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型专题复习
实验题02压力压强实验(含答案详解)
关键词:①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③估测大气压强和托里拆利实验+④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1.利用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甲、乙、丙、丁、戊所示。
(1)甲乙丙三图中通过观察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此处采用的研究是_______。我们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沙子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比较_______两图可以初步得出实验结论: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若想通过比较甲、丙两图也得出相同的实验结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下列事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菜刀的刀刃很锋利
②有些课桌的边缘设计成圆弧形状
③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
(3)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_______p′(填“<”“<”或“=”);
(4)实验时如果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小明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
2.实验小组利用小桌、海绵、长方体肥皂及砝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甲、乙两图实验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________两图实验说明:压力一定时,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如图丁所示,小雪将长方体肥皂沿竖直虚线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发现无论是大块还是小块的肥皂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跟之前一样,于是她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小雪的做法和结论是_______(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3.小桌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和“探究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中也都有使用。如图,是利用小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1)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说明在______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______ p′(选填:“>”、“<”或“=”);
(3)若所有桌脚的总面积与桌面的面积之比是1:25,则乙、丙两图中海绵受到的压强之比p乙:p丙=______。
4.实验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二: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相同的长方体木块若干个、细线(质量不计)、海绵。A组同学所做的实验如图所示。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内容:
(1)如图所示,实验中小亮是通过观察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图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3)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以比较图中的_______和_______两图。
(4)B组同学实验时,先将两个木块用细线捆在一起竖直放在海绵上,又将三个木块用细线捆在一起竖直放在海绵上,如图所示。同学们发现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B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她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
5.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甲图中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中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丙图中桌面朝下,并在其上放一个同样的砝码。
(1)在三次实验中,均通过 ________来显示小桌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这种方法叫 _________法;
(2)比较 ___________两图可以初步得出实验结论: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若想通过比较甲、丙两图也得出相同的实验结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
(3)下列事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有些课桌的边缘设计成圆弧形状
②用重锤钉钉子
③两个核桃放在一起更容易捏破
④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
6.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中学一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ρ、高度h、圆柱体底面积S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如图所示)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实验记录见表。
序号 物体 底面积S/cm2 高度h/cm 海绵被压下深度/cm
1 合金甲圆柱体A 10 5 0.5
2 合金甲圆柱体B 10 10 1
3 合金甲圆柱体C 20 10 1
4 合金乙圆柱体A 10 5 1.5
5 合金乙圆柱体B 10 10 3
6 合金乙圆柱体C 20 10 3
(1)该小组同学是通过______来判断压强大小的;
(2)分析实验1、2或4、5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______有关;
(3)分析______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
(4)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______;
(5)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某一合金甲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出它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已知合金的密度为ρ,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h)表达式为p=ρgh,则上面推导出的表达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各类形状固体的压强的计算。
7.小明利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如图所示。
(1)压强计_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实验前,检查实验装置时发现:按压探头的橡皮膜,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变化___________(“明显”或“不明显”),则这套实验装置漏气;
(3)将压强计的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___________(选填“内凹”或“外凸”);
(4)比较A、B、D三次实验,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比较___________两次实验探究,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6)若发现,当探头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小明做了一些成进,下面操作不能使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明显的是___________。
A.烧杯中换密度更大的液体
B.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C.将U形管换成更细的
8.“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兴趣。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为h4>h1=h2>h3。
(1)实验前在检查压强计时,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选填字母);
A.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
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2)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反映出来;
(3)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最小的是_______图;
(4)比较图a和图b,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
(5)比较_______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6)比较图a和图d,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有关。
9.小明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U形管压强计、大烧杯、刻度尺、足量水和浓盐水(ρ水<ρ浓盐水)。
