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中学 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历史试卷(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中学 2023-2024学年
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半坡文化元君庙遗址中M419成年妇女墓的发掘示意图,该墓陪葬品中以蚌刀、骨针、纺轮及储藏器皿为主。这主要体现了( )
A.原始社会的性别分工 B.随葬物品的精致丰富
C.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 D.早期国家的部分特征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反映了先秦哪一学派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阴阳家
3.为了尽快平定黄巾军起义战事,东汉政府将军权由中央下放到地方。这一措施(  )
A.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B.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C.促进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使黄巾起义很快蔓延到全国
4."徐福东渡"的故事流传久远,如表是史籍中的相关记载。这
史籍 内容
西汉《史记.秦始皇本纪》 “于是遣徐市(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西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秦皇帝大悦,遣振男女3000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西晋《三国志》 “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注:“直洲”究竟在何处,学界观点不一,相对普遍认同是“日本”。)
五代《释氏六帖》 “日本国亦名倭国,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今人物一如长安。”
A.说明徐福一行确实到达日本
B.需要与实物等佐证共同证实其真实性
C.表明《史记》作为信史具有权威性
D.体现出史料记载无法还原历史真实
5.有学者认为,15世纪至16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类似于西方重商主义一般的、积极寻求获取海外白银的“重银主义”阶段;16世纪后期,白银最终成为中国普遍流通的货币,获取白银就成为中国社会对外贸易的重要目标。据此推知( )
A.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摒弃 B.经济运行的风险增加
C.中国资本原始积累加快 D.小农经济的解体加速
6.上海尚公学校是商务印书馆在1905年创设的一所新式学堂,这所学校设立了卫生科,课程分为教师的演讲与学生的练习两部分,内容如下表所示:
学年演讲练习
第一至第二学年利用故事,说明个人卫生与公众卫生的要旨刷衣、刷牙、洗脸、洗手、剪爪、清洁鼻腔等
第三至第四学年参用补助读本,讨论个人卫生、公众卫 生、急救法等教室扫除、组织卫生队、卫生演讲团等
第五至第六学年参用补助读本、参考书,研究个人卫生、公众卫生、卫生事业、急救法等组织卫生队、救护院服务、筹备卫
生展览会、加入社会卫生运动等
据内容可知( )
A.疫病流行推动学校课程改革 B.递进式教育安排符合实际需要
C.课程设置注重提高教师素质 D.尚公学校体现清末新政的理念
7.1923年中国亚浦耳电器厂在上海建立,以下是其广告及商标说明。材料反映了( )
为迎合消费心理,我厂取德国“亚司令”、荷兰“飞利浦”两种品牌灯泡首尾,拼成一个带洋气的牌子“亚浦耳”,勉励自己将来要执电灯泡生产之牛耳。在厂名上冠以“中国”二字,标志图形以汉字团字纹形式呈现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B.民族工业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观念
C.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
D.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刺激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8.世界古代文化中有两部著名的史诗,一部被称为“写在泥板上的英雄史诗”,另一部史诗中“诸神和英 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它们诞生的区域位于图中(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拜占庭帝国早期,官方语言是拉丁语,后来在宗教和世俗文化领域,希腊语逐渐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罗马法律也在发生变化,《法律选编》在序言中指出“我们意识到前朝皇帝颁布的法律难以理解;它们之于民众,就像天书一般完全无法理解。”此现象源于( )
A.希腊文化的复兴 B.帝国稳定统治的诉求
C.日耳曼人的入侵 D.罗马法地位逐步下降
10.1594年,以《法兰西大观》为代表的“国家地图集”模式开始弥补世界地图集的不足。它致力于一种“特殊主义的法兰西”,绘制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这体现了( )
A.形象化的国家意识 B.全球性的探索行动
C.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D.制图技术逐步完善
11.下表所示为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由此可见,当时日本( )
颁布时间 法规名称 内容
1872年 《学制》 把“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作为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
1884年 《町村会法》 地方议员的选举和被选举资格以本地户籍居住、拥有不动产、一定年龄、男子为主要条件
1898年 《民法》 妻子嫁入夫家后,法律视其为“无能力者”
A.文明开化成效显著 B.地方自治不断推进 C.社会平等亟待增进 D.法制体系不够完善
12.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东欧许多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这种情况表明
A.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巨大
B.东西方关系出现相对缓和局面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发展
D.世界经济全球化障碍得以扫清
二、主观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请根据答题卡题号及分值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9年1月乔治。布什总统入主白宫,展开了积极活跃的外交政策。同年12月美国为维护其在巴拿马运河区的利益,武装入侵巴拿马。1990 年在伊拉克公然入侵科威特后,推动联合国通过了谴责伊拉克的决议,并筹建了一支由数十个国家组成的反伊联军。在4年执政期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0.7%,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增长率最低的时期。1992年克林顿上台,早在竞选时期,他就提出了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根据新形势的变化,构筑新军事力量,确保美国利益与安全受到威胁时,能做出有效的反应并取胜;推进世界民主化;巩固美国经济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执政期间,确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理念;民主不分国界,安全不可分割。
——摘编自金重远等《世界现当代史》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已同110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邓小平提出不以意识形态差别考虑国家关系的新思路,强调不干涉别国内政是国家关系应遵守的原则。邓小平要求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一样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具体到对外关系上,明确提出经济开放的同时,文化也要对外开放。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对外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90年代初,江泽民提出“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的外交思想。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成功是中国全面参与国际事务,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的重大举措。江泽民还将国际新秩序理论的内容从政治与经济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四个方面。
