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吉林省长春市二实高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长春二实验高一(上)期中测试卷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
3.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至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是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一一姜寨聚落遗址。这一聚落有公共墓地,但各个墓地
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这表明当时
A.贫富分化尚未出现
B.“万邦”时代已开启
C.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D.父系氏族社会来临
2.秦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
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职能细化,各负其责
3.东汉后期,皇帝年幼继位,由太后临朝,但太后又不便接触大臣,因而重用娘家父兄协理政事,
外戚自恃亲贵,无视幼主,朝中大臣均仰承其鼻息行事。东汉外戚擅权的根源是
A.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B.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正统
C.皇帝权力的进一步强化
D.宦官掌权威胁外戚特权
【高一(上)期中测试卷·历史第1页(共6页)】
4142A
4.下图中的资料可用于说明,东晋初年
●及帝(晋元帝司马睿)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王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日:“若太阳下同
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A.贵族世袭特权
B.士族逐渐崛起
C.门阀势力显赫
D.统治根基不稳
5.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隋唐时期则实行了科举制。两种制度的创立都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C.强化了儒学独尊
D.使人们的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6.唐初,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尤其是贞观之治等盛世时期,而剩余必然通过交换和转移才能
兑现社会生产总平衡。这论证了唐初
A.开拓创新的制度建设
B.盛世局面出现的因素
C.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
D.农产品商品化的影响
7.宋初设立通判,州长官不得单独签署文件,需要通判的连署,文件才能生效。至于通判的数
目,“大郡州不及万户不置”;至于武臣驻地,则“小郡亦特置矣”。通判的设置体现宋代
A.官吏协作行政效率提高
B.制度僵化导致因循守旧
C.行省长官掌握军政大权
D.地方官员间的相互牵制
8.宋哲宗时,一位出使辽朝的官员回来后向朝廷报告:“(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
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据此可知,此时宋辽之间
A.交好是民心所向
B.臣属关系稳固
C.交往仅限于民间
D.民族矛盾消除
9.中国外销瓷器产地,宋朝之前几乎都位于北方,而在五代宋朝以后,烧制瓷器的名窑多数在南
方。瓷器大量经由海运外销东南亚、中亚和欧洲。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秩序决定经济发展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南方经济管理水平提高
D.经济格局逐渐转变
10.宋真宗推广雕版印书,只“计工纸之费,以为之价。务广其传,不以求利”;国子监印本书价低
廉,“正欲文籍流布耳”。材料所述的现象
A.表明专制统治对文化发展的束缚
B.有利于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C.印证宋代政府推动印刷技术革新
D.说明民众不再使用手抄书籍
【高一(上)期中测试卷·历史第2页(共6页)】
4142A长春二实验高一(上)期中测试卷·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依据材料“这一聚落有公共墓地,但各个墓地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可知,姜寨聚落遗址仍处于母系
氏族公社时期,还未出现贫富分化,故A项正确:姜寨聚落遗址处于氏族公社时期,“万邦”时代处于五帝后
期的龙山文化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原始农业的信息,故C项错误;姜寨聚落遗址处于母系氏族公
社时期,而非父系氏族社会,故D项错误。
2.B奉常、郎中令、少府和宗正都是国家官员,专门管理宗庙、宫殿警卫、皇帝的生活供应和皇帝家族、亲戚等
事务,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的本质特点,B项正确;政务繁杂与诸卿管理皇帝的私
人、家族事务不符,A项错误:唯才是用与三公九卿的具体职务无关,C项错误:职能细化是具体做法不是本
质,D项错误。
3.C材料“皇帝年幼继位,由太后临朝,但太后又不便接触大臣…仰承其鼻息行事”反映的是东汉后期年幼
皇帝不能亲政,太后掌握朝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这根源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皇权的进一步强化,
故C项正确。外戚擅权的根源并非母族亲属受到重视,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儒家道德思想的地位,
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宦官掌权威胁外戚特权,排除D项。
4.C魏晋南北朝时期能够与皇帝“共享天下”的,只有士族势力,这反映出当时士族门阀势力显赫,故选C项;
材料并未体现贵族世袭特权,故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是以王导为首的士族与皇帝共坐御床,未涉及士族崛
起的过程,故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统治的根基就是士族势力,材料显示的是当时士族强大而不是
衰落,故排除D项。
5.A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
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科举制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并未强
化儒学地位,且科举制实行之初并非以儒学为主要考试内容,排除C项;科举制使门第观念淡化,排除D项。
6.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初生产恢复和发展,产生了大量剩余产品和劳动力,这成为“交换和转移”发展的前
提,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材料中所说的是盛世局面出现的表现,不是原因,故排除B
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原因,不是影响,故排除D项。
7.D
8.A由材料中宋辽通使,“与朝廷和好年深”,以致“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宋辽交好是民心所向,故A项
正确。宋辽并立,并非“臣属关系”,B项错误;出使活动属于官方性质,C项错误;虽然宋辽和好是主流,但民
族矛盾也并未“消除”,D项错误。
9.D据材料“中国外销瓷器产地,宋朝之前几乎都位于北方,而在五代宋朝以后,烧制瓷器的名窑多数在南
方”“大量经由海运外销东南亚、中亚和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格局逐渐发生改变,所以瓷器外销产
地也随之南移,D项正确:A错在“决定”,太过绝对,排除;B错在“开始”一词,排除;材料未涉及经济管理水
平,排除C项。
10.B根据材料可知,宋真宗推广的雕版印书价格低廉,国子监官方印本价格低,普通人也能接受,这样的现象
能让更多人承担得起读书费用,这有利于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中未提及专制统治对文化的
束缚,排除A项:宋代印刷技术革新是活字印刷,但材料中提及的是雕版印刷,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得
出百姓使用什么书籍,排除D项。
11.A据材料可知,朱元璋认为元朝中书省权力过重,导致元朝衰亡,明朝建立后,废除中书省,废除宰相制
度,加强了皇权,故A项正确。设置三司,分割相权是在宋朝,排除B项;明朝废除宰相,设置内阁,削弱相
权,排除C项:设军机处是在清潮,排除D项。
12.A根据材料“随郑和出行的马欢等人著有《瀛涯胜览》等书,书中记载了沿途各国自然和人文状况”可见,
在下西洋途中,能够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这些著作的传播能够丰富国人的海外知识,故A项正确;材料未
体现郑和下西洋次数多且船队规模浩大,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郑和下西洋提高明朝的地位和威望,故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故D项错误。
【高一(上)期中测试卷·历史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4142A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吉林省长春市二实高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