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学校集团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选择题
1-5DCBCB
6-10CDCBD
11-15ADBCC
16-20DCDAD
材料题
(1)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3)统一。 (4)郡县制。 (5)B
22、
(1)表现:设立郡县;制定通行全国法律;虎符调兵。
(2)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目的:巩固大一统局面。
(4)名称:丝绸之路;
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3、(1)借天子(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
(2)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
(3)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4)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4、(1)为躲避战祸。
(2)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江南社会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答出两点即可)
(3)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4)经济发展要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注意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等等。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
历史学科12月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考试分值:7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图所示的考古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北京人的生活与生产情况 B.半坡人的生活与生产情况
C.山顶洞人的生活与生产情况 D.河姆渡人的生活与生产情况
2. 下图是炎帝、黄帝、蚩尤三个部落发展演变的历程,其中③、④位置应该分别填写的内容是( )
A. 黄帝、炎帝 B. 炎帝、黄帝
C. 炎黄联盟、华夏族 D. 华夏族、汉族
3.某同学收集“汤任用伊尹”“盘庚迁殷”“甲骨文记事”等相关史料,他学习的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4.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是一处古蜀文明遗址。古蜀文明是中国商代青铜文明当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支,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这就像一个花园中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共同构成了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这段文字说明(  )
A.中外交流构成中华文明 B.夏商周的青铜文明一脉相承
C.中国青铜文明的多样性 D.中国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5. 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
A. 有利于维系周王朝的统治 B. 隐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
C. 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 D. 是一种行政制度的创新
6.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大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上述材料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春秋时期 D. 三国时期
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作者认为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主要是因为孔子(  )
A.在鲁国从政 B.周游列国 C.编订《诗经》 D.创办私学
8.刘邦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西汉王朝建立于(  )
A.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 公元前3世纪早期
C.公元前3世纪晚期 D. 公元前2世纪晚期
9. 下图是秦始是统六国后,采取的措施之一,这有利于( )
A.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B. 促进各地经济交流
C. 加强封建君上专制 D. 加强各地交通往来
10.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说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 结束楚汉之争 B. 加强思想控制 C. 加强法制建设 D. 恢复社会生产
11.下图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讲经图》,结合所学推论与该图匹配的主题是( )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以法治国,稳定民心
C.减轻赋税,发展生产 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
12. 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
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
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折。
从史实来看( )
A. ①②都正确 B. 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②错误 D. ①错误②正确
13. 《汉书·乌垒传》载:“乌垒,户一十,口千二百,胜兵三百。城都尉、驿长各一人。与都护府同治。其南三百三十里至渠犁。”乌垒城位于今新疆轮台,是当时汉代管理西域的机构所在地,这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
A. 班超出使西域 B. 西域都护的设置
C. 西汉的建立 D. 丝绸之路的开辟
14.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之策,允许并鼓励诸侯王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结果“藩国自析(分解)”。与此相关联措施是( )
A. 建立郡县制 B. 修筑道路网 C. 实施“推恩令” D. 推崇儒家学说
15. 2020年4月,澎湃新闻有载:从古到今,只要我们国家爆发瘟疫,必然会有医者挺身而出,为天下百姓逆行,古有张仲景、孙思邈,今有钟南山、李兰娟,面对疫情临危不惧,敢于发声。文中的张仲景( )
A. 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B. 创编出“五禽戏”
C. 著有《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D. 编写出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16.从东汉末年州牧割据、官渡之战,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各地群雄并起 B. 经济持续发展 C. 民族不断交融 D. 走向局部统一
17.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铭刻下无数英雄人物和典故逸事。下列人物与事件发生在三国时代的是(  )
A.曹操与官渡之战 B.刘备与三顾茅庐
C.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D.晋惠帝八王之乱
18.《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反映出东晋后期南方地区( )
A. 社会动乱 B. 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C. 出现民族交融 D. 经济得到发展
19. 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封建王朝有( )
A. 秦朝、西晋 B. 东汉、西晋
C. 西汉、东晋 D. 秦朝、北魏
20. 某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赤壁之战”“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的更迭”“江南地区开发”等。则该单元主题应为(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下表统计的是秦国从实行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秦军战绩情况。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栗劲《秦律通论》
材料三:
材料四:“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_摘编自《…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史料说史
材料一的两幅图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上出现了什么新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2分)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分)
材料三中从图三到图四的变化反映出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1分)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指出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1分)
(5)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五中图五、图六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 )(写出下列选项对应字母)(1分)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2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
材料二:
材料三: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为使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这一思想真正贯彻落实,汉武帝从教育入手,兴办太学,因为这是关乎国家教化和招贤纳才的大事。太学肩负着培养新型政治人才的责任。前124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从而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太学。
——摘编自任晓峰《略论西汉太学》
材料四:“不是张骞通异域,安得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
——摘自《二十五史详解》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写出两点即可)(2分)
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哪两项措施?(2分)
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设置太学的目的。(1分)
指出材料四“穿过大漠”的商路名称。(1分)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条商路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曹操接纳谋臣荀或的建议:“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于是曹操将汉献帝及朝廷百官迁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将汉献帝牢牢地置于自己掌握之中。建安元年(196) 九月,曹操以汉献帝名义下诏责备袁绍“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随后又下诏给吕布,称赞其平定董卓之乱的功绩,令其与曹操共辅朝廷。
一—《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200年,当时袁绍拥兵 10万,战马万匹,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两军在官渡相持时,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告之袁军粮草辎重屯于乌巢。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率精兵偷袭乌巢,烧掉袁军全部粮草,袁军得知粮草被焚,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士崩瓦解。最后袁绍只带 800 名残兵逃过黄河。
材料三:(如图)东汉、魏、晋时期,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氏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己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曹操采取了什么手段壮大势力?(1分)
材料二介绍的是哪一场战役?(1分)有什么特点(1分)
材料二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根据材料三回答,魏晋时期出现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材料二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三 当时的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民众南迁的原因是什么?(1分)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2分)
依据材料三回答,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3分)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学校集团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