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每小题3分,共48分 )
1.汉武帝向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这几次大规模移民的主要迁入地是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移民最为集中的地区是河西四郡、金城、朔方。西汉移民西北的背景是( )
A.对匈奴作战的胜利 B.汉初执行和亲政策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七国叛乱最终平定
2.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在此强调的治国理念是( )
A.以刑罚威慑民众,使其不犯罪 B.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
C.统治者应多管齐下,恩威并施 D.用道德和刑罚约束民众行为
3.北方“二人转”(古代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因其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风靡大江南北。然则在南宋时期,这种艺术形式曾被朝野认为“服饰乱常,声音乱雅”,属于典型的应该反映的“三俗”文化之一。如淳熙、绍熙年间,大臣袁说友、蒋继周和余古等人都曾就这种现象再三地向皇帝上奏,将“二人转”认定为低俗文化,坚决要求打压抵制。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南北方的文化冲突与碰撞 B.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影响
C.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对立 D.南北方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4.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期被西方史学界称为“High Qing”(注:清朝的鼎盛)。以下可成为依据的是( )
A.疆域开拓,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B.商业繁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对外交往频繁,开放民间对外贸易 D.思想文化繁荣,科技成果领先世界
5.北宋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这推动了宋朝( )
A.统治危机解决B.科举制度形成C.行政效率提高D.文官政治发展
6.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自南宋起,人才集中的地区主要是在( )
A.江浙一带 B.京津一带 C.陕西地区 D.东北地区
7.“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反映了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 )
A.体系完备 B.因俗而治 C.全盘汉化 D.南北融合
8.北宋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却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其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兵农合一”B.减轻人民负担C.实现富国强兵D.抑制土地兼并
9.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武将地位B.强化中央集权C.促进社会流动D.加强思想控制
10.杜甫被称为“诗圣”。他前期的诗歌反映出唐朝开元盛世时的繁荣局面,后期的诗歌苍凉悲壮,描绘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程。据此可知,唐诗( )
A.体现三教合一的特点B.源自日常生产劳动
C.反映唐朝社会的变迁D.呈现科举制度成熟
11.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奘主持修建。“雁塔题名”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与材料所述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科举制 B.均田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12.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这场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历史上称这一叛乱为( )
A.藩镇割据 B.朋党之争 C.安史之乱 D.八王之乱
13.唐朝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的唐朝高僧是( )
A.空海 B.法显 C.鉴真 D.玄奘
14.(隋)炀帝此举,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炀帝此举”是指( )
A.建立隋朝 B.开通大运河 C.创立科举制 D.兴建洛阳城
15.魏晋至隋唐时期,各地修建了很多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这反映( )
A.道教不断发展B.生产技术进步C.佛教广泛传播D.社会持续动荡
16.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东汉灭亡后出现了( )
A.前秦统一的局面B.三国鼎立的局面C.司马睿重建晋朝D.南北朝对峙局面
二、综合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的主要内容即铺陈事物,赋者,铺也。赋的内容决定了它文风的绮丽。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解释了赋为什么要绮丽的问题:“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等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歌颂大一统中央王朝不可比拟的气魄和声成。……汉武帝本人爱好辞赋,他的“言语侍从之臣”众多,《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武帝时期的辞赋就有400余篇。
——摘编自唐燕飞《论汉赋的特点》
材料二 明代时期,小说、戏曲等文学艺术作品适应了百姓生活文化娱乐的需要。进入明代中期以后,长篇小说的创作进八到高潮时期。这一时期小说形式种类呈现多样化,有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等。明清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百态,有的是对明清两代的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有的则是对历史故事和现有社会的升华,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最明显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该书对中国的封建社会文化、制度进行了批判,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民主社会的愿望。除此之外,明清小说中也描写出一些自由快乐的生活景象,表现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心态。
——摘缟自韩亮《浅析明清小说及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汉赋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汉赋和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背景,并分析其共同的价值。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后汉书·郑弘列传》
材料二 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其州大中正、主薄,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
——《新唐书·柳冲传》
材料三 隋朝已开始公开的文官考试制度,唐接着予以斟酌地采行,只是三年一度的会试至宋始成为定规,这种公开的考试足以打破过去的世族垄断。
——《中国大历史》
(1)指出材料一、二中相应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
19.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派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墨家的理想
墨家创始人墨子,名翟,是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墨子提倡“兼爱”,即无差别的爱,反对儒家有层次、差等的“仁爱”,由此又主张“非攻”,谴责列国的兼并战争。关于政治,墨子提出“尚贤”,希望上自天子,下到乡里的各级职务都选拔贤人来担任,在“尚贤”的基础上又提出“尚同”,即所有人都要自下而上服从领导,直至“上同于天子”。在经济与社会生活方面他主张“节用”,反对儒家倡导的厚葬和礼乐建设,认为这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概括指出墨子对儒家观点的态度并分析其态度的成因。
(2)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子的主张是否会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视?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2.B3.A4.A5.D6.A7.B8.C9.B10.C11.A12.C13.D14.B15.C16.B
17.(1)汉赋特点:散韵结合:辞藻华丽(文风绮丽)铺陈排比。
明清小说特点:形式种类多样;世俗化特征明显;兼具批判性;人文意识觉醒。
(2)社会背景:汉赋:国家统一,局势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统治者的喜爱和提倡。
明清小说: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价值:文学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标志性成就;史料价值,有助于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价值,包含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
18.(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2)打破世族垄断;加强中央集权;促进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
(3)更加注重公平公正;选官标准更加注重才学。
19.(1)态度:持批评态度。
成因:从两者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的角度作答(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2)不会。
原因:从墨子主张不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角度作答。
从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连绵的时代背景出发,墨子主张不符合统治者实际需要的角度作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