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时,画了如图的思维导图,方框里的主题应该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2.(2018八下·南京期中)“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民主改革 D.青藏公路通车
3.“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下列哪一法律文件出自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2022八下·平南期末)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创作于1953年12月。该漫画意在说明,我国有必要进行(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工业化建设运动
5.(2022八下·尤溪期中)1954年中药老店北京“同仁堂”响应号召,率先实行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创造性的举措是( )
A.中外合资 B.赎买政策 C.无偿没收 D.政企分开
6.(2020八下·郯城月考)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7.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提醒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
A.爱国敬业 B.民主法治 C.自由平等 D.诚信友善
8.如果要在年代尺中标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确的标注方法是 ( )
A. B.
C. D.
9.(2021·惠民模拟)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宁波、汕头 B.深圳、海口 C.深圳、上海 D.厦门、珠海
10.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以下两组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高考制度的恢复
B.工业体系的建立
C.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D.打开“窗口”引领对外开放潮流
11.(2020·安徽)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
A.1956年 B.1978年 C.1984年 D.1996年
12.(2022八下·隆昌月考)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此会议是( )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13.(2020八下·平罗期末)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了自己的就职宣言,其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 )
A.人民的梦 B.国家的梦 C.军队的梦 D.民族的梦
14.(2022八下·东莞期末)自1981年始,中共中央下发多个文件要求开展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并着手培养了众多专职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抢救、整理的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达百万种。此举有利于( )
A.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B.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
C.创造民族文化传承的良好条件 D.保障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15.(2022八下·湘桥期末)在香港回归谈判中,其中一项议程是“ 主权的移交”,其英文表述是the transfer of sovereignty,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认为如果用“the”,就等于说英方已经承认了主权必须移交,他建议把冠词“the"”改成“a”。中国政府代表周南则认为用“a”就很不确定了,建议既不要“the”,也不要“a”,最终柯利达同意了这种说法。这反映了( )
A.中英语言的差异性 B.中英双方代表的立场不同
C.外交辞令的繁琐性 D.谈判议程方向的不确定性
16.某历史教师在讲课时,设计了如图的板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方框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一国两制 D.九二共识
17.(2022八下·南山期末)照片是历史的定格。如果为下列照片配上解说词,最合适的一句是( )
A.科技创新、人民幸福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海上盾牌、捍卫主权 D.导弹部队,战略威慑
18.(2022·深圳模拟)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 )
A.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19.2022年3月,疫情导致我们无法正常到校学习,学校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学习启动了线上教学,保证了我们“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反映了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和发达的应用技术。材料主要表达的是( )
A.疫情让我们生活艰难 B.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信息时代教育的迅速发展 D.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20.(2020八下·科尔沁月考)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C.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1.(2020八下·来安期末)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三、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3.1956年,邓小平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4.邓稼先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25.歌曲往往充满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 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我国农村哪项重大改革?
(3) 材料三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及意义?
26.当今世界,科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标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100年来屡受欺侮却又不甘沉沦的民族,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走进核时代的大门,迎来让所有炎黄子孙都扬眉吐气的时刻。
材料二: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材料三:“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名利,专注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四: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抵抗它的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并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 材料一中的“时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 根据材料二,回答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3) 材料三中的“此翁”指的是哪位农业科学家?材料四中的这位科学家是谁?她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药物是什么?
27.中国外交经历了主权被侵犯到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历史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安克雷奇登场。中方在高层战略对话中正告美国:“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 材料一2021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21辛丑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你认为中方底气十足的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图1《乔的笑》是指在哪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让乔冠华开怀大笑?图2《历史性的握手》指中美两国外交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进入21世纪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为此提出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是什么?