——摘编自杨悦《新中国文化外交70年——传承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外交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外交措施及其意义。
14.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结合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不断变革、完善农村土地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拉开了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土地政策的序幕。如何通过土地政策维护劳动人民利益,逐渐成为党的重要议题。革命初期,党陆续提出“规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限制私人地权在若干亩以内”等关于土地政策的主张。随着革命的深入,党逐渐认识到中国的革命在于农村,农村的革命在于土地,土地的革命在于土地所有权,解决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成为土地革命的核心议题。
——俞明轩等《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土地政策:百年沿革与发展》
材料二 1945年以后,党的土地政策能够成为中共与华北基本群众的关系的关键,在于这一政策就建立在直接符合穷人和无地者心愿的基础之上。除了通过分配“斗争果实”而提供的物质刺激外,共产党人还能就所有农民显然理解为他们最直接的苦难的问题-专断地利用政治权力和在村社的社会地位-提出解决办法。
毛泽东概括了土地改革在共产党的防御战略中的作用。他断言,“深入和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才坚定地和共产党一道反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47年,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三大战役支前民工达539万人,担架10万副,粮食9亿多万斤。
——摘编自[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下)、邵维正《中共党史专题教程》
材料三 中共中央1982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新形式”,是因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定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概括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45年以后,党的土地政策成为中共与华北基本群众的关系的关键”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以三大战役为例,论述土地改革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概括这一合作经济新形式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所围绕的核心。
15.三星堆遗址群规模巨大,范围广阔,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被中国考古学者命名为“三星堆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金杖 玉璋

金面罩是用金块捶拓成金皮,然后依照人头像造型,上齐额,下包颐,左右两侧罩耳,耳垂穿孔,眼眉镂空。面罩与人头像的粘和方法,系用生漆调和石灰作为粘合剂,将金面罩贴于铜头像上 金杖上有三组图案:靠近端头的一组,合拢看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巫冠,耳饰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另外两组图案相同,其上下方分别皆是两背相对的鸟与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状物 玉璋于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器身呈鱼形,在射端张开的“鱼嘴”中,镂刻有一只小鸟。玉璋是出土最广泛的礼制性玉器,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东起山东,北至陕北,西南达四川,南及香港等地均有出土
任意选取材料中的一件或多件文物,并结合所学,提炼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并进行说明。(要求:紧密联系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月考答案:
1.A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墓葬主人是一位成年女性,其陪葬品主要是生产生活的工具,并且侧重于纺织和储藏,与其在家庭中的工作关系密切,由此体现出分工,A项正确;从图片中无法判断随葬物品是否精致,排除B项;女性有劳动工具陪葬,无法判断其社会地位是低下的,排除C项;半坡时期尚未出现早期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强调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主张,这是儒学的主张,B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排除A项;法家强调法治,阴阳家强调阴阳五行,排除C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东汉政府将军权由中央下放到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和知,采取这一措施导致地方势力强大,在东汉末年形成军阀割据局面,故答案为A项;这一措施并没有动摇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排除B项;豪强地主势力在西汉末年就已经发展起来,排除C项;黄巾起义在后来被镇压,排除D项。
4.B
【详解】从材料信息关于“徐福东渡”的记载来看,存在矛盾与冲突之处,徐福是否到达日本说法不一,因此还需要与实物等佐证共同证实其真实性,故答案为B项;《史记》没有记载徐福一行到达日本,《三国志》中的“亶洲”究竟在何处,学界观点不一,因此不能得出徐福一行确实到达日本的结论,排除A项;《史记》与《三国志》难以确定谁更具有权威性,排除C项;D项中的“无法还原历史真实”说法绝对,排除。
5.B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类似于西方重商主义一般的、积极寻求获取海外白银的‘重银主义’阶段”信息可以得出,白银多是外求而来的,当明朝中后期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时,中国的货币市场就会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B项正确;根据题干中的“15世纪至16世纪中期”信息可判断此时是明朝中后期,而闭关锁国“被摒弃”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主要通过暴力手段直接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而题干中强调的是中国依靠对外贸易获取白银,这于与资本原始积累有着本质区别,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外国商品通过通商口岸涌入中国市场,导致了传统中国社会的耕织分离与纺织分离,标志着小农经济逐步走向解体,时间不对,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据材料“学年”和“演讲”、“练习”内容可知,演讲练习的内容随着学年增加不断深入,属于递进式教育,结合所学1905年时中国社会生活等相关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清朝末年民众的卫生观念和习惯还比较落后,需要一步步提高民众的卫生观念和技术,B项正确;材料所述为新式学堂里的课程设置,并非学校课程改革,此外,据所学清末新政可知,新式学堂的设立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原因是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并非疫病流行推动的,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卫生科开设的课程内容,重点突出了递进式培养学生的卫生知识和习惯,而非侧重于教师的素质,排除C项;D项清末新政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进行的改革,材料所述为尚公学校里卫生科的课程设置,目的是培养卫生知识和习惯,不是维护清王朝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年(中国)。