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青岛局属、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试题 历史(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三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公元前3世纪,旅行家安提帕特将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七座宏伟的建筑和雕塑称为“世界七大奇迹”。这反映出世界古代文明的突出特征是( )
A. 欧洲中心 B. 分布集中 C. 联系广泛 D. 多元发展
2. 雅克·韦尔热在《中世纪大学》一书中说:“15世纪末,欧洲大学与13世纪的大学已有较大差异,从富于活力和独特生活的独立行会、研究和教学的发源地,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作者认为( )
A. 大学自治性逐渐被削弱 B. 王权加强阻碍教育的发展
C. 城市发展导致大学转变 D. 大学失去独立发展的特性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文艺复兴的重要性在哪里呢?很明显,对人的重新强调和对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重新强调显然比之前的中世纪的观点更能导致海外扩张。另一方面,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导向的。”作者意在说明( )
A. 文艺复兴推动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B.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海外殖民扩张
C. 文艺复兴未促进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D. 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文艺复兴的影响
4. 16世纪以来,有不少中国商船由广东、福建载着生丝及丝绸开往菲律宾,占据澳门的葡萄牙人也积极参与中菲贸易,中国银与丝遂成为西班牙大帆船在太平洋上长期航运的主要商品。这表明( )
A. 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B. 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网逐渐形成
C. 商业革命激发经营方式不断创新 D.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5. 十八世纪末期,英国废奴运动的演讲家们告诉人们:如果一个普通家庭坚持两周不用某种商品,就能挽救一个黑奴,如果有8个这样的家庭坚持20年,就可以挽救100个奴隶的生命,如果有38000个家庭同时行动就可以彻底摧毁奴隶贸易。这种商品最有可能是( )
A. 稻米 B. 蔗糖 C. 香料 D. 茶叶
6.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这表明( )
A. 法国盛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B. 重商主义政策逐渐走向衰落
C. 他们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经济 D. 供需起着调节市场的辅助作用
7. 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专制,认为应由服膺理性的开明君主掌握统一不可分割的国家主权。圣西门强调要“把选举适当人选充当人类的伟大领袖的权力交给全体人民”。两者主张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治立场不同 B. 文化取向迥异 C. 学术观点分歧 D. 价值观念差异
8. 1833年,蒸汽动力机器被运用到面包生产中,利用强有力的机器压制面团,从而使面包坊烤制面包和家庭自制面包的习俗逐渐消失了。这表明( )
A. 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的生产方式 B. 全球化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
C. 食品多元化丰富人们物质生活 D. 工业革命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
9. 1853年,奥地利帝国外长忧心忡忡警告:在民族混居的地区,根据这个原则来建新国家的主张,是所有乌托邦计划中最危险的……将动摇坚固而有组织的国家秩序之基础,颠覆和混乱欧洲大陆。当时,这位外长担心的是( )
A. 自由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浪漫主义 D. 资本主义
10. 十九世纪上半叶,普鲁士一家最大的兵工厂需花费30年时间,才能生产足够的枪支,给当时普鲁士陆军的,32万名士兵使用。到了1860年代,一家法国兵工厂能在短短4年内便生产出一百万支枪。这一变化源于( )
A. 商业革命开拓了枪支贸易市场 B. 军事革命使枪支订单大量增加
C. 科学革命提升了对枪支的品质要求 D. 工业革命推动了枪支的标准化生产
11. 印度使用动力机械拥有50入以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民族工业还打入了重工业部门,其钢产量从1916年—1917年的13.9万吨增加到1928年的60万吨。这主要是因为( )
A. 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B. 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推动
C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他顾 D.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施开展
12.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积极对外侵略扩张,二战爆发前,已经取得太平洋几个群岛,并设官管理,许多日本人移居该地。例如原来属于德国的马绍尔群岛、加洛林群岛等。日本取得以上岛屿是基于( )
A.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持续南进扩张势力
B. 日俄战争后,俄国让出太平洋的势力范围
C. 日本借参加协约国阵营,占领德国殖民地
D. 日本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出兵南太平洋
13. 二战后,一位历史学家指出:这次战争的经验,证明女性在工作上取代男性是完全可能,现代科技使得纯粹运用体力从事工业方面的工作,不像过去那么重要。该历史学家旨在鼓励女性积极争取( )
A. 同工同酬权 B. 子女抚养权 C. 身体自主权 D. 妇女参政权
14. 苏联新闻记者,也是负责传递情报布拉斯基回忆:“1962年10月27日,我出去传电报给我妻子,告诉她:丢掉所有的东西,离开莫斯科。我那时认为美国的飞弹已经上路了。”该回忆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 柏林封锁 B. 朝鲜内战 C. 古巴危机 D. 阿以冲突
15. 2021年,高盛、瑞银、渣打和法国兴业银行在内22家大型国际银行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数字人民币。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专门分析此事,并报告“美国正在面临国际经济中的斯普特尼克(俄语:人造卫星)”。这反映出( )