(4) 一样的辛丑,不一样的中国!纵观中国百余年外交的历史演进,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随后,为巩固政权,进行了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A项正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1978年以后形成,B项不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体现的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C项不正确;
航空母舰服役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体现的是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与巩固的认识。
2.【答案】B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项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获得了统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藏和平解放。
3.【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4.【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A:由“1953年”《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方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因此漫画反映的土改后,一家一户小农经济抵御风险能力差,必须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实,符合题意;
B: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题干时间1953年不符,排除;
C: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完成,与题干时间1953年不符,排除;
D:漫画反映的是农业的调整,与工业化建设关系不大,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答案】B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我国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从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1965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比1960年相比大幅度上升,这是由于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采取调整政策所致。因为从1959至1960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灾难,中共中央不得不于1961年发布“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的有关知识。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局面。
7.【答案】B
【知识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因此这个“反面教训”提醒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法治。B项正确;
爱岗敬业、 自由平等、诚信友善,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
8.【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9.【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发展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四大经济特区及对外开放的扩大即可作答。
10.【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及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1990年党中央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的浦东新区。2014年,党中央又一次决定在上海的浦东建立第一个国际自由贸易区,浦东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故两组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打开“窗口”引领对外开放潮流,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高考制度的恢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工业体系的建立,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外开放的认识。
11.【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A.1956年,不符合题意;
B.1978年,不符合题意;
C.1984年,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我国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这次修订一定会出现在1992年之后,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类题目,其实还是要注意识记基础知识。
12.【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中共十九大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中共十五大,不符合题意;
B.中共十七大,不符合题意;
C.中共十八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较多,内容也多,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3.【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其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可以看出,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靠人民来实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国家的梦,不符合题意;
C.军队的梦,不符合题意;
D.民族的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这类题目,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4.【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自1981年始,中共中央下发多个文件要求开展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并着手培养了众多专职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抢救、整理的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达百万种” ,此举有利于创造民族文化传承的良好条件。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创造民族文化传承的良好条件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知识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香港回归谈判、主权的移交”可知,中英举行关于香港主权问题的谈判。英国侵占香港已久,这严重侵害了中国了领土完整,中国政府代表周南则否决了英国的提议,这体现了中国收回香港的决心,因此这是中英双方代表的立场不同,B符合题意;
中英语言的差异性,并非题干的主旨,排除A;
外交辞令的繁琐性,并非题干主旨,排除C;
谈判议程方向的不确定性,表述错误,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C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82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来实现祖国统一,在这一政策指导下,香港、澳门回归,在祖国 统一大业上迈进了一大步,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香港回归,这体现的是祖国统一大业,不是外交,排除AB两项;
九二共识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构想的认识。
17.【答案】B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海军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有坚强的国力做后盾,特别是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先进装备的研制,极大的提高了人民海军的作战水平,有力地保卫了祖国的海疆。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我国研制出了歼-20战机。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第二炮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代称,它成立于1966年7月1日,成为中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题干图片体现了科技强军、钢铁长城,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钢铁长城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图片信息并掌握钢铁长城的相关知识。
18.【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可知,中国拥有核武器,使英国媒体认为应该赶快让中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这说明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A项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题干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C项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7年,不符合题意;
D项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题干没有说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9.【答案】C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技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线上教学反映了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和发达的应用技术”可得出信息时代教育的迅速发展,C项正确;
疫情让我们生活艰难、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信息时代的认识。
20.【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 “绿蓝灰到五彩缤纷”, “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 “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体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相关史实。
21.【答案】错误;改正:杨利伟改为翟志刚。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航空航天技术成就。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2008年,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被升入太空,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不是杨利伟成功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知识才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错误;把“邓小平”改为“毛泽东”。
【知识点】文化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它是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题干信息错误。改正:“邓小平”改为“毛泽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双百方针”相关知识的掌握。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邓稼先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故题干表述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两弹一星”相关知识的掌握。
25.【答案】(1)毛泽东;新中国的成立。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建立经济特区;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 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1)领袖:根据材料“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毛泽东。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标志: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2)改革: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根据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指的是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根据材料三“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喻指邓小平南巡视察讲话。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邓小平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
(1)领袖:毛泽东。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2)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经济特区的设立。“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邓小平南方谈话。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南方谈话的认识。
26.【答案】(1)事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名称:东方红一号。
(3)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科学家:屠呦呦;药物:青蒿素。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航天事业的发展;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1)事件:根据材料一“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走进核时代的大门,迎来让所有炎黄子孙都扬眉吐气的时刻。”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时刻”指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3)农业科学家:根据材料三“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此翁”指的是袁隆平,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科学家:根据“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知,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药物:根据“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知,1971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它的使用在全世界“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故答案为:
