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1915年,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为此他们开始追求(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2.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新式报刊不断涌现,它们报道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是今天我们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史料来源。以下刊物可作为研究“新文化运动”的是( )
A.《民报》 B.《青年杂志》
C.《时务报》 D.《国闻报》
3.提出民主和科学是时代潮流的事件是( )
A.百日维新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文化运动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新青年》 B.《劳动音》 C.《劳动者》 D.《劳动界》
5.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由此,这一运动的时代特点是( )
A.革命性 B.可持续性 C.封建性 D.广泛性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拥有事实的理论一定是能够征服人心的理论……成批的人们,正是通过这一中介而最终成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导致这一现象的“中介”是( )
A.工人运动高潮的掀起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 D.中共八七会议的召开
7.一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
B.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C.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D.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
8.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9.1926年,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进行( )
A.召开国民党一大 B.北伐战争
C.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D.创办黄埔军校
10.毛泽东领导的这次武装暴动,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攻打大城市受挫后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井冈山道路。这次暴动是( )
A.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1.毛泽东说:“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的历史事件是指( )
A.国共合作实现 B.南昌起义爆发
C.八七会议召开 D.遵义会议召开
12.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救国的道路,下列事件和内容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事件 内容/意义
① 中共二大 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 三湾改编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③ 秋收起义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④ 古田会议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3.江泽民主席曾为一座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纪念馆位于( )
A.上海 B.武汉 C.南昌 D.井冈山
14.下列是由萧华作词的《长征组歌》的部分歌词,其主要体现了红军战士( )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A.国际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精神
C.英雄主义精神 D.忠诚为民精神
15.“李大钊、瞿秋白等20多名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李大钊被孙中山指派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以上史实体现了( )
A.中华民国诞生 B.国共实现合作
C.北洋军阀倒台 D.“双十协定”签署
16.如图所折射的时代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坚定信念、不怕牺牲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7.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材料直接反映了( )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8.如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19.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标志着( )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20.“‘双十二’事件是我们国家存亡绝续的分野,我们自相斫杀的内战,是要从此绝迹了;我们抗敌复土的光荣战争,是马上就要见之行动了。”这句话意在强调“‘双十二’事件”( )
A.抵御了帝国主义的入侵
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揭开了局部抗战的序幕
D.成为了扭转时局的关键
21.某同学整理了口述资料,做了如下笔记:“我的爷爷叫高录,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吉林省大台村。爷爷读小学时,要学习日语,依旧记得几个日语数字的读音……”与上述教育经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华北危机 D.西安事变
22.如图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下列选项中,数字与对应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③——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D.④——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起点
23.日本学者古川隆久认为,对于古代中国,日本人喜欢并尊敬“过去的中国”;1895年后日本流行“现在的中国”不再值得尊敬的观念;1945年以后,日本人意识到分割“过去与现在”的二重中国观是错误的。日本人的中国观变化反映出( )
A.战争引发思想观念的变化
B.中日双边关系发展具有曲折性
C.思想观念变化催生了战争
D.国家形象立足于国家综合实力
24.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毛泽东”“弥天大勇”“心系天下之安危”等关键词,最有可能的查阅到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跃进大别山
二、综合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材料二:某校的大门上贴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三: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1)材料一中“今天”和“军官学校”分别指的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军官学校”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3)材料三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的含义是什么?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哪一行动?
(4)他曾经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但后来背叛了革命,请问他是谁?他背叛革命后建立了哪一政府?这一政府的性质如何?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摘编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所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史实简要说明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特点。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1931—1945年)的战场。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材料三:1937年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对中国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材料四中第一幅图片反映了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何意义。
28.历史节点,内蕴乾坤,聚焦探源,观史知今。请识读下列年代尺,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历史节点年代尺(部分)
(1)请识读年代尺,将A、B、C、D四个空白处补充完整。
(2)识读节点①和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国共两次合作形成后分别取得了怎样的革命成果。
(3)节点②到③是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基本结束了这一对峙局面的事件是什么?节点④到⑤期间,人民解放军取得哪些重大胜利?(列举两例)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回顾近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历程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10 DBCAD BBBBC
11-20 DDCCB BDCCD
21-24 ACDC
25.(1)1924年;黄埔军校。
(2)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3)含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行动:北伐战争。
(4)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6.(1)名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2)过程: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①④必写,②③任选其一即可)
(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
(4)特点:①从经济领域开始,再到政治领域,最后到思想文化领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②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阻挠,探索道路艰难曲折。(任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7.(1)图一: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3)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全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战;国际力量的支持。(答出两点即可)
(4)南京大屠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其他回答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
28.(1)A:国民党一大;B:南昌起义、C:全面内战爆发;D:解放战争的胜利。
(2)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取得抗战胜利。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
(4)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再次携手,通力合作,这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考试历史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