根据材料“1923年中国亚浦耳电器厂在上海建立,......其广告及商标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取一个洋气的牌子,勉励自己将来要执电灯泡生产之牛耳,在厂名上冠以“中国”二字,标志图形以汉字团字纹形式呈现,说明当时在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刺激下,民族工业得到发展,D项正确;1923年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排除A项;民族工业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观念,“改变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所学,“写在泥板上的英雄史诗”是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诸神和英 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①在两流域,④在古希腊地区,C项正确;②在北非埃及地区,③在印度,排除AB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源于”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古代拜占庭。拜占庭帝国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因此随着希腊语在官方层面取得主导地位,学者在阅读原来用拉丁语编写的法律文本时候就存在一定的障碍,对于民众而言,“就像天书一般完全无法理解”,这说明当时拜占庭帝国境内流行的是希腊语,这主要是因为拜占庭和西方的罗马教廷之间出现了矛盾,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和宣扬正统性,拜占庭政府大力推行希腊文化,用以区别罗马教会势力,B项正确;A项错在“复兴”,排除A项;日耳曼人推翻的是罗马而非拜占庭,排除C项;D项不是造成材料现象的原因,而且罗马法的地位在拜占庭帝国并未下降,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594年的法国。根据材料16世纪末法国通过绘制“国家地图集”来呈现“特殊主义的法兰西”,以及绘制将古今法国疆域对应起来,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欧洲的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不断加强,各国逐渐发展为民族国家,A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国国内疆域地图,而非全球性的殖民扩张,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地图出版的市场运作,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制图技术发展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地方议员的选举和被选举资格以本地户籍居住、拥有不动产、一定年龄、男子为主要条件”“妻子嫁入夫家后,法律视其为‘无能力者’”可知,议员的选举有财产和性别的限制,出嫁的女性被法律定义为“无能力者”,说明男女地位不平等,社会平等亟待增进,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文明开化的成效,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地方自治,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冷战初期,两大阵营贸易几乎不想往里,“东欧许多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说明两大阵营之间的贸易已经开始实行,主要原因是东西方关系出现相对缓和局面,故B项正确;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国家范围内贸易,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是20世纪60-70年代之后,故C项错误;此时美苏冷战,两大阵营的存在仍然阻碍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
13.(1)特点:重视武力在实现国家外交目标中的作用;以推进世界民主化为名义;以维护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为目的。
原因:冷战的影响,冷战思维存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2)措施:淡化意识形态差别;积极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全面参与国际事务;重视文化外交。(4取3)
意义:有利于同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友好关系;有利于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世界文化交流;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5取4)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同年12月美国为维护其在巴拿马运河区的利益,武装入侵巴拿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外交政策以维护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为目的;根据材料“推进世界民主化”可知,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外交政策以推进世界民主化为名义;根据材料“990 年在伊拉克公然入侵科威特后,推动联合国通过了谴责伊拉克的决议”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外交政策重视武力在实现国家外交目标中的作用;
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属于冷战结束前后,因此美国的外交政策必然受冷战的影响;根据材料“巩固美国经济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外交政策受到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影响到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外交政策。
(2)外交措施:根据材料二“邓小平提出不以意识形态差别考虑国家关系的新思路”可知,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外交淡化意识形态差别;根据材料二“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外交积极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根据材料“邓小平要求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一样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具体到对外关系上,明确提出经济开放的同时,文化也要对外开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外交重视文化外交;根据材料“江泽民提出“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的外交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外交全面参与国际事务;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重大调整有利于同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友好关系;有利于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世界文化交流;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
14.(1)根据地:井冈山:
核心内容:“打土豪,分田地”
意义: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2)原因:直接符合穷人和无地者的心愿: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获得了解放。
