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清远市四校联盟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四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对应的朝代,说法正确的是( )
A. 商朝打破了禅让制传统,实行世袭制,地方实行内外服制度。
B.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利与血缘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C. 秦始皇为加强专制皇权,在三公九卿的基础上设置了内朝。
D. 唐朝把全国分为10路,后增至15路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3. 唐代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多时至十几人,最少则只有两人,即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开会时有一主席称为执笔,由他综合记录,讨论结果。有时一人轮十天,也有时一人轮一天。执笔大臣综合记录大家的意见,也有最后的文字决定权。政事堂会议这种议事制度( )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有效管辖 B. 防止了丞相擅权加强皇权
C. 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正确性 D. 有利于决策人员的稳定性
4. 《大明律》对救助鳏寡孤独有专门的律文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体现了当时( )
A. 只有政府救助贫苦无依的人群 B. 政府的措施都能落实
C. 政府重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D. 生产力水平非常发达
5. 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 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6. 1904年1月13日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及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它的颁布( )
A. 标志着中国科举制废除 B. 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C. 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D. 标志着中国学堂选官制度的正式设立
7. 宋教仁在1913年2月的一次演说时称:“有人主张总统制,有人主张内阁制,我们是主张内阁制的,希望建设成议院政治。因为如果内阁不称职,是可以更换的,如果总统不称职,是没办法变更的,如果一定要变更,一定会动摇国本。”此演说旨在( )
A. 防止袁世凯的复辟 B. 维护共和制的稳定
C. 尝试建立政党政治 D. 促成国民党的组阁
8.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一规定( )
A.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批判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的政策
C. 推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 D. 改变了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
9. 1951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B.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 1971年10月25日,在拥有128个成员国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针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有76个成员国投了赞成票。其中非洲有26票赞成,欧洲有23票赞成,亚洲有19票赞成,美洲有8票赞成。投票数据表明新中国( )
A.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B. 已成为有领导力的世界大国
C. 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活动 D. 重点发展与亚非拉美的关系
11. 20世纪80年代,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A.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B. 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效巨大 D. 崇德向善成核心价值标准
12.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四条第一款中“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这一修改的宗旨是( )
A. 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社会和谐 B. 完善民族关系问题的立法
C. 落实民族平等与团结的原则 D. 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
13.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其特点包括( )
①世俗王权与基都教会长期并立②实行庄园制
③广泛流行雅典式的民主政治④王权至高无上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4. 西方的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对此说法合理的是( )
A. “政党分肥制”是其产生的根源
B. 该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政治纷争,保证文官选拔的公平公正
C. 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D. 1854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提出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15. 有学者在评价某一战争时说:“这场战争重新构建了欧洲战后格局,且将主权国家等国际法概念应用于近代国际关系并影响至今。”由此判断,这场战争应指( )
A. 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 B. 1618-1648年的欧洲宗教战争
C.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D. 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16. 有学者认为,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大楼”坍塌但“根基”仍在,“躯体”残缺但“魂魄”犹存。这是因为
A. 美国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B. 美元仍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C. 美元是唯一的世界货币 D. 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政治方面,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各国实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一方面为监察制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变革也在政治上滋长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自春秋以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墨子认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法家则明确提出“以法治吏”,主张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实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事断于法”原则。诸子百家的治国治官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阐明了惩官治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了严密的检察制度。1931年通过了《工农检查处问题的决议案》,规定工农检查处有权对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规定从中央到省、县、区政府机关都要设工农检察部。1934年初,中央虎工农检察委员会率先在中央各机关发动群众检举活动。……通过检察制度的建设,保证了苏维埃政权的廉政自律,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据陈志杰《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廉政制度建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检察制度采取的措施。分析指出这些措施实行的积极意义。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清末新政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在选官制度变革方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
——普通高中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选官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19.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国际法也相应出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立宪:君主国家制定宪法,实行议会制度。
共和国: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定期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
