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天津重点中学2023-2024-1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二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卷(44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考古资料,在浙江好川墓地和温州老鼠山墓地以及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等,都发现了与良渚文化晚期玉璧和玉琮上图案一致的台形镶嵌玉片;在更晚时期的二里头、殷墟等许多夏商时代的遗址中,也都发现了源自于良渚文化的玉琮等玉器;在四川广汉三星堆以及成都金沙等商周时代的遗址中还发现了良渚式的玉琮和玉锥形器等。这说明新石器时代( )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各大文明区既相对稳定又不封闭
C.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D.出现了阶级阶层分化和贫富分化
2.宋朝时,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从都城到地方州府都有大量“遨乐式”全民出游,如表所示。这说明,宋朝( )
宋朝节庆活动摘录表
节日名称 典型活动记载
踏青节 风俗旧以二月二为踏春节,都人士女络绎游赏…郡守虑有强暴之余,乃分谴戍兵于岗阜坡冢之上。——《成都志》
上巳节 三月三日,出北门,宴学射山。既罢后射弓,…轻裾校盖,照烂山阜。晚宴于万岁池亭,泛舟池中。——《岁华纪丽谱》
寒食节 州园在牙门之西,所谓春台馆是也;岁二月启钥,纵民游赏,常阅一月,与民同乐也。——《淳熙三山志·土俗类二》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政定民安的价值取向 D.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3.17世纪,晋商开辟了从福建武夷山向北出发,穿过蒙古地带,经由西伯利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万 里茶道。茶道沿线的码头、镖局、客栈、饭庄、货场、会馆、骡马舟船、搬运行帮、票号蓬勃发展。这表明,万里茶道的开通( )
A.导致了晋商对万里茶道的垄断 B.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C.推动了跨国贸易产业链的发展 D.见证了中俄间友好交往的历史
4.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清政府颁布了《回疆则例》等法律,并用封爵、给俸、联姻、朝觐等措施加强与民族地区上层人物的联系。当左宗棠进军新疆时,当地民众夹道欢迎,帮助清军驱逐了阿古柏。这表明清政府( )
A.因俗而治增强了国家认同 B.制订法律捍卫边疆主权
C.分而治之维系了羁縻统治 D.依靠民众扩大统治基础
5.孙中山深切地认识到,八年以来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单破坏地面,没有掘地底陈土的缘故”,今后“改造中国的第一步”,只有重新开始革命,扫清官僚、政客、武人这些“地底的陈土”。这体现了孙中山( )
A.与袁世凯势力彻底决裂 B.宪政理论的完善与推广
C.革命思想的嬗变与升华 D.新三民主义的正式形成
6.以下两图为画家古元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不同时期的作品。这两幅作品主题的变化反映了( )
A.民族矛盾的激化 B.统一战线的解体
C.国内形势的改变 D.战略转折的到来
7.1949年9月,《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保护工人、农民、小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和私有财产”;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强调“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基本方针,实现对资本主义的“利用”与“限制”。新中国此举( )
A.为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B.凸显社会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C.得益于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D.践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8.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了建交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公报虽然只有两句话,但被西方舆论形象地称之为“一次外交核爆”。中法建交( )
A.执行了“另起炉灶”的方针 B.瓦解了二战之后的国际格局
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思想 D.改善了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
9.下图所示为1965—1975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
1965—1975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变化情况
A.三线建设促进了内地发展 B.农轻重的比例已渐趋平衡
C.国家经济重心已转向内地 D.西部大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多地同时出现了一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冷战结束、国际形势缓和
C.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导向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1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在结构上进行了调整。这一调整的意义在于( )
A.确认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B.体现国家机构是人民授权的结果
C.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社会主义民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12.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 长期繁荣稳定。粤港澳大湾区相比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而言,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
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解决当前国内就业压力问题
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13.有学者在谈及某一时期时认为,以前的人是跟在动物后面走的,动物到哪里,人就跟到哪里,现在不跟动物走了,人以种植为生,土地成了“财产”,收获也成为财富,一旦有了财产,人就不愿意四处流动了,人们守着财产,守着自己的“家”,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人类社会开始出现社会分工 B.采集和渔猎促使家庭的产生