(1)如图所示,将探头放进盛水的烧杯中,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有___________;
(2)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小明逐渐增加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增大。则可得出的探究结论:___________;
(3)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小明的做法是:将探头放在水中某一深度,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动,缓慢向烧杯中加入浓盐水,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化情况。小明的做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明结合液体压强公式p=ρgh,利用上述器材粗略测出浓盐水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用字母表示出测量的物理量;
①将探头放入水中某深度,用刻度尺测出这个深度为h1,并记下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Δh;
②___________
③利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的字母和水的密度ρ水,写出浓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浓盐水=___________
10.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调节的方法是 _____;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本实验通过观察U形管内液面的 _____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为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择图 _____和图丁进行对比;
(3)对比乙、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_____;
(4)小红选择了另一套装置来进行实验,如图戊所示,在容器两侧分别倒入不同深度的水和某种液体,若观察到橡皮膜形状是平的,说明水的压强 _____液体的压强;若橡皮膜距离水面8cm,右侧注入的液体是酒精,当橡皮膜距离酒精液面 _____cm时,可以观察到橡皮膜的形状是平的。(ρ酒精=0.8×103kg/m3)
11.小波同学利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如图1所示,小波用大拇指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到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升降灵活,这说明压强计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压强计的U形管_______连通器(选填“是”或“不是”);
(2)如图2所示,小波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这里应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法。小波逐渐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
(3)小波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动,向烧杯内加入酒精,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小。于是他认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小波探究过程的错误是:未控制探头在液体中的_______相同;
(4)小波将压强计做了如图3所示的改进。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乙容器内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当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ρ1________ρ2(选填“>”、“<”或“=”);若要使U形管两侧的液面再次相平,应使乙容器中的探头的深度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若当U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时,两探头在ρ1和ρ2两种液体中的深度分别是h1和h2,则两种液体密度的比值ρ1:ρ2=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12.图为利用U型压强计验证“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与压力的定量关系”的装置。实验前,橡皮膜朝上,金属盒水平固定,玻璃管中液面相平。实验中,改变叠放在橡皮膜中央的硬币数(规格相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硬币个数 2 4 6 8 10
液面高度差/mm 9.5 19 29.5 40 50
(1)已知玻璃管内液体密度为ρ,g为已知常量。实验中当液面高度差为h时,则盒内外气压差为______;
(2)U形玻璃管足够长时,选用密度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液体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______;
(4)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刚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乙容器内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且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ρ1______ρ2(填“>”“<”或“=”);若使U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乙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13.巴川中学某八年级同学小曹利用生活器材自制了薄壁实验箱来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如图甲所示,实验箱分为内箱A与外箱B,内箱A下部有一圆形孔C与B箱相连,并在圆孔C上蒙上了一层橡皮膜。先在A箱中不断加水,实验现象如图乙、丙所示。然后在B箱中加入一定量盐水,如图丁所示。
(1)该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由步骤甲、乙、丙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深,产生液体压强___________(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3)由步骤丁可知,此时___________(选填“水”或“盐水”)对橡皮膜产生的液体压强更大,说明在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___________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若此时想要橡皮膜恢复原状,则可以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
(4)若在B箱中加入某未知液体,此时橡皮膜相平,如图戊所示,已知h1=21cm,h2=8cm,h3=11cm,则该未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己知水=1g/cm3)
(5)另一小组同学小胡,将实验室的微小压强计进行改装如图所示,此时U形管中两液面相平,若将右侧探头继续向下移动,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内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液面更高。
14.如图所示,这是小伟做的“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
(1)实验中使用的U形管压强计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使U形管压强计两边的液面______,小伟在调试时发现,用手指不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液面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该压强计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由甲、乙两图可知,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着___的增加而增大;在乙图中,保持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使探头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
(3)取另外一种液体A,使探头在水和液体A中的深度相同,如乙、丙两图所示(h3>h2),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4)小伟用自己改装并调试好的压强计进行实验探究。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将压强计两金属盒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实验现象如图丁所示,可断定图丁中_____(选填“A”或“B”)烧杯中是水。