——《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二:认识到有需要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考虑到达成这些目标将有助于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这种秩序将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12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英国和美国最终建立了什么政体。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中有哪些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步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阻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模式没有可以遵循的蓝图,各种政策都是通过试验而采用的。所谓“摸着石头过河”,正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试验的好处有二:一是可用它们来发现什么管用;二是通过成功的试验,推广新的思维方法,使人们支持改革计划。因为没有事先确定的蓝图和运用试验的方法,因此改革是逐渐和一步步进行的。
——摘编自邹至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成功原因及前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四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对应的朝代,说法正确的是( )
A. 商朝打破了禅让制传统,实行世袭制,地方实行内外服制度。
B.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利与血缘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C. 秦始皇为加强专制皇权,在三公九卿的基础上设置了内朝。
D. 唐朝把全国分为10路,后增至15路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B项正确;夏启继承了禹的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排除A项;汉武帝为加强专制皇权,在三公九卿的基础上设置了内朝,排除C项;北宋把全国分为10路,后增至15路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
3. 唐代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多时至十几人,最少则只有两人,即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开会时有一主席称为执笔,由他综合记录,讨论结果。有时一人轮十天,也有时一人轮一天。执笔大臣综合记录大家的意见,也有最后的文字决定权。政事堂会议这种议事制度( )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B. 防止了丞相擅权加强皇权
C. 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正确性 D. 有利于决策人员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唐代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多时至十几人,最少则只有两人”“执笔大臣综合记录大家的意见”体现了政事堂会议的充分讨论,有利于决策的正确性;材料“也有最后的文字决定权”体现了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的集中,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故政事堂会议的议事制度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正确性,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B项“防止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多时至十几人,最少则只有两人”“有时一人轮十天,也有时一人轮一天”体现的是不稳定性,排除D项。故选C项。
4. 《大明律》对救助鳏寡孤独有专门的律文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体现了当时( )
A. 只有政府救助贫苦无依的人群 B. 政府的措施都能落实
C. 政府重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D. 生产力水平非常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朝法律中对“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的社会救助有专门律文规定,体现了当时政府对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重视,C项正确;题干中体现的是政府对贫苦无依人群的救助,但不能体现当时只有政府救助贫苦无依的人群,排除A项;题干中为法律规定,不能提现政府的措施都能落实,排除B项;对“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的社会救济不能反映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明朝的生产力也达不到高度发达的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
5. 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 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经验证西洋历法更准确后,康熙帝才决定再次使用西洋历法并重用传教士南怀仁,这是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的反映。A项“全面”、C项“改变”、D项“承认超越”表述错误。
【考点定位】选修四·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帝。
6. 1904年1月13日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及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它的颁布( )
A. 标志着中国科举制的废除 B. 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C. 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D. 标志着中国学堂选官制度的正式设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04年1月13日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及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并结合所学可知,学制设置制度化、系统化,标志着中国学堂选官制度的正式设立,D项正确;1906年起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制设学部,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排除B项;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7. 宋教仁在1913年2月的一次演说时称:“有人主张总统制,有人主张内阁制,我们是主张内阁制的,希望建设成议院政治。因为如果内阁不称职,是可以更换的,如果总统不称职,是没办法变更的,如果一定要变更,一定会动摇国本。”此演说旨在( )
A. 防止袁世凯的复辟 B. 维护共和制的稳定
C. 尝试建立政党政治 D. 促成国民党的组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因为如果内阁不称职,是可以更换的,如果总统不称职,是没办法变更的,如果一定要变更,一定会动摇国本”可知,宋教仁强调如果变更总统会影响国家稳定,不利于共和制的发展,可知此演说旨在维护共和制的稳定,B项正确;袁世凯复辟是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尝试建立内阁政治,排除C项;宋教仁的演讲强调建立内阁,维护共和制,并不是为了促成国民党的组阁,排除D项。故选B项。
8.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一规定( )
A.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批判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的政策
C. 推进了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 D. 改变了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可知,材料属于中国共产党实施的三三制,通过党外人士参加民主合作,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正确;三三制与国民党无关,排除B项;三三制属于民主政治建设,不会推进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排除C项;三三制只在陕甘宁边区实施,不会改变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9. 1951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B.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而是“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结合已学可判断出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C;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与题干的主旨无关,排除A;各民主党派不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坚持中共的执政党地位,B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政党制度,D错误。
10. 1971年10月25日,在拥有128个成员国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针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有76个成员国投了赞成票。其中非洲有26票赞成,欧洲有23票赞成,亚洲有19票赞成,美洲有8票赞成。投票数据表明新中国( )
A.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B. 已成为有领导力的世界大国