C.农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D.人类从频繁迁徙走向了定居
14.歌德曾说“游罗马需要大量知识储备”。他感慨:“进入罗马城那一刻,我仿佛浴火重生,一生所学历史知识,在这里亲见,整个世界史与这个城市相关。我既可随凯撒远征幼发拉底,也能隐遁罗马神圣大道,静候王者凯旋。”歌德游历罗马时需要储备的“历史知识”包括( )
①由公民组成的强大的罗马军队曾征服过意大利、西班牙和两河流域
②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
③罗马城有着发达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首创钢筋混凝土建筑
④凯撒时期制定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对下列图片信息的解读有误的是( )
图1:吴哥窟 图2:瑞典首都的中国馆
图3:《本草纲目》中所附玉米图 图4:古希腊和古埃及的雕刻
图1体现了印度教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 B.图2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图3代表了美洲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D.图4体现了埃及文化对希腊文明的借鉴
16.下图为伊斯兰国家出版书籍中科学类著作的占比。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拜占庭帝国鼎盛 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C.文艺复兴的推动 D.阿拉伯帝国的发展
17.10~11世纪,西欧一些地区经常出现封地买卖行为,其流程是:封臣和封地买主达成出售协议;随后两人一起至封君处,封臣申明自己愿意放弃封土,将封土交回给封君;买主向封君行臣服礼宣誓效忠,请求封土,封君赐封土给买主。这说明( )
A.当时西欧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B.土地是维系西欧封建制的纽带
C.庄园主有完整的土地所有权 D.封臣与封君只有经济上的联系
18.12 世纪,自治城市政府成为北部意大利的典型,众多城市不再依附某些主教、贵族等保护人, 而是变成了它们自己的“主人”,甚至“感觉创造城市”。人们觉得自己是市民,他们就是城市的主人。类似的现象在欧洲其他地方日益扩散。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是由于基督教会削弱了王权 B.直接孕育了资产阶级革命
C.标志着欧洲特权阶层的衰败 D.有助于权利意识的增强
19.160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伏击了葡萄牙船只,并将此船连同货物一起拍卖。葡萄牙将此事上诉欧洲海事法庭。格劳秀斯撰写了《论捕获法》为荷兰辩护,指出葡萄牙阻止正当的海上商业活动,进而损害了在东印度的各国商人利益。据此可知( )
A.国际法维护了各国利益 B.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受到冲击
C.旧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 D.亚洲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焦点
20.15世纪,英国法律规定,教会不得垄断教育,任何个人或团体经过政府批准备案都有权建立学校,家长也有权为子女自由选择学校。同时,欧洲新兴的市民阶级摒弃了对《圣经》单调的研习,而是热衷于创办拉丁文法学校,还新开设了读写算术、逻辑学和哲学等课程。这说明( )
A.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被摧毁 B.普通民众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提高
C.商品经济发展助推制度变革 D.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教育的世俗化
21.1534年11月,英国议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它规定:“国王陛下,他的后嗣与继承者、这个王国的诸国王,应取得、接受和被称为那叫安立甘教会的英格兰教会在尘世的唯一的最高首脑”。这说明( )
A.王权逐渐强大和封建制度的完备 B.妨碍王权专制的特权被一律取消
C.国家与教会之间的新型关系确立 D.在自治城市支持下王权日益加强
22.伏尔泰把《赵氏孤儿》中的儒家思想加以修改,使之为他的启蒙主义思想服务。亚当 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以司马迁“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思想,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上述现象说明了( )
A.中华文化具有普适性 B.启蒙思想的源头在中国
C.启蒙思想家借古喻今 D.文明间需要互鉴和交流
第II卷(56分)
二、材料分析题(23题19分,24题22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雅典城外阿波罗神庙墙上,铭刻着古希腊哲人的一句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体育就是人类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雅典在公元前8世纪形成奴隶制城邦,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推进社会发展。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体育思想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人类生活。
古希腊体育思想
苏格拉底 提醒雅典人要不懈地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而且,体育训练应该十分小心,并且要终其一生”。
柏拉图 提倡进行简单而朴素的身体锻炼,认为青年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严格地受到音乐与体育的教育,借以成为优秀的卫国者。
亚里士多德 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显然预先应把儿童交给体育教师和角力教师,这些人分别能造就儿童的体质和教给他们身体方面的本领”。
——摘编自谭华、刘春燕主编《体育史》等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校体育思想十分活跃,武术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张之江建立中央国术馆,随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国术馆,国术馆对当时武术的传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使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对体育运动赛事的关注。抗日战争时期,体育对于提供兵源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锻炼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这可以使人们在战争中更好地生存下去。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当时的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筝一些国内知名学校开始迁到云南以及四川,这些学校不仅在校内自行组织体育活动,也会在学校之间、区域之间举行体育比赛,这些体育比赛活动使得体育在社会之间的传播更为广泛。