15.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我区大气压的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和 2mL注射器的自重可忽略不计,活塞与针筒之间气密性很好,但摩擦较大。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当右端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时,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1.0N,则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为____N,若继续增加钩码数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他重新将活塞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密封小孔。增加钩码数量活塞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4.6N;小明又找来刻度尺测量针筒全部刻度的总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总长度为___________cm,此时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为___________N,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_Pa。小明发现这个值和气压计测得的大气压值仍有较大偏差,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16.小明利用2mL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本地的大气压值。
(1)小明认为不能采用乙图的装置来估测大气压的值,其理由是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手沿水平方向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开始滑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6N,则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N,若增加拉动注射器筒的拉力,当注射器筒水平向右加速运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他重新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沿水平方向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开始滑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4N,然后利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筒刻度部分的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_Pa。
17.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容积为20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2)如图甲,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在筒中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0N,根据______可知,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30N;
(3)如图乙,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8.00cm,最后计算出大气压p=______Pa;
(4)小明分析实验误差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他首先读出注射器最大容积V,量出筒壁全部刻度的长度L;然后按照图丙、图丁所示,慢慢拉注射器(图丙没有盖上橡皮帽、图丁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活塞在筒内刚好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F1和F2,则他所测出的较准确的大气压值p=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符号表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______所导致的误差。
18.如图所示,小玮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缓慢向上,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E.根据p=,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玮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2)实验中小玮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________;
(3)如果实验中小玮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吸盘的面积是10cm2,她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设大气压约为1.0×105 Pa)。要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________(大/小)一些;
(4)小玮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也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这说明________。
19.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甲来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器材有一只弹簧测力计、三种规格的注射器和一把刻度尺。
(1)本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压强的定义式,实验中研究的是大气对______(活塞/注射器筒)的压力;
(2)若选用图乙中注射器B,当弹簧测力计被拉到最大值时,活塞仍没有滑动,则应该换用注射器______(A/B/C)来进行实验;
(3)如图甲方案,①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再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______为L;
②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③则测出的大气压值p=______(用所给的字母表示);
(4)小花发现,此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请你帮助小花分析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20.小明设计了用吸盘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可选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秒表和天平。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将塑料吸盘压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
②用细绳将小桶与吸盘挂钩相连接,为方便实验操作,应向小桶中缓慢添加 ___________(选填“砝码”或“细沙”),直到吸盘恰好脱离玻璃板;
③用天平测出小桶和里面物体的总质量m;
④用刻度尺测量 ___________(写出相关物理量及其符号);
⑤大气压强表达式为:___________(用所测量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为了减小误差,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___________。
A.减小吸盘的直径
B.减小塑料桶的质量
C.在吸盘上沾点水后再压在玻璃板上
21.如图甲,小金利用透明硬质水管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乙,其中K1、K2为气密性良好的阀门。将管子下端浸在水槽中,关闭K2,往管内装满水(水位超过K1),再关闭K1,打开K2,管内液面下降了一段距离,稳定后测得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9.30m
(1)由实验可得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 _____Pa;(g=10N/kg,ρ水=1.0×103kg/m3)
(2)再打开K1,管内水面将 _____(选填“上升”、“不升不降“或“下降”);
(3)小金将长度约为30cm的塑料管装满水并用纸片盖住,迅速倒置,使管口竖直向下,发现纸片不会往下掉,如图丙所示。此时纸片受到水的压强 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大气压强;随后将管口旋转至水平方向,发现纸片仍不往下掉,说明 _____;
(4)老师给同学们演示大气压强实验,如图丁所示,可知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 _____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此气压下水的沸点 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
22.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
(1)如图所示,已知水银的密度为,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此时大气压的值为_______;
(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她测量的值;
(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中时,管中的水柱______下降,如果这时在玻璃管顶开一个小孔,水柱_______向上喷出(选填“会”或“不会”)。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_______(选填“必须大于”或“可以小于”)。
23.小善同学想要测量大气压的大小,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小善必须测量______;
(2)如果不小心管内混入了少量空气,测得的大气压会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另一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盐水,将玻璃管灌满盐水后倒插在盐水槽中,管内的盐水柱______(填“会”或“不会”)下降;(kg/m3)
(4)如果实验中,在玻璃管中部侧面用针钻一个小孔,当把针拔出后,管内的水银将______。
A.从小孔中喷出来
B.全部下降至水槽中
C.静止不动
D.在小孔以上的水不动,小孔以下的水下降至水槽中
24.如图甲,小金利用透明硬质水管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乙,将管子下端浸在水槽中,关闭K2,往管内装满水(水位超过K1),再关闭K1,打开K2,管内液面下降了一段距离,稳定后测得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9.30m。