(1)事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名称:东方红一号。
(3)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科学家:屠呦呦;药物:青蒿素。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袁隆平、屠呦呦相关事迹的理解。
27.【答案】(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因:综合国力的增强。
(2)哪届:第26届;事件:尼克松访华。
(3)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认识: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力强大,才有国家独立的外交,才能提高国际地位。
【知识点】中美建交;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因:材料一中图A《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021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中方底气十足的原因是综合国力的增强。
(2)哪届:根据“《乔的笑》”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事件:依据图2“《历史性的握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方案:根据材料三“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归纳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认识:纵观中国百余年外交的历史演进,中国从屈辱外交到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取得外交成就,主要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由此我得到的认识是: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力强大,才有国家独立的外交,才能提高国际地位。
故答案为:
(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因:综合国力的增强。
(2)哪届:第26届;事件:尼克松访华。
(3)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认识: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力强大,才有国家独立的外交,才能提高国际地位。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百年屈辱外交的认识。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时,画了如图的思维导图,方框里的主题应该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随后,为巩固政权,进行了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A项正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1978年以后形成,B项不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体现的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C项不正确;
航空母舰服役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体现的是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与巩固的认识。
2.(2018八下·南京期中)“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民主改革 D.青藏公路通车
【答案】B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项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获得了统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藏和平解放。
3.“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下列哪一法律文件出自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4.(2022八下·平南期末)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创作于1953年12月。该漫画意在说明,我国有必要进行(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工业化建设运动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A:由“1953年”《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方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因此漫画反映的土改后,一家一户小农经济抵御风险能力差,必须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实,符合题意;
B: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题干时间1953年不符,排除;
C: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完成,与题干时间1953年不符,排除;
D:漫画反映的是农业的调整,与工业化建设关系不大,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2022八下·尤溪期中)1954年中药老店北京“同仁堂”响应号召,率先实行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创造性的举措是( )
A.中外合资 B.赎买政策 C.无偿没收 D.政企分开
【答案】B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我国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2020八下·郯城月考)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从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1965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比1960年相比大幅度上升,这是由于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采取调整政策所致。因为从1959至1960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灾难,中共中央不得不于1961年发布“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的有关知识。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局面。
7.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提醒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
A.爱国敬业 B.民主法治 C.自由平等 D.诚信友善
【答案】B
【知识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因此这个“反面教训”提醒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法治。B项正确;
爱岗敬业、 自由平等、诚信友善,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
8.如果要在年代尺中标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确的标注方法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9.(2021·惠民模拟)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宁波、汕头 B.深圳、海口 C.深圳、上海 D.厦门、珠海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发展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四大经济特区及对外开放的扩大即可作答。
10.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以下两组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高考制度的恢复
B.工业体系的建立
C.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D.打开“窗口”引领对外开放潮流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及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1990年党中央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的浦东新区。2014年,党中央又一次决定在上海的浦东建立第一个国际自由贸易区,浦东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故两组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打开“窗口”引领对外开放潮流,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高考制度的恢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工业体系的建立,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外开放的认识。
11.(2020·安徽)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
A.1956年 B.1978年 C.1984年 D.1996年
【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A.1956年,不符合题意;
B.1978年,不符合题意;
C.1984年,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我国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这次修订一定会出现在1992年之后,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类题目,其实还是要注意识记基础知识。
12.(2022八下·隆昌月考)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此会议是( )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中共十九大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中共十五大,不符合题意;
B.中共十七大,不符合题意;
C.中共十八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较多,内容也多,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3.(2020八下·平罗期末)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了自己的就职宣言,其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 )
A.人民的梦 B.国家的梦 C.军队的梦 D.民族的梦
【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其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可以看出,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靠人民来实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国家的梦,不符合题意;
C.军队的梦,不符合题意;
D.民族的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这类题目,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4.(2022八下·东莞期末)自1981年始,中共中央下发多个文件要求开展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并着手培养了众多专职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抢救、整理的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达百万种。此举有利于( )
A.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B.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
C.创造民族文化传承的良好条件 D.保障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自1981年始,中共中央下发多个文件要求开展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并着手培养了众多专职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抢救、整理的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达百万种” ,此举有利于创造民族文化传承的良好条件。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创造民族文化传承的良好条件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15.(2022八下·湘桥期末)在香港回归谈判中,其中一项议程是“ 主权的移交”,其英文表述是the transfer of sovereignty,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认为如果用“the”,就等于说英方已经承认了主权必须移交,他建议把冠词“the"”改成“a”。中国政府代表周南则认为用“a”就很不确定了,建议既不要“the”,也不要“a”,最终柯利达同意了这种说法。这反映了( )
A.中英语言的差异性 B.中英双方代表的立场不同
C.外交辞令的繁琐性 D.谈判议程方向的不确定性
【答案】B
【知识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香港回归谈判、主权的移交”可知,中英举行关于香港主权问题的谈判。英国侵占香港已久,这严重侵害了中国了领土完整,中国政府代表周南则否决了英国的提议,这体现了中国收回香港的决心,因此这是中英双方代表的立场不同,B符合题意;
中英语言的差异性,并非题干的主旨,排除A;
外交辞令的繁琐性,并非题干主旨,排除C;
谈判议程方向的不确定性,表述错误,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某历史教师在讲课时,设计了如图的板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方框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一国两制 D.九二共识
【答案】C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82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来实现祖国统一,在这一政策指导下,香港、澳门回归,在祖国 统一大业上迈进了一大步,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香港回归,这体现的是祖国统一大业,不是外交,排除AB两项;
九二共识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构想的认识。