C. 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 D. 重点发展与亚非拉美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针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有76个成员国投了赞成票。其中非洲有26票赞成,欧洲有23票赞成,亚洲有19票赞成,美洲有8票赞成”可知,联合国中大多数国家都赞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项正确;材料强调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态度,而不是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排除B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后中国才开始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互动,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重点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1. 20世纪80年代,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A.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B. 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效巨大 D. 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加大了对时代楷模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治建设,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排除D项。故选A项。
12.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四条第一款中“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这一修改的宗旨是( )
A. 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社会和谐 B. 完善民族关系问题的立法
C. 落实民族平等与团结的原则 D. 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018年3月修定后的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四条第一款中加入“和谐”的表述,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完善和发展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社会和谐,A项正确;加入“和谐”的表述,只能说明政府重视完善民族关系,不能说明此问题是立法上的完善,排除B项;民族平等与团结的原则自1954年宪法明确提出后,早在2018年前已经落实,排除C项;1954年宪法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实施,排除D项。故选A项。
13.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其特点包括( )
①世俗王权与基都教会长期并立②实行庄园制
③广泛流行雅典式的民主政治④王权至高无上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的西欧政治中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长期并立,①项正确;庄园是中世纪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农奴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②项正确;“广泛流行雅典式的民主政治”与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不符,③项错误;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王权软弱,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 西方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对此说法合理的是( )
A. “政党分肥制”是其产生的根源
B. 该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政治纷争,保证文官选拔的公平公正
C. 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D. 1854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提出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所学可知,教育程度的提高给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C项正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根源是经济因素,排除A项;“消除了政治纷争,保证文官选拔的公平公正”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5. 有学者在评价某一战争时说:“这场战争重新构建了欧洲的战后格局,且将主权国家等国际法概念应用于近代国际关系并影响至今。”由此判断,这场战争应指( )
A. 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 B. 1618-1648年的欧洲宗教战争
C.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D. 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这场战争重新构建了欧洲的战后格局,且将主权国家等国际法概念应用于近代国际关系并影响至今。”及所学可知,1618—1648年发生了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战后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对比。同时,承认和确立了国家主权、国家独立、维护和平、协商解决争执等一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宣告了近代国际法的产生,B项正确;英法百年战争是欧洲历史上一场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的血腥冲突,双方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英法两国的命运,也对整个欧洲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英、中、法五大国为主导的、世界各国广泛参与的新的国际秩序结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6. 有学者认为,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布雷顿森林体系“大楼”坍塌但“根基”仍在,“躯体”残缺但“魂魄”犹存。这是因为
A. 美国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B. 美元仍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C. 美元是唯一的世界货币 D. 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走向瓦解,但是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仍然存在,符合材料“‘躯体’残缺但‘魂魄’犹存”的说法,B项正确;材料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际货币多元化无关,排除AD项;美元并非是世界唯一货币,排除C项。故选B项。
【点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政治方面,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各国实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一方面为监察制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变革也在政治上滋长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自春秋以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墨子认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法家则明确提出“以法治吏”,主张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实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事断于法”原则。诸子百家的治国治官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阐明了惩官治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了严密的检察制度。1931年通过了《工农检查处问题的决议案》,规定工农检查处有权对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规定从中央到省、县、区政府机关都要设工农检察部。1934年初,中央虎工农检察委员会率先在中央各机关发动群众检举活动。……通过检察制度的建设,保证了苏维埃政权的廉政自律,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据陈志杰《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廉政制度建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检察制度采取措施。分析指出这些措施实行的积极意义。
【答案】17. 背景:各国通过变法,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或郡县制逐渐推行,官吏的选拔任用逐渐取代贵族世卿世禄制);当时官场开始滋生腐败;诸子百家提出了治国治官的理论。
18. 措施:通过和颁布了关于监督检察的法律法规;设置监督机构;发动群众检举活动。
意义:保证了根据地政权的廉政自律;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
背景:依据材料“政治方面,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可得出各国通过变法,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或郡县制逐渐推行,官吏的选拔任用逐渐取代贵族世卿世禄制);依据材料“但另一方面变革也在政治上滋长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可得出当时官场开始滋生腐败;依据材料“诸子百家的治国治官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阐明了惩官治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可得出诸子百家提出了治国治官的理论。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