(1)由实验可得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___________Pa;(g=10N/kg,ρ水=1.0×103kg/m3)
(2)再打开K1,管内水面将_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不升不降”或“下降”);
(3)小金将长度约为30cm的塑料管装满水并用纸片盖住,迅速倒置,发现纸片不会往下掉,如图丙所示,这是因为___________;此时若在塑料管上端戳个小孔,纸片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___________;
(4)老师给同学们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如图丁所示,可知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___________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此气压下水的沸点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oC。(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oC;大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25.如图甲所示是演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装置,U形管中装有水,直径相同的a、b两管中的水静止时液面相平。
(1)如果在右端c处往装置里急吹气,导致b管上方气流速度______a管上方的气流速度,b管与a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气压差,U形管中______(选填“a”或“b”)管水面升高,若a管与b管的水面高度差为12cm,则此时U形管底部d处左右两侧液体的压强差为______Pa;(g=10N/kg)
(2)如图乙是某种喷雾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当喷雾器未工作时,细管A内外气压相等,细管A内外液面______,当喷雾器工作时,空气从细管B的右端快速喷出,导致细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突然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细管A内液面上方气压比容器内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液体就沿细管A的管口流出,同时受到气流的冲击,形成雾状向右喷出。
26.小明在河边游玩时,发现河中心与河岸边的水流速度不同,小明想:河水的流速与到岸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回到学校,小明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水速”测量仪。测量时将两端开口的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置于水流中,竖直部分露出水面,当水流以速度v正对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开口端匀速流动时,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h;
①小明认为h越大表明水流速度越大,小明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
②下列测量器材的设计思想与小明设计的“水速”测量仪不同的是___________;
A.温度计 B.托盘天平 C.压强计 D.弹簧测力计
(2)小明先在实验室模拟测量,多次改变水流速度,分别测出水流速度v与对应水柱高度差h的值,将数据记录在表1中;
表1:
v/m·s-1 0 0.4 0.8 1.2 1.6 2.0 2.4
h/mm 0 16.0 64.0 144.0 256.0 400.0 576.0
某次测量h时如图乙所示。则h=___________mm,对应的水流速度v=___________m/s;
(3)小明再到某河流中实验,在离岸不同距离处测量(不越过河的中心线,如图丙),测出测量点到河岸的距离x和L形管中水柱高度差h的值,记录在表2中。
表2:
x/m 0 1 2 3 4 5 6
h/mm 0 2.0 8.0 18.0 32.0 50.0 72.0
分析表1和表2数据,写出水流速度v与距离x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______;
(4)如图丁所示,系在该河岸边一艘小船拴绳脱落,则小船在河中漂流的的大致轨迹应为图中的___________。(选填“a”、“b”或“c”)
27.小聪利用圆柱形厚玻璃瓶按以下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1)如图甲,将玻璃瓶装满红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用力捏玻璃瓶,看到吸管中水面上升,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______;
(2)如图乙是把玻璃瓶的水倒掉一部分,然后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的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______外界大气压,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
(3)如图丙是把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取走,插入一根吸管A至水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用力吹气,A管中的水将从管口喷出,这是因为A管上端管口的气体______。
28.学习完浮力这章内容后,宏志班的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一)梓涵小组探究的是有关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请运用所学过的科学知识解答这些现象。
(1)图甲,取两张白纸,使其平行自然下垂,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纸相互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
(2)图乙,飞机机翼把气流分为上、下两部分,机翼上方气流速度_________机翼下方气流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丙,小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当一辆飞奔的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的重力;
(4)如图1,吹风机在工作时,吹风口能“吸”住气球,是利用了气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___________;
(5)如图 2,气球放在热水烫过的玻璃瓶口,过一会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被“吸” 入瓶中;
(二)如图是瑶瑶小组做的实验,将一空碗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然后从水槽中舀一些水加入空碗中,碗仍然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乙)。
(1)若碗的质量为 100 克,则其处于图甲状态时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_____N;
(2)从图甲状态到图乙状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将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参考答案:
1. 海绵凹陷程度 转换法 可以 乙丙 见解析 ② =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解析】
【详解】
(1)[1][2]根据转换法,图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3]沙子受力的作用也可以发生明显的形变,因此可以用沙子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4]乙丙两图中,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比较乙丙两图可初步得出实验结论: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5]要想得出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就要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可采取的措施是把丙图中的砝码取下或者在甲图中加与丙图中质量相同的砝码。
[6]①菜刀的刀刃很锋利,是利用压力一定时,受到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有些课桌的边缘设计成圆弧形状,是利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故②符合题意。
③汽车行驶时,地面的受力面积相同,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是利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
(3)[7]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图丁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由于压力和受力面积均相同,则压强相同,即p= p'。
(4)[8]图戊,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由于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所以不能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2. 凹陷程度 压力越大 乙、丙 受力面积越小 错误的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解析】
【详解】