17.(2022八下·南山期末)照片是历史的定格。如果为下列照片配上解说词,最合适的一句是( )
A.科技创新、人民幸福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海上盾牌、捍卫主权 D.导弹部队,战略威慑
【答案】B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海军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有坚强的国力做后盾,特别是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先进装备的研制,极大的提高了人民海军的作战水平,有力地保卫了祖国的海疆。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我国研制出了歼-20战机。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第二炮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代称,它成立于1966年7月1日,成为中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题干图片体现了科技强军、钢铁长城,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钢铁长城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图片信息并掌握钢铁长城的相关知识。
18.(2022·深圳模拟)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 )
A.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可知,中国拥有核武器,使英国媒体认为应该赶快让中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这说明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A项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题干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C项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7年,不符合题意;
D项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题干没有说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9.2022年3月,疫情导致我们无法正常到校学习,学校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学习启动了线上教学,保证了我们“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反映了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和发达的应用技术。材料主要表达的是( )
A.疫情让我们生活艰难 B.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信息时代教育的迅速发展 D.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C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技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线上教学反映了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和发达的应用技术”可得出信息时代教育的迅速发展,C项正确;
疫情让我们生活艰难、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信息时代的认识。
20.(2020八下·科尔沁月考)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C.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 “绿蓝灰到五彩缤纷”, “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 “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体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相关史实。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1.(2020八下·来安期末)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答案】错误;改正:杨利伟改为翟志刚。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航空航天技术成就。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2008年,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被升入太空,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不是杨利伟成功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知识才是解题的关键。
三、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2.1955年周恩来参加了日内瓦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答案】错误;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日内瓦会议”改为“万隆会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
23.1956年,邓小平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答案】错误;把“邓小平”改为“毛泽东”。
【知识点】文化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它是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题干信息错误。改正:“邓小平”改为“毛泽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双百方针”相关知识的掌握。
24.邓稼先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答案】正确。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邓稼先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故题干表述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两弹一星”相关知识的掌握。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25.歌曲往往充满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 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我国农村哪项重大改革?
(3) 材料三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及意义?
【答案】(1)毛泽东;新中国的成立。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建立经济特区;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 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1)领袖:根据材料“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毛泽东。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标志: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2)改革: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根据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指的是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根据材料三“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喻指邓小平南巡视察讲话。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邓小平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
(1)领袖:毛泽东。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2)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经济特区的设立。“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邓小平南方谈话。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南方谈话的认识。
26.当今世界,科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标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100年来屡受欺侮却又不甘沉沦的民族,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走进核时代的大门,迎来让所有炎黄子孙都扬眉吐气的时刻。
材料二: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材料三:“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名利,专注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四: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抵抗它的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并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 材料一中的“时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 根据材料二,回答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3) 材料三中的“此翁”指的是哪位农业科学家?材料四中的这位科学家是谁?她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药物是什么?
【答案】(1)事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名称:东方红一号。
(3)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科学家:屠呦呦;药物:青蒿素。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航天事业的发展;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1)事件:根据材料一“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走进核时代的大门,迎来让所有炎黄子孙都扬眉吐气的时刻。”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时刻”指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3)农业科学家:根据材料三“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此翁”指的是袁隆平,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科学家:根据“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知,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药物:根据“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知,1971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它的使用在全世界“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故答案为:
(1)事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名称:东方红一号。
(3)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科学家:屠呦呦;药物:青蒿素。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袁隆平、屠呦呦相关事迹的理解。
27.中国外交经历了主权被侵犯到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历史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安克雷奇登场。中方在高层战略对话中正告美国:“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 材料一2021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21辛丑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你认为中方底气十足的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图1《乔的笑》是指在哪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让乔冠华开怀大笑?图2《历史性的握手》指中美两国外交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进入21世纪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为此提出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是什么?
(4) 一样的辛丑,不一样的中国!纵观中国百余年外交的历史演进,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因:综合国力的增强。
(2)哪届:第26届;事件:尼克松访华。
(3)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认识: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力强大,才有国家独立的外交,才能提高国际地位。
【知识点】中美建交;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因:材料一中图A《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021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中方底气十足的原因是综合国力的增强。
(2)哪届:根据“《乔的笑》”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事件:依据图2“《历史性的握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方案:根据材料三“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归纳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认识:纵观中国百余年外交的历史演进,中国从屈辱外交到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取得外交成就,主要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由此我得到的认识是: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力强大,才有国家独立的外交,才能提高国际地位。
故答案为:
(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因:综合国力的增强。
(2)哪届:第26届;事件:尼克松访华。
(3)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认识: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力强大,才有国家独立的外交,才能提高国际地位。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百年屈辱外交的认识。