论述:三大战役支前民工达539万人,担架10万副,粮食9亿多万斤,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成为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基本保障,土地改革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使广大农民坚定地和共产党一道反对国民党的进攻。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土地改革是共产党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3)新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表现: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产品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核心:以人民为中心。
【详解】(1)根据地: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结合所学可知,核心内容是“打土豪,分田地”。意义:根据材料一“党逐渐认识到中国的革命在于农村,农村的革命在于土地,土地的革命在于土地所有权,解决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成为土地革命的核心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2)原因:根据材料二“1945年以后,党的土地政策能够成为中共与华北基本群众的关系的关键,在于这一政策就建立在直接符合穷人和无地者心愿的基础之上。”可推出直接符合穷人和无地者的心愿,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获得了解放。论述:根据材料二“1947年,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三大战役支前民工达539万人,担架10万副,粮食9亿多万斤。”并结合所学,可论述为,三大战役支前民工达539万人,担架10万副,粮食9亿多万斤,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成为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基本保障,土地改革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使广大农民坚定地和共产党一道反对国民党的进攻。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土地改革是共产党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3)新形式:根据材料三“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可推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表现:根据材料三“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可推出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根据材料三“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可推出产品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核心: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所围绕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
15.【参考示例】
示例一 选取文物一: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金杖
史料价值一:作为实物史料,生动展现了古蜀国精湛的金属加工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说明一: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将金块捶拓成人头像造型的金皮,工艺精湛、栩栩如生。金杖在狭小的表面刻绘人、鸟、鱼等图案。通过这两件文物,说明商周时期,西南地区古蜀国先民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并掌握了高超的金属制造技术。金面罩、金杖等出土文物的器型与纹饰风格与中原地区有较明显的区别,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展现了古蜀国先民独特的审美情趣,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先民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国古代西南地区民众在科技、艺术等方面的辉煌历史。
示例二 选取文物二:金杖、玉璋
史料价值二:作为实物史料,是古蜀国政治制度的真实反映,揭示了古蜀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有力印证。
说明二:金杖是象征王权的用具,玉璋是用于祭祀的器具,这表明古蜀国已经建立了王权制国家,并进行特定的祭祀活动,说明古蜀国国家形态已经较为完备。金杖和玉璋都有鱼和鸟的形状,说明古蜀国很可能以鱼和鸟作为图腾,体现了渔猎在古蜀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玉璋不仅在古蜀国出土,在中原地区也被广泛发现,作为重要的礼制性玉器,三星堆遗址中玉璋的出土,表明古蜀国与中原商周王朝,特别是统治阶级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与交流,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
分步解析 第一步;解读设问,将长设问转化分解
第一层次:选定文物,提取信息;
第二层次:说明蕴含的史料价值;
第三层次:限定运用的知识范围,结合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等展开说明。
第二步:选定文物,提取材料信息,提炼史料价值
选定文物 提取信息 史料价值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①金面罩是用金块捶拓成金皮;②依照人头像造型,上齐额,下包顾,左右两侧罩耳,耳垂穿孔,眼眉镂空;③面罩与人头像的粘和方法,系用生漆调和石灰作为粘合剂,将金面罩贴于铜头像上 金属加工技艺精湛;狞厉、朴拙、夸张、神秘的审美特点
金杖 ①靠近端头的一组,合拢看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巫冠,耳饰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②另外两组图案相同,其上下方分别皆是两背相对的鸟与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状物 审美情趣独特;国家已经建立王权制度;渔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玉璋 ①玉璋于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②器身呈鱼形,在射端张开的“鱼嘴”中,镂刻有一只小鸟;③玉璋是出土最广泛的礼制性玉器,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东起山东,北至陕北,西南达四川,南及香港等地均有出土 祭祀活动;鱼、鸟的形象反映了渔猎经济的重要作用;古蜀国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三步:说明史料价值
说明一:选择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金杖。可以从锻造工艺、艺术审美的角度进行说明,如锻造工艺方面,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一方面说明此时古蜀国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另一方面,面罩制作工艺复杂,形制精美,说明此时古蜀国金属加工技艺精湛;艺术审美方面,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狞厉、朴拙、夸张、神秘等多样化的审美特征,是古蜀人原始、充沛想象力的显现,金杖上饰有巫师头像和鸟、鱼形状,风格与中原迥异,反映出独特的审美趣味。
说明二:选择金杖、玉璋。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进行说明,如政治方面,金杖的出现,说明此时古蜀国已经建立王权制国家,祭祀坑中出土的礼器——玉璋也说明此时古蜀国拥有特定的祭祀活动;经济方面,金杖和玉璋都有鱼和鸟的形状,体现了渔猎在古蜀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文化方面,玉璋在中原和古蜀国都有出土,说明此时古蜀国与中原王朝联系密切,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有力印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中学 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历史试卷(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