(1)[1]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海绵凹陷程度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2]甲、乙两图,受力面积大小相同,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所以可得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3][4]乙、丙两图,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可得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5][6]小雪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压力变化,受力面积同时也发生变化,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这个实验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同,就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是错误的。
3. 受力面积 = 25:1
【解析】
【详解】
(1)[1]由图甲、乙知,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相同,而乙图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大,海绵的凹陷程度更明显,所以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2]图丙、丁中,小桌与海绵的受力面积等于小桌与木板的受力面积,压力相同,据 知,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与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相等。
(3)[3]图乙、丙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力相等,受力面积之比为1:25,则
4. 海面的凹陷程度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 丁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解析】
【详解】
(1)[1]实验中,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因此利用转换法,可以通过观察海面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2]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在控制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即长方形木块数量越多),海绵凹陷程度越深,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可以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3][4]为了验证猜想二,需要控制压力大小一定,只改变受力面积。图乙和图丁的长方形木块均为3块,对海绵的压力大小一定,但二者的受力面积不同,因此可以比较图乙和图丁来验证猜想二。
(4)[5]研究压力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压力大小一定。B组同学在实验中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两块木板竖放和三块木板竖放相比,压力大小和与海绵的受力面积大小均改变。因此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5. 海绵的形变(凹陷)程度 转换 乙丙 再甲图实验中加一个相同的砝码(或取走丙图实验中的砝码) ①③
【解析】
【详解】
(1)[1][2]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判断物体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这种将压力作用效果转换为凹陷程度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2)[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由要控制压力相同,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初步得出实验结论: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4]根据控制变量法,要通过甲丙两图得出相同的结论,必须保证压力的大小相同,即可以在甲上加一个砝码或者将丙图中的砝码去掉。
(3)[5]①课桌边缘设计为圆弧形状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①符合题意;
②重锤钉钉子是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的,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两个核桃放在一起更容易捏破,在压力相同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③符合题意;
④货车每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车轴所受的压强的,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③。
6. 海绵被压下深度 高度 2、3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不能
【解析】
【详解】
(1)[1]海绵被压下的深度越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越大,故该小组同学是通过海绵被压下深度来判断压强大小的,这是转换法的运用。
(2)[2]分析实验1、2或4、5可以看出,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高度不同,对水平面的压强不同,故可得出结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高度有关。
(3)[3]研究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的关系,要控制高度相同,只改变底面积大小,故分析2、3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
(4)[4]由于探究的底面积和高度多个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故需要采取控制变量法,运用看得见的海绵被压下的深度来描述看不见的压强的大小,运用了转换法。
(5)[5]已知合金的密度为ρ,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圆柱体对海绵的压强
上述推导出的表达式不能否应用于各类固体压强的计算,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固体密度必须是均匀;②固体形状必须是上下粗细相同的柱体;③所求压强必须是固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
7. 不属于 不明显 内凹 不变 C、D C
【解析】
【详解】
(1)[1]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端 相连的容器,由图中可知,压强计的一端是封闭的,故压强计不属于连通器。
(2)[2]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则按压探头的橡皮膜,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变化明显,而按压探头的橡皮膜,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则说明实验装置漏气。
(3)[3]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大于橡皮膜内部的压强,故橡皮膜会向内凹。
(4)[4]由A、B、D三次实验可知,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不变,故可知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
(5)[5]要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故应比较C、D两次实验,由图中可知,探头深度越大,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越大,故可得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6)[6]A.由p=ρgh可得,当探头的深度相同时,烧杯中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则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越大,故A不符合题意;
B.由p=ρgh可知,当液体压强p不变时,U形管内液体密度越小,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越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由p=ρgh可知,液体压强与U形管的横截面积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8. B 高度差 c 相等 a、c 密度
【解析】
【详解】
(1)[1]实验前在检查压强计时,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说明密封在胶管中的气体的压强不等于外界的大气压,此时应拆除胶管重新安装,让密封在胶管中的气体的压强等于外界的大气压,这样才能保持U形管中两侧液面相平。
故选B。
(2)[2]当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上受到液体的压强时,橡皮膜会向内凹,推动胶管内的气体,进而推动U形管左侧液体流向右侧,导致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所以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以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
(3)[3]当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上受到液体的压强越大时,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就越大,又由于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为h4>h1=h2>h3。所以图c中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小。