——摘编自陈茂春、刘中强《晚清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思想演变(1840—1949)探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体育始终走在中国对外交往的前沿,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促进体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世纪70年代初,著名的“乒乓外交”打破了冷战时期的外交僵局,书写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佳话。70年来,我国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体育友好关系,与100余个国家签署了双边体育合作协议,与国际奥委会、亚奥理事会及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对外工作不断深化,体育成为“元首外交”的新亮点。国家主度习近平亲力亲为,通过体育助推国之交、民相亲,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的开放自储、友善包容,用体育谱写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摘编自苟仲文《新中国体育70年》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的体育思想,并简析其兴盛原因。(9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体育发展的特点。(4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体育外交日趋活跃的原因。(6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文章篇数(部分) 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篇 文章作者(部分) 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10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8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4分)
三、论述题(15分)
25.1662年《大地图集》出版,其作者约翰·布劳是荷兰制图师。《大地图集》的买家大多是可以帮助荷兰进行政治和商业扩张的人——国王、政治家、外交家、商人等。下图为其中收录的一幅地图《全新极准世界地图》。

——摘编自杰里·布罗顿《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注:①古希腊罗马诸神。正中是阿波罗,代表太阳,周边是其他诸神,代表行星
②托勒密(约90—168年),其地心说是中世纪教会认可的宇宙观
③哥白尼(1473—1543年),提出日心说,建立新的宇宙观
④精确标注了中国、日本、朝鲜多个城镇的经纬度(参考了明代《广舆图》)
地图展现了特定时期作者对世界空间的“洞察”,也是文化的产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阐释上述观点。
2023-2024-1天津重点中学高三历史二月考答案
1-22. BCCAC CDCAC BACAD DBDCD CD
23.【答案】(1)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平等的体育意识;适度有规律的体育教育思想;体育优先思想。
原因:人文主义思想萌发;民主政治高度繁荣;奴隶制经济发展;思想家的努力。
(2)特点:学校体育思想十分活跃;武术迅速发展;专门武术机构建立;竞技运动发展;适应了抗战需要;学校体育比赛活动促进了体育传播。
(3)原因:体育始终走在中国对外交往的前沿,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乒乓外交”打破了冷战时期的外交僵局,打开我国外交新局面;国家重视;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
24.【答案】(1)背景:长期统一和政局稳定;统治者休养生息和奖励垦荒政策;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经济繁荣;政府赋税改革或人身控制松弛(明实行一条鞭法、清推行摊丁入亩);马铃薯、甘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
特点:反映救亡图存的愿望;受到社会的关注;受西方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以强国富民为目标;参与学者广、研究领域多。
(2)因素:国家战略建设的需要(强国强军的需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建设的需要);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人口总体结构的变化(老中青人口比例不协调);人口理论研究的深入。
(3)启示: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注重协调好人口增长与资源供给的关系;优化人口结构,保持人口均衡发展;重视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人口理论的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推动社会问题的调解。
25.【答案】示例:该地图是在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垄断海上贸易、争夺海上霸权的历史大背景下制作的。该图较准确地标识了世界主要的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对中国等地绘制也较为准确,表明制图者意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图中各行星围绕太阳并绘制哥白尼像,表明制图者对日心说的认同。以上展示了当时人对世界空间的洞察。但是该图未标识南极洲,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区的轮廓比较模糊,体现当时人对世界还缺乏更为全面的了解。地图中使用大量古希腊罗马诸神形象,反映文艺复兴时期推崇古典文化;在制图中借鉴了中国明代地图的元素,折射了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地图中托勒密代表了中世纪思想,哥白尼代表近代科学,反映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正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总体上,地图是该时代文化的产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