A. 人民币优势地位 B. 政治多极化格局 C. 区域集团化趋势 D. 冷战思维仍存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反对中世纪残余的斗争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中世纪被看作是千年普遍野蛮状态造成的历史的简单中断;中世纪的巨大进步——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那里一个挨着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以及14世纪和15世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这一切都没有被人看到。这样一来,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根本就不可能产生,而历史至多不过是一部供哲学家使用的例证和图解的汇集罢了。
——摘编自中共中央翻译局翻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从历史联系视角,以“中世纪的欧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7. 以下是《全球通史》第六编目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六编____(公元1500—1763年)
第22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第23章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第24章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25章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关】《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请给第六编拟定一个标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8.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约2500万—1亿人死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事后的科研表明,流感第一个病例于1918年春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城的军营,随后因美国参战而传播至欧洲。因为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美德和所有欧洲参战国,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一切可能有损于前线士气的事情都不允许报道,更不允许把区域流感渲染成“瘟疫”。整个欧洲,只有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不受管制,他们也不用报道战争,每天就报道自家的流感情况,全球媒体也迅速跟进,甚至还给西班牙流感病毒起了一个名字,叫“西班牙流感”。就这样,媒体确定了这个名字,并且流传。
材料二 德国将军鲁登道夫在一战回忆录中写道:“这是件令人悲伤的事情,每天早上都会听到参谋人员对流感病例数目的详述,以及他们对部队糟糕情况的抱怨”。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西班牙流感”与一战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西班牙流感”第二波次传播的特点。
(3)若要从历史考察的角度来修正“西班牙流感”这个名称,请你从下表中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最适合修正“西班牙流感”名称的材料 此材料适合使用理由
甲 1918年各国卫生单位的疫情记录
乙 1918年各国疫情新闻报道的内容
丙 1918年西班牙的疫情升降曲线图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认为历史是围绕着海洋而展开的。他在1903年指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告消失,大西洋时代现在已处于发展顶峰,并将很快耗尽它所能支配的资源,而太平洋注定将成为所有伟大时代中最伟大的时代,犹如一轮红日正在喷薄而出。”
根据材料指出西奥多·罗斯福总结的“时代中心”转移的路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路线图的认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三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公元前3世纪,旅行家安提帕特将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七座宏伟的建筑和雕塑称为“世界七大奇迹”。这反映出世界古代文明的突出特征是( )
A. 欧洲中心 B. 分布集中 C. 联系广泛 D. 多元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文明时期(世界)。据材料可知,古代埃及、巴比伦、希腊等文明格局特色,体现了古代文明的突出特征是多元发展,D项正确;埃及位于非洲,巴比伦位于西亚,材料没有体现欧洲中心,排除A项;材料中的文明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没有体现分布集中,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各文明的特点,没有涉及文明之间的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2. 雅克·韦尔热在《中世纪大学》一书中说:“15世纪末,欧洲大学与13世纪的大学已有较大差异,从富于活力和独特生活的独立行会、研究和教学的发源地,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作者认为( )
A. 大学自治性逐渐被削弱 B. 王权加强阻碍教育的发展
C. 城市发展导致大学转变 D. 大学失去独立发展特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从富于活力和独特生活的独立行会、研究和教学的发源地,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学从独立的行会变成了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说明大学的自治性逐渐被削弱,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大学的变化,没有体现王权的加强,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对城市发展对大学的影响状况作出判断,排除C项;欧洲大学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并不意味着大学失去独立发展的特性,排除D项。故选A项。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文艺复兴的重要性在哪里呢?很明显,对人的重新强调和对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重新强调显然比之前的中世纪的观点更能导致海外扩张。另一方面,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导向的。”作者意在说明( )
A. 文艺复兴推动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B.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海外殖民扩张