(4)[4]由图a图b可以看出,金属盒所在的深度相同,液体都是水,橡皮膜所正对的方向不同,此时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为h1=h2,即压强相等,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5)[5]由题可知,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所以应该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改变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深度,所以应该选择图a、图c进行比较。
(6)[6]由图a图d可以看出,金属盒所在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此时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为h4>h1,所以盐水中液体压强较大,故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9. 压强 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不正确 探头所在深度发生变化,没有控制液体深度一定 将探头放入浓盐水中,调节探头在浓盐水中的深度,使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为,用刻度尺测出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为
【解析】
【详解】
(1)[1]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采用的是转换法,将液体内部压强转换为U形管内的液面差,所以有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2)[2]实验采用的是转换法,将液体的压强转换为U形管内的液面高度差,高度差增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增大,故结论为溶液密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3][4]小明这种做法不正确,因为虽然保持了探头的位置不动,但是加入浓盐水后,不仅溶液的密度发生了变化,探头所在的深度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没有保证探头位于液体深度不变,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原则。
(4)[5]操作步骤为将探头放入浓盐水中,调节探头在浓盐水中的深度,使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为 Δh ,用刻度尺测出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为 h2。
[6]根据p=ρgh可得
由U形管液面高度差相同,可知
即
10. B 高度差 丙 同一液体(液体密度相同)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等于##= 10
【解析】
【详解】
(1)[1]压强计是通过橡皮膜来感受压强的,若和橡皮膜连接的软管出现漏气,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软管中气体的压强都等于大气压,则压强计中液面几乎不会出现高度差,此时要取下软管重新安装。故选B。
(2)[2]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比较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此时的液体压强越大,采用了转换法。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控制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而液体密度不同,故应选择丙、丁两图进行对比。
(3)[4]比较乙、丙两图可知,液体密度相同,丙中橡皮膜的深度大,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也大,即液体产生的压强也大,故可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5]橡皮膜的形状是平的,说明左右两侧所受压力的大小相等,即两侧液体压强相等。
[6]根据p=ρgh得
ρ酒精gh酒精=ρ水gh水
代入数据得
0.8×103kg/m3×10N/kg×h酒精=1.0×103kg/m3×10N/kg×8cm
解得h酒精=10cm。
11. 不漏气 不是 转换 增加 深度 > 增大 h2:h1
【解析】
【详解】
(1)[1]用大拇指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如果压强计不漏气,则左边液面的气压会变大,液柱会左低右高,所以能观察到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升降灵活,这说明压强计不漏气。
[2]连通器要求上端开口,下端相连,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而压强计的U形管左端有橡皮管相连,工作时两液体高度可能不同,故压强计的U形管不是连通器。
(2)[3]液体内部压强不易直接观察,不同压强作用压强计的探头上时,U形管出现高度差,可以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这里应用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4]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液体密度不变时,逐渐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3)[5]向烧杯内加入酒精时,液体的密度变小,同时探头的深度增加,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时,要求深度不变,故探究过程的错误是:未控制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4)[6]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乙容器内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液柱左低右高,表明,又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根据可知,。
[7]若要使U形管两侧的液面再次相平,即,而,则要求,应使乙容器中的探头的深度增大。
[8]若当U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时,则
两种液体密度的比值为
12. ρgh 较小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 增大
【解析】
【详解】
(1)[1]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知道,当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时,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为
p=ρgh
(2)[2]据压强计的构造知道,我们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压强大小的,即高度差越大,压强就越大,高度差越小,压强就越小;在压强大小一定的情况下,根据p=ρgh知道,在U形管内充灌密度较大的液体比充灌密度较小的液体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小,所以,U形玻璃管内选用密度较小的液体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3)[3]分析实验数据,在受力面积一定时液面高度差h与硬币个数n成正比关系,由此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4)[4]根据题意知道,压强计的探头在两液体中的深度是相同的,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左边小于右边,说明甲中的压强更大,根据p=ρgh可以判断甲液体的密度更大。
[5]若使U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增大乙中的压强,由p=ρgh知道,应增大乙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13. 橡皮膜的凹陷程度 转换法 越大 盐水 密度 向A箱中加水 0.8 左
【解析】
【详解】
(1)[1][2]实验是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强的大小,凹陷程度越大,压强越大,反之则越小,将不容易观察的液体压强大小转换为容易观察的橡皮膜凹陷程度,用到的方法是转换法。
(2)[3]由步骤甲、乙、丙可以观察到,同种液体随着深度越深,橡皮膜凹陷程度越大,所以产生液体压强越大。
(3)[4][5][6]由步骤丁可以观察到,内箱A中的水与外箱B中的盐水到橡皮膜的深度相同,但是橡皮膜向上凹陷,看得出盐水的压强更大。而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说明在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由可知,想要橡皮膜恢复原状,可以增大A箱中水的深度,使水产生的压强增大到和盐水产生的压强相等。
(4)[7]A容器中水对橡皮膜的压强为
由橡皮膜相平可知,橡皮膜两边压强相等,故B容器中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为
则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5)[8]由可知,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将右侧探头继续向下移动,右侧压强增大,挤压管中气体,使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所以左侧液面更高。
14. 不是 相平 漏气 深度 相等 液体的密度 A
【解析】
【详解】
(1)[1][2]U形管压强计仅一侧开口,另一侧与橡皮管连接,不是连通器;实验前要正确安装压强计,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皮膜不受液体压强,因此U形管压强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3]用手指不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液面几乎没有变化,说明本装置气密性不好,出现了漏气现象。