第一问措施:依据材料“1931年通过了《工农检查处问题的决议案》,规定工农检查处有权对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可得出通过和颁布了关于监督检察的法律法规;依据材料“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规定从中央到省、县、区政府机关都要设工农检察部。”可得出设置监督机构;依据材料“1934年初,中央虎工农检察委员会率先在中央各机关发动群众检举活动。”可得出发动群众检举活动。
第二问意义:依据材料“通过检察制度的建设,保证了苏维埃政权的廉政自律,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及所学可得出保证了根据地政权的廉政自律;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清末新政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在选官制度变革方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
——普通高中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选官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答案】18. 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
19. 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材料“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清末新政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及所学可知,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我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同时这时期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传统的科举制无法适应改革需要,而且新式学堂一定程度的推广和留学潮的出现促进了晚清中国选官制度的变革。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可知,我国实施公务员制度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促进一大批优秀人才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即有利于选拔人才,也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
19.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国际法也相应出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立宪:君主国家制定宪法,实行议会制度。
共和国: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定期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
——《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二:认识到有需要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考虑到达成这些目标将有助于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这种秩序将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12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英国和美国最终建立了什么政体。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中有哪些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步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阻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9. 近代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最终建立了总统共和制政体。
共同点:都有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立法机关都是由选举产生;都实行两院制;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都体现了分权原则。
20. 表现: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目的是建立促进海洋和平的法律秩序,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照顾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写出“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或者“照顾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均可)。
因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美苏冷战的影响;联合国缺乏对主权国家的约束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美国。
第一问政体,根据材料“君主国家制定宪法,实行议会制度。”及所学可知,近代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根据材料“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定期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及所学可知,美国最终建立了总统共和制政体。
第二问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和美国政治制度中共同点包括:都有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立法机关都是由选举产生;都实行两院制;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都体现了分权原则。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82年的世界。
第一问表现:根据材料“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可得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根据材料“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将有助于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可得出目的是建立促进海洋和平的法律秩序、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根据材料“种秩序将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可得出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特别是照顾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
第二问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阻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实施的因素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美苏冷战的影响;联合国缺乏对主权国家的约束力。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模式没有可以遵循的蓝图,各种政策都是通过试验而采用的。所谓“摸着石头过河”,正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试验的好处有二:一是可用它们来发现什么管用;二是通过成功的试验,推广新的思维方法,使人们支持改革计划。因为没有事先确定的蓝图和运用试验的方法,因此改革是逐渐和一步步进行的。
——摘编自邹至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成功原因及前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答案】示例论题: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凸显了渐进性的特征。
阐述: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迈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向全国推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以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深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了新台阶。
综上所述,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凸显了渐进性的特征,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详解】本题为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为1978年以来(中国)。首先,需要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一是可用它们来发现什么管用;二是通过成功的试验,推广新的思维方法,使人们支持改革计划”可以拟定论题: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凸显了渐进性的特征。
然后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城市和经济体制方面改革加以阐述: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迈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向全国推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以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深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了新台阶。
最后得出结论:综上所述,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凸显了渐进性的特征,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清远市四校联盟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