C. 文艺复兴未促进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D. 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文艺复兴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对人的重新强调和对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重新强调显然比之前的观点更能导致海外扩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海外殖民扩张,根据材料“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导向”可知,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导向的,因此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文艺复兴的影响,D项正确;文艺复兴推动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不能以偏概全,排除B项;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排除C项。故选D项。
4. 16世纪以来,有不少中国商船由广东、福建载着生丝及丝绸开往菲律宾,占据澳门的葡萄牙人也积极参与中菲贸易,中国银与丝遂成为西班牙大帆船在太平洋上长期航运的主要商品。这表明( )
A. 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B. 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网逐渐形成
C. 商业革命激发经营方式不断创新 D.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以来(世界)。根据材料“有不少中国商船由广东、福建载着生丝及丝绸开往菲律宾,占据澳门的葡萄牙人也积极参与中菲贸易,中国银与丝遂成为西班牙大帆船在太平洋上长期航运的主要商品”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丝绸成为主要商品,流入欧洲和美洲,同时,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网逐渐形成,B项正确;“价格革命”发生在欧洲,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商业革命以及经营方式创新,排除C项;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 十八世纪末期,英国废奴运动的演讲家们告诉人们:如果一个普通家庭坚持两周不用某种商品,就能挽救一个黑奴,如果有8个这样的家庭坚持20年,就可以挽救100个奴隶的生命,如果有38000个家庭同时行动就可以彻底摧毁奴隶贸易。这种商品最有可能是( )
A. 稻米 B. 蔗糖 C. 香料 D. 茶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八世纪末期(英国)。根据材料“一个普通家庭坚持两周不用某种商品,就能挽救一个黑奴”并结合所学可知,蔗糖是英国人的主要食品,蔗糖是由非洲奴隶在美洲种植园生产的,所以,不用蔗糖就可以摧毁奴隶贸易,材料中的商品最有可能是蔗糖,B项正确;稻米是亚洲的主要食品,排除A项;香料是东南亚的主要食品,排除C项;茶叶是中国的经济作物,排除D项。故选B项。
6.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这表明( )
A. 法国盛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B. 重商主义政策逐渐走向衰落
C. 他们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经济 D. 供需起着调节市场的辅助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根据材料“法国一些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学者认为,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时,经济可以运行得最好,表明他们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经济,C项正确;材料中提及了这些学者的观点,不意味着法国盛行该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重商主义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供需对市场起到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7. 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专制,认为应由服膺理性的开明君主掌握统一不可分割的国家主权。圣西门强调要“把选举适当人选充当人类的伟大领袖的权力交给全体人民”。两者主张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治立场不同 B. 文化取向迥异 C. 学术观点分歧 D. 价值观念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专制,圣西门强调要“把选举适当人选充当人类的伟大领袖的权力交给全体人民”,两者主张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价值观念差异,D项正确;伏尔泰和圣西门都是资产阶级,政治立场相同,排除A项;伏尔泰和圣西门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家,题干本身反映二者的思想文化取向不同,不是原因,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治主张,不是学术观点,排除C项。故选D项。
8. 1833年,蒸汽动力机器被运用到面包生产中,利用强有力的机器压制面团,从而使面包坊烤制面包和家庭自制面包的习俗逐渐消失了。这表明( )
A. 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的生产方式 B. 全球化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
C. 食品多元化丰富人们物质生活 D. 工业革命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3年(英国)。根据材料“蒸汽动力机器被运用到面包生产中,利用强有力的机器压制面团,从而使面包坊烤制面包和家庭自制面包的习俗逐渐消失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的普及,改变了食品的生产方式,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全球化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机器被用到食品生产行业,没有体现食品多元化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9. 1853年,奥地利帝国外长忧心忡忡警告:在民族混居的地区,根据这个原则来建新国家的主张,是所有乌托邦计划中最危险的……将动摇坚固而有组织的国家秩序之基础,颠覆和混乱欧洲大陆。当时,这位外长担心的是( )
A. 自由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浪漫主义 D. 资本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3年(欧洲)。根据材料中“民族混居的地区,根据这个原则来建新国家的主张”、“动摇坚固而有组织的国家秩序之基础”等信息说明,奥地利帝国外长担心的是民族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自由主义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思潮,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资本主义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 十九世纪上半叶,普鲁士一家最大的兵工厂需花费30年时间,才能生产足够的枪支,给当时普鲁士陆军的,32万名士兵使用。到了1860年代,一家法国兵工厂能在短短4年内便生产出一百万支枪。这一变化源于( )
A. 商业革命开拓了枪支贸易市场 B. 军事革命使枪支订单大量增加