(2)[4]甲、乙两图液体密度相同,深度不同,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同,且深度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即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在乙图中,保持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使探头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液体压强不变,即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6]乙、丙两图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同,压强不同,说明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4)[7]由丁图可知,U形管液面高度差相同,说明压强相等,由可知,在液体压强相等情况下,深度越小的,液体密度越大,由丁图可知,A中压强计金属盒距液面深度小,所以A液体密度大,A烧杯中是水。
15. 1 不变 5.00 3.6 9×104 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
【解析】
【详解】
(1)[1]实验中注射器密封,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利用二力平衡原理来测出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当右端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时,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利用二力平衡原理来测出活塞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活塞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可知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为1N。
[2]由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继续增加钩码数量,活塞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不变。
(2)[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针筒的左端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右端针筒的2.0mL刻度线与刻度尺的5cm刻度线对齐,则针筒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为5.00cm,则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4]活塞受力如图所示,活塞受到弹簧测力计向左的拉力和大气压向右的压力与针筒对它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可知此时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为
F压=F拉-f=4.6N-1N=3.6N
[5]则大气压强为
[6]在1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压的值为1×105Pa,实验中测得大气压值小于1标准大气压下的值,原因可能是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强偏小。
16. 见解析 0.6 不变 9.6×104
【解析】
【详解】
(1)[1]乙图装置中,向下拉活塞时,由于活塞受到自身的重力,会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故小明不能采用乙图的装置来估测大气压强。
(2)[2]用手沿水平方向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开始滑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6N;活塞此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即拉力和摩擦力,这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故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为0.6N。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速度无关,故当注射器筒水平向右加速运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不变。
(3)[4] 当活塞开始滑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4N,则大气产生的压力为
F=5.4N-0.6N=4.8N
注射器的容积为
V=2mL=2cm3
则注射器的横截面积为
大气产生的压强为
17. 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 二力平衡 1.2×105Pa 活塞和注射器内壁的摩擦
【解析】
【详解】
(1)[1]为减小注射器内空气的影响,使用前应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2)[2]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活塞受到弹簧测力计向左的拉力和大气向右的压力,当活塞在筒中开始滑动时,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0N,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也为30N。
(3)[3]如图乙,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8.00cm,则注射器筒内的横截面积为
大气压强为
(4)[4][5]注射器筒内的横截面积为 。图丙没有盖上橡皮帽,筒内外大气压相等,互相抵消。此时活塞所受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F1。图丁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此时活塞受到弹簧测力计向左的拉力、大气向右的拉力及筒壁向右的摩擦力,其关系式为
F2=F压+f
所以
F压=F2-f
则大气压强为
这样可以消除活塞和注射器内壁的摩擦所导致的误差。
18. B、C、A 尽量将吸盘内的空气排净 不能 小 大气压是向各个方向的
【解析】
【详解】
(1)[1]前三步的目的是为了测量拉力F的大小,所以应先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缓慢向上,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即正确顺序应为B、C、A。
(2)[2]蘸水和用力挤压吸盘都是为了尽量将吸盘内的空气排净,这样里面没有气压,外面的大气压才能将其紧紧压在玻璃板上。
(3)[3]根据压强公式
F=pS=1.0×105Pa×10×10-4m2=100N
至少需要一个量程为100N的测力计,所以用量程0~5N的弹簧测力计是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的。
[4]依据上面的计算,吸盘的面积越大,受到的压力越大,对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求越大,所以小一些的吸盘更切合实际。
(4)[5]小玮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也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强也像液体的压强一样,大气压是向各个方向的。
19. 活塞 C
有刻度部分的长度 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1]实验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来测得活塞受到大气的压力,所以研究的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2)[2]实验中选用注射器B,把弹簧测力计拉到最大,活塞没动是其受到大气的压力太大,而大气压在实验过程中没变化,根据可知,所选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太大了,所以应换用横截面积较小注射器C来进行探究。
(3)①[3]方案甲中,读出注射器的容器V及测量注射器的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这样便可求出注射器的活塞的横截面积。
③[4]拉动测力计到活塞滑动时,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活塞所受到的大气气的压力,测出的大气压值
(4)[5]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可能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有残余空气时,活塞除了受到外部大气的压力外,还受到内部大气的压力,那么测力计所需的拉力会变小,那么测得的压强值变小;可能活塞与注射器不完全密封,则所需的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即测得的压力变小,得出的压强值变小。
20. 细沙 吸盘的直径d C
【解析】
【详解】
(1)[1]用小桶通过细绳与吸盘挂钩相连接,向小桶中缓慢添加细沙,添加细沙质量增加缓慢且质量连续,用细沙更精确;直到吸盘恰好脱离玻璃板。
[2][3]用刻度尺测量塑料吸盘的直径d,吸盘的面积
吸盘脱离玻璃板时,小桶对吸盘的拉力(即桶和细砂的重力)等于大气压对吸盘的压力,则大气压强
(2)[4]A.减小吸盘的质量,可以减小误差,但减小吸盘的直径,不能减小误差,故A不可行;
B.减小塑料桶的质量,不能减小误差,故B不可行;
C.在吸盘上沾点水后再压在玻璃板上排尽吸盘内有空气,可以减小误差,故C可行。
故选C。
21. 9.3×104 下降 小于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740 小于
【解析】
【详解】
(1)[1]测量得到的大气压强值为
(2)[2]再打开K1,管内水与外界相通,管内外大气压相等,液柱在重力作用下全部流到容器中,所以液面会下降。
(3)[3][4]将装满水的塑料管用纸片盖住,迅速倒置,如图丙,纸片不会往下掉,这是因为纸片下端的大气压大于纸片上端水柱产生的压强;将管口旋转至水平方向,发现纸片仍不往下掉,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5][6]如图丁,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4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水的沸点低于100℃。
22. 大于 不会 不会 可以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得到的大气压强值为
p=ρgh=13.6×103kg/m3×10N/kg×0.7m=9.52×104Pa
(2)[2]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大于海拔高处测量的值。
(3)[3][4][5]把水银换成水,由
p=ρ水银gh水银=ρ水gh水
可得
9.52×104Pa=1.0×103kg/m3×10N/kg×h水
