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B)(统编版)
1~10课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经历了“知道使用火——长时间保存火种——懂得人工取火”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早期人类顺序是( )
A.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B.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C.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D.北京人——山顶洞人——元谋人
2.某地蜡像馆在从旧馆搬迁到新馆过程中,一组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场景的蜡像严重受损,需要重新塑造。新来的年轻塑像师傅重新塑造了一组场景。以下是新塑造的山顶洞人体貌、生活场景信息,其中有误的是( )
A.体貌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B.爱美,戴着兽牙石珠串成的饰品
C.已经出现贫富两极分化 D.会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3.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下列文化遗址中,以旱地植粟生产为主的典型代表是( )
A.元谋人遗址 B.良渚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
A.先民的审美观念 B.国家的经济发展
C.汉字的基本雏形 D.瓷器的制作工艺
5.《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文化差异 C.祖国统一 D.部落联盟
6.《淮南子·修务训》记载:“……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女娲 B.后羿 C.炎帝 D.黄帝
7.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夏朝阶级分化 B.商朝人人平等
C.西周等级森严 D.东周朝政腐败
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图中朝代①的是( )
A.仓颉造字 B.盘庚迁殷 C.国人暴动 D.诸侯争霸
9.我国在从商周到战国时期的考古发掘中,出土过大量青铜器。右图是某博物馆展示的部分青铜器。由此可看出,我国古代青铜器( )
①种类丰富 ②工艺高超 ③数量众多 ④工序科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大美中国》丛书在介绍甲骨文时说道:“有如此丰富的文字档案作‘资本’,殷商从此结束了只在史载和传说中被感知的历史。”这主要强调甲骨文( )
A.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使商朝历史有文字可考
C.是年代最早的古文字 D.是汉字形成的重要阶段
11.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下列成语哪一个出自春秋时期( )
A.卧薪尝胆 B.完璧归赵 C.朝秦暮楚 D.围魏救赵
12.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地主阶级垄断了铁制工具制造
C.百家争鸣促进生产工具的改进 D.重大工程建设离不开铁制工具
13.某中学刚调来一位风趣的女历史老师。她在自我介绍时说:“我与战国很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中最南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字是战国七雄中最北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由此推断,这位老师的姓名是( )
A.秦楚 B.赵燕 C.楚燕 D.齐秦
14.岷江出山口弯道处的分水堤将岷江分为两条江:内江直接通向成都平原,主要用于航运和灌溉;外江通往长江,主要用于泄洪和排沙。都江堰结合弯道环流原理,实现了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材料强调了都江堰的修建( )
A.道法自然,听天由命 B.乘势利导,因地制宜
C.天顺人愿,不违农时 D.尊重规律,一劳永逸
15.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楚等不同国度。既有南宫敬叔、司马牛、孟懿子等来自贵族阶层的弟子;也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樊迟“请学稼”这样的弟子。这反映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有教无类 B.教学相长 C.因材施教 D.仁者爱人
16.他既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又反对“强凌弱、众暴寡、富侮贫、贵傲贱”的阶级压迫,宣传不同阶层的人“兼相爱、交相利”。他的这种思想认识属于(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7.秦朝“丞相掌民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据此可知,秦朝( )
A.中央机构分工明确 B.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D.皇帝权力不受制约
17.如果有机会穿越到秦朝,让你在都城咸阳生活,你购买生活用品使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19.《史记》记载:“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是以陈涉…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这段史料适合用于研究( )
A.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B.秦能统一全国的原因
C.六国被秦灭亡的经过 D.秦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20.据史料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不仅对百姓毫无侵犯,还与百姓约法三章,使得民心安定,得到百姓拥戴。而项羽进入关中后,不听忠言劝阻,烧杀抢掠,终失关中父老人心,最后败于刘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邦最终能够打败项羽的重要原因是( )
A.项羽一味依赖武力 B.项羽生性骄傲自大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 D.刘邦能够善用人才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的祖先发现一些谷类可以在土地上栽种,捕获的小动物可以在家中饲养。年深日久,终于进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农业时代。这样,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逐渐开始定居生活,在农闲时有足够的时间发明创造、改进工具,渐渐地便跨入了文明社会的大门。
材料二 2023年,是河姆渡遗址发现50周年,该遗址是“中国20世纪100大考古发现”之一。1973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罗江公社(今属余姚市河姆渡镇)在建排涝站时,发现了江河姆渡遗址。1973年和1977年,浙江省考古队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4米,分4个文化层,出土陶器、石(玉)器、骨(角、牙)器、木器等6000余件。
材料三 著名古文字学家董作宾在总结多年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对甲骨文作了如下解读:内容丰富,上至国家政事,下到社会日常;线条清晰,用笔、结字、章法颇为讲究;造字方法齐备,如象形、会意、假借等等;书写规范,下行向左,排列整齐,上下左右疏密有致,既能表情达意,又古朴美观,大概这是中国汉字能成世界独有魅力的根源所在。
(1)据材料一,概括原始农业出现的主要表现。(2分)