C. 科学革命提升了对枪支的品质要求 D. 工业革命推动了枪支的标准化生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普鲁士)。根据材料“到了1860年代,一家法国兵工厂能在短短4年内便生产出一百万支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枪支的标准化生产,生产的枪支数量大大增加,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枪支的生产数量提升,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军事革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枪支的生产数量提升,没有体现品质要求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印度使用动力机械拥有50入以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民族工业还打入了重工业部门,其钢产量从1916年—1917年的13.9万吨增加到1928年的60万吨。这主要是因为( )
A. 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B. 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推动
C.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他顾 D.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施开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至1928年(印度)。根据材料“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其钢产量从1916年—1917年的13.9万吨增加到1928年的60万吨”可知,1914年到1921年,印度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他顾,C项正确;A项是材料现象,不是原因,排除A项;印度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建立于1947年,排除B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2.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积极对外侵略扩张,二战爆发前,已经取得太平洋几个群岛,并设官管理,许多日本人移居该地。例如原来属于德国的马绍尔群岛、加洛林群岛等。日本取得以上岛屿是基于( )
A.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持续南进扩张势力
B. 日俄战争后,俄国让出太平洋的势力范围
C. 日本借参加协约国阵营,占领德国殖民地
D. 日本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出兵南太平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一战中参加协约国,在一战之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其海外殖民地被瓜分,日本占据了原来属于德国的马绍尔群岛、加洛林群岛,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到二战前,日本并没有“持续”南进,排除A项;日俄战争是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争夺,并非南太平洋地区,排除B项;日本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出兵南太平洋是在二战爆发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3. 二战后,一位历史学家指出:这次战争的经验,证明女性在工作上取代男性是完全可能,现代科技使得纯粹运用体力从事工业方面的工作,不像过去那么重要。该历史学家旨在鼓励女性积极争取( )
A. 同工同酬权 B. 子女抚养权 C. 身体自主权 D. 妇女参政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本题材料“这次战争的经验,证明女性在工作上取代男性是完全可能,现代科技使得纯粹运用体力从事工业方面的工作,不像过去那么重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学家认为,女性在工作上取代男性是完全可能的,这说明该历史学家旨在鼓励女性积极争取同工同酬权,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工作层面,没有涉及子女抚养权,排除B项;材料鼓励争取的是同工同酬权,而不是身体自主权,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胜任工作,与争取参政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 苏联新闻记者,也是负责传递情报的布拉斯基回忆:“1962年10月27日,我出去传电报给我妻子,告诉她:丢掉所有的东西,离开莫斯科。我那时认为美国的飞弹已经上路了。”该回忆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 柏林封锁 B. 朝鲜内战 C. 古巴危机 D. 阿以冲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10月(苏联)。根据材料“1962年10月27日,我出去传电报给我妻子,告诉她:丢掉所有的东西,离开莫斯科。我那时认为美国的飞弹已经上路了”可知,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苏美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C项正确;柏林危机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均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朝鲜内战指1950年6月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进一步恶化朝鲜半岛局势,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阿以冲突即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冲突实质是领土问题的矛盾,双方的领土争端由来已久,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 2021年,高盛、瑞银、渣打和法国兴业银行在内22家大型国际银行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数字人民币。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专门分析此事,并报告“美国正在面临国际经济中的斯普特尼克(俄语:人造卫星)”。这反映出( )
A. 人民币优势地位 B. 政治多极化格局 C. 区域集团化趋势 D. 冷战思维仍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美国)。据材料“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专门分析此事,并报告‘美国正在面临国际经济中的斯普特尼克(俄语:人造卫星)’”和所学可知,美国认为这种现象是经济对抗,也就是冷战思维的体现,D项正确。“人民币优势地位”说法夸大了,美元在当今世界还是优势地位的国际货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多个国家或者集团力量,无法反映政治多极化格局,而且政治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区域集团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反对中世纪残余的斗争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中世纪被看作是千年普遍野蛮状态造成的历史的简单中断;中世纪的巨大进步——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那里一个挨着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以及14世纪和15世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这一切都没有被人看到。这样一来,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根本就不可能产生,而历史至多不过是一部供哲学家使用的例证和图解的汇集罢了。