解得
h水=9.52m
即此时的大气压可以支持9.52m高的水柱,而玻璃管的长约,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中时,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这时在玻璃管顶开一个小孔,该装置相当于连通器,水柱会下降至于管外液面相平,故水柱不会向上喷出,因水柱的高为9.52m,所以试管的高度可以小于10m。
23. 管内外水银高度差 偏小 不会 D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是因为大气压正好可以支撑管内的水银柱,故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小善必须测量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
(2)[2]如果不小心管内混入了少量空气,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会下降,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小。
(3)[3]一个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撑盐水高度为
把水银换成盐水,将玻璃管灌满盐水后倒插在盐水槽中,管内的盐水柱不会下降。
(4)[4] 如果实验中,在玻璃管中部侧面用针钻一个小孔,当把针拔出后,管内部与空气相同,管内水银也会受到向下的大气压,水银将下降,此时玻璃管与水槽构成一个连通器,管内液面最终与管外液面保持相平。而小孔以上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保持静止。
故选D。
24. 9.3×104 下降 大气压强的作用 会 上下大气压相等,水和纸片的重力会使纸片掉下来 740 小于
【解析】
【详解】
(1)[1]由实验可得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
(2)[2]再打开K1,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管内水面将下降。
(3)[3]小金将长度约为30cm的塑料管装满水并用纸片盖住,迅速倒置,发现纸片不会往下掉,如图丙所示,这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纸片下端的大气压数值大于纸片上端水柱产生的压强值。
[4][5]此时若在塑料管上端戳个小孔,纸片会掉下来,这是因为上下大气压相等,水和纸片的重力会使纸片掉下来。
(4)[6][7]老师给同学们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如图丁所示,可知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4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由于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oC,且大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故此气压下水的沸点小于100oC。
25. 小于 a 1200 相平 增大 小
【解析】
【详解】
(1)[1]在流体的流量相同时,通过横截面积大的地方,流体的流速越小,b处横截面积大于a处横截面积,所以在右端c处往装置里急吹气,导致b管上方气流速度小于a管上方的气流速度。
[2]因为流体的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所以b处压强大于a处压强,所以b管与a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气压差,U形管中a管水面升高。
[3] a管与b管的水面高度差为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知道,U形管底部d处左右两侧液体的压强差
(2)[4]细管A内外底部相连,上端开口,形成一个连通器,所以细管A内外液面相平。
[5][6]当喷雾器工作时,空气从细管B的右端快速喷出,导致细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突然增大,因为流体的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所以细管A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细管A内液面上方气压比容器内液面上方的气压小,液体就沿细管A的管口流出,同时受到气流的冲击,形成雾状向右喷出。
26. 流速大动能大,可转化为较大重力势能,故内外液面高度差大 B 81.0 0.9 b
【解析】
【详解】
(1)①[1]因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均有关,水的质量不变时,水的流速越大,则水的动能越大,故转化的重力势能越大,则水面就越高。
②[2]“水速”测量仪根据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h来显示水的流速大小,采用了转换法。
A.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显示温度大小,采用了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托盘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测量被测物体的质量的,故B符合题意;
C.压强计是通过液体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的,采用了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外力成正比来测量力的大小的,采用了转换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由图中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刻度尺的示数为
h=8.90cm-0.80cm=8.10cm=81.0mm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流速增大,管内外的液面高度差也增大,且水流速增大为原来的n倍,高度差增大为原来的n2倍,所以,管内外的液面的高度差与水流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故由表中数据可得,高度差和水流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h=100v2
故可知当h=81.0mm时,对应的水流速度为
(3)[5]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流速越大,L形管中水柱高度差h的值也越大,且测量点到河岸的距离x增大为原来的n倍,L形管中水柱高度差h的值最大为原来的2n2倍,故由表中数据可得,测量点到河岸的距离x与L形管中水柱高度差h的关系式为
h=2x2=100v2
则
(4)[6]绳子脱落后,小船会顺水漂流,由于靠近河岸的流速小,压强大,故小船同时会向河中心运动,根据距离河岸的距离和水的流速关系可知,离河岸越远,水的流速越大,故小船靠近河的中心时,速度越快,故小船做抛物线运动,小船到达河中心后,由于两侧的流速相同,故小船会在一直在中心漂流,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7. 形状 大于 流速大,压强小
【解析】
【详解】
(1)[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分别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力捏玻璃瓶,看到吸管中水面上升,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2]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的气体,一定空间内的气体增多,气压会变大,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瓶内的水被压入玻璃管中。
(3)[3]往B管用力吹气,A管中的水将从管口喷出,这是因为A管上端管口的气体流速快,压强小,水被压入玻璃管中。
28. 靠近 大于 小于 小 压强差 1 不变
【解析】
【详解】
(一)(1)[1]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则两张纸之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两张纸之外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会使得两纸相互靠近。
(2)[2]由图中可知,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时间内同时通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机翼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故在相同时间内,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气流的路程大于通过机翼下表面的气流的路程,则机翼上方气流速度大于机翼下方气流速度。
(3)[3]由小汽车的形状可知,当一辆飞奔的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车子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的空气流速,使得车子上方的空气压强小于车子下方的空气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得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
(4)[4]由图中可知,吹风机对气球吹气时,气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气球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得气球被“吸住”。
(5)[5]当玻璃瓶被热水烫过后,会使得瓶内部分空气被排出,使得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此时将气球放在瓶口,在瓶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会使得气球被“吸”入瓶内。
(二)(1)[6]由图甲可知,碗处于漂浮状态,故可知此时碗所受浮力等于碗的重力,即
F浮=G=mg=0.1kg×10N/kg=1N
(2)[7]从水槽中舀一些水加入空碗中,碗仍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碗与水的总重力增加,所受浮力也增加,浮力的增加量为碗中水的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碗排开水的体积增加量等于碗中水的体积,故水槽中的水面高度将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