的宝贵遗产;等等。
弊:驿道严格规定仅限于官方使用,这限制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驿道专为统治阶级服务,平民被统治阶级歧视和欺压,这是等级社会的体现,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修建和管理驿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方便了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导致帝国的衰亡;等等。
解析:“利”的方面,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后世影响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一“使用严格限于印加政府官方业务,如运送军队、人员等”“起着良好的通信网络的作用,……印加帝国统治者可以很容易地维持秩序。……确保了……法律的执行和遵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利于政令和法律传达,方便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管理,维持了印加帝国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驿道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丰富了文化生活,是人类的宝贵遗产。“弊”的方面,据材料一“印加平民不得将道路用于私人目的”可得出,驿道严格规定仅限于官方使用,限制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据材料一“道路的修建和维护都是由当地冲抵税赋的印加男性平民承担”可得出,修建和管理驿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据材料二“成为病体入侵的方便之门”“西班牙殖民者……很快找到了进入帝国的捷径”可得出,方便了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导致帝国的衰亡。
二、能力提升
10.(2023·安徽合肥六中)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同时规定:“当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如果债务人的种姓低于债权人,那么只能是以人身作为抵押;如果债务人的种姓高于债权人,那么可以暂缓偿还,并且不得用人身作抵押。”古印度的这些规定反映出( A )
A.种姓制度受到法律的保护
B.血缘等级制是古代文明的共同特性
C.国王政治统治的权威降低
D.教会的势力对世俗权力的强烈干预
解析: 根据材料“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如果债务人的种姓低于债权人,那么只能是以人身作为抵押;如果债务人的种姓高于债权人,那么可以暂缓偿还,并且不得用人身作抵押”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规定体现了在种姓制度下,法律对高等级种姓职业和债务的保护,即古印度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古印度,“古代文明的共同特性”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重点是种姓制度,不能体现“国王政治统治的权威降低”,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教会权力对世俗王权的干预,排除D项。故选A项。
11.(2023·广东珠海)9世纪开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D )
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
C.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
D.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出现了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浮世绘,满足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D项正确;材料信息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无关,排除A项;“文明开化”指日本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生活习俗,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唐朝文化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3·河南濮阳期末)在中美洲出土的大量的古文字作品中,找不到一封书信或者公文,契约类的经济文书也极少见,基本上是用来记录君王的政绩,为他们歌功颂德。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 )
A.文字社会功能发挥具有局限性
B.社会经济与政治统治极端落后
C.平民受到贵族残酷的政治迫害
D.农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异常缓慢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美洲出土的大量古文字作品,基本上都是用来记录君王政绩和歌功颂德的内容,书信、公文以及契约类的经济文书极少见,说明文字社会功能发挥具有局限性,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中美洲文字社会功能发挥情况,不能说明社会经济与政治统治极端落后,排除B项;材料强调当时文字社会功能发挥具有局限性,并未体现平民受到贵族残酷的政治迫害,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中美洲文字社会功能发挥情况,未涉及农业和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13.(2023·河南信阳期末)“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这句话( C )
A.赞扬了印第安文化高度发达
B.表明先进文明取代落后文明的合理性
C.侧面反映了印第安文化的独特性
D.论证了美洲遭受殖民的必然性
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完全可以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可知,如果不是美洲遭到了殖民侵略,印第安人可能会发展出能和其他文化相媲美的文化,侧面反映了印第安文化的独特性,C项正确;印第安文化高度发达只能反映前半段材料内容,无法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强调殖民扩张对印第安文化的毁灭,并未认同先进文明取代落后文明的合理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美洲文化的独特性,而不是其遭受殖民的必然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4.(2023·陕西联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
(亚非卷)》等
材料二 汉代以前,我国史籍中就已经出现过有关印度的记载,但大多是神话传说。汉代以来,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这些著述往往因为作者缺乏切身体验而对印度的描述多有误解。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他在《佛国记》中对于印度公元5世纪之前的历史,特别是佛陀时代、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早期历史,都作了记述。有日本学者表示:“《佛国记》为一千五百年前之实地考察的记录,凡关于中亚、西亚、印度、南海诸地之地理、风俗及宗教等,实以本书为根本资料……其年代与事实之正确及记述之简洁与明快,亦远出于《大唐西域记》之上。”
——摘编自杨维中《法显与〈佛国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献中出现有关印度的历史记载的原因。
答案:(1)特点:创作年代跨度长;篇幅较大;内容繁杂、丰富;带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印官方、民间交往的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并不断扩大影响;中国使臣、僧人的求索精神和严谨态度。(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可知,创作年代跨度长;根据材料一“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可知,篇幅较大;根据材料一“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可知,内容繁杂、丰富;根据材料一“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可知,带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
(2)原因:根据材料二“汉代以来”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根据材料二“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可知,中印官方、民间交往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并不断扩大影响;结合中外交流使者的因素可知,中国使臣、僧人的求索精神和严谨态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3 2023-2024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梯度作业(含解析3份打包)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