——摘编自中共中央翻译局翻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从历史联系的视角,以“中世纪的欧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中世纪的欧洲存在进步的因素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至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 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中胡 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但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 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市民文学的发展,反映了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欧洲的中世纪并非是野蛮的状态,在其发展中存在进步的因素。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中世纪(欧洲)。中世纪的欧洲存在进步性。据材料“ 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那里一个挨着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可知,中世纪欧洲民族国家不断发展,据材料“14世纪和15世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这一切都没有被人看到”可知,中世纪欧洲科技有一定程度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欧洲思想文化方面也有所发展,据此可确定论题:中世纪的欧洲存在进步的因素。在书写历史短文时主要结合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科技发展、思想文化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可进行书写如下: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至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 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中胡 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但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 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市民文学的发展,反映了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综上所述,欧洲的中世纪并非是野蛮的状态,在其发展中存在进步的因素。
17. 以下是《全球通史》第六编目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六编____(公元1500—1763年)
第22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第23章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第24章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25章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关】《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请给第六编拟定一个标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答案】标题:西方崛起时的世界。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在西欧人向海外扩张的同时,俄国人正在陆上进行的横贯欧亚大陆的扩张。欧洲的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使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而是对全球概念有了模糊的认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推动了世界物种的大交换,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丰富了人类的餐桌,加强了全球性的经济联系。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使得欧洲国家建立了许多海外殖民地,宗主国对殖民地的统治,加强了全球性的政治联系;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使得世界文化进行了碰撞、交流融合,推动了全球性文化的联系。
总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掀起殖民扩张与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国际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世界日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500—1763年的世界。首先,拟定一个标题,根据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的目录节选”的内容可知,1500——1763年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国家、荷兰、法国、英国和俄国都进行了殖民扩张;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西方兴起,全球性统一开始,由此拟定一个标题:西方崛起时的世界。然后进行论述,可从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联系程度的对比情况进行论述,如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在西欧人向海外扩张的同时,俄国人正在陆上进行的横贯欧亚大陆的扩张。欧洲的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使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而是对全球概念有了模糊的认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推动了世界物种的大交换,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丰富了人类的餐桌,加强了全球性的经济联系。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使得欧洲国家建立了许多海外殖民地,宗主国对殖民地的统治,加强了全球性的政治联系;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使得世界文化进行了碰撞、交流融合,推动了全球性文化的联系。