(2)材料二遗址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请列举一个其代表性文物。(1分)
(3)材料三反映了甲骨文的哪些独特魅力?(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骨文的历史地位。(1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2年,孙中山先生撰写了一篇祭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寥寥32个字,表达了炎黄子孙对始祖的感恩追思之情。
材料二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李白《古风》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平定蚩尤乱”发生在什么地方?(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1分)
(3)材料三歌颂的历史人物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1分)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这一成果?(2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务被诸侯掌控)。”
——《史记》
材料二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赵鼎新在其所著的《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一书中写道:在整个春秋时期,楚国主动发起的战争有111次,晋国有90次,齐国有70次,秦国有44次。仅在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齐桓公灭了35个诸侯国,晋献公灭了17个,秦穆公灭了12个,楚庄王灭了26个……
材料三 列宁则这样评价战争:“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地破坏了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1)材料一中的文字,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1分)
(2)出现“政由方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举出一个“方伯”的名字。(2分)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孟子的观点有何局限性。(1分)
(4)结合材料三中列宁的观点,说一说你对春秋争霸的认识。(2分)
24.(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和文化经历了一次伟大的“突破”。一批又一批思想家先后涌现并成为中国思想的象征或代表,他们纷纷立说,成一家之言,使中国历史第一次享受了思想自由和争鸣的蜜果,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基因。
——摘编自《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
材料二 赢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经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国的商鞅变法,比其他六国的变法更为彻底,取得国富民强的后采而且社会体制也显得更为先进,由它来完成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材料一中伟大的“突破”指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哪一局面?指出这次伟大“突破”产生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的韩非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能统一全国的原因。(3分)
25.(6分)阅读商鞅变法的相关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商鞅变法 内容:1.政治上,确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 2.经济上,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军事上,奖励军功。 作用: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B)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A A C A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C B A C A C A C
2.(1)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形成聚落开始定居生活:防制工具的发展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个)
(2)出土的稻谷、骨耜、猪纹陶钵、象牙哪刻、骨哨。(答出任意一个即可)(1分)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甲骨文线条消晰,造字方法齐备;甲骨文书写规范,排列整齐,质朴美观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
历史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
22.(1)黄帝:涿鹿。(2分)
(2)由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形成。(1分)
(3)功绩: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分)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2分)
23.(1)国家动荡,诸侯争霸。(1分)
(2)原因:周王室衰微,一些诸侯强势崛起。(1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答出任意一个即可)(1分)
(3)孟子的观点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了春秋争霸战争带来的灾难,没有看到战争的积极作用。(1分)
(4)列宁看到了战争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在春秋争霸战争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实现局部统一;民族流动、迁徙,促进了民族的交融: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交替。总的来说,春秋争霸战争有利也有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24.(1)百家争鸣。(1分)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
(2)法家。(1分)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1分)
(3)秦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国势强盛;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条件;战乱频繁,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统一;秦始皇雄才大略、重视人才、善于用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答出任意一点即可)(3分)
25.(6分)题目:改革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改,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成
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改革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人们应勇于改革,收于创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