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总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掀起殖民扩张与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国际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世界日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8.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约2500万—1亿人死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事后的科研表明,流感第一个病例于1918年春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城的军营,随后因美国参战而传播至欧洲。因为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美德和所有欧洲参战国,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一切可能有损于前线士气的事情都不允许报道,更不允许把区域流感渲染成“瘟疫”。整个欧洲,只有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不受管制,他们也不用报道战争,每天就报道自家的流感情况,全球媒体也迅速跟进,甚至还给西班牙流感病毒起了一个名字,叫“西班牙流感”。就这样,媒体确定了这个名字,并且流传。
材料二 德国将军鲁登道夫在一战回忆录中写道:“这是件令人悲伤的事情,每天早上都会听到参谋人员对流感病例数目的详述,以及他们对部队糟糕情况的抱怨”。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西班牙流感”与一战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西班牙流感”第二波次传播的特点。
(3)若要从历史考察的角度来修正“西班牙流感”这个名称,请你从下表中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最适合修正“西班牙流感”名称的材料 此材料适合使用的理由
甲 1918年各国卫生单位的疫情记录
乙 1918年各国疫情新闻报道的内容
丙 1918年西班牙的疫情升降曲线图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回国士兵将流感散播。
(2)特点: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3)甲;从1918年各国卫生单位的疫情记录可知,1918年,美国较早有流感病人,并不是西班牙最早出现,是最适合修正“西班牙流感”名称的材料。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
根据材料“流感第一个病例于1918年春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城的军营,随后因美国参战而传播至欧洲”、“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可分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回国士兵将流感散播。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8年末的世界。
特点:结合图片可分析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
结合所学可知,疫情记录较为客观,而根据材料“英法美德和所有欧洲参战国,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一切可能有损于前线士气的事情都不允许报道”可知,新闻报道并不可能完全反映事情真相,疫情升降曲线图无法反映最早病例出现在哪个国家,由此可分析出甲;根据材料“流感第一个病例于1918年春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城的军营,随后因美国参战而传播至欧洲”可分析出从1918年各国卫生单位的疫情记录可知,1918年,美国较早有流感病人,并不是西班牙最早出现,是最适合修正“西班牙流感”名称的材料。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认为历史是围绕着海洋而展开的。他在1903年指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告消失,大西洋时代现在已处于发展顶峰,并将很快耗尽它所能支配的资源,而太平洋注定将成为所有伟大时代中最伟大的时代,犹如一轮红日正在喷薄而出。”
根据材料指出西奥多·罗斯福总结的“时代中心”转移的路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路线图的认识。
【答案】时代中心经历了由地中海到大西洋再到太平洋的转变。
新航路开辟之前,地中海沿岸处于欧洲的商贸中心,商品经济法发展较快,并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爆发文艺复兴运动,在经济上和思想上无疑是欧洲的中心。伴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纷纷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极大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大西洋再世界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伴随着美国的崛起,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相对衰落,美国构建了以其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和以美元为核心的货币金融体系,进入了太平洋时代。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据材料“ 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告消失,大西洋时代现在已处于发展顶峰,并将很快耗尽它所能支配的资源,而太平洋注定将成为所有伟大时代中最伟大的时代”可知,罗斯福总结的时代中心由地中海到大西洋再到太平洋。在进行说明时主要结合新航路开辟前、新航路开辟后、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站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行说明,这导致了时代中心由地中海到大西洋再到太平洋的转移。可进行说明如下:新航路开辟之前,地中海沿岸处于欧洲的商贸中心,商品经济法发展较快,并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爆发文艺复兴运动,在经济上和思想上无疑是欧洲的中心。伴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纷纷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极大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大西洋再世界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伴随着美国的崛起,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相对衰落,美国构建了以其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和以美元为核心的货币金融体系,进入了太平洋时代。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青岛局属、